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一單元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第一課 情感的抒發與理念的表達我們應該怎樣欣賞美術作品 優秀的美術作品借助特定的藝術語言和形式結構所塑造的視覺藝術形象中,大都有著一些內在的深層意蘊和理念表達。本課我們將通過視覺感知去領悟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以更好地了解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有:01對作品造型的直觀描述03對作品內容意義的解釋02對作品形式特點的分析04對作品價值的判斷評價“有什么?”“什么樣子?”“為什么要畫成這樣 ”“有什么意義和作用 ”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有(四個方面)1.時代背景2.表現內容3.藝術特色4.整體評價討論:猜猜看這個陶俑塑造的人物是什么職業?東漢郭德綱,古代岳云鵬1.背景:《擊鼓說唱俑》是東漢時期陶塑中的杰作,出土于四川成都。2.內容:此件陶俑上戴頭巾,額前有花飾,袒胸露腹,著褲赤足,左臂環抱一扁鼓,右手舉槌欲擊。3.藝術手法:造型簡括,形體動態略加夸張,面目表情生動傳神,表現了一個詼諧幽默的藝術家形象。4.意義:代表了東漢時期雕塑藝術的成就。起名大比拼《孤禽圖》清 朱耷畫面中都有什么?大膽猜一猜作者表達怎樣的情感?明末清初朱耷明皇世孫,朱元璋的嫡系子孫才華橫溢1鳥僅有的形象,白眼向天,一足立地一足懸,縮頸,拱背構圖奇妙,意境空曠,筆墨雄健潑辣,墨色酣暢淋漓,孤傲不屑的眼神體現受欺而不屈,傲兀不群情感3背景明皇室后裔,才華橫溢19歲國破家亡從此隱姓埋名 遁入空門流露出憤世嫉俗之情,透漏出雄健簡樸之美, 反襯出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暗寓面對戲劇變幻的人生, 哭笑不得,百般無奈之感落款2八大山人哭之笑之名畫欣賞名畫欣賞《孤禽圖》2010年12月11日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慶典夜場以62,720,000元成交。名畫欣賞《孤禽圖》整幅畫的畫面,僅在中下方,繪一只水禽,鳥的眼睛一圈一點,眼珠頂著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鳥一足立地,一足懸,縮頸、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態。形象洗練,造型夸張,表情奇特,構圖奇妙,筆法雄健潑辣,筆勢樸茂雄偉,墨色淋漓酣暢。流露出憤世嫉俗之情,透露出雄健簡樸之氣,反映出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具有奇特新穎,出人意表的藝術特色,乃是八大山人藝術成熟期的精品。此畫原為北京市文物公司所藏,經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委員會,中國古代書畫五人鑒定小組鑒定,一致認為是八大山人的真跡精品。回憶最開始分析這幅作品時的狀況,很難分析出,是為什么?是少了哪個因素?藝術家的情感與理念通過哪些要素體現:畫家(時代)背景(明皇室后裔)1畫面的內容(鳥的形態眼神、落款)2藝術形式、表現手段(留白多,意境空曠,筆墨雄健潑辣,墨色酣暢淋漓)3分析畫家的情感4你能否解讀出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洪荒風雪 》黃胄《洪荒風雪 》黃胄新中國建立初期,西北高原的洪荒原野中行進著一支由地質勘探隊員組成的駝隊。漫天的風雪映襯出隊員們為祖國探尋寶藏而不懼艱苦與風險的堅定意志和英勇豪邁氣概。本幅以仰視角度突出表現了幾個地質隊員騎著高大的駱駝行進在風雪彌漫的荒原上的情景,構圖飽滿,色彩豐厚,在渾莽的視覺中蘊含著一種張力和戲劇效果,相較于1955年的作品更為蒼茫深遠,風雪氣氛的營造和空間感的處理更有意味,整幅傳達出一種渺然壯觀的格調,皆為畫家植根于青海柴達木盆地早年經歷的大漠情節所致。人物以彩墨速寫,用筆恣肆、奔放,有強烈的民俗特征,在風雪中彈琴唱歌,呈現出激昂樂觀的精神狀態,駱駝亦為畫面主角,其皮毛的質感刻畫細膩,棕色的渾厚身軀成為白色酷寒中的一道風景線,此幅和1955年的同題材作品是黃冑駱駝題材的緣起,后來駱駝屢屢出現在他筆下,成為一種堅忍力量的象征。《洪荒風雪 》黃胄孤傲不屑豪邁樂觀情感 黃河船夫曲《在激流中前進》 杜鍵《在激流中前進》是一首"力"的頌歌;是堅強與勇敢的頌歌;是同心協力、團結一致的頌歌。船工們齊心協力波及與黃河濁浪之中的驚險場景。從而知道了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穩掌舵、緊劃槳,奮勇前進才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藝術表現強烈的視覺沖擊,突出主題明亮色彩明暗對比空間對比驚險場面急險直曲表現手段還有哪些方面可以表現驚險場面呢?線條,肌理表現畫面中還有一條斜線,請你你找一找:斜線構圖黃河自上而下的黃河之水 大面積的濃漿巨浪 飛旋的漩渦1粗獷的筆觸 強烈動態對比體現出水勢兇猛、驚險強烈的明暗對比突出船只,斜線構圖營造出不穩定的緊張的氣氛杜健2 小舟一葉傾斜的小舟 逆流而上藝術家情感與理念3 船夫黝黑的船夫沉著冷靜的狀態對水的夸張反襯人的力量和精神創作理念:在生活的激流中,只有穩掌舵、緊劃槳,不屈不撓,英勇奮斗,才能獲得成功,也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奮斗不息的民族精神!藝術家的情感與理念通過哪些要素體現:畫面內容與情節(黃河、船、船夫)1主要表現手段(色彩、線條、空間、構圖等)2分析作者的理念3《在激流中前進》(油畫)杜鍵看到:黃河 小船 船工 漩渦想到:飛旋激蕩的河水與沉著穩健的人物的對比,那如一葉小舟般的黃河渡船與大面積的洶涌奔騰的濃漿濁浪對比,還有水勢的夸張表現。分析:作者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來刻畫黃河船工在勞動中所表現的驚人力量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它寓意著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掌穩舵,緊劃槳,奮勇前進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狼牙山五壯士》在創作初期引發了很多爭議。他在歷史題材畫里面開始使用象征性的處理辦法,畫面抓住了五壯士跳崖的瞬間,人物的組織不是自然的真實,而是象征性地把人物和太行山連為一體,具有紀念碑的效果。詹建俊《狼牙山五壯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