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培優課堂 “多重反應”平衡的相關計算名師導語 化學反應原理綜合題考查靈活,涉及內容多,是二卷壓軸題,而化學平衡相關計算又是該題型的考查重點,從近兩年的該題考向設置來看,平衡常數及轉化率的計算多來源于多重反應,這種考查既有創新性又增加了難度,對于發展學生“變化觀念”“平衡思想”及“創新意識”素養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必備智能】1.多協同(多重)反應平衡類型:包括連續平衡和同向平衡。(1)連續平衡是指兩個連鎖可逆反應,即第一個反應的某一生成物是第二個反應的反應物,則在第一個反應中,該物質的起始量為0,它的平衡量則為第二個反應中該物質的起始量。(2)同向平衡指兩個平行的可逆反應,它們有著某一共同的反應物,該反應物發生了兩種不同的反應。如果一種物質是兩個平行反應的生成物,則題目中所給平衡量是該物質在這兩個反應中的平衡量之和。2.解題關鍵是理清守恒關系:反應體系中,任何狀態均遵循原子守恒,利用原子守恒和“三段式”理清起始量、轉化量、平衡量之間的關系。原子守恒法解題基本思路:【典例】 在一定溫度下,向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s)和1 mol H2O(g),起始壓強為0.2 MPa時,發生下列反應生成水煤氣:Ⅰ.C(s)+H2O(g)CO(g)+H2(g) ΔH1=+131.4 kJ· mol-1Ⅱ.CO(g)+H2O(g)CO2(g)+H2(g) ΔH2=-41.1 kJ· mol-1反應平衡時,H2O(g) 的轉化率為50%,CO 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此時,整個體系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kJ,反應Ⅰ的平衡常數Kp= (以分壓表示,分壓=總壓×物質的量分數)。【培優專練】1.探究CH3OH 合成反應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有利于提高CH3OH 的產率。以CO2、H2 為原料合成CH3OH 涉及的主要反應如下: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5 kJ· mol-1Ⅱ.CO(g)+2H2(g)CH3OH(g) ΔH2=-90.4 kJ· mol-1Ⅲ.CO2(g)+H2(g)CO(g)+H2O(g) ΔH3一定條件下,向體積為V L 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1 mol CO2 和3 mol H2 發生上述反應,達到平衡時,容器中CH3OH(g) 為a mol ,CO 為b mol,此時H2O(g) 的濃度為 mol·L-1 (用含a、b、V 的代數式表示,下同),反應Ⅲ的平衡常數為 。2.(2023·廣東部分學校聯考節選)低碳烯烴(乙烯、丙烯、丁烯等)作為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現代石油和化學工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定條件下,碘甲烷(CH3I)熱裂解制低碳烯烴的主要反應有:反應ⅰ:2CH3I(g)C2H4(g)+2HI(g) ΔH1 Kp1=a反應ⅱ:3C2H4(g)2C3H6(g) ΔH2 Kp2=b反應ⅲ:2C2H4(g)C4H8(g) ΔH3 Kp3=c反應ⅰ、ⅱ、ⅲ在不同溫度下的分壓平衡常數Kp如表,回答下列問題:T/Kp 298 K 323 K 423 K 523 K 623 K 723 K反應ⅰ 7.77 ×10-8 1.65 ×10-6 1.05 ×10-2 2.80 1.41 ×102 2.64 ×103反應ⅱ 7.16 ×1013 2.33 ×1012 1.48 ×108 3.73 ×105 6.42 ×103 3.40 ×102反應ⅲ 2.66 ×1011 6.04 ×109 1.40 ×105 1.94 ×102 2.24 8.99 ×10-2(1)根據表中數據推出反應ⅰ的活化能Ea(正)____________ (填“>”或“<”)Ea(逆)。(2)實際工業生產中,若存在副反應:4C3H6(g)3C4H8(g) ΔH4 Kp4,結合表2數據分析ΔH4 (填“>”或“<”)0,陳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他條件不變,起始壓強為0.1a MPa,向容積為1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投入1 mol CH3I(g),只發生反應ⅰ、ⅱ、ⅲ,反應溫度對平衡體系中乙烯、丙烯和丁烯所占氣體組分物質的量分數的影響如圖。一定能說明該體系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填標號)。715 K條件下,平衡時,體系中m(C2H4)∶m(C3H6)∶m(C4H8)= ,反應ⅰ的壓強平衡常數Kp= (列出計算式)MPa。A.CH3I的轉化率達到最大值B.v(CH3I)=v(HI)C.氣體的密度不再發生變化D.各氣體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培優課堂6 “多重反應”平衡的相關計算【典例】 [思維提示] 設參加反應Ⅰ的H2O(g) 的物質的量為x mol,則反應Ⅰ生成的n1(CO)=x mol,參加反應Ⅱ的H2O(g)的物質的量為1 mol×50%-x mol=(0.5-x) mol,反應Ⅱ消耗的n2(CO)=(0.5-x) mol,根據題意n1(CO)-n2(CO)=0.1 mol,即x-(0.5-x)=0.1,x=0.3 ;反應Ⅰ吸收的熱量為(0.3×131.4) kJ=39.42 kJ,反應Ⅱ放出的熱量為[(0.5-0.3)×41.1] kJ=8.22 kJ,故整個體系吸收的熱量為39.42 kJ-8.22 kJ=31.2 kJ。由上述分析可知達到平衡時,n(H2O)=0.5 mol、n(CO)=0.1 mol,n(CO2)=(0.5-x) mol=0.2 mol ,由氫原子守恒可知n(H2)=0.5 mol ,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0.5 mol+0.1 mol+0.5 mol+0.2 mol=1.3 mol,根據恒溫恒容條件下壓強之比等于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可知,平衡時的壓強為0.2 MPa×1.3=0.26 MPa,反應Ⅰ的Kp=,由于n(H2O)=n(H2),則p(H2O)=p(H2),Kp=p(CO)=×0.26 MPa=0.02 MPa。答案 吸收 31.2 0.02 MPa培優專練1.答案 解析 結合題意,假設反應Ⅱ中,CO 反應了x mol,則反應Ⅱ生成的CH3OH為x mol,反應Ⅰ生成的CH3OH 為(a-x) mol,反應Ⅲ生成的CO為(b+x) mol,則達到平衡時,CO2、H2、CO、H2O(g) 的濃度分別為 mol·L-1、 mol·L-1、 mol·L-1、 mol·L-1; 反應Ⅲ的平衡常數K===。2.答案 (1)>(2)< 升高溫度,副反應的分壓平衡常數減小,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該反應為放熱反應,ΔH4<0(3)D 1∶3∶4=0.08a MPa解析 (1)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分壓平衡常數Kp1不斷增大,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從而推出反應ⅰ的活化能Ea(正)>Ea (逆)。(2)實際工業生產中,若存在副反應:4C3H6(g)3C4H8(g) ΔH4 Kp4,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ⅲ×3-反應ⅱ×2得到副反應,Kp4=。結合表數據,298 K時,Kp4=≈3.7×106,323 K時,Kp4=≈4.1×104,則升高溫度,副反應的分壓平衡常數減小,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該反應為放熱反應,ΔH4<0。(3)A.溫度一定時,在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反應物CH3I的轉化率達到最大值時,反應達平衡狀態,但若不指明溫度,反應物CH3I的轉化率很難有一個確定的最大值,A不符合題意;B.在反應進行的各個階段,同方向時,都存在v(CH3I)=v(HI),則反應不一定達平衡狀態,B不符合題意;C.混合氣體的質量不變,體積始終不變,則密度始終不變,當氣體的密度不再發生變化時,反應不一定達平衡狀態,C不符合題意;D.各氣體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則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平衡狀態,D符合題意。由圖可知,715 K、平衡時n(C3H6)=n(C4H8)=2n(C2H4),設平衡時n(C2H4)=x,則n(C3H6)=n(C4H8)=2x,n(CH3I)=y,則由碘原子守恒可知,n(HI)=1-y,由碳原子守恒得y+2x+6x+8x=1①,C2H4的物質的量分數為4%,得=4%②,由①②得,x=0.05 mol,y=0.2 mol,體系中m(C2H4)∶m(C3H6)∶m(C4H8)=1∶3∶4。反應ⅰ:2CH3I(g)??C2H4(g)+2HI(g),混合氣的總物質的量為1.25 mol,平衡時總壓強為1.25×0.1a MPa,則反應ⅰ的壓強平衡常數Kp==0.08a MP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