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3張PPT)溶液 溶解度課標導航2022版課標內容 要求 1.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2.知道水是一種最重要的溶劑。3.體會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4.知道絕大多數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義。5.認識結晶現象。6.學習計算溶質質量分數的基本方法。7.知道溶質質量分數可以表示濃度,認識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學習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義。教師專享續表2022版課標學習活動建議 實驗探究活動:測定并比較氯化鈉、硝酸銨、氫氧化鈉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查閱溶解度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項目式學習活動:自制汽水。情境素材建議 工業、農業、生活及醫療等領域使用的溶液,海水制鹽和海水淡化,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營養液對綠蘿生長狀況的影響,鹽湖中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提取。考情分析考點 近五年考查情況(題型/分值)2023 2022 2021 2020 2019考點一 溶液的形成 選擇題/0.5生活、生產應用題/1考點二 溶解度 選擇題/2 選擇題/0.5 選擇題/2 選擇題/2 生活、生產應用題/2考點三 溶液的濃度 選擇題/0.5 選擇題/0.5 定量分析題/1 選擇題/2命題規律溶液、溶解度是中考的常考內容,常出現在選擇題的最后一題。試題常把溶解度曲線(或溶解度表)和實驗操作相結合考查溶液各成分的變化、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溶解度和結晶等,這也是近幾年新出現的熱點考查方式,要求學生能結合圖表分析每一步實驗中溶液的變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有時還會結合生活情境或以工業流程為載體,考查溶液、乳化、結晶、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等,要求學生能依據常見物質的性質,初步分析和解決相關的綜合問題。中考考點突破考點一 溶液的形成_____:被溶解的物質。例如氯化鈉、酒精、氯化氫等_____: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例如水是最常見的溶劑,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劑(2)組成(3)用途:農業上,無土栽培營養液等;醫療上,醫用酒精、注射液等;科研實驗中用的溶液等(1)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______、_____的_______1.溶液均一穩定溶質溶劑混合物(3)加快固體在水中的溶解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微觀本質: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構成溶質的分子或離子運動到溶劑分子的間隔中①蔗糖溶于水的微觀本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氯化鈉溶于水的微觀本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蔗糖分子運動到水分子的間隔中鈉離子和氯離子運動到水分子的間隔中2.溶解現象吸熱:溶液溫度降低,如_________固體等(2)熱量變化放熱:溶液溫度升高,如_______固體、濃硫酸等NH4NO3NaOH吸放熱不明顯:溶液溫度變化不明顯,如______固體等NaCl攪拌(或振蕩)加熱將固體研碎(1)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濁液不穩定,乳化能增強乳濁液的穩定性(2)乳化作用:乳化劑所起的作用(3)生活中常見的乳化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原理是洗滌劑將植物油乳化,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隨水流走3.乳化現象洗滌劑除去衣物、餐具上的油污針對訓練1.(2023重慶A)食堂里的下列飲品屬于溶液的是( A?。?br/>A. 可樂 B. 西瓜汁C. 冰水 D. 綠豆湯A生活常識溶液的本質特征是均一性、穩定性,屬于混合物。生活中含有不溶性固體的液體不是溶液。2.(2023衡陽改編)溶液具有廣泛的用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 )A. 醫用酒精的溶質是酒精B. 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液體C. 凡是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D. 氯化鈉溶于水是氯化鈉分子運動到水分子間隔中A易錯易混(1)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2)冰水混合物是純凈物不是溶液。(3)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例如純凈水。(4)液液相溶時,多者為溶劑;有水時,無論水多少,水都為溶劑。3. 小明同學學習完溶液的相關知識后,用冰糖晶體自制糖水,為加快冰糖晶體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D?。?br/>A. 用熱水進行溶解B. 用筷子進行攪拌C. 將冰糖晶體粉碎D. 放入冰箱中冷藏D新課標情境素材建議:工業、農業、生活及醫療等領域使用的溶液4.(原創)如圖所示,小米設計了趣味實驗,經檢查裝置氣密性良好,若要使乙中尖嘴導管口產生“噴泉”現象,則甲中加入的固體和液體不可能是( B?。?br/>B甲中藥品 A B C D液體 過氧化氫溶液 水 水 水固體 二氧化錳 硝酸銨 氫氧化鈉 生石灰【解析】A. 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作用下產生氧氣,集氣瓶中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尖嘴導管口會產生“噴泉”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B. 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集氣瓶中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尖嘴導管口不會產生“噴泉”現象,故B符合題意;C. 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集氣瓶中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尖嘴導管口會產生“噴泉”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 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溫度升高,集氣瓶中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尖嘴導管口會產生“噴泉”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易錯易混(1)初中化學常見的放熱現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發生化學反應而放熱,如氧化鈣和水反應,鎂與鹽酸反應等;另一種是因為溶解而放熱,如濃硫酸、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2)物質溶解吸放熱要記準。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明顯吸熱,氯化鈉固體溶于水溫度變化不明顯。5.(2020山西晉中)周末,小明和媽媽一起清洗油煙機。他們使用了兩種清潔劑:一種是爐具清潔劑,其中所含氫氧化鈉的去污原理是 氫氧化鈉能與油脂反應 ;另一種是洗潔精,其作用是 乳化作用(或乳化) 。氫氧化鈉能與油脂反應 乳化作用(或乳化) 日積月累常用的去污原理有:(1)發生化學反應,如爐具清潔劑除油污;(2)乳化,如洗滌劑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屬于物理變化;(3)溶解,如汽油或酒精溶解油污,屬于物理變化。考點二 溶解度1.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液類型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概念 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判斷依據 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是否能繼續溶解該溶質溶液類型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 (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液,如KNO3溶液(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2)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液,如Ca(OH)2溶液(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 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增加溶劑或降低溫度增加溶質、蒸發溶劑或_________增加溶質、蒸發溶劑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溶劑或升高溫度降低溫度升高溫度續表續表溶液類型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的關系 ①溶液的飽和或不飽和與溶液的濃或稀沒有必然聯系,即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②相同溫度下,同種溶劑、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比其不飽和溶液的濃度 大 大 (1)定義:溶質以晶體的形式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2)方法蒸發結晶:蒸發溶劑,使該溶液達到飽和,繼續蒸發溶劑,溶質析出。一般適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NaCl降溫結晶:降低溫度,使該溶液達到飽和,繼續降溫,溶質析出。一般適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KNO32. 結晶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的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增高而明顯增大的物質(1)固體的溶解度定義:在__________,某固態物質在_____溶劑里達到_____狀態時所溶解的_____。溶解度的單位是____影響因素內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外因:溫度大多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______少數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很小,如_______極少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如________一定溫度下100 g飽和質量克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溶解性 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溶解度的相對大?。?0 ℃)3. 溶解度KNO3NaClCa(OH)2(2)氣體的溶解度定義: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時,溶解在1體積水里達到_____狀態時的氣體體積影響因素內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溫度飽和壓強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度越___。如喝了汽水后,常常會打嗝壓強越小,氣體的溶解度越____。如打開汽水瓶蓋,汽水會自動噴出外因小小針對訓練1.(原創)山西運城鹽湖是我國三大鹽湖之一,被譽為“中國死?!薄.數厝藗兂2捎谩跋奶鞎覃},冬天撈堿”的方法來獲取NaCl和Na2CO3。請結合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A. “夏天曬鹽”可得到純凈的NaClB. “冬天撈堿”得到的Na2CO3是堿C. 飽和Na2CO3溶液從60 ℃降到40 ℃時會析出晶體D. 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時的溫度范圍是20 ℃~30 ℃D新課標情境素材建議:鹽湖中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提取2.(2023自貢改編)如圖1為某興趣小組用硝酸鉀進行的系列實驗,圖2為硝酸鉀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B中溶液為不飽和溶液B. C中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31.6%C. D中溶液質量為100 gD. E中溶液降溫到20 ℃也無晶體析出圖1C【解析】A. 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可知,40 ℃時硝酸鉀溶解度為63.9 g,5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31.95 g,故B溶液為飽和溶液,故A錯誤;B. C為20 ℃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 × 100% <31.6%,故B錯誤;C. 60 ℃時硝酸鉀溶解度為110.0 g,50 g硝酸鉀可完全溶解到50 g水中,故溶液質量為50 g + 50 g=100 g,故C正確;D. 20 ℃時硝酸鉀溶解度為31.6 g,E中溶液降溫到20 ℃時,150 g水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31.6 g÷100 g×150 g<50 g,故有晶體析出,故D錯誤。故選C。3.(跨學科)(2023陜西改編)試管內盛有20 ℃的飽和硝酸鉀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塊。如圖所示,將試管插入燒杯內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時間后,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br/>A. 試管內有固體析出B. 小木塊位置不會改變C. 試管內溶液的質量變大D. 試管內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A4.(2023眉山改編)紅色經典影片《閃閃的紅星》中有一段兒童團員潘冬子給紅軍送鹽的故事。冬子開始把食鹽裝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將食鹽送給紅軍。途中發現敵人盤查嚴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邊,把竹筒里的食鹽全部溶成鹽水,再用棉襖吸收,最終順利地將食鹽送給了紅軍?;卮鹣铝袉栴}:(1)從物質分類的角度分析,鹽水屬于 混合物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從物質變化的角度分析,食鹽溶成水屬于 物理變化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混合物 物理變化 (2)從棉襖中擠出的鹽水,實驗室可通過過濾,蒸發得到食鹽。其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酒精燈和 漏斗 。(3)氯化鈉的溶解度如表。假設冬子的竹筒中有179 g氯化鈉,10 ℃時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質量至少為 500 g。溫度/℃ 0 10 20 30 40氯化鈉的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解析】(3)1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5.8 g,竹筒中有179 g氯化鈉,10 ℃時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質量至少為100 g×=500 g。(4)請寫出氯化鈉在生活中的用途: 作調味品(合理即可) (寫一點)。漏斗 500 作調味品(合理即可) 5.(2023成都改編)溶解氧一般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氣。用實驗裝置測定河水、噴泉水及自來水的溶解氧數據如圖。(1)常溫下,氧氣 不易 溶于水。不易 (2)a處為 噴泉 水。噴泉 (3)養魚池中常常由于魚多而缺氧,常見的增加水中氧氣含量的方法有 把水噴向空中(或向魚池中通入空氣,合理即可) (寫一種)。把水噴向空中(或向魚池中通入空氣,合理即可) (4)夏天水中溶解的氧氣含量較低,原因是 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降低 。(5)影響自來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外界因素有 水源本身含氧量(或運輸過程的管道材料,合理即可) (寫一條)。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降低 水源本身含氧量(或運輸過程的管道材料,合理即可) 考點三 溶液的濃度1.溶液的濃度意義:定量表示溶液的濃稀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③飽和溶液(t ℃):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定義式: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____m(溶液)=m(溶質)+ m(溶劑)m(溶液)=ρ(溶液)×V(溶液)計算溶液質量常用方法②變形式(1)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式(2)溶液的稀釋依據: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等式:①溶液質量(濃)×溶質的質量分數(濃)=溶液質量(?。寥苜|的質量分數(?。?br/>②加水的質量=溶液質量(稀)- 溶液質量(濃)(3)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注意】①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該溫度下溶質質量分數的最大值,且為定值;②一定溫度下,溶解度越大的物質,其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2. 基礎實驗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實驗用品】托盤天平、藥匙、 量筒 、 膠頭滴管 、 杯 、 玻璃棒 、氯化鈉固體、蒸餾水。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實驗步驟】(1)用固體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以配制50 g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為例)。①計算:所需氯化鈉的質量為 3g ,水的體積為 47mL 。② 稱量 :用 托盤天平 稱取所需的氯化鈉,放入 燒杯 中。③ 量取 :用 量筒 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中。④ 溶解 :用 玻璃棒 攪拌,使氯化鈉溶解。3 g47 mL稱量托盤天平燒杯量取量筒溶解玻璃棒(2)用濃溶液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溶液[以用6%的氯化鈉溶液(密度約為1.04 g/cm3),配制50 g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為例]。①計算:所需濃溶液的質量為 25g (體積24 mL),水的體積為 25mL 。②量?。河昧客擦咳∷璧穆然c溶液和水,倒入燒杯中。③混勻:用 玻璃棒 攪拌,使溶液混合均勻。25 g2425 mL玻璃棒(3)把配制好的上述兩種氯化鈉溶液分別裝入試劑瓶中,蓋好瓶塞并貼上標簽(如圖,標簽中應注明藥品名稱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放到試劑柜中。2 2 5氯化鈉溶液 2 5 2 56%氯化鈉溶液3%【問題與交流】下列操作中會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的是 ③⑤⑩ (填序號,下同),偏小的是 ?、佗冖堍蔻撷啖帷?,對結果無影響的是 。③⑤⑩ ①②④⑥⑦⑧⑨ 操作:①固體藥品含有雜質;②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藥品時(需用游碼)砝碼在左盤,藥品在右盤;③砝碼已生銹或沾有污漬;④使用游碼時,以游碼右邊為準讀數;⑤量取濃溶液時仰視讀數;⑥量取濃溶液時俯視讀數;⑦配制前,燒杯或試劑瓶內用蒸餾水潤洗,即儀器內原來就有少量水;⑧將固體藥品倒入燒杯時,稱量紙上有藥品殘留或有部分藥品灑落到桌面上;⑨量取水時仰視讀數;⑩量取水時俯視讀數; 向燒杯中倒入水時,有水濺出; 將配制好的溶液裝入細口瓶時,有液體濺出。分析:通過判斷操作過程中引起的溶質或溶劑質量的變化來分析溶質質量分數的誤差。針對訓練1.(2023重慶B)某小組用NaCl固體配制50 g質量分數為6%的NaCl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A. 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B. 實驗中會用到蒸發皿C. 實驗中選用25 mL規格的量筒D. 水倒入時灑出燒杯外,質量分數變大D2.(原創)用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密度約為 1.04 g/cm3),配制50 g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需要用到的儀器有托盤天平、量筒、玻璃棒、燒杯B. 實驗步驟主要有計算、量取、溶解、裝瓶貼標簽C. 依據的等量關系是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D. 需用量筒量取24.04 mL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C3.(2023云南改編)學校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配制50 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溶液的配制過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若②中的砝碼和藥品放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偏大B. ⑥中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混勻C. 配制該溶液需要7.5 g氯化鈉固體和42.5 mL水D. 將配好的溶液裝瓶時,有少量溶液濺出,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偏小C【解析】A. 若②中的砝碼和藥品放反,會導致所取的氯化鈉質量偏小,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偏小,故A錯誤;B. ⑥中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故B錯誤;C. 溶質的質量為50 g×15% = 7.5 g,溶劑的質量為50 g - 7.5 g = 42.5 g,故C正確;D. 溶液具有均一性,將配好的溶液裝瓶時,有少量溶液濺出,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D錯誤。故選C。易錯易混(1)用固體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其主要步驟是計算、稱量、量取、溶解。(2)用濃溶液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溶液,其主要步驟是計算、量取、混勻。(3)“稱量”指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量取”指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切勿將二者混淆。4.(2019山西)配制50 g質量分數為5%的KNO3溶液,作為無土栽培所需的營養液。溶解過程中KNO3的質量分數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觀察圖像,分析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 C )BA. 所用KNO3固體中含有水分B. 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刻度線C. KNO3固體溶解前所用燒杯內有水D. 配好的溶液裝瓶時,部分液體灑落到試劑瓶外5.(原創)氫氧化鈉溶液常用來清洗油污,某小組同學配制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NaOH溶液。【實驗用品】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藥匙、量筒、 膠頭滴管 、NaOH固體、蒸餾水。膠頭滴管 【實驗步驟】①計算:所需NaOH固體的質量為 30 g 。②稱量: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NaOH固體,放入燒杯中。③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餾水,倒入盛有NaOH固體的燒杯中。④溶解: 用玻璃棒攪拌,使NaOH固體溶解 。30 g 用玻璃棒攪拌,使NaOH固體溶解 【問題與交流】(1)量筒量水時如果仰視刻度線,會導致溶質的質量分數 變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稱量NaOH固體時需要注意的是 將氫氧化鈉放在玻璃器皿中進行稱量 。(3)氫氧化鈉在使用時要注意: 密封保存(避免與皮膚接觸,合理即可) 。變小 將氫氧化鈉放在玻璃器皿中進行稱量 密封保存(避免與皮膚接觸,合理即可) 6.(2020山西)農業生產上常用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進行選種。實驗小組取該溶液36 g,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至不再產生沉淀為止,過濾、洗滌、干燥后,用電子秤稱得沉淀質量為14.35 g。(1)配制選種所用氯化鈉溶液的步驟:計算、稱量、 量取 、溶解。量取 (2)計算該氯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解:設氯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x。NaCl + AgNO3 = AgCl↓ + NaNO358.5 143.5x 14.35 g x=5.85 g該氯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答:該氯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25%。一、溶解度曲線如圖為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據圖回答考向一到考向八中的問題。專項突破 溶解度圖表考向一 查找某物質的溶解度及比較物質溶解度的大小(1)M點表示 t1℃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40g 。(2)N點表示的含義是 t2℃時,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為60g 。(3) t2 ℃時,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 B>A=C 。t1 ℃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40 g t2 ℃時,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為60 g B>A=C 考向二 定量判斷溶液是否飽和t1 ℃時,將 A、B、C 三種物質各 30 g 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A 的飽和溶液,其溶液質量是 70 g。A 70 方法點撥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比是定值,即m(溶質)∶m(溶劑)∶m(溶液) = 溶解度∶100 g∶(100 g+溶解度)。當溶劑質量不同時,可利用溶液的均一性,先按比例折算成溶劑為100 g時對應溶質的質量,再與溶解度比較。溶劑為100 g時:m(溶質) = 溶解度 溶液剛好飽和m(溶質) > 溶解度 溶液飽和,且有溶質無法繼續溶解m(溶質) < 溶解度 溶液不飽和考向三 一定溫度下,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t2 ℃時,將50 g C物質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37.5% (計算結果精確到0.1%)。37.5% 考向四 配制一定溫度下不同物質的飽和溶液時,所需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大小比較(1)t3 ℃時,將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大小關系為 C>B>A 。(2)t2 ℃時,若在80 g水中分別加入A、B、C三種物質,分別配制成飽和溶液,所需三種物質的質量大小關系為 B>A=C 。C>B>A B>A=C 方法點撥(1)同一溫度下,配制等質量的飽和溶液時,物質的溶解度越大,所需的溶質質量越大, 溶劑質量越小。(2)同一溫度下,溶質質量相等時,物質的溶解度越大,配制飽和溶液所需的溶劑的質量越小。(3)同一溫度下,溶劑質量相等時,物質的溶解度越大,配制飽和溶液所需溶質的質量越大。考向五 判斷某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規律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質是 A、B ,其中 B 物質 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C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 升高而減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A、B B 減小 考向六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方法將 C 物質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增加溶劑(或降低溫度) ,將 B 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是 增加溶質(或降低溫度,或蒸發溶劑) 。增加溶劑(或降低溫度) 增加溶質(或降低溫度,或蒸發溶劑) 【拓展】某些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化,也可以通過化學反應實現。(1)通過化學反應使溶質減少。例如:一定溫度下,向硫酸銅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固體,可使硫酸銅的飽和溶液轉化為其不飽和溶液。(2)通過化學反應使溶劑減少。例如:一定溫度下,向氫氧化鈉的不飽和溶液中加入適量氧化鈣固體,可使氫氧化鈉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其飽和溶液。考向七 變溫時飽和溶液中各個量的變化分析(1) t3 ℃時,將 A 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 ℃時,A 物質的溶液中:①溶質的質量 減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后同);②溶劑的質量 不變 ;③溶液的質量 減小 ;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減小 。減小 不變 減小 減小 (2)t1 ℃時,分別將等質量的 A、B 物質的飽和溶液同時升溫到t3 ℃,所得溶液中:①溶質的質量大小關系為 B>A ;②溶劑的質量大小關系為 A>B ;③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 B>A 。B>A A>B B>A (3)t3 ℃時,將等質量的 A、B、C 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 ℃:①變為不飽和溶液的是 C 物質;②析出晶體最多的是 A 物質;③溶液中溶劑質量的大小關系是 C>B>A ;④溶液質量的大小關系是 C>B>A ;⑤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最小的是 A 物質。C A C>B>A C>B>A A 考向八 選擇正確的結晶方法提純物質 (口訣:誰多用誰法)(1) 當 A 中含有少量 B 時,可用 降溫結晶 的方法提純 A。(2) 當 B 中含有少量 A 時,提純 B 的方法是 蒸發結晶 。(3) 在t3 ℃時,100 g 水中有 5 g A 和 10 g C,能否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 A 并說明理由: 不能,即使溫度降低至0℃時也無法得到A物質的飽和溶液 。降溫結晶 蒸發結晶 不能,即使溫度降低至0 ℃時也無法得到 A 物質的飽和溶液 方法點撥溶液達到飽和后,進一步改變條件才可能有晶體析出,結晶方法與該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規律有關:陡升型(如KNO3) 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緩升型(如NaCl) 蒸發結晶下降型[如Ca(OH)2] 升溫結晶二、溶解度表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溫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Ca(OH)2 0.185 0.165 0.141 0.116 0.094 0.067Na2SO4 4.9 19.5 48.8 45.3 43.7 42.5考向一 查找某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40 ℃時,NaCl 的溶解度是 36.6 g 。60 ℃時,KNO3的溶解度是 110 g 。36.6 110 溫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Ca(OH)2 0.185 0.165 0.141 0.116 0.094 0.067Na2SO4 4.9 19.5 48.8 45.3 43.7 42.5考向二 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由表格中數據可知, NaCl、KNO3 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是 KNO3 。Ca(OH)2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Na2SO4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 先增大后減小 。NaCl、KNO3 KNO3Ca(OH)2 先增大后減小 溫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Ca(OH)2 0.185 0.165 0.141 0.116 0.094 0.067Na2SO4 4.9 19.5 48.8 45.3 43.7 42.5考向三 判斷兩種物質溶解度相同時的溫度范圍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NaCl和 KNO3的溶解度相等時的溫度范圍是 20℃~40℃ ,其溶解度的范圍是 36.0g~36.6g 。20 ℃~40 ℃ 36.0 g~36.6 g 溫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Ca(OH)2 0.185 0.165 0.141 0.116 0.094 0.067Na2SO4 4.9 19.5 48.8 45.3 43.7 42.5針對訓練1.(原創)根據物質的不同性質,可以有多種提純方法。如圖呈現的是化學課堂上“物質提純”的小組競賽的實驗過程。四位同學中說法正確的是( B )A. 甲同學認為操作1不能使兩種固體完全溶解B. 乙同學認為操作2得到NaCl的質量小于30 gC. 丙同學認為溶液a中提純硝酸鉀可加硝酸銀溶液D. 丁同學認為溶液a中析出KNO3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B2.(2023適應性)小明在家中用蔗糖和其他常見物品進行了以下家庭小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br/>溫度/℃ 0 10 20 40 60 80 100蔗糖的溶解度/g 182 191 204 238 287 362 487BA. 甲中得到蔗糖飽和溶液 B. 蔗糖在水中無法解離出離子C. 丙中溶液的質量為310 g D. 丙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4%【解析】A. 40 ℃時,蔗糖的溶解度為238 g,100 mL的水即100 g水中溶解蔗糖238 g才能飽和,故A錯誤;B. 根據圖乙燈泡不發光可知蔗糖溶液不導電,即蔗糖溶液無法解離出離子,故B正確;C. 丙中有晶體析出,故溶液的質量一定小于310 g,故C錯誤;D. 20 ℃時,蔗糖的溶解度為204 g,丙中溶液為蔗糖的飽和溶液,質量分數為×100% < 204%,故D錯誤。故選B。3.(2023百校三)同學們在室溫下用少量食品干燥劑(生石灰)自制石灰水,實驗過程如下。分析如圖信息(不考慮水分蒸發),所得結論正確的是( D )D溫度/℃ 0 20 40 60氫氧化鈣的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1A. (Ⅱ)中溫度計的示數逐漸下降B. (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C. (Ⅳ)中石灰水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6%D. (Ⅳ)中石灰水為氫氧化鈣飽和溶液【解析】A. 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故(Ⅱ)中溫度計的示數逐漸上升,故A錯誤;B. (Ⅲ)中操作為過濾,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B錯誤;C. 20 ℃時,氫氧化鈣的溶解度為0.16 g,石灰水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為 × 100%<0.16%,故C錯誤;D. 由實驗步驟(Ⅱ)和(Ⅲ)可知,石灰水中有未溶解的固體,故石灰水為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故D正確。故選D。4.(2023太原一模)同學們用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進行了以下興趣實驗,分析實驗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 )A. 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1%B. ③中漏斗邊緣要始終低于濾紙邊緣C. ④中試管內的溶液質量始終沒有改變D. ④中試管內始終為氫氧化鈣飽和溶液D【解析】A. 20 ℃時,氫氧化鈣的溶解度為0.16 g,該溫度下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約為×100% ≈ 0.16%,故A錯誤;B. 濾紙邊緣要始終低于漏斗邊緣,故B錯誤;C. NaOH溶于水放熱,隨著燒杯內溫度升高,試管中氫氧化鈣溶解度降低,部分析出,溶液質量變小,故C錯誤;D. ②③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隨著燒杯內溫度升高,試管中氫氧化鈣溶解度降低,始終為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故D正確。故選D。5.(2023山西)濃度為10%的氯化鈉溶液對葡萄球菌具有明顯的抑制效果。如圖為配制氯化鈉殺菌液的過程,結合圖表信息,有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B )A. 圖1中攪拌可增大氯化鈉的溶解度B. 圖2中溶液為20 ℃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C. 圖2中溶液對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殺菌效果D. 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氯化鈉均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B【解析】A. 溶解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鈉的溶解度,故A錯誤;B. 由表中數據可知,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0 g,所以該溫度下,將10 g氯化鈉溶解在100 g水中得到的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故B正確;C. 根據題干信息,濃度為10%的氯化鈉溶液對葡萄球菌具有明顯的抑制效果,圖2中溶液的濃度為<10%,對葡萄球菌沒有明顯的殺菌效果,故C錯誤;D. 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可以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把氯化鈉從其飽和溶液中結晶出來,故D錯誤。故選B。6.(2021山西)某小組同學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觀察與實驗,推理與判斷,如不考慮水分蒸發,最后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B?。?br/>溫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熟石灰 0.18 0.16 0.14 0.11 0.09硫酸銅晶體 14.3 20.7 28.5 40 55BA. ①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6%B. ②中加入氫氧化鈉的過程中,有氫氧化鈣析出C. ③中棉線上析出晶體的質量一定是34.3 gD. ④中加入氫氧化鈉前、后均為硫酸銅飽和溶液【解析】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為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A. 20 ℃時,熟石灰的溶解度為0.16 g,①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6%,故A錯誤;B. ②中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由表格信息可知,溫度升高,熟石灰的溶解度減小,故有氫氧化鈣固體析出,故B正確;C. ③中未給出80 ℃的硫酸銅飽和溶液的質量,且室溫不是一個確定的溫度,無法計算降溫時析出硫酸銅晶體的質量,故C錯誤;D. ④中加入氫氧化鈉前的硫酸銅溶液是析出晶體后的硫酸銅飽和溶液,加入氫氧化鈉后,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溶液中溶質硫酸銅減少,變為硫酸銅的不飽和溶液,故D錯誤。故選B。7.(2020山西)小明自制了一杯蔗糖水(無固體剩余),用于緩解運動后出現的低血糖癥狀,之后他結合下表所示的蔗糖的溶解度數據,歸納出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D )溫度/℃ 0 1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82 191 204 238 287 362 487A. 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層比上層甜B. 降溫,糖水中一定有晶體析出C. 20 ℃時,蔗糖飽和溶液質量一定為304 gD. 升溫,糖水中蔗糖的質量分數不變D【解析】A. 溶液具有均一性,配成溶液后,每部分的濃度都一樣,故A錯誤;B. 飽和溶液降溫時才會有晶體析出,題干中無固體剩余,不能確定溶液是否飽和,故B錯誤;C. 20 ℃時,蔗糖飽和溶液質量不一定為304 g,故C錯誤;D. 蔗糖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溫度,溶質質量、溶劑質量都沒有改變,故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D正確。故選D。8.(2018山西)利用溶解度曲線,可以獲得許多有關物質溶解度的信息。如圖是a、b 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C )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 當a物質中混有少量b物質時,可以用蒸發結晶的方法除去bC. 10 ℃時,取相同質量的a、b兩物質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是a大于bD. 將t ℃時 a、b的飽和溶液升溫至40 ℃,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a大于bC【解析】A. 沒有指明溫度,無法比較溶解度的大小,故A錯誤;B. 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但a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大,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小,因此當a物質中混有少量b物質時,可以用降溫結晶的方法除去b,故B錯誤;C. 10 ℃時,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取相同質量的a、b兩物質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是a大于b,故C正確;D. 將t ℃時a、b的飽和溶液升溫至40 ℃,二者均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溶劑的質量都不變,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故D錯誤。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