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二章 物質轉化與材料利用第5節 物質的轉化(第3課時)浙教版 科學(初中)九年級上1課堂導入觀察思考鐘乳石、石柱和石筍互動學習2一、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在自然界中不斷發生著各種物質間的相互轉化。鐘乳石和石筍的形成石灰巖巖洞里的鐘乳石和石筍,就是巖石中的碳酸鈣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轉化而成的CaCO3 +H2O + CO2 == Ca(HCO3)2Ca(HCO3)2===CaCO3↓ +HO + CO2↑△可溶不溶在自然界中不斷發生著各種物質間的相互轉化。以上反應說明了什么?1.將一只生雞蛋(或螺螄殼)放到盛有稀鹽酸的容器中,觀察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鐘后,將生雞蛋從酸中取出,用水沖蛋殼的變化洗干凈,蛋殼發生了什么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雞蛋繼續放置在稀鹽酸中,10 分鐘后取出,用水沖洗干凈,蛋殼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釋上述變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雞蛋殼表面有大量氣泡產生,附在蛋殼表面并不斷上浮與下沉蛋殼部分溶解變薄,蛋殼表面凹凸不平蛋殼大部分溶解,變成軟殼蛋CaCO3+2HCl===CaCl2+H2O+CO2↑研究表明,酸、堿、鹽、氧化物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1.歸納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相互之間轉化的規律。物質轉化的規律圖2.以 Ca 為例,分析 Ca → CaO → Ca(OH)2 → CaCO3 的變化。以 C 為例,分析 C → CO2 →H2CO3 → Na2CO3 的變化。Ca + O2 = CaOCaO + H2O = Ca(OH)2Ca(OH)2 + Na2CO3 = CaCO3 ↓ + 2NaOHC + O2 = CO2CO2 + H2O = H2CO3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從物質轉化的規律圖中,我們可以知道:制取一種鹽類物質具有多種途徑,我們可以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實驗。非金屬氧氣非金屬氧化物水酸鹽金屬 金屬氧化物 堿 鹽氧氣水加熱(不可溶性)(可溶性)單質、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1)縱向聯系:二條縱線①金屬十氧氣→金屬氧化物②(少數)金屬氧化物→可溶性堿③金屬+氧氣→非金屬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水→可溶性含氧酸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2)橫向聯系:四條橫線⑤金屬+非金屬→無氧酸鹽⑥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含氧酸鹽⑦酸+堿→鹽+水⑧可溶性鹽十可溶性鹽→新鹽+新鹽鹽鹽+水鹽+鹽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2)交叉聯系:四條斜線(9)金屬氧化物+酸→水+鹽(10)可溶性堿+非金屬氧化物→水+鹽(11)酸+鹽→新酸+新鹽(12)可溶性堿+可溶性鹽→新堿+新鹽鹽+水堿+鹽酸+鹽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鹽+氫氣鹽+金屬(4)外圍聯系:二條彎線(13)排在H前的金屬+酸→鹽+氫氣(14)活潑金屬+較不活潑金屬可溶性鹽→新金屬+新鹽(活潑金屬不包括K、Ca、Na)3.設計制取 ZnSO4 的 4 種方法。Zn +H2SO4 = ZnSO4 + H2↑ZnO +H2SO4 = ZnSO4 + H2O↑Zn +CuSO4 = ZnSO4 + CuZn(OH)2 + H2SO4 =ZnSO4 + 2 H2O總結:根據物質的相互轉化規律,生成鹽共有十種法:1、金屬 + 非金屬 = 鹽(無氧酸鹽) 2、金屬 + 酸 = 鹽 + 氫氣3、金屬+ 鹽 =鹽 + 金屬 4、金屬氧化物 + 非金屬氧化物 = 含氧酸鹽5、金屬氧化物 + 酸 = 鹽 + 水 6、非金屬氧化物 + 堿 = 鹽 + 水7、酸 +堿 = 鹽 + 水 8、酸 + 鹽 = 新鹽 + 新酸9、堿 + 鹽 = 新鹽 + 新堿 10、鹽 + 鹽 = 新鹽 + 新鹽制取一種鹽類物質具有多種途徑,我們可以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實驗。首先考慮反應進行的可能性,還要根據原料、反應條件、易分離等因素來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演示實驗物質鑒別1.進一步了解酸、堿、鹽和氧化物的化學性質及相互間的關系。2.能根據物質的特征反應進行物質的鑒別。3.進一步體驗科學家通過實驗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實驗目標:氯化鋇溶液,硝酸銀溶液,稀硝酸,碳酸鈉溶液,紫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蒸餾水,試管 6 支。實驗器材:實驗過程:1.鑒別下表中的各對物質。被檢物質 所用試劑 現象與結論 有關化學方程式稀硫酸與稀鹽酸食鹽水與稀鹽酸燒堿溶液與石灰水氯化鋇溶液稀硫酸有沉淀生成H2SO4+BaCl2=BaSO4↓+2HCl紫色石蕊試劑變紅的是稀鹽酸碳酸鈉溶液變渾濁的是石灰水Ca(OH)2+NaCO3=CaCO3↓+2NaOH2.現有 4 包白色粉末,編號為 A、B、C、D,它們是硫酸銅、氯化鈉、 硝酸鉀、氫氧化鈉,請通過實驗,一一加以區別。(1) 設計實驗方案:依據物質的性質特征,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區別物質。(2) 按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1、取4支試管分別取少量藥品溶解,并貼好標簽。2、溶解時溫度降低的是硝酸鉀3、溶液為藍色的是硫酸銅4、將硫酸銅溶液分別滴入其他三個試管,出現藍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鈉5、最后無明顯現象的為氯化鈉(4) 寫出實驗過程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3) 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3課堂小結典例分析考點一: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4【典型例題1】A、B、C、D、E、F、G為七種初中科學實驗中常見的物質,且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其中①②③④四個化學反應都省略相應反應條件且均完全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物質B在反應①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室檢驗氣體D的方法通常是觀察它能否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寫出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催化劑(“催化作用”等)帶火星的木條復燃Ca(OH) +CO ═CaCO ↓+H O【遷移訓練1】如圖所示,圍棋棋盤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鐵、稀鹽酸、氫氧化鋇、碳酸鈣、硝酸銀五種物質,相鄰棋子間的連線表示物質間可以反應。已知與戊的反應中:甲—戊的反應類型不同于其他幾個反應:丙一戊反應能產生一種氣體,且該氣體還能與丁反應生成沉淀。則下列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遷移訓練2】物質王國舉行一場趣味籃球賽。某隊由CO2、Ca(OH)2、CuCl2、HCl、Fe五名“隊員”組成,隊員只能將球傳遞給可以與自己發生化學反應的隊員。比賽中,由CO “隊員”先發球,其他“隊員”間傳接球,最后由CuCl “隊員”投籃進球完成一次有效進攻。場上“隊員”位置及傳球路線如圖所示。(1)B位置“隊員”代表的物質是____________;(2)為實現“快速進攻”,Ca( OH) 除傳球給A位置的“隊員”外,還能直接傳球給 _______“隊員”(填物質名稱或化學式);(3)寫出連線①兩端的物質間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鐵(或Fe)氯化銅(或CuCl2)Ca(OH)2+CO2═CaCO3↓ +H2O【遷移訓練3】A、B、C、D是初中科學常見的四種物質,其中A、B屬于相同物質類別的化合物,C、D物質類別不同,它們之間的轉化和反應關系如圖所示。圖中“→”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一”表示相連兩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氫氧化鈣,則B→A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C是鋅,A和B都屬于酸,寫出D可能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質類別不同的兩種即可)。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Na2CO3、CuO、NaOH(或其他碳酸鹽、金屬氧化物、堿的化學式)3種中的任意兩種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