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物質性質及應用題中考題型分析物質性質及應用題是2023年山西中考新增的題型,分值為6分,難度較低。該題型以結構圖的形式,從物質的用途、反應現象、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角度設問,考查常見物質的性質及應用,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形成“通過實例認識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的關系,形成合理利用物質的意識”的化學觀念,知道可以從物質的存在、組成、變化和用途等視角認識物質性質的思路與方法,試題靈活度高,開放性大,綜合性強。2023年省適應性考試中的該試題是以制備方案的形式呈現,充分體現了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的關系,展現了學習化學的重要價值。中考題型突破方法指導閱讀題圖確定核心物質精讀題干明確問題關聯知識聯系實際依據題目準確作答針對訓練1.(原創)以典型物質為核心,通過設置問題,進行知識整理并解決問題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小晉同學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對硫酸的相關問題進行如下梳理。請據圖解決如下問題:類型一 物質性質單一應用(1)濃硫酸在實驗室可用于 作干燥劑 。作干燥劑 (2)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可除去石油中的硫酸,該過程發生的反應屬于 復分解反應 (填基本反應類型)。(3)稀硫酸用于除鐵銹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復分解反應 Fe2O3+3H2SO4=Fe2(SO4)3+3H2O(4)實驗室用鋅粒和稀硫酸制取氫氣,發生反應的微觀實質為 鋅原子變為鋅離子,氫離子變為氫原子,氫原子結合成氫分子 。(5)稀釋濃硫酸的操作是 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鋅原子變為鋅離子,氫離子變為氫原子,氫原子結合成氫分子 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2.(原創)對典型物質進行有效整合是全面認識物質的有效途徑。琪琪以結構圖的形式對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進行了如下梳理。聯系實際,解決問題:(1)二氧化碳在農業上可用作 氣體肥料 。氣體肥料 (2)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是 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凝成小水滴 。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凝成小水滴 (3)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的原因是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4)寫出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一條途徑: 光合作用 。(5)CO2可鑒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寫出其中有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光合作用 CO2+Ca(OH)2=CaCO3↓+H2O 3. (2023山西)以典型物質為核心,進行問題的設置與整合,是我們全面認識物質性質及應用的有效途徑。小明同學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對氫氧化鈉的相關問題,以結構圖的形式進行了如下梳理。聯系實際,解決問題:(1)氫氧化鈉在生活中可用來 去除油污(合理即可) 。(2)氫氧化鈉在空氣中吸水后的熱量變化為 放熱 。(3)氫氧化鈉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原因是 有強腐蝕性 。去除油污(合理即可) 放熱 有強腐蝕性 (4)檢驗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度,最簡單的方法是 用pH試紙檢測 。(5)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CuSO4=Cu(OH)2↓+Na2SO4 。用pH試紙檢測2NaOH+CuSO4=Cu(OH)2↓+Na2SO4 針對訓練1. (2023太原一模)氫氧化銅可用作顏料、催化劑、媒染劑等。同學們設計了以銅為原料制取氫氧化銅的過程(如圖所示),其中B是黑色固體。請分析過程,完成以下問題。(1)A的化學式為 O2 。O2 類型二 物質性質綜合應用(2)B→D的化學方程式為 CuO+2HCl=CuCl2+H2O(合理即可) ,該反應的現象是 黑色固體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3)D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uCl2+2NaOH=Cu(OH)2↓+2NaCl(合理即可) 。CuO+2HCl=CuCl2+H2O(合理即可) 黑色固體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CuCl2+2NaOH=Cu(OH)2↓+2NaCl(合理即可) 【解析】B是黑色固體,且由銅和A反應得到,則A是氧氣,B是氧化銅;B和C反應生成D,D能生成氫氧化銅,則C是酸,D是可溶性銅鹽;D能和E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則E是可溶性堿。2.(原創)化學反應是實現物質制備的重要途徑。小華同學在實驗室里用石灰石制得Na2CO3,并用Na2CO3進一步制取其他物質的步驟如圖所示。“→”指一種物質經一步轉化反應生成另一種物質。分析1:石灰石→A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2HCl=CaCl2 +H2O+CO2↑(或CaCO3CaO+CO2↑,合理即可) ,其基本反應類型為 復分解反應(或分解反應) 。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CaO+CO2↑,合理即可) 復分解反應(或分解反應) 分析2:A→Na2CO3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2NaOH=Na2CO3+H2O 。分析3:Na2CO3→D的微觀實質是 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或鋇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鈣沉淀(或碳酸鋇沉淀) 。CO2+2NaOH=Na2CO3+H2O 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或鋇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鈣沉淀(或碳酸鋇沉淀) 【解析】A由石灰石制得,且A能發生反應生成Na2CO3,則A為CO2;A與B反應生成Na2CO3,則B為NaOH。Na2CO3可與酸、Ca(OH)2、Ba(OH)2、CaCl2、BaCl2等物質發生反應。3.(原創)我們利用物質間的反應可制造出新的物質。同學們用硫酸銅制備農藥波爾多液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已知A~D是不同類別的四種常見物質,A常用作食品干燥劑,“→”表示可通過一步反應發生轉化。分析辨識,回答問題:分析1:B的化學式為 H2SO4 。H2SO4 分析2:A→C的化學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分析3: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a(OH)2+CuSO4=CaSO4+Cu(OH)2↓ ,反應現象是 產生藍色沉淀,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 。CaO+H2O=Ca(OH)2 Ca(OH)2+CuSO4=CaSO4+Cu(OH)2↓ 產生藍色沉淀,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 【解析】波爾多液由硫酸銅和石灰乳混合而成,A可用作食品干燥劑,故A為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C),D為硫酸銅,A~D為不同類別的物質,則B為硫酸。4.(原創)氯化亞鐵是化學實驗室的重要試劑之一。同學們在實驗室里利用稀硫酸制取氯化亞鐵,并進一步認識其性質的步驟如圖所示。分析1:H2SO4與A反應的現象是 產生白色沉淀(或固體逐漸減少,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合理即可) 。產生白色沉淀(或固體逐漸減少,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合理即可) 分析2:B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HCl+Fe=FeCl2+H2↑(或FeSO4+BaCl2=FeCl2+BaSO4↓,合理即可)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置換反應(或復分解反應) 。分析3:FeCl2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Cl2+Zn=Fe+ZnCl2[或FeCl2+2AgNO3=Fe(NO3)2+2AgCl↓,等等,合理即可] 。2HCl+Fe=FeCl2+H2↑(或FeSO4+BaCl2=FeCl2+BaSO4↓,合理即可) 置換反應(或復分解反應) FeCl2+Zn=Fe+ZnCl2[或FeCl2+2AgNO3=Fe(NO3)2+2AgCl↓,等等,合理即可] 【解析】H2SO4與A反應能生成B,可推測B可能是單質(氫氣)、氧化物(CO2)、酸或鹽,且B能生成FeCl2,所以B是酸或鹽。若B為酸,且B生成FeCl2,則B為HCl,A為BaCl2,HCl與C反應能生成FeCl2,則C為Fe;若B為鹽,則B為FeSO4,A為Fe,B與C反應能生成FeCl2,則C為BaCl2。FeCl2與D反應,D可以是比鐵活潑的金屬或AgNO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