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土與火的藝術 —— 認識陶瓷中國是陶瓷古國,說起陶瓷,外國人就想到中國。陶藝是一種人工形態。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律,才能促成陶藝形態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陶瓷藝術2、陶瓷材料介紹3、陶器與瓷器的區別1、胎色不同2、用釉方式不同3、燒制溫度不同4、審美風格胎色不同.2、用釉方式不同陶與瓷的區別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統稱,兩者實際上有較大的差別,關鍵在于原料和燒成溫度。陶器作品胎體不透明,質地較松,氣孔率較高,吸水率較高,質地粗糙含少量雜質。特點瓷器作品胎體半透明,質地堅密,氣孔率較低,基本不吸水,質地細膩不含雜質。3、燒制溫度不同陶藝工具制坯過程1.2.3.模具4.機器等施釉過程1.彩繪素坯2.罩噴透明釉4.機器施釉3.浸釉燒窯過程燒窯過程傳統陶瓷舞蹈紋彩陶盆1973年出土于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陶盆用細泥紅陶制成。上腹部弧形,大口微斂,卷唇鼓腹,下腹內收成小平底,施黑彩。口沿及外壁以簡單的黑線條作為裝飾。內壁飾三組舞蹈圖,圖案上下均飾弦紋,組與組之間以平行豎線和葉紋作間隔。舞蹈者形象以單色平涂手法繪成,造型簡練明快。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游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兇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云、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云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云;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唐三彩造型 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動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出土的唐三彩,從現在分類來看主要也是分為動物、器皿和人物三類,尤其以動物居多,這個可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在我國古代馬是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戰場上需要馬,農民耕田需要馬,交通運輸也需要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馬比較多。其次就是駱駝也比較多,這可能和當時中外貿易有關,駱駝是長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絲綢之路沿途需要駱駝作為交通工具。所以說,匠人們把它反映在工藝品上。而人物一般以宮廷侍女比較多,這個反映的就是當時的宮廷生活了。唐三彩色彩 唐三彩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釉色。作為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本來就是首創,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黃褐綠三色,讓它交錯、間錯地使用,然后在高溫下經過高溫燒制以后,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出窯以后,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復色、有兼色,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點。 唐三彩器物形體圓潤、飽滿,與唐代藝術的豐滿、健美、闊碩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動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三彩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度,形態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發達,怒目圓睜,劍拔弩張;女俑則高髻廣袖,亭亭立玉,悠然嫻雅,十分豐滿。動物以馬和駱駝為多。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壇、罐等。藝術陶瓷:如花瓶、雕塑品、陳設品等。工業陶瓷:指應用于各種工業的陶瓷制品。現代陶瓷分類餐具茶具花瓶陶瓷雕塑陶器用粘土成型、干燥后放在窯內于950—1165°C下燒制而成的物品,為多孔、不透明的非玻璃質,通常上釉,也有不上釉的。現代陶藝所提倡的: 一是觀念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從而提升和轉變人的思維,從而促進著社會的發展,這也是所有新藝術、新風格的前提。二是融貫眾多學科的藝術形態,科學中有技藝,技藝中有科技,科技需要藝術,藝術需要科技,科技為現代陶藝的發展開辟了無限前景和可能!現代陶藝的創作,適當的采用科技成果是可取的,全部依賴和濫用科技成果則是現代陶藝的一大悲劇。陶是土的藝術,火的藝術,其實更是人生藝術。親自動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從自己的手中誕生,帶著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個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