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第二節 化學平衡第二課時 平衡移動一、化學平衡移動1.概念:改變外界條件,破壞原有的平衡狀態,建立起新的平衡狀態的過程2. 原因:外界條件發生變化V正=V逆≠0條件改變平衡1建立新平衡破壞舊平衡V正=V逆≠0′′一定時間V正≠V逆′′平衡2不平衡①若V正>V逆 ,正反應方向移動不移動,仍然平衡②若V正=V逆 ,逆反應方向移動③若V正<V逆 ,外界條件改變后3. 方向:由v正和v逆的相對大小決定平衡勒夏特列原理——損有余而補不足結果:減弱不抵消,更不能扭轉對著干,干不過果不抵因逆反心理永遠贏不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正反應方向移動逆反應方向移動v正> v逆v正< v逆【注意】增加固體或純液體的量不能改變其濃度,也不能改變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V(逆),平衡不移動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1.濃度增大反應物濃度減小生成物濃度增大生成物濃度減小反應物濃度【思考】如何用濃度商解釋?反應物濃度還是增大反應物濃度還是減小生成物濃度還是增大生成物濃度還是減小V正V逆V正’V逆’0Vt1t增大反應物濃度V正’V逆’V正V逆0Vt1t增大生成物濃度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減小生成物濃度V正V逆V正’V逆’0Vt1tV正’ >V逆’0V正V逆V正’V逆’Vt1tV逆’ >V正’單腳起跳單腳下落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1.濃度Q和K的相對大小與平衡移動的關系示意圖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2.壓強反應體系中有氣體參加且反應前后總體積發生改變 aA(g)+bB(g) cC(g)+dD(g) a+b≠c+d Δυg ≠ 0【牢記】對于有氣態物質參與的反應,在一定溫度下,改變體系壓強,各氣態物質的濃度也同等倍數被改變【思考】如何用濃度商解釋?(定量分析)但最終壓強仍然增大血紅蛋白分子示意圖Hb + O2 Hb(O2)血紅蛋白分子氧合血紅蛋白分子Hb + CO Hb(CO)CO與血紅蛋白分子結合的能力是O2與血紅蛋白分子結合能力的200 倍細胞供氧高壓氧倉【生活中的化學】平衡移動與煤氣中毒V正V逆V正’V逆’0Vt1t增大壓強(壓縮體積)mA(g)+nB (g) pC (g)+qD (g)①當 m + n > p + q時0V正V逆V正’V逆’Vt1t減小壓強(膨脹體積)平衡正移V正’ > V逆’平衡逆移V逆’>V正’壓強通過改變體積等程度改變濃度作用于體系V正V逆V正’V逆’0Vt1t增大壓強(壓縮體積)mA(g)+nB (g) pC (g)+qD (g)②當 m + n < p + q時0V正V逆V正’V逆’Vt1t減小壓強(膨脹體積)平衡逆移V逆’>V正’平衡正移V正’ > V逆’V正V逆V正’V逆’0Vt1t增大壓強(壓縮體積)mA(g)+nB (g) pC (g)+qD (g)③當 m + n = p + q時0V正V逆V正’V逆’Vt1t減小壓強(膨脹體積)平衡不移動V正’ = V逆’平衡不移動V正’ = V逆’例1:已知化學反應2A( )+B(g) 2C( )達到平衡,當增大壓強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A和C的狀態可能是什么?例2:恒溫,一定壓強下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aX(g)+bY(g) cZ(g)+dW(g),達平衡后, 將壓強增大至原來的2倍,當再達到平衡時,W的濃度為原平衡狀態的1.8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平衡正移 B.(a+b)>(c+d)C.Z的體積分數變小 D.X的轉化率變大C為g,A為s或l或aqC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3.溫度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注意】溫度吸熱反應對溫度的變化更敏感!(阿倫尼烏斯)V正 和 V逆都但V(吸熱反應方向)增加更多升高溫度使吸熱反應的K 增大,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溫度仍然升高降低溫度使放熱反應的K 增大,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溫度仍然降低【思考】用濃度商解釋?【判斷】僅由溫度或壓強改變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動,反應物轉化率一定增大?√mA(g)+nB (g) pC (g)+qD (g)ΔH<0V正V逆V正’V逆’0Vt1t升高溫度平衡逆移V正’ > V逆’降低溫度平衡正移V逆’>V正’0V正V逆V正’V逆’Vt1tmA(g)+nB (g) pC (g)+qD (g)ΔH>0V正V逆V正’V逆’0Vt1t升高溫度平衡逆移V正’ > V逆’降低溫度平衡正移V逆’>V正’0V正V逆V正’V逆’Vt1t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4.催化劑0V正V逆V正’V逆’Vt1t加入正催化劑平衡不移動V正’ = V逆’催化劑同等程度改變化學反應速率,V’ (正)=V’ (逆)因此不影響化學平衡,平衡不移動;但可以改變反應到達平衡所需要的時間【思考】用什么理論定量解釋?1.勒夏特列原理(定性)【定義】在一個達到平衡的反應中,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c\P\T),平衡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例】在1L 的密閉的燒瓶中發生反應,N2O4(g) 2NO2(g),達到平衡后,加入1mol N2O4 ,平衡向 移動,若再加入1molNO2,平衡向 移動右左結果:抵抗不抵消,更不能扭轉三、平衡移動判斷經驗視角對著干,干不過逆反心理2.反應速率(定量)三、平衡移動判斷①若V正>V逆 ,正反應方向移動不移動②若V正=V逆 ,逆反應方向移動③若V正<V逆 ,外界條件改變后速率視角Qc = K 化學平衡; Qc<K 正向進行; Qc>K 逆向進行3.濃度商(定量)恒溫條件下,1L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該反應放熱,現已經達到平衡,各物質的物質的量為:2mol、 1mol、 3mol2SO2(g) + O2 (g) 2SO3 (g)①再向容器中同時加入3mol O2和3mol SO3,平衡移動方向是?不移動②再對容器加熱,平衡移動方向是?逆向③再對容器壓縮體積,平衡移動方向是?正向④再向容器中充入氦氣,保持體積不變,平衡移動方向是?不移動三、平衡移動判斷平衡視角若將平衡體系Fe3++3SCN- Fe(SCN)3中Fe3+的濃度由1mol·L-1增加到2mol·L-1,平衡如何移動?并證明:在新平衡狀態下,1 mol·L-1(已知,同溫下,某平衡時刻,三種物質濃度分別為1、5、4mol/L)在某溫度下,將0.1 molN2和0.3mol H2的氣態混合物充入10 L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N2(g)+3H2(g) 2NH3(g),平衡時, c(N2)=0.0080 mol·L-1,加壓,將容器壓縮為原來的一半。 c(N2)在什么范圍?已知反應3A(g)+B(g) 2C(g)+2D(g) ΔH<0,下圖中,a、b曲線分別表示在不同條件下,A與B反應時D的體積分數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若想使曲線b(實線)變為曲線a(虛線),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增大A的濃度 ②升高溫度 ③增大D的濃度 ④加入催化劑 ⑤恒溫下,縮小反應容器體積 ⑥加入稀有氣體,保持容器內壓強不變√√√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得到如下變化規律(圖中p表示壓強,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的量):下列結論正確的是A.反應Ⅰ:ΔH>0,p2>p1B.反應Ⅱ:ΔH<0,T2>T1C.反應Ⅲ:ΔH>0,T2>T1或ΔH<0,T2D.反應Ⅳ:ΔH<0,T2>T1C【思考】溫度對平衡常數的影響?溫度升高時,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果不抵因N2(g)+3H2(g) 2NH3(g) △H<0恒容,升溫至原來的兩倍恒溫恒容恒溫,加壓至原來的兩倍加催化劑加N2至原來的兩倍加NH3至原來的兩倍抽NH3至原來的一半Q =c2(NH3)c (N2) c3(H2)平衡時刻濃度任意時刻濃度K =c2(NH3)c (N2) c3(H2)N2(g)+3H2(g) 2NH3(g) △H<0恒容,升溫至原來的兩倍恒溫恒容恒溫,加壓至原來的兩倍加催化劑加N2至原來的兩倍加NH3至原來的兩倍抽NH3至原來的一半v = k cm(A) cn(B)逆反應方向移動①若v正> v逆 ,正反應方向移動不移動,仍然平衡②若v正= v逆 ,③若v正< v逆 ,平衡移動方向:v正和v逆的相對大小決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