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蘭州市九年級診斷考試注意事項:1.本試卷為歷史、道德與法治合卷。滿分100分,各5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2.考生必須將姓名、準考證號、考場、座位號等個人信息填(涂)寫在答題卡上。3.考生務必將答案直接填(涂)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歷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合計25分。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1.在七八千年前的長江流域,考古學者發現了一處古代人類活動的遺址,遺址中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遺跡,這表明長江中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這處遺址是A.元謀人遺址B.半坡遺址C.北京人遺址D.河姆渡遺址2.在古老的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有很多創造發明,黃帝和炎帝部落聯盟后來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A.人文始祖B.民族英雄C.“大禹”D.萬世師表3.右圖中的文物是19世紀末在河南安陽發現的“龍骨”,龍骨上刻有符號,經學者研究,認定這些符號就是商朝的文字。我們把出土的商代和西周類似文物統稱為A.耒相B.青銅器C.甲骨文D.“夏歷”4.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并規定所有度量衡由國家統一監制。這一措施A.導致了諸侯割據的局面B:有利于經濟的發展C.動搖了奴隸主貴族統治D.提高了軍隊戰斗力5.中國古代史上,出現過很多社會穩定、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時期,“文景之治”就是其中之一。這一開明統治時期出現于A.西漢B.東漢C.隋朝D.唐朝6.東漢末年有一位名醫,他不僅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而且能實施外科手術,他還發明了“麻沸散”并創編了“五禽戲”。這位名醫是A.司馬遷B.華佗C.張仲景D.蔡倫7.北魏孝文帝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以漢服代替,一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等。這些措施的作用是A.江南地區得到開發B.國家實現了統一C.政府財政收入增加D.促進了民族交融九年級診斷歷史道德與法治第1頁(共8頁)8.“舉人”“進士”“狀元”“金榜”這些名詞,是古代文人平生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至今仍充滿魅力并為眾人羨慕。與此有關的制度是A.禪讓制B.分封制C.科舉制D.行省制度9.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精神財富,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反映唐朝盛世的詩詞是A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C.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D.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10.宋太祖時期,重用文臣并讓其掌握國家的軍政大權,宋太宗時期,通過提升文官的地位,確立了文臣統兵的格局。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武將跋扈B.促進文化發展C.結束分裂局面D.與遼訂立和約11.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早在18世紀,清政府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后,在新弧地區設置的行政機構是A.駐藏大使B.伊犁將軍C.安西都護府D.西城都護12.美國漢學家費正清在談到中國清朝時期某一政策時說:“歸根到底,它是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評論的是A.文化專制政策B.邊疆管理政策C.閉關鎖國政策D.農業生產政策13.“1840年,在炮口的適迫下,中國蹣溺地走人近代。隨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國人通過條約管束控制中國政府,·合法’地剝奪榨取中國人民。不僅使中國人民從此陷人苦難的歷程,也促進了中國人民覺醒和奮起。”據此可知,中國人民革命的主要任務是A.發展民族工業B.反侵略反封建C.開展洋務運動D.廢除二十一條14.在近代歷史上,中國遭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其中標志著中國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條約是A.《南京條約》B.《馬關條約》C.《北京條約》D.《辛丑條約》15.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代舊有的跪拜禮,取消“老爺”“大人”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這種社會風尚出現于A.鴉片戰爭后B.洋務運動后C.辛亥革命后D.戊戌變法后16.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1921年中國迎來的“曙光”是指A.抗日戰爭的勝利B.中國共產黨的成立C.解放戰爭的勝利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九年級診斷歷史道德與法治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