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小升初數學第一輪總復習《應用題—整數、小數應用題》講練專輯第1講(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小升初數學第一輪總復習《應用題—整數、小數應用題》講練專輯第1講(含答案)

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升初數學第一輪總復習“應用題”講練合集
第1講:整數、小數應用題
知識梳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典型題詳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1 修一條長7.2千米的水渠,計劃15天完工,由于采用先進設備,結果提前3天就完成了全部任務。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修多少千米
典例剖析
從應用題的問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修多少千米”出發,去尋找解答這個問題所必需的兩個條件:
①實際每天修渠多少千米;
②計劃每天修渠多少千米。這兩個條件,題目中都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就把這兩個所必需的未知條件作為問題,再去尋找解決它所必需的條件。
解:(1)實際用多少天完成了修渠任務
15-3=12(天)
(2)實際每天修渠多少千米
7.2÷12=0.6(千米)
(3)計劃每天修渠多少千米
7.2÷15=0.48(千米)
(4)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修多少千米
0.6-0.48=0.12(千米)
綜合算式:
7.2÷(15-3)-7.2÷15
=0.6-0.48
=0.12(千米)
答: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修0.12千米。
舉一反三練習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南風服裝廠要加工1000套西服,前4天每天加工80套,余下的需要每天多加工5套。完成這批任務一共用多少天
2.某廠計劃加工一批零件,每個用原料3.2克,計劃加工70個的原料實際加工了80個。實際每個比計劃節約幾克原料
3.(1)某修路隊要修一條長1500米的公路,原計劃每天修75米,實際每天修100米。照這樣的速度,修完這條公路要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
(2)工程隊修一段公路,原計劃每天修3.2.千米,15天完成,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修0.8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修完
例2 為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某市電力局從今年元月起為居民免費更換“峰谷”電表,并且規定:每天8:00至21:00每千瓦時0.55元(“峰電”價),從21:00至次日8:00每千瓦時0.3元(“谷電”價)。目前不使用“峰谷”電表的居民每千瓦時收0.5元。貝貝家在使用“峰谷”電表后,三月份付電費94.2元,經測算比不使用“峰谷”電表要節約10.8元。
(1)貝貝家三月份一共用電多少千瓦時
(2)貝貝家三月份“峰電”和“谷電”各用電多少千瓦時
典例剖析
此題以人們非常關注的環保問題設置情境,貼近生活,時代感強。由題意知,如果不使用“峰谷”電表,貝貝家三月份的電費總額就是94.2+10.8=105(元),再由每千瓦時0.5元可算出貝貝家三月份一共用電多少千瓦時。又因為“峰電”價和“谷電”價每千瓦時相差0.55-0.3=0.25(元),如果將貝貝家本月的用電總額全看作是“峰 電”的話,我們就可輕松地解出她家所用的“峰電”和“谷電”。
解:(1)(94.2+10.8)÷0.5=210(千瓦時)
(2)谷電:(210×0.55-94.2)÷(0.55-0.3)=85.2(千瓦時)
峰電:210-85.2=124.8(千瓦時)
答:(1)貝貝家三月份一共用電210千瓦時;
(2)貝貝家三月份“谷電”用了85.2千瓦時,“峰電”用了124.8千瓦時。
舉一反三練習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六年級同學馬上畢業了,六年級一班的同學去照畢業照,價格為25元(送3張相片),另外每加印一張1.5元。六年級一班有50名學生,每人要一張相片。平均每人應付多少元錢
2.(1)小亮和爸爸坐出租車去郊游,10千米以內車費20元,超過10千米時,每千米車費3元,下車時共交車費50元。出租車行了多少千米
(2)笑笑住在江濱小區,春游結束后,她坐出租車從學校回家,起步價10元(3千米以內,含3千米),超過3千米每增加500米加1元。她家離家校有4500米。到家時,她應該付車費多少元
3.自來水公司規定:每人每月用水不超過2噸時,按每噸2.8元收費;超過2噸的部分按每噸5元收費。照這樣計算,王月家3口人上月共用水8.4噸,應交水費多少元
例3 小文和小明共有200元錢,如果小文給小明60元錢,那么小文就比小明少20元。問:小文和小明原來各有多少元錢
典例剖析
這是一道典型的和差問題。200元錢是兩人錢數的和,在相互給送的過程中,和不變。
小文給小明60元,則小文少了60元,同時小明多了60元,所以二者之間的差量變化是60×2=120(元)。小文給小明60元后比小明少20元,則原來小文比小明多120-20=100(元)。
將小明的錢假設成和小文一樣多,則和增加100元。
小文:(200+100)÷2=150(元)
(和+差)÷2=大數
將小文的錢假設成和小明一樣多,則和減少100元。
小明:(200-100)÷2=50(元)
(和一差)÷2=小數
答:原來小文有150元,小明有50元。
舉一反三練習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兩個桶共盛水30千克,如果把第一桶水倒6千克到第二桶中,則第一桶水還比第二桶水重4千克。問:兩個桶原來各盛水多少千克
2.小王和小張共買了20本書,如果小王給小張6本書,那么小王就比小張少2本書。問:小王、小張各買了多少本書
3.小明和妹妹分一盒水果糖,如果妹 妹給小明8塊,則二人的糖數相等。如果小明給妹妹4塊,則妹妹的糖數是小明的2倍。原來兄妹二人各有多少塊糖
例4 爸爸今年43歲,女兒今年11歲。 幾年后爸爸的年齡是女兒的3倍 幾年前爸爸的年齡是女兒的5倍
典例剖析
這是一道典型的年齡問題。解答此題首先要抓住年齡問題的特點,即兩人的年齡差始終保持不變。其次結合倍數問題的特點,當1倍數未知時,一定要構建一組“幾倍是多少”的條件。爸爸與女兒的年齡差是43-11=32(歲)。當爸爸年齡是女兒年齡的3倍時,年齡差仍是32歲,它正好對應著2倍數;當爸爸年齡是女兒年齡的5倍時,年齡差仍是32歲,它對應著4倍數。
解:3倍時女兒年齡:(43-11)÷(3-1)=16(歲) 16-11=5(年)
5倍時女兒年齡:(43-11)÷(5-1)=8(歲) 11-8=3(年)
答:5年后爸爸年齡是女兒的3倍,3年前爸爸年齡是女兒的5倍。
舉一反三練習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母親今年比兒子大28歲,4年后母親年齡是兒子的5倍。兒子今年幾歲
(2)小明今年9歲,媽媽今年33歲。再過幾年,媽媽的年齡正好是小明年齡的3倍
2.小明問老師今年多少歲,老師說: “當我像你這么大時,你剛3歲;當你長到我這么大時,我巳經33歲了。”小明今年多少歲
3.(1)哥哥與弟弟兩人3年前的年齡和是12歲,弟弟今年的年齡等于兩人的年齡差。哥哥、弟弟今年各幾歲
(2)今年母親的年齡是兒子的4倍,20年后母親的年齡是兒子的2倍。母親和兒子今年各多少歲
例5 買4張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2520元,1張桌子和3把椅子的價錢正好相等,桌子、椅子的單價各是多少元
典例剖析
這道題中桌子、椅子單價都未知,增加了解題的難度。這里可運用一種代換的思想,用1張桌子代換3把椅子,買9把椅子就相當于買3張桌子,于是可得買(4+9÷3)張桌子用去2520元,由此可求出桌子的單價。
解:桌子:2520÷(4+9÷3)=360(元)
椅子:360÷3=120(元)
答:桌子的單價是360元,椅子的單價是120元。
舉一反三練習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百貨商店運來300雙球鞋,分別裝在2個木箱和6個紙箱里。如果2個紙箱與1個木箱裝的球鞋同樣多,每個木箱和每個紙箱各裝多少雙球鞋
(2)新華小學買了2盒無塵粉筆和5支中性筆,共付款130元。已知每盒無塵粉筆的價錢是每支中性筆的4倍,求每盒無塵粉筆多少元。
2.王叔叔買了3千克荔枝和4千克桂圓,共付156元。已知5千克荔枝的價錢等于2千克桂圓的價錢,那么每千克荔枝和每千克桂圓各多少元
3.小王用140元買了一件外衣、一頂帽子和一雙拖鞋。外衣的價錢比帽子貴90元,外衣和帽子一共比拖鞋貴120元。一雙拖鞋的價錢是多少元
例6 一位農婦提著一籃子雞蛋去賣,第一次賣掉了全部雞蛋的一半又多半個,第二次又賣掉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個,第三次還是賣掉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個,最后農婦籃子里還剩下1個雞蛋。問:農婦籃子里原來有多少個雞蛋
典例剖析
此題已知條件間相關性強、邏輯關系明顯。已知結果,需要我們探索出初始條件。主要考查學生分析、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若用線段圖幫助解題,可使數量關系直觀、清晰,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解:畫圖幫助分析數量關系。
從結果出發,倒推解答:
第三次賣出前有:(0.5+1)×2=3(個)
第二次賣出前有:(3+0.5)×2=7(個)
第一次賣出前有(原有):(7+0.5)×2=15(個)
列綜合式解答:
{[(1+0.5)×2+0.5]×2+0.5}×2=15(個)
答:農婦籃子里原來有15個雞蛋。
舉一反三練習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一筐梨,連筐重38千克,用去一半后,連筐還有20千克。問:梨和筐各重多少千克
(2)家里有幾瓶酒,瓶數加上9,乘9,減去9,除以9,其結果等于9。問:家里有幾瓶酒
2.有一筐蘋果,第一次賣出總數的一半又5個,第二次賣出余下的一半又4個,第三次又賣出第二次余下的一半又3個,還剩9個。這筐蘋果共有多少個
3.徐旭的書架有三層,一共放書192本。現在從第一層取出與第二層同樣多的書放到第二層,再從第二層取出同第三層同樣多的書放到第三層,最后從第三層取出同第一層剩下的本數同樣多的書放到第一層,這時三層書的本數相同。原來書架的第一層有多少本書
例7 小明有20元錢,他準備用這20元錢買某種飲料喝。飲料公司為回收舊飲料瓶,規定3個空飲料瓶可以換1瓶飲料。此種飲料的價錢是每10元4桶,小明用這20元錢最多能喝多少瓶飲料
典例剖析
此題以日常生活中的購物為情境,重點考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應用,要求同學們能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又能用數學的眼光去分析事物的實質。
解法一: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一步一步推算。
(1)20元錢買4×(20÷10)=8(瓶)飲料;
(2)喝完后用其中的6個空瓶換6÷3=2(瓶)飲料,再喝完后,共有4個空瓶;
(3)用4個空瓶中的3個空瓶換1瓶飲料;
(4)待喝完后,共有2個空瓶,還能喝上飲料嗎 創造性思考,先賒下1瓶飲料喝,喝完后,用3個空瓶還賬。
一共喝的飲料:8+2+1+1=12(瓶)
解法二:用數學知識抓住本質巧妙解答。將一瓶飲料分為兩部分:瓶中的飲料用a表示;空瓶用b表示。3個空瓶換1瓶飲料就是b+b+b=a+b,由此得b+b=a,即有兩個空瓶就可喝到一瓶中的飲料,8個空瓶就可喝到8÷2=4(瓶)中的飲料。
一共喝的飲料:8+4=12(瓶)
答:小明用這20元錢最多能喝12瓶飲料。
舉一反三練習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王叔叔買回一箱啤酒,共12瓶,商店規定7個空瓶又可換回3瓶啤酒,算一算,王叔叔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
2.20個同學出去郊游,來到一個小賣部前,計劃每人喝1瓶汽水,小賣部規定每5個空瓶可以換回1瓶汽水,那么他們至少要買多少瓶汽水
3.已知A,B兩個批發部分別有電腦70臺與60合,甲、乙、丙三個零售店分別需要電腦30臺、40臺和50臺。從A,B兩處送一臺電腦到甲、乙、丙三地的運費表如下。問:如何調運才能使運費最少
甲 乙 丙
A 20元 70元 30元
B 30元 100元 50元
例8 楊偉同學買3支鋼筆和5本練習本,共花了14.5元;趙亮同學買了同樣的3支鋼筆和2本練習本,共花了12.1元。每支鋼筆和每本練習本各多少元
典例剖析
此題滲透了消元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求同學們能從題中提煉出簡單明了的數量關系,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題。
將題中已知條件摘錄如下,使其相同的部分對齊,采用豎式做減法。
對列出的條件進行比較可知,多用的2.4元正是多買了3本練習本的錢數。
解:練習本的單價是:2.4÷3=0.8(元)
鋼筆的單價是:(12.1-0.8×2)÷3=3.5(元)
答:每支鋼筆3.5元,每本練習本0.8元。
舉一反三練習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小紅買了5支鉛筆和2個作文本,共用12.3元;小林買同樣的3支鉛筆和2個作文本,共用9.3元。每支鉛筆和每個作文本各多少元
(2)媽媽買2千克糖和1千克餅干,應付144元,但售貨員算賬時,正好把糖和餅干的質量算反了,比實際少算了24元。糖和餅干每千克各多少元
2.今年小明和媽媽的年齡和是44歲,小明和爸爸的年齡和是46歲,爸爸和媽媽的年齡和是72歲。小明、爸爸、媽媽今年各多少歲
3.某校兩次購買五種型號的教具B1,B2,B3,B4,B5 的件數和所用的錢數如下表:
B B B B B 總價
第一次件數 1 3 4 5 6 1876元
第二次件數 1 5 7 9 11 2984元
購買五種型號的教具各一件需要多少錢
整數、小數應用題強化練習
基礎達標
一、填空
1.一個細胞1分鐘后分裂成4個,2分鐘后分裂成16個……5分鐘后,這個細胞可以分裂成( )個。
2.服裝廠原來做一套衣服要用3.8m布,改進工藝后,每套少用0.2m布,原來做180套服裝的布料,現在可以做( )套。
3.一瓶飲料3.5元,某商場規定5個空瓶可換1瓶飲料。某人用28元錢買飲料喝,最多能喝到( )瓶飲料。
4.妹妹有牛奶糖、花生糖和水果糖一共70顆,其中牛奶糖和花生糖的數量之和是水果糖的4倍,牛奶糖和水果糖的數量之和比花生糖的3倍少2顆,那么妹妹有( )顆牛奶糖。
5. 3支鉛筆和8支中性筆的價錢是13.5元,7支鉛筆和2支中性筆的價錢是6.5元。一支鉛筆( )元,一支中性筆( )元。
6.某健身中心推出兩種會員卡,銀卡會員費每年630元,每次健身需繳納15元;金卡會員費每年840元,每次健身需繳納5元。某人欲辦一年金卡,那么他一年內至少鍛煉( )次才能比辦銀卡劃算。
二、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修一段公路,6人11天可以完成,照這樣計算,如果要提前5天完成,應增加( )人。
A.2 B.3 C.4 D.5
2.淘氣在省圖書館借了一本故事書,每天看8頁,計劃10天看完這本書的一半,以后每天多看2頁,正好在借期內看完。這本書的借期是( )天。
A.20 B.22 C.18 D.16
3.小花今年8歲,叔叔告訴小花說:“3年前我的年齡是你那時年齡的6倍。”叔叔今年( )歲。
A.30 B.32 C.33 D.36
4.華興小學要買40張辦公桌,原計劃買每張175元的,后來決定買每張127元的。用省下的錢買60元一把的椅子,可買多少把 正確的列式是( )。
A.(175×40-127)÷60 B.(175-127)×40÷60
C.175-127×40÷60 D.(175-127)×(40×60)
5.文化用品商店按批發價購進一批乒乓球,每個0.7元,零售價每個0.8元,當賣的剩下20個乒乓球時,除收回全部成本以外已經獲利20元,商店購進乒乓球多少個 正確的列式是( )。
A.20÷(0.8-0.7)+20 B.(20+0.8×20)÷(0.8-0.7)
C.20÷0.8+20 D.20÷0.7+20
三、解答下面應用題
1.昌盛農場要收割小麥16.4公頃,已經收割了3天,每天收割1.8公頃。如果從第4天起,每天收割2.2公頃,那么剩下的小麥還需多少天收割完
2.甲倉庫存糧540噸,乙倉庫存糧70噸,要使甲倉庫的存糧是乙倉庫的3倍,那么必須從甲倉庫運出多少噸放入乙倉庫
3.某地實行階梯電價,按年用電量采用分段計費,具體規定如下:
年用電量 1~2040千瓦 時的部分 2041~3120千瓦 時的部分 3120千瓦時 以上的部分
各部分電價 (元/千瓦時) 0.525 0.575 0.825
去年李叔叔家的年用電量為2096千瓦時,那么李叔叔家去年應付電費多少元
4.小明想了解王老師的年齡,王老師告訴小明:“當我是你現在的年齡時,你只有2歲;當你到我現在的年齡時,我38歲。”請問:王老師現在的年齡是多少歲
5.書柜有上、下兩層,下層書的數量是上層書的3倍,如果上層書增加30本,下層書被借出210本,這時兩層的書的數量正好相等。問:兩層原來各有多少本書
6.奶奶提著一筐梨去賣,第一次賣出總數的一半又1個,第二次賣出余下的一半又2個,第三次又賣出第二次余下的一半又3個,這時筐里還有1個梨。問:這筐梨有多少個
7.某食堂第一次運進大米5袋,面粉7袋,共重1350千克。第二次運進同樣的大米3袋和同樣的面粉5袋,共重850千克。問: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8.百貨公司委托李叔叔運輸玻璃200箱,每箱運費是15元。如果損壞一箱,除不付運費外,還需賠償損失費100元,結果百貨公司實際付運費2540元。問:在運輸途中損壞了幾箱
9.今天中午,陳阿姨和張阿姨為托管班同學包餃子,陳阿姨包了36個,張阿姨包的個數比陳阿姨的3倍少28個。她們一共包了多少個餃子
能力拓展創新
四、解決問題
1.如果每個蘋果一樣重,每個橘子也一樣重,而蘋果和橘子的單個質量不相同。4個橘子和5個蘋果共重1400克,5個橘子和4個蘋果共重1300克。請問:一個蘋果、一個橘子各重多少克
2.租用倉庫堆放3噸貨物,每月租金7000元,這些貨物原計劃要銷售3個月,由于降低了價格,結果2個月就銷售完了。由于節省了租倉庫的租金,所以結算下來,反而比原計劃多賺了1000元。請你算一算,每千克貨物價格降低了多少元
3.某景點的團體票價格如下:
購票人數 50人以下(含50人) 51~100人(含100人) 100人以上
每人票價 10元 8元 6元
今有甲、乙兩個旅游團,分別購票,兩團總計付門票費920元;如果合在一起購買,只需付門票費636元。這兩個旅游團各有多少人
參考答案
舉一反三練習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000-80×4)÷(80+5)+4=12(天)
2.3.2-3.2×70÷80=0.4(克)
3.(1)1500÷75-1500÷100=5(天)
(2)15-3.2×15÷(3.2+0.8)=3(天)
舉一反三練習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5+(50-3)×1.5]÷50=1.91(元)
2.(1)(50-20)÷3+10=20(千米)
(2)3千米=3000米 10+(4500-3000)÷500×1=13(元)
3.2×3=6(噸)(8.4-6)×5+6×2.8=28.8(元)
舉一反三練習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原來第一桶水比第二桶水重:6×2+4=16(千克)
原來第一桶:(30+16)÷2=23(千克)
原來第二桶:30-23=7(千克)
2.原來小王比小張多:6×2-2=10(本)
原來小王:(20+10)÷2=15(本)
原來小張:20-15=5(本)
3.小明原來比妹妹少8×2=16(塊),小明給妹妹4塊后,比妹妹少16+4×2=24(塊),這時妹妹的糖數是小明的2倍,則這時的差量是小明的1倍,小明這時有24塊,因此小明原來有:24+4=28(塊),妹妹原來有:28+16=44(塊)
舉一反三練習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8÷(5- 1)-4=3(歲)
(2)(33-9)÷(3-1)=12(歲) 12-9=3(年)
2.設小明與老師年齡差為a,小明在a年前3歲,老師在a年后33歲,那么33歲比3歲就多了3個年齡差,所以年齡差是(33-3)÷3=10(歲)。小明今年年齡:3+10=13(歲)
3.(1)今年年齡和是12+3×2=18(歲),今年哥哥年齡是弟弟的2倍。
弟弟:18÷(2+1)=6(歲);哥哥:6×2=12(歲)
(2)設兒子今年a歲。4a+20=(a+20)×2 a=10;母親:10×4=40(歲)
舉一反三練習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木箱:300÷(2+6÷2)=60(雙) 紙箱:60÷2=30(雙)
(2)中性筆:130÷(5+2×4)=10(元) 無塵粉筆:10×4=40(元)
2. 4千克桂圓的價錢相當于10千克荔枝的價錢。
荔枝:156÷(3+10)=12(元);桂圓:12×5÷2=30(元)
3.(140-120)÷2=10(元)
舉一反三練習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梨:(38-20)×2=36(千克) 筐:38-36=2(千克)
(2)(9×9+9)÷9-9=1(瓶)
2.第二次賣后余下的:(9+3)×2=24(個)
第一次賣后余下的:(24+4)×2=56(個)
筐里原有蘋果:(56+5)×2=122(個)
3.從后向前逆推:
第一層(本) 第二層(本) 第三層(本)
最后 192÷3=64 64 64
未從第三層取書前 ①64÷2=32 64 ②64+32=96
未從第二層取書前 32 ④64+48=112 ③96÷2=48
原來 ⑥56+32=88 ⑤112÷2=56 48
舉一反三練習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空瓶=3空瓶+3啤酒 4空瓶=3啤酒 12空瓶=9啤酒
12+9=21(瓶)
2. 5空瓶=1空瓶+1汽水 4空瓶=1汽水 買4瓶汽水=5汽水
20÷5×4=16(瓶)
3. 40×70+30×30+30×30+20×50=2800+1800+1000=5600(元)從4處運給乙處40臺,從B處運給甲處30臺,從4處運給丙處30臺,從B處運給丙處20臺,這樣調運才能使運費最少。
舉一反三練習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鉛筆:(12.3-9.3)÷(5-3)=1.5(元)
作文本:(12.3-1.5×5)÷2=2.4(元)
(2)1千克糖與1千克餅干的總價錢:(144+144-24)÷3=88(元)
1千克糖:144-88=56(元) 1千克餅干:88-56=32(元)
2.三人年齡和:(44+46+72)÷2=81(歲)
爸爸:81-44=37(歲) 媽媽:72-37=35(歲) 小明:44-35=9(歲)
3. 1876×2-2984=768(元)
整數、小數應用題強化練習
基礎達標
一、填空
1. 1024 2. 190 3. 10 4. 38 5. 0.5 1.5 6.
二、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D 2.C 3.C 4.B 5.B
三、解答下面應用題
1. (16.4-1.8×3)÷2.2=5(天)
2. (540+70)÷(3+1)-70=82.5(噸)
3. 2040×0.525+(2096-2040)×0.575=1103.2(元)
4.王老師與小明的年齡差:(38-2)÷3=12(歲)
王老師今年的年齡:2+12+12=26(歲)
5.上層:(210+30)÷(3-1)=120(本);下層:120×3=360(本)
6.第二次賣后余下:(1+3)×2=8(個);第一次賣后余下:(8+2)×2=20(個)
這筐梨有:(20+1)×2=42(個)
7.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共重:(1350-850)÷2=250(千克);
一袋大米重:(250×5-850)÷(5-3)=200(千克);
一袋面粉重:250-200=50(千克)
8. (200×15-2540)÷(100+15)=4(箱)
9. 36×3-28+36=116(個)
能力拓展創新
四、解決問題
1.
1個橘子+1個蘋果=2700÷9=300(克);
4個橘子+4個蘋果=(300×4)克
蘋果:1400-300×4=200(克);
橘子:300-200=100(克)
2.節約的租金:
7000元降價損失的錢數:7000-1000=6000(元) 6000÷(3×1000)=2(元)
3. 636÷6=106(人) 106>100,所以至少有一個團人數超過50人。假設兩團人數都超過50人,則單獨購票應付106×8=848(元)。848<920,說明只有一個團人數超過50人。
一團人數:(920-848)÷(10-8)=36(人)
另一團人數:106-36=70(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安市| 得荣县| 延津县| 浏阳市| 孝感市| 富平县| 定陶县| 随州市| 巫溪县| 道孚县| 保定市| 泸西县| 甘孜县| 水城县| 灵宝市| 凌海市| 阳城县| 伊吾县| 章丘市| 双江| 山东省| 常宁市| 清原| 涟水县| 雷州市| 吐鲁番市| 吉水县| 晋宁县| 图木舒克市| 郁南县| 大港区| 宿州市| 东莞市| 达州市| 平利县| 德保县| 什邡市| 阜南县| 凤庆县| 余干县| 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