資源簡介 28.下圖所示內容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向其所屬部隊發布的一些紀律規定(節選)。據此推斷,這些紀律規定應發布于◆我軍人員一律露宿街頭,不住民房,不進經堂,不撕毀藏胞門楣掛著的紅布和門板貼著的佛像。◆公買公賣、態度和藹,愛護藏胞牲畜、莊稼。◆這一帶吃水困難,要幫助藏族老人背水。A,北伐戰爭期間B.井岡山會師后C.紅軍長征途中D.渡江戰役前夕29.下文是周恩來的一段回憶,該段回憶可用以說明我同葉劍英參謀長到南京,開始蔣介石還沒有決定給八路軍以名義,但是到上海打響了,他(指蔣介石)從廬山跑回來,覺得這是全面戰爭了,才發表了八路軍的番號,緊跟著又發表了18集團軍的番號,要我們軍隊去打仗。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B.盧溝橋事變爆發的歷史背景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D.淞滬會戰對國內形勢的影響30.1942年1月,中國軍隊取得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英國《泰晤士報》評價稱:“12月7日以來,同盟軍唯一的決定性勝利就是華軍之長沙大捷”;美國也迅速實施援華方案,美英等國自動放棄在華治外法權。這表明,中國A.已經扭轉抗日戰爭局勢B.提升了敵后戰場的地位C.堅持抗戰贏得國際尊重D.實現了與英美協同作戰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第Ⅱ卷共4小題,第31、32題為歷史試題,第33、34題為道德與法治試題。答案請按要求寫在答題卡上。31.(10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的發展與大一統國家治理體系的發展齊頭并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以漢族為主體的偉大的中華民族,其思想文化的真正統一,也始于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空前統一的秦王朝,自春秋時期起涌現的華夏民族融合告一段落。華夏民族自此同屬一國,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各方面趨向一致。摘編自林劍鳴《秦漢史》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漢時期中華民族發展的階段特征,并以秦、漢文化方面的史實分別加以論證。(3分)材料二“斷諸北語,從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中考階段性評價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第6頁共10頁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黃門郎、司徒左長史宋并定諸州士族,多所升降。魏主雅重門族,以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榮陽鄭羲、太原王瓊四姓,衣冠所推,咸納其女以充后宮。”摘自《魏書》《資治通鑒》(2)根據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鮮卑漢化的主要措施,從中華民族發展史角度解讀其歷史意義。(3分)材料三科舉制將選官權集中到朝廷,有利于封建專制主義國家擴大其統治基礎。它為庶族學子乃至貧寒子弟打開仕進之門,使官僚集團得以不斷擴充更新,鞏固了封建統治。科舉考試有固定的考試內容,士子必須熟諳儒家經典…—摘編自林甘泉《從文明起源到現代化—中國歷史25講》(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舉制為何能促進大一統。(2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認識。(2分)3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路(10分)(1)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的征途中,在各地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在下圖中辨認以下所列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并將相應的序號填入正確位置。(4分)68④中考階段性評價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第7頁共10頁九年級階段性評價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Ⅰ卷: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B A B C D D C D D A C C D C第Ⅱ卷:非選擇題31. (1)階段特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大一統)(1分);例子:秦朝:統一文字、尊奉法家(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寫出1個即可,1分);漢朝:尊崇儒術(儒學獨尊、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1分)(2)措施: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士族通婚(仿照士族定門第)(3個全部寫對,得1分)意義:順應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促進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或北方民族大交融)(1分)為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為隋唐大一統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1分)。(3)加強了中央集權;(擴大了統治基礎;鞏固了封建統治;)(1分)強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有利于思想統一。(1分)(4)自古以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或制度要不斷創新;各民族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等;統一是中華民族發展史的主流。(任意2點得2 分,言之成理均可得分)32. (1)④;⑤;⑥;③;(每小題1分,共4分)(2)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毛澤東思想的指引;建立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凝聚革命力量團結對敵(建立統一戰線);創造性地走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廣大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強大的革命力量;土地改革提高農民的積極性等等。(任意答2點得2分)(3)查詢相關的文獻資料、學者的史學著作、回憶錄等;查找影像資源、照片、報刊;進行實地考察,參觀革命遺址遺跡、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等;尋找歷史的當事人進行訪談。(任意1點得1分,大意正確即可)(4)示例1:抗日戰爭時期,戰略目標:打敗日本侵略者,實現民族獨立。(1分)策略:積極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1分)史實:積極推動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改編紅軍;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實行三三制原則;敵后戰場積極配合正面戰場作戰。等(史實任1點得1分)示例2:抗日戰爭時期,戰略目標:打敗日本侵略者,實現民族獨立。(1分)策略:靈活多樣的斗爭策略。(1分)史實:由武裝反抗國民黨調整為聯蔣抗戰;創新開展敵后斗爭,采用游擊戰、地道戰等實用戰術;破壞敵人交通線,取得百團大戰的勝利。等等。示例3:國民革命時期,戰略目標:打倒列強除軍閥。(1分)策略: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1分)史實: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展開工農運動,推動北伐勝利進軍。(史實任1點得1分)示例4: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戰略目標:武裝反抗國民黨(1分)策略: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史實:1927年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時期和戰略目標1分,策略1分,史實任意1點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歷史階段性評價答案.docx 政史合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