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9張PPT)科普閱讀題中考題型分析科普閱讀題是山西中考??碱}型,分值一般為7分。試題取材廣泛,內容有教材知識延伸、生活應用、能源環保、前沿科技、傳統文化等,凸顯化學學科的社會價值;材料呈現方式多樣,有文字描述型、圖文并茂型,有的含有數據分析等。試題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分析整合能力和規范表達能力。中考題型突破方法指導閱讀問題明確問題帶著問題通讀全文針對問題找出原文對應內容進行勾畫若問題與原文內容直接對應,用文章原話作答若問題與原文內容相關,要結合問題和文中內容遷移到所學原理和知識結合生活經驗,分析所用原理和知識,組織語言,規范表達,作出合理解釋思維點撥(2022山西)火山噴發2022年1月14日,位于南太平洋的湯加島嶼海底火山發生噴發,其威力之大,令世界擔憂。據衛星照片顯示,此次火山噴發過程中釋放出了大量的能量,火山灰、蒸汽和氣體在太平洋藍色的海面上升騰,噴發的火山柱直徑約5千米,高約20千米,呈蘑菇狀籠罩在火山上空,導致空氣有毒,石油泄漏,海鳥死亡,甚至幾千米外都能聞到異味,嚴重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活。大量火山灰彌漫在空中,地表溫度驟降,對植被產生較大影響。火山噴發的原因是由于地殼板塊的移動,巖石(如石灰石)被推入熔巖下,變成巖漿,釋放出大量氣體,熾熱的巖漿在火山下方流動,當蒸汽穿過巖石時,噴發點就會積聚壓力,巖石受壓破裂,氣體迅速釋放導致劇烈的噴發。閱讀文本,解答問題:(1)火山噴發產生的有害氣體有什么?(寫一種)作答分析:關于火山噴發產生氣體的描述在文中第二段,勾畫關鍵詞“火山噴發過程中釋放出了大量的能量,火山灰、蒸汽和氣體……呈蘑菇狀籠罩在火山上空,導致空氣有毒”,結合火山噴發圖片中的文字和符號“SO2、HCl、火山灰”,可得出火山噴發產生的有害氣體為SO2和HCl。故答案為SO2(或HCl)。(2)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火山噴發過程中釋放出大量氣體的原因。作答分析:關于火山噴發過程中釋放出大量氣體的原因描述在文中第三段,“巖石(如石灰石)被推入熔巖下,變成巖漿,釋放出大量氣體”,分析可知,石灰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有熔巖說明溫度很高,聯系所學知識,碳酸鈣在高溫下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從而放出氣體。故答案為CaCO3 CaO + CO2↑。(3)火山灰彌漫在空中,引起地表溫度驟降的原因是什么?地表冷卻對農作物會產生什么影響?作答分析:結合生活經驗和地理常識分析,火山灰彌漫在空中,遮擋了太陽,太陽光不能照到地面,引起地表溫度驟降;第2問溫度低對農作物的影響需要從生物學角度進行分析,植物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所以溫度過低會影響植物生長。故答案為火山灰阻擋了太陽光(或太陽光不能照到地面,合理即可)。凍傷農作物(或溫度太低,農作物不能正常生長,合理即可)。(4)火山噴發釋放的能量來自哪一種能源?如果這種能源被開發利用,可緩解人類面臨的什么問題?作答分析:我們已經學過的能源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核能。綜合分析,火山噴發釋放的能量來自地熱能;開發利用地熱能可緩解能源危機,進一步可緩解資源匱乏,同時,化石能源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污染物,開發利用地熱能還可緩解環境污染問題。故答案為地熱能。能源危機(或資源匱乏,或環境污染,等等,合理即可)。針對訓練1. (2023百校二)建設“無廢城市”太原市實施了生活垃圾“4+2”分類模式,即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以及裝修垃圾和大件垃圾。類型一 生活應用大件垃圾分揀中心借助先進的分揀設備,將固體垃圾按照不同類別回收再利用,其余垃圾粉碎后再加工或運往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發電。回收廢舊金屬時,由于鋁制品比鐵制品保存得更加完好,所以回收率更高。剩余的垃圾殘渣制成道路用的路基原料或便道磚,基本實現了100%的利用。餐廚垃圾實施專業化、無害化處理后可加工為生物柴油。餐廚垃圾發酵產生的“臭氣”經提煉、加工、提純,還能制成潔凈的燃氣。閱讀短文,解答問題:(1)房屋裝修產生的磚頭、水泥屬于哪種垃圾? 裝修垃圾 (2)用垃圾焚燒發電時,能量轉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合理即可)。 (3)為什么鋁制品的回收率高?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原因。 4Al+3O2=2Al2O3 裝修垃圾 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合理即可)?!?br/>4Al+3O2=2Al2O3 (5)如何理解“無廢城市”的含義? 垃圾基本被全部利用,沒有廢棄物留存的城市(合理即可)?!?垃圾基本被全部利用,沒有廢棄物留存的城市(合理即可)?!?br/>(4)用哪種垃圾可生產生物柴油?用它生產生物柴油的意義是什么? 餐廚垃圾 可以減少對石油的消耗(合理即可)。 餐廚垃圾 可以減少對石油的消耗(合理即可)?!?br/>2. (2023宜賓改編)電池電池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備受關注,不可或缺。判斷一種電池的優劣或是否適合某種用途,主要看這種電池的比能量(單位質量的電池所輸出的電能)以及電池可儲存時間的長短。常用電池的比能量:鋰電池>鎳鎘電池>鉛蓄電池。含磷酸鐵(FePO4)、磷酸亞鐵鋰(LiFePO4)的鋰電池具有輕便、比能量高的突出優點,是目前使用廣泛的一種電池。生產該電池時,在電池材料中添加適量的石墨烯(單層石墨)作導電劑,可以有效提高電池的性能,但過多的石墨烯會阻礙電池中鋰離子的遷移,導致電池內阻增加,性能下降??蒲袌F隊就石墨烯含量對LiFePO4粉末電阻的影響做了相關研究,結果如圖。仔細閱讀材料,回答有關問題:(1)短文中出現的一種非金屬單質是 石墨烯 。(2)判斷電池優劣的方法是 單位質量的電池所輸出電能的大?。ɑ螂姵乜蓛Υ鏁r間的長短) (填一個)。磷酸亞鐵鋰(LiFePO4)中Li元素的化合價為+1,則磷元素的化合價為 ?。?。單位質量的電池所輸出電能的大小(或電池可儲存時間的長短) +5石墨烯 (3)手機常使用鋰電池而不使用鉛蓄電池,原因是 鋰電池具有輕便、比能量高的突出優點 。(4)圖中表示電池性能最佳的點為 B (填“A”“B”或“C”)。解釋BC段曲線變化的原因: 過多的石墨烯阻礙電池中鋰離子的遷移,導致電池內阻增加,性能下降 。鋰電池具有輕便、比能量高的突出優點 B 過多的石墨烯阻礙電池中鋰離子的遷移,導致電池內阻增加,性能下降 3. (2023山西)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的一項戰略性工程。它分為東、中、西三條線路,通過引水、調水、儲水等方式將長江等水源送往北方。截至2023年5月,工程累計調水量超過620億立方米,惠及沿線280多個縣市區,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5億,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結構。南水北調工程對水源地水質要求較高,其中一種做法是在水源中加入適量的生石灰,以配置優良水質,改善水的硬度。輸水工程沿線有嚴格的要求,不可隨意取水用水,為安全起見,沿途設置了三道防線,禁止各種非法行為的發生。南水北調進入穿黃段(如圖)時,對工程質量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因此該段的隧洞使用了鋼板、混凝土和高強度鋼絲加固而成。千里迢迢風雨路,萬絲甘甜濟北方。在以露天水渠輸水時,受氣候、環境的影響,水渠常采用減寬度、加深度的方式將長江水保質保量運達北方,實現長江水源合理調配。閱讀分析,解決問題:(1)長江水源中含有的一種金屬陽離子是 鈣離子(或鎂離子) (寫名稱)。(2)穿黃工程隧洞的堅固結構可防止 坍塌(或漏水,合理即可) 。(3)工程沿線設置三道防線,禁止各種非法行為的發生,如 私自取水用水(或攀爬,合理即可) 。(4)以水渠方式輸水時,采用減寬度、加深度的方式,其目的是減少污染和 減少水分蒸發(合理即可) 。(5)為輸送優良水質,向水源地加入適量生石灰,作用是 降低水的硬度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O=Ca(OH)2 。鈣離子(或鎂離子) 坍塌(或漏水,合理即可) 私自取水用水(或攀爬,合理即可) 減少水分蒸發(合理即可) 降低水的硬度 CaO+H2O=Ca(OH)2 4. (2021山西晉中)冰與火的完美“邂逅”在地殼中,鈉元素的含量位居金屬元素中的第四位。鈉呈銀白色,質軟,密度比水小,具有可燃性等性質,一般保存在煤油中。它的單質和化合物用途廣泛。如果讓性格“剛烈”的金屬鈉與“沉穩大氣”的巨型冰相遇,會產生怎樣的結果?用鑷子把金屬鈉從煤油中取出,再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空氣中,用小刀切下綠豆大小的一塊,切開后銀白色的金屬表面迅速產生了白色物質氧化鈉(Na2O),但該過程中不會發生燃燒。再取一大塊冰,在其表面挖一個較深的坑。用遙控車將鈉放入冰坑底部,瞬時產生冰火兩重天的壯美奇觀(如圖):鈉變成了一個大火球,伴隨著噼里啪啦的響聲,火光四射,火花飛濺。燃燒結束后,觀察到剩余冰塊上裂紋縱橫交錯。把無色酚酞溶液滴入冰坑,坑內液體變紅。鈉用它火一般的“熱情”熔化了寒冷的堅冰。閱讀文本,回答問題:(1)鈉的物理性質有 呈銀白色(或質軟,合理即可) (寫一條)。(2)鈉不能保存在水中的原因是 鈉能與水反應(合理即可) 。(3)冰坑周圍裂紋縱橫,說明反應過程 放熱 (填“吸熱”或“放熱”)。(4)鈉與冰相遇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可能是 H2(或氫氣) 。(5)鈉切開后表面產生白色物質,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Na+O2=2Na2O 。呈銀白色(或質軟,合理即可) 鈉能與水反應(合理即可) 放熱 H2(或氫氣) 4Na+O2=2Na2O 針對訓練1. 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利用處理垃圾是世界性難題,垃圾在細菌的作用下能產生氨氣、硫化氫等惡臭氣體,塑料方便袋自然降解速率很慢,采用填埋方式,不僅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經雨水沖刷、浸泡,也會污染河川及地下水,毒性物質滲入土壤后,會影響植物生長,還會產生甲烷等氣體。垃圾焚燒會產生二 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類型二 能源環保我國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總方針是“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垃圾通過分類,可對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分別收集,單獨處理。廚余垃圾中的有機物可通過堆肥方式處理制作成有機肥料。垃圾中大量的廢紙等都有著驚人的價值,這些物質經分揀能得以充分回收利用,會相應減少自然資源的索取,使垃圾處理量大大減少。回收1噸廢紙可挽救17棵大樹,少用純堿240公斤,降低造紙的污染排放75%,節約能耗40%~50%。閱讀分析,解答問題:(1)圖中第二個垃圾箱投放的是哪一類垃圾?再舉一例生活中能投放其中的垃圾。 可回收垃圾 廢鐵 (2)從垃圾在細菌的作用下產生的氣體分析,垃圾中含有哪些元素?(寫三種) 氮、氫、硫(或硫、氫、碳,等等,合理即可)?!?(3)填埋垃圾有時會發生爆炸,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H4+2O2CO2+2H2O 可回收垃圾 廢鐵 氮、氫、硫(或硫、氫、碳,等等,合理即可)?!?br/>CH4+2O2CO2+2H2O (4)廚余垃圾除制作成有機肥料,你還知道哪些處理方法? 制取生物柴油(或制作飼料,合理即可)?!?(5)回收廢紙有哪些優點? 節約木材(或節能,或節約資源,或降低污染,合理即可)。 制取生物柴油(或制作飼料,合理即可)。 節約木材(或節能,或節約資源,或降低污染,合理即可)?!?br/>2. (2022山西晉中)焦化超低排放為推進焦化行業全流程、系統化環境治理,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應堅持源頭防控、過程管控、末端治理全面發力,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以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煤的焦化是將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強熱,分解成焦炭、粗氨水、焦爐氣和煤焦油等物質。在煉焦生產過程中,精煤破碎、焦炭破碎、篩分及運輸中都會產生顆粒排放物。焦爐內發生反應時,還會產生多種污染性氣體。目前,焦化超低排放改造中,通過采取密閉、封閉等有效措施,提高廢氣收集率。污染性氣體處理,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脫硝和氨法脫硫等方法。對焦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余熱,可將焦爐進行升級改造,以加強余熱回收利用。產品清潔運輸是產品銷售的重要環節,主要通過集裝箱、管道、管狀帶式輸送機等,或使用新能源汽車等運輸方式,實現清潔運輸。焦化企業應因地制宜制定焦化超低排放改造方案,倡導節能環保理念,以生態環境高標準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閱讀分析,解答問題:(1)焦化企業生產得到的產品有什么?(寫一種) 焦炭(或粗氨水,或焦爐氣,或煤焦油)?!?(2)煤焦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性氣體有什么?(寫一種) CO(或SO2,或NO2,合理即可)?!?(3)為實現焦炭清潔運輸,可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寫一條) 采用集裝箱運輸(或使用新能源汽車運輸,等等,合理即可)?!?(4)焦化過程產生大量的余熱,請舉出余熱回收后的一種用途。 燒水(或供暖,或發電,等等,合理即可)?!?焦炭(或粗氨水,或焦爐氣,或煤焦油)?!?br/>CO(或SO2,或NO2,合理即可)?!?br/> 采用集裝箱運輸(或使用新能源汽車運輸,等等,合理即可)?!?燒水(或供暖,或發電,等等,合理即可)?!?br/>3. (2021山西)氣候變化中的海洋海洋覆蓋了地球70%以上的面積,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棲息地,有超過25萬種生物生活在其中,為人類提供了食物、能源和交通服務,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忠實“朋友”。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地球系統熱量不斷增加。海洋吸收了絕大部分全球變暖的熱量,還“消化”了2~3倍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減緩了氣候變化速度及影響。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海洋變暖的速度增加了一倍。在過去的20年里,所有大洋盆地都觀測到了持續數天到數月的極端海洋高溫天氣,即“海洋高溫熱浪”,它可以延伸數千公里的范圍,深達數百米。熱浪頻發,易引起更強烈的熱帶氣旋、厄爾尼諾等現象。2006—2015年,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約3.6 mm,為1901—1990年期間上升速度的2.5倍。海洋在溶解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強,會影響牡蠣、蛤蜊等貝類的外殼或骨骼的形成。閱讀文本,回答問題:(1)海洋為人類提供的食物有 海鮮(或魚,等等,合理即可) (舉一例,后同),能源有 潮汐能(或風能,等等,合理即可) 。(2)海洋吸收熱量發生的變化屬于 物理變化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海鮮(或魚,等等,合理即可) 潮汐能(或風能,等等,合理即可) 物理變化 (4)“海洋高溫熱浪”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是 降低生物活性(或危害生物的生存,等等,合理即可) 。為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類應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或使用清潔能源,等等,合理即可) 。(3)海洋“消化二氧化碳”的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H2O=H2CO3 。CO2+H2O=H2CO3 降低生物活性(或危害生物的生存,等等,合理即可) 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或使用清潔能源,等等,合理即可) 針對訓練1. (2023安徽改編) 載人飛船內及航天員出艙的氣體供給近年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太空中,如何補充航天員吸入的氧氣和處理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是科學家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類型三 前沿科技在空間站中,利用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電能,通過電解水制備氧氣,利用分子吸附技術,吸收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時利用艙內外壓強差實現二氧化碳的脫附,將其排入太空。我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座艙通過專用風機將座艙空氣引入凈化罐,利用無水氫氧化鋰(LiOH)吸收CO2,凈化后的空氣再重新流回座艙。我國“飛天”艙外航天服采用氫氧化鋰作為吸附劑進行CO2清除。通過將LiOH壓制成藥餅,使LiOH吸收罐在保證較高吸收效率的同時可極大降低航天員艙外活動時的呼吸阻力,延長其艙外活動時間。閱讀文本,回答問題:(1)文中提到的氧化物有 H2O(或CO2) (選一種填化學式)。(2)空間站制備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H2O2H2↑+O2↑ 。(3)空間站內二氧化碳吸附與脫附發生的是 物理 變化。(4)LiOH吸收CO2與NaOH和CO2的反應類似,請寫出LiOH吸收CO2的化學方程式: CO2+2LiOH=Li2CO3+H2O 。H2O(或CO2) 2H2O2H2↑+O2↑ 物理 CO2+2LiOH=Li2CO3+H2O (5)相同條件下,不同吸收劑吸收CO2的最大質量關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選用LiOH作吸收劑的原因是 相同條件下,吸收劑的質量相同時,氫氧化鋰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多 。相同條件下,吸收劑的質量相同時,氫氧化鋰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多 2. (2023南充改編)復合材料復合材料的組成包括基體和增強材料兩部分,常見基體有金屬、陶瓷、樹脂、橡膠、玻璃等;增強材料種類繁多,包括玻璃纖維、碳纖維、高分子纖維,其中玻璃纖維是近年來我國使用量最大的增強材料。石墨烯是從石墨中剝離出來的單層碳原子晶體,是一種理想的復合材料增強體。如應用于紡織行業的石墨烯復合纖維,能有效抑制真菌滋生,祛濕透氣,同時能瞬間升溫,還可防紫外線等,復合纖維中石墨烯含量對紫外線透過率的影響如圖1。石墨烯還可用于橡膠行業制成石墨烯橡膠復合材料,能提高導電、導熱及力學性能,石墨烯用量對橡膠復合材料熱導率的影響如圖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多優異的石墨烯復合材料將會被廣泛應用。閱讀上述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文中提到的材料中屬于復合材料的是 石墨烯橡膠 (填“石墨烯橡膠”或“金屬”)。(2)近年我國使用最多的增強材料是 玻璃纖維 。(3)石墨屬于 單質 (填“單質”或“化合物”),它與金剛石物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在一定條件下,石墨、石墨烯分別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是否相同,你的觀點是 產物相同,石墨和石墨烯均由碳元素組成 。石墨烯橡膠 玻璃纖維 單質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產物相同,石墨和石墨烯均由碳元素組成 (5)由圖1分析最適合做抗紫外線衣服的材料是 含2%石墨烯的纖維 。由圖2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石墨烯用量在1~2份時,隨著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膠復合材料的熱導率增大(合理即可) 。含2%石墨烯的纖維 石墨烯用量在1~2份時,隨著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膠復合材料的熱導率增大(合理即可) 3. (2020山西晉中)向海洋進軍——LNG船在航行在大洋上的巨輪中,有一艘我國自主研制、制造難度堪比航母的巨輪,它就是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被譽為世界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裝載天然氣時,是在-163 ℃的環境下將其變為液態。天然氣液化后的體積是氣態時的1/600,可大大提高運輸效率。一艘17萬立方米的運輸船裝載的液態天然氣汽化后可供2 418萬人使用一個月,是一種“海上超級冷凍車”。裝載這類貨物的運輸工具所用的鋼板,含鎳量達到36%,稱為殷瓦鋼。它的熱膨脹系數極低,能在很大的溫度范圍內保持固定的長度。但它在空氣中對濕度的要求非常高,如在施工過程中沾上汗水,24小時內就會被銹穿,使得鋼板報廢。殷瓦鋼還在精密儀器和儀表零部件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閱讀文本,思考并回答問題:(1)殷瓦鋼的主要成分為 鐵和鎳 。(2)殷瓦鋼具有的性質是 不耐腐蝕(或熱膨脹系數低,合理即可) (寫一條)。(3)天然氣燃燒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H4+2O2CO2+2H2O 。(4)LNG船可通過降溫加壓使天然氣液化后再運輸的原因是 液化后的體積是氣態的1/600,大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或加大運輸量,合理即可) ,液化后分子間的間隔會 變小 。鐵和鎳 不耐腐蝕(或熱膨脹系數低,合理即可) CH4+2O2CO2+2H2O 液化后的體積是氣態的1/600,大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或加大運輸量,合理即可) 變小 4. (2019山西)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它采用橋、島、隧結合的方式建造,全長約為55 km,海中主體工程長29.6 km;使用壽命約120年,可抗12級臺風和8級地震。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標準最高、建造難度最大的交通集群工程。大橋鋼索、橋面和橋墩等均使用了大量金屬材料。鋼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橋的控制性工程,為滿足通航要求,沉管管底深埋于海面以下最深處可達44.5 m,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工程。隧道內不僅可以通車,還可餐飲、休閑、加油等。承載沉管隧道的海床由堅硬的花崗巖(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云母(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鋁等)等多種礦物組成。閱讀上述短文,回答下列問題:(1)金屬材料可被制成橋上的鋼索和鋼板,體現了金屬的 延展 性。(2)沉管在海洋環境中應具備的特性是 耐腐蝕 、 強度大(合理即可) 。(3)海床礦物中含有的一種物質的化學式是 SiO2(或Al2O3) ,它屬于化合物分類中的 氧化物 。(4)沉管隧道內的加油站應張貼的安全標志是 禁止煙火 (寫一個),目的是 防止爆炸 。延展 耐腐蝕 強度大(合理即可) SiO2(或Al2O3) 氧化物 禁止煙火 防止爆炸 針對訓練類型四 傳統文化1. (原創) 千年竹紙的“前世今生”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古法毛邊紙造紙傳承人劉仰根介紹,造紙要經過選料、剝料、踏料、抄紙、烤紙等多道工序。第一個關鍵是選料,需選取立夏前三天的竹子,若砍伐竹子時間過晚,竹子纖維變粗,所含雜質較多,影響紙張質量。砍筍時間大約十天,砍下竹子晾三天切斷,削皮,破成片,然后撒生石灰,灌水浸塘。經過大約五十天浸泡,竹子爛掉,在浸泡塘內表面形成一層白色的物質,稱為“浮痂”。然后撈出,漂水兩個月,再經過踏料制成紙漿。抄紙時,要利用一個紗網反復晃動控制漿液厚薄均勻。將紙漿抄紙后還需要經過多道工序,最后經適宜溫度烤紙即制成毛邊紙。造紙時需確保水中不能含有過多不溶物,以免影響紙的品質。成品毛邊紙久置不怕蟲蛀,可用于繪制水墨畫、修復古書等。閱讀上述短文,回答下列問題:(1)古法毛邊紙造紙時,為除去水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措施是 用石英砂過濾(合理即可) 。(2)立夏前三天挑筍砍,時間不能過晚的原因是 太晚纖維變粗,影響造紙的質量 。(3)加入生石灰浸泡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O=Ca(OH)2 。(4)抄紙過程中紗網的作用相當于實驗用品中的 濾紙 ,控制漿液厚薄均勻的目的是 使紙張更均勻 。(5)烤紙過程中需控制溫度不能過高的原因是 防止紙燒焦 。用石英砂過濾(合理即可) 太晚纖維變粗,影響造紙的質量 CaO+H2O=Ca(OH)2 濾紙 使紙張更均勻 防止紙燒焦 2. (2023適應性改編)文字的載體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字的作用居功至偉。隨著時代發展,文字的載體也在發生變化。中國最早的文字載體之一是陶器,人們把文字刻在泥胎上,經燒制而不脫落。制作泥胎用的是黏土,其中含有鋁、鎂、鐵等金屬元素。周代把文字鑄在青銅鐘鼎上,這就是鐘鼎文或金文。青銅器表面綠色的銅銹主要成分為堿式碳酸銅[Cu2(OH)2CO3]。西周到春秋時,竹簡作為文字的載體被廣泛使用。制作竹簡時,用大火烤制竹子,使其內部的水分蒸發,這一過程叫“汗青”或“殺青”。替代竹簡的文字載體是紙,我國西漢就有了紙。造紙時,在樹皮中加入強堿液進行蒸煮制成紙漿,再經一系列操作得到紙,同時產生堿性廢液?,F代生活中,電子書成為一種新的文字載體。閱讀分析,解答問題:(1)黏土的物質類別屬于 混合物 。(2)鐘鼎文載體的材料屬于 金屬 材料,其主要成分的元素符號是 Cu 。(3)銅生銹除與氧氣有關外,還與空氣中的 CO2、H2O (填物質化學式)有關。(4)從微觀角度看,“殺青”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 水分子之間的間隔 。(5)將樹皮制成紙漿,利用了強堿的 腐蝕 性,處理造紙廢液的方法是 加入適量稀鹽酸(合理即可) 。混合物 金屬 Cu CO2、H2O 水分子之間的間隔 腐蝕 加入適量稀鹽酸(合理即可) 3. (2023太原二模)日晷日晷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它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又稱“日規”。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日晷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銅制的指針叫“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表中立竿的作用;石質的圓盤叫“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面兩面都有刻度。日晷不僅能顯示一天之內的時刻,而且能顯示節氣和月份。當然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制作日晷時,先按一定的技術在晷面上刻畫出準確的時間線,再用錘子將銅針敲入晷面中心的小孔,并保證二者垂直,每一個細節也不能忽視。閱讀分析,解答問題:(1)“晷針”屬于哪種材料?其構成微粒是什么? 金屬材料 原子 (2)利用物質的性質解釋“晷針”為何能長期使用?若用鐵制指針可能帶來的結果是什么? 銅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F制指針使用一段時間后生銹斷裂?!?(3)為保證日晷計時準確,制作時有何注意事項(寫一條)? 晷針與晷面垂直。 金屬材料 原子 銅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鐵制指針使用一段時間后生銹斷裂。 晷針與晷面垂直?!?br/>(4)“日晷”的缺點是什么(寫一條,下同)?現代計時工具有何優點? 陰天無法使用?! ‖F代計時工具計時更精確?!?陰天無法使用?! ‖F代計時工具計時更精確?!?br/>4. 驚蟄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2023年的驚蟄日期是3月6日。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岸墓潥狻弊畛跏且罁岸忿D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與自然節律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一時節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農作物可以開始播種了。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就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時節。同時,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也被“驚醒”,過冬的蟲卵開始生長。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明顯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閱讀短文,回答以下問題:(1)古人確定“驚蟄”日期的依據是 斗轉星移(合理即可) 。(2)驚蟄時節空氣變得濕潤的原因是 雨水增多 ,其微觀解釋是 空氣中的水分子數目增多 。(3)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是 CO +H O=H CO (用化學方程式解釋)。(4)驚蟄節氣對于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是 驚蟄時節可以開始播種農作物(合理即可) 。(5)請再寫出一個節氣的名稱: 立春(合理即可) 。斗轉星移(合理即可) 雨水增多 空氣中的水分子數目增多 CO +H O=H CO 驚蟄時節可以開始播種農作物(合理即可) 立春(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