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一章 原子結構與性質第二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元素周期表、律原子結構原子結構示意圖電子排布式軌道表示式1s22s22p63s1元素性質原子半徑電離能電負性決定周期表↑↓↑↓↑↓↑↓↑↓↑1s 2s 2p 3s元素周期系:一維 元素周期表:二維一、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表周期 最外層電子排布 各周期 “能級組” 元素種類ⅠA族 0族 最外層最多 容納電子數 一 1s1 1s2 2 1s 2二 2s1 2s22p6 8 2s、2p 8三 3s1 3s23p6 8 3s、3p 8四 4s1 4s24p6 8 4s、3d、4p 18五 5s1 5s25p6 8 5s、4d、5p 18六 6s1 6s26p6 8 6s、4f、5d、6p 32七 7s1 7s27p6 8 7s、5f、6d、7p 321.周期序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鈀除外2.某周期元素種數 = 該周期“能級組”容納最多電子數之和能層數(或最大能層序數)1.與周期2.與族一、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表1s12s13s14s15s16s17s12s23s24s25s26s27s22s22p13s23p14s24p15s25p16s26p12s22p23s23p24s24p25s25p26s26p22s22p33s23p34s24p35s25p36s26p32s22p43s23p44s24p45s25p46s26p42s22p53s23p54s24p55s25p56s26p52s22p63s23p64s24p65s25p66s26p61s23d14s24d15s23d24s23d34s23d54s13d54s23d64s23d74s23d84s23d104s13d104s24d55s15d26s2鑭系5d66s24d75s15d76s24d85s15d96s14d105d106s14d105s14d105s25d106s26d27s2錒系5d46s24d55s24d45s14d25s25d36s25d56s26d37s2鑭系錒系5d16s26d17s24f15d16s24f46s24f36s24f56s24f76s24f66s24f75d16s24f106s24f96s24f146s24f136s24f126s24f116s24f145d16s26d27s24f25d16s24f35d16s26d77s26d67s24f75d16s26d97s26d117s26d127s26d137s26d147s26d107s24f45d16s24f145d16s2IAVAIVAIIIAIIBIBIVBIIIBVBVIBVIIBVIIAVIA0VIIIIIA族的劃分與原子的價電子數目和價電子排布密切相關2.與族一、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表主族序數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價層電子排布 ns1 ns2 ns2np1 ns2np2 ns2np3 ns2np4 ns2np5主族元素的族序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價層電子總數同主族元素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相同,價層電子全部排布在ns或nsnp能級上=最高正價(O、F除外)主族元素的族序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價層電子總數2.與族一、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表副族元素 21Sc 22Ti 23V 24Cr 25Mn 26Fe 27Co 28Ni 29Cu 30Zn族數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ⅠB ⅡB價層電子 3d14s2 3d24s2 3d34s2 3d54s1 3d54s2 3d64s2 3d74s2 3d84s2 3d104s1 3d104s2價電子總數 3 4 5 6 7 8 9 10 11 12列數 3 4 5 6 7 8 9 10 11 12副族元素價電子總數=列序數判斷正誤?①價層電子一定是最外層電子②元素的價層電子數一定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數③同一族元素的價層電子排布一定相同主族主族過渡元素中的鑭系元素和錒系元素,第Ⅷ族中部分元素有例外3.分區一、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表spdfds最外層電子數為1的元素:ⅠA、 Cr 、Cu最外層電子數為2的元素:ⅡA、 He……s區:ns1~2p區:ns2np1~6(除He)d區:(n-1)d1~9ns1~2(除Pd)ds區:(n-1)d10ns1~2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5,試寫出該元素原子的電子排布式,并指出該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屬周期、族和區。結構位置1s22s22p63s23p6 3d54s2或 [Ar] 3d54s2第四周期d 區VIIB族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屬和非金屬交界處的元素兼有金屬和非金屬的性質,位于此處的元素(如硼、硅、鍺、砷、銻等)常被稱為類金屬(一般可用作半導體材料)。二、元素周期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物理、化學性質呈現周期性變化二、元素周期律1.核外電子排布2.原子半徑3.化合價4.金屬性、非金屬性5.電離能6.電負性(1)同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______;(2)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_____。(3)電子層數越多,半徑___________。增大不一定越大核電荷數增大,核對電子的吸引力增強電子層數增多,電子間的排斥力增強減小原子半徑變化核心:帶電微粒間相互作用原子半徑 ≠ 最外層電子到原子核的距離1.電子層數2.核電荷數3.電子總數離子半徑如何比較?長周期部分元素半徑二、元素周期律第一電離能氣態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轉化為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號為I1逐級電離能:I1文字說理:隨著電子的逐個失去,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數越來越高,離子半徑也會越來越小,核對電子的引力作用增強,再要失去一個電子需克服的電性引力也越來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來越高影響電離能的因素:核電荷數、原子半徑、電子構型二、元素周期律第一電離能同主族元素,從上至下,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I1呈現減小趨勢I1數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第一個電子能層增多電子的排斥力增強意義解釋二、元素周期律第一電離能同一周期中,堿金屬元素的I1最小,稀有氣體元素的I1最大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至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I1呈現增大的趨勢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增大解釋同周期元素的I1最小的和最大的分別是什么元素?同周期元素的I1變化趨勢如何,原因?【思考】為什么B的I1小于Be O的I1小于N Al的I1小于Mg S的I1小于P 堿金屬的電離能與堿金屬的活潑性存在什么聯系?堿金屬元素的I1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電子,活潑性越強可否將I1作為判定金屬活動性順序的依據?元素 Na Mg Al496 738 5784 562 1 451 1 8176 912 7 733 2 7459 543 10 540 11 57513 353 13 630 14 83016 610 17 995 18 37620 114 21 703 23 293電離能(kJ·mol-1)電離能與元素的化合價是否有聯系?可否將I1作為判定金屬活動性順序的依據?金屬活動性:Na>Mg>Al第一電離能:Mg>Al>Na逐級電離能元素的逐級電離能有何變化規律?與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有何關系?電子親和能元素的基態氣態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形成氣態負一價離子時所放出的能量稱作第一電子親和能(E1)。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變化趨勢如圖(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 ;氮元素的E1呈現異常的原因是 。電子親和能同周期隨著核電荷數依次增大,原子半徑逐漸變小,故結合一個電子釋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氮元素的2p能級達到半滿狀態,原子相對穩定,不易失去電子,也不容易得到電子想出一個好點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想出很多的點子。——萊納斯·鮑林二、元素周期律電負性鮑林①鍵合電子: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學鍵的電子②電負性: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吸引力的大小電負性越大的原子,對鍵合電子的吸引力越大指定氟的電負性為4.0,鋰的電負性為1.0,計算其他元素的相對電負性(稀有氣體未計)同主族元素的電負性變化趨勢如何?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電負性逐漸變小同周期元素的電負性變化趨勢如何?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電負性逐漸增大【重點】電負性的應用(1)判斷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及其強弱(2)判斷元素的化合價(3)判斷化學鍵及化合物的類型(4)判斷化學鍵的極性強弱(5)解釋“對角線”規則二、元素周期律電負性電負性 > 1.8 非金屬元素電負性 < 1.8 金屬元素電負性 ≈ 1.8 類金屬元素金屬元素的電負性越小,越活潑;非金屬元素的電負性越大,越活潑【重點】電負性的應用(1)判斷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及其強弱(2)判斷元素的化合價(3)判斷化學鍵及化合物的類型(4)判斷化學鍵的極性強弱(5)解釋“對角線”規則二、元素周期律電負性①電負性數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弱,化合價為正值②電負性數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強,化合價為負值H O ClHCHHHHSiHHH【重點】電負性的應用(1)判斷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及其強弱(2)判斷元素的化合價(3)判斷化學鍵及化合物的類型(4)判斷化學鍵的極性強弱(5)解釋“對角線”規則二、元素周期律電負性①電負性差值大于1.7,形成離子鍵②電負性差值小于1.7,形成共價鍵判斷化合物類型AlF3、AlCl3【重點】電負性的應用(1)判斷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及其強弱(2)判斷元素的化合價(3)判斷化學鍵及化合物的類型(4)判斷化學鍵的極性強弱(5)解釋“對角線”規則二、元素周期律電負性若兩種不同的非金屬元素的原子間形成共價鍵,則必為極性鍵,且成鍵原子的電負性之差越大,鍵的極性越強鍵的極性:H-F>H-Cl>H-Br某些主族元素與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某些性質是相似的,Li與Mg①燃燒都只生成氧化物;②都能直接與N2反應生成氮化物(Li3N、Mg3N2)。③對應氫氧化物加熱時都可分解生成氧化物和H2O。④對應碳酸鹽均不穩定,受熱均能分解生成相應氧化物和CO2。⑤含鋰和鎂的某些鹽,如碳酸鹽、磷酸鹽等均難溶于水。對角線規則對角線規則Be與Al2Al+6HCl = 2AlCl3+3H2↑Be+2HCl = BeCl2+H2↑2Al+2NaOH+2H2O = 2NaAlO2+3H2↑Be+2NaOH = Na2BeO2+H2↑Al2O3+6HCl = 2AlCl3+3H2OBeO+2HCl = BeCl2+H2OAl2O3+2NaOH = 2NaAlO2+H2OBe(OH)2+2NaOH=Na2BeO2+ 2H2OAl(OH)3+NaOH=NaAlO2+ 2H2OAl(OH)3+3HCl = AlCl3+3H2OBe(OH)2+2HCl = BeCl2+2H2OBeO+2NaOH = Na2BeO2+H2OB與SiAlCl3是共價化合物,則BeCl2也是共價化合物Si的熔點高、硬度大,則B也具有高熔點和大的硬度Si3N4與BN均由相應原子直接構成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均為弱酸單質的氧化性逐漸增強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來越強與氫氣化合的難易程度越來越容易最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越來越穩定單質的還原性逐漸增強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來越強與水或酸反應的劇烈程度越來越劇烈元素的電負性逐漸增強元素的I1逐漸增大(注意反常)元素的電負性逐漸減小元素的I1逐漸減小(注意反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