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義務教育教科書廣西版美術六年級上冊 第13課13 傳統雜技說一說:圖片中的人物形象在做什么?你知道哪些雜技項目?車技柔術蹬傘雜技。指柔術(軟功)、車技、口技、頂碗、走鋼絲、變戲法、舞獅子等技藝。現代雜技特指演員靠自己身體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難動作的表演性節目。“雜技”一詞,是1950年中國雜技團成立時,由周恩來總理定名的。什么是雜技?柔術舞獅口技頂傘雜技走鋼絲吊環頂碗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雜技的萌芽,至秦漢就形成了完整的藝術形式,并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歷代的典籍文物,對雜技都有記載和描述。成果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的指引下,雜技藝術獲得空前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綜合舞臺藝術。 1956年,中國開始參加國際比賽并不斷獲得優異成績,尤其在近20年來,雜技藝術不斷創新發展,在國際比賽中屢獲金牌,中國被世界公認為“第一雜技大國”。傳統雜技的歷史小組討論:說一說,傳統雜技中的人物造型有什么特點?線條彎曲動作夸張肢體變化大動態夸張仔細觀察動態特點舞臺雜技——倒立舞臺雜技——雙人力量中國雜技表演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技藝高超、姿態優美、團隊力量樽上三人倒立雜技陶俑漢代樽,是古代的盛酒器。專家推測,該彩繪三人倒立雜技俑陶樽有可能就是墓主人的飲酒器。我國古代有用陶制瓦罐釀酒和保存谷物的傳統。在民間,不同形狀的酒器、酒具,被歷代雜技藝人以其高超的技藝成功地運用到表演節目當中。尤其是在美酒釀成或谷物豐收之后,先民們情不自禁地將這些陶制的壇子、盆等拋在空中,再以手承接,進而頭頂肩傳,形成一種高超技藝,這也被我們形象地稱為“耍壇子”,說明酒文化與雜技藝術的關系甚為密切。中國如何運用泥塑的形式表現民間雜技表演的節目呢?制作步驟:1.用泥捏出椅子和小泥人的軀干。2.做小泥人的其他身體部件和小碗。3.把小泥人放在椅子上。4.在小泥人四肢上加上小碗。作品欣賞藝術實踐:作業內容:以組為單位,每人用泥捏一個表演民間雜技的小人,然后組內組成一個“民間雜技表演團”。實踐要求:注意造型簡潔生動,人物動態夸張,動作優美。制作過程構 思:確定自己最喜歡的雜技項目中的動態人物。塑 大 形:首先塑造出一個完整的人像,即有頭、軀干和四肢,同時塑造人物在雜技表演時的姿勢,將頭、軀干及四肢作合理的扭轉、彎曲,注意人物的動作平衡。塑 細 節:在大形的基礎上塑造細節,如五官、服裝、道具等。查缺補漏:檢查造型是否固定、平衡、完整,查出漏洞,補充塑造,直到作品完美為止。造型簡潔生動人物動態夸張動作優美評價:微笑送給他(她)拓展不怕吃苦積極向上頑強拼搏雜技藝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