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三角形四心競賽講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三角形四心競賽講義

資源簡介


三角形四心競賽講義
一、“四心”分類討論 1
1、外心 1
2、內心 2
3、垂心 3
4、重心 5
5、外心與內心 6
6、重心與內心 6
7、外心與垂心 7
8、外心與重心 8
9、垂心與內心 8
10、垂心、重心、外心 8
旁心 9
二、“四心”的聯想 9
1、由內心、重心性質產生的聯想 9
2、重心的巧用 11
3、三角形“四心”與一組面積公式 12
三角形各心間的聯系 15
與三角形的心有關的幾何命題的證明 16
三角形的內心、外心、垂心及重心(以下簡稱“四心”)是新頒發的初中數學競賽大綱特別加強的內容。由于與四心有關的幾何問題涉及知識面廣、難度大、應用的技巧性強、方法靈活,是考查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較佳題型,因此,它是近幾年來升學、競賽的熱點。92、93、94、95連續四年的全國初中數學聯賽均重點考察了這一內容。本講擬分別列舉四心在解幾何競賽中的應用,以期幫助同學們掌握這類問題的思考方法,提高靈活運用有關知識的能力。
一、“四心”分類討論
1、外心
三解形三條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即外接圓圓心。△ABC的外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具有如下性質:
(1)外心到三頂點等距,即OA=OB=OC。
(2)∠A=。
如果已知外心或通過分析“挖掘”出外心,與外心有關的幾何定理,尤其是圓周角與圓心角關系定理,就可以大顯神通了。下面我們舉例說明。
例2證明三角形三邊的垂直平分線相交于一點,此點稱為三角形的外心.
已知:△ABC中,XX′,YY′,ZZ′分別是BC,AC,AB邊的垂直平分線,求證:XX′,YY′,ZZ′相交于一點(圖3-111).
分析先證XX′,YY′交于一點O,再證O點必在ZZ′上即可.
證因為XX′,YY′分別是△ABC的BC邊與AC邊的中垂線,所以XX′,YY′必相交于一點,設為O(否則,XX′∥YY′,那么∠C必等于180°,這是不可能的).因為OB=OC,OC=OA,所以OB=OA,所以O點必在AB的垂直平分線ZZ′上,所以XX′,YY′,ZZ′相交于一點.
說明由于O點與△ABC的三個頂點A,B,C距離相等,所以以O點為圓心,以OA長為半徑作圓,此圓必過A,B,C三點,所以稱此圓為三角形的外接圓,O點稱為三角形的外心.
例1、如圖9-1所示,在△ABC中,AB=AC,任意延長CA到P,再延長AB到Q,使AP=BQ,求證:△ABC的外心O與點A、P、Q四點共圓。
分析一、O是外心,作△ABC的外接圓⊙O,并作OE⊥AB于E,OF⊥AC于F,連接OP、OQ。易知OE=OF,BE=AF,從而Rt△OPF≌Rt△OQE,于是∠P=∠Q,從而O、A、P、Q四點共圓。
分析二、延長BA至G,使AG=AP,連接OP、OA、OG、OQ,并作OE⊥AB于E(圖略)。利用△PAO≌△PGO和△QEO≌△GEO也可證得結論。
例2、如圖9-2所示,在△ABC的大邊AB上取AN=AC,BM=BC,點P為△ABC 的內心,求證:∠MPN=∠A+∠B。
分析、連接PA、PB、PC及PM、PN。由已知易證△APC≌△APN,△BPC≌△BPM。從而△PC=PN,PC=PM,即PM=PN=PC。故P為△CMN的外心,此時有∠MPN=2∠MCN。
而∠CAN=90o-∠A,∠BCM=90o-∠B,
故∠ACN+∠BCM=180o-(∠A+∠B),即 ∠MCN+∠ACB=180o-(∠A+∠B),
則∠MCN=(180o-∠ACB)-(∠A+∠B) = (∠A+∠B)。
故∠MPN=2∠MCN=∠A+∠B。
例3、AB為半圓O的直徑,其弦AF、BE相交于Q,過E、F分別作半圓的切線得交點P,求證:PQ⊥AB。
分析、延長EP到K,使PK=PE,連KF、AE、EF、BF,直線PQ交AB于H(圖9-3)。
因∠EQF=∠AQB=(90o-∠1)+(90o+∠2)=∠ABF+∠BAE=∠QFP+∠QEP,又由PK=PE=PF知∠K=∠PFK,故∠EQF+∠K=∠QFK+∠QEK=180o,從而E、Q、F、K四點共圓。由PK=PF=PE知,P為△EFK的外心,顯然PQ=PE=PF。于是∠1+∠AQH=∠1+PQF=∠1+∠PFQ=∠1+∠AFP=∠1+∠ABF=90o。由此知QH⊥AH,即PQ⊥AB。
2、內心
三角形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內心,即內切圓圓心?!鰽BC的內心一般用字母I表示,它具有如下性質:
(1)內心到三角形三邊等距,且頂點與內心的連線平分頂角。
(2)∠A的平分線和△ABC的外接圓相交于點D,則D與頂點B、C、內心I等距(即D為△BCI的外心)。
(3)∠BIC=90o+∠A,∠CIA=90+∠B,∠AIB=90o+∠C。
例1證明:三角形三內角平分線交于一點,此點稱為三角形的內心.
已知:△ABC中,AX,BY,CZ分別是∠A,∠B,∠C的平分線,求證:AX,BY,CZ交于一點(圖3-110).
證因為AX,BY是∠A,∠B的平分線,所以AX,BY必相交于一點,設此點為I(不然的話,AX,BY必平行,則∠BAX+∠YBA=180°,這是不可能的),所以I與AB,AC邊等距,I與AB,BC邊等距,所以I與AC,BC邊等距,所以I必在CZ上,所以AX,BY,CZ相交于一點.
說明若證明幾條直線共點,可先證其中兩條直線相交,再證這個交點分別在其余各條直線上,則這幾條直線必共點于此交點.
由于三角形三內角平分線的交點與三邊距離相等,所以以此交點為圓心,以此點到各邊的距離為半徑作圓,此圓必與三角形三邊內切,所以稱此交點為三角形內切圓圓心,簡稱內心.
例1、如圖9-4所示,在△ABC中,AB=AC,有一個圓內切于△ABC的外接圓,且與AB、AC分別相切于P、Q,求證:線段PQ的中點O是△ABC的內心。
分析、設小圓圓心為,⊙與△ABC的外接圓切于D,連A,顯然A⊥PQ,且△ABC為等腰三角形,所以A過△ABC的外接圓,D在A的延長線上,從而O為△ABC的頂角∠BAC的平分線的點,下面只需證OB平分∠ABC。為此,連接OB、PD、QD,由對稱性易知,OD平分∠PDQ,而∠APQ=∠PDQ,PQ∥BC,故∠APQ=∠ABC,∠PDQ=∠ABC,由P、B、D、O四點共圓得∠PBO=∠PDO=∠PDQ。所以∠PBO=∠ABC。于是O為△ABC的內心。
說明:本題還可證明O到△ABC的三邊距離相等,得到O為△ABC的內心。
例2、如圖9-5所示,I為△ABC的內心,求證:△BIC的外心O與A、B、C四點共圓。
分析、如圖,連接OB、OI、OC,由O是外心知∠ABC=2∠IBC。由I是內心知∠ABC=2∠IBC。從而∠IOC=∠ABC。同理∠IOB=∠ACB。而∠A+∠ABC+∠ACB=180o,故∠BOC+∠A=180o,于是O、B、A、C四點共圓。
例3、在圓內接四邊形ABCD中,順次取△ABD,△ABC,△CDB、△CDA的內心。求證:四邊形是一個矩形。
分析、順次連接(圖9-6)。則:∠AO1B==90o+∠ADB,∠AO2B=90o+∠ACB。但∠ADB=∠ACB,∠AO1B=∠AO2B,從而A、B、O2、O1四點共圓,則∠AO1O2=180o-∠ABO2=180o-∠ABC。同理有:∠AO1O4=180o-∠ADC。故∠AO1O2+∠AO1O4=360o-(∠ABC+∠ADC)=270o,故∠O2O1O4=90o。同理有∠O1O2O3=90o,∠O2O3O4=90o。因此四邊形O1O2O3O4J 是矩形。
3.△ABC中,I是內心,過I作DE直線交AB于D,交AC于E.求證:DE=DB+EC.
3、垂心
三角形三條高線所在的直線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垂心?!鰽BC的垂心一般用字母H 表示,它具有如下的性質:
(1)頂點與垂心連線必垂直對邊,即AH⊥BC,BH⊥AC,CH⊥AB。
(2)若H在△ABC內,且AH、BH、CH分別與對邊相交于D、E、F,則A、F、H、E;B、D、H、F;C、E、H、D;B、C、E、F;C、A、F、D;A、B、D、E共六組四點共圓。
(3)△ABH的垂心為C,△BHC的垂心為A,△ACH的垂心為B。
(4)三角形的垂心到任一頂點的距離等于外心到對邊距離的2倍。
例4證明:三角形三條高線交于一點,這點稱為三角形的垂心.
已知:如圖3-114,△ABC中,三邊上的高線分別是AX,BY,CZ,X,Y,Z為垂足,求證:AX,BY,CZ交于一點.
分析要證AX,BY,CZ相交于一點,可以利用前面的證明方法去證,也可以轉化成前面幾例的條件利用已證的結論來證明.為此,可以考慮利用三角形三邊垂直平分線交于一點的現有命題來證,只須構造出一個新三角形A′B′C′,使AX,BY,CZ恰好是△A′B′C′的三邊上的垂直平分線,則AX,BY,CZ必然相交于一點.
證分別過A,B,C作對邊的平行線,則得到△A′B′C′(圖3-114).由于四邊形A′BAC、四邊形AC′BC、四邊形ABCB′均為平行四邊形,所以AC′=BC=AB′.由于AX⊥BC于X,且BC∥B′C′,所以AX⊥B′C′于A,那么AX即為B′C′之垂直平分線.同理,BY,CZ分別為A′C′,A′B′的垂直平分線,所以AX,BY,CZ相交于一點H(例2).
例1、設H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垂心。在底邊BC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讓頂點A至底邊BC的距離變小,問這時乘積的值變大?變小?還是不變?證明你的結論。
分析、構造以垂心為頂點的菱形HBGC(圖9-7),并借助于四點共圓是完成本題的一條捷徑。
延長HD至G,使DG=HD,連BH、CH、BG、CG,易證四邊形HBGC是菱形,則∠3=∠1。
因H是垂心,故A、B、D、E四點共圓,∠1=∠2,從而∠2=∠3,A、B、G、C四點共圓,AD·DG=BD·CD,又DG=HG,故AD·HD=。從而=·AD·BC·HD·BC=(定值)。
例2、設H為銳角△ABC的三條高AD、BE、CF的交點,若BC=a,AC=b,AB=c,則AH·AD+BH·BE+CH·CF等于( )
(A)(ab+bc+ca); (B);
(C)(ab+bc+ca); (D)。
分析、因H為△ABC垂心,故H、D、C、E四點共圓,從而
AH·AD=AC·AE=AC·AB·cos∠BAE=。同理
BH·BE=,CH·CF=。故
AH·AD+BH·BE+CH·CF=。
例3、求證:銳角三角形的垂心H必為其垂足三角形的內心。
分析、由性質不難得到證明。由本例結論,可得到下述命題的簡捷證明:已知△ABC中,H為垂心,AD、BE、CF是高,EF交AD于G,求證:。
例4、如圖9-8所示,已知△ABC的高AD、BE交于H,△ABC、△ABH的外接圓分別為⊙O和⊙O1,求證:⊙O與⊙O1的半徑相等。
分析、過A作⊙O和⊙O1的直徑AP、AQ,連接PB、QB,則∠ABP=∠ABQ=90o。故P、B、Q三點共線。因H是△ABC的垂心,故D、C、E、H四點共圓,∠AHE=∠C。而∠AHE=∠Q,∠C=∠P,故∠P=∠Q,AP=AQ。因此⊙O與⊙O1的半徑相等。
說明:由本題結論,可得垂心的另一個性質:若H是△ABC的垂心,則⊙ABH=⊙BCH=⊙CAH=⊙ABC。
4.設G為△ABC的垂心,D,E分別為AB,AC邊的中點,如果S△ABC=1,那么S△GDE=?
4、重心
三角形三條中線的交點叫三角形的重心。△ABC的重心一般用字母G表示,它有如下的性質:
(1)頂點與重心G的連線必平分對邊。
(2)重心定理:三角形重心與頂點的距離等于它與對邊中點的距離的2倍。
(3)。
例3證明:三角形的三條中線相交于一點,此點稱為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到頂點與到對邊中點的距離之比為2∶1.
已知:△ABC中,AX,BY,CZ分別是BC,AC,AB邊上的中線,求證:AX,BY,CZ相交于一點G,并且AG∶GX=2∶1(圖3-112).
證設AX,BY交于一點G,作AG,BG中點D,E.由于X,Y分別是BC,AC的中點,所以XY平等且等于DE,所以,四邊形DEXY為平行四邊形,所以
GD=DA=GX,GY=GE=EB,
所以AG∶GX=2∶1,BG∶GY=2∶1.
同理,若BY與CZ相交于一點G′,必有
BG′∶G′Y=2∶1,G′C∶G′Z′=2∶1,
所以G′與G重合.所以三角形三條中線相交于一點.
明為什么稱G點為△ABC的重心呢?這可以從力學得到解釋.設△ABC為一個質量均勻的三角形薄片,并設其重量均勻集中于A,B,C三點,如果把B,C兩點的重量集中于BC邊中點X時,那么△ABC的三頂點A,B,C的集中重量作了重新分配.若A點為1,則X點為2,因此在AX上的重心支撐點必在AG∶GX=2∶1處的G點.這樣一來,如果在G點支起三角形,那么△ABC必保持平衡,所以G點為三角形的重心(圖3-113).
例1、已知G是△ABC的中心,過A、G的圓與BG切于G,CG的延長線交圓于D,求證:。
分析、構造以重心G為頂點的平行四邊形GBFC,并巧用A、D、F、C四點共圓巧證乘積。延長GP至F,使PF=PG,邊FB、FC、AD(圖9-9)。
因G是重心,故AG=2GP。因GBFC是平行四邊形,故GF=2GP。從而AG=GF。又∠1=∠2=∠3=∠D,故A、D、F、C四點共圓,從而GA、GF=GC·GD。于是。
例2、設G是等腰△ABC底邊上的高、AD與腰AC上的中線BE的交點。若AD=18,BE=15,則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面積為多少?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知,AD為中線,從而G為△ABC的重心,故DG=AD=6,BG=BE=10。在Rt△BDG中,BD==8。因此。AD=144。
例3、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是60,E、F分別是AB、BC的中點,AF分別與ED、BD交于G、H,則四邊形BHGE的面積是_____________。
解:連接AC交BD于O,分別延長AF和DC相交于M,則點H是△ABC的重心。
∴。
又AB∥DM,可得△AGE∽△AGD,從而EG∶GD=AE∶MD=1∶4。
于是。
∴。
例7如圖3-118.設G為△ABC的重心,從各頂點及G向形外一直線l引垂線AA′,BB′,CC′,GG′(其中A′,B′,C′,G′為垂足).求證:AA′+BB′+CC′=3GG′.
分析由于圖中有許多可以利用的梯形,故可考慮利用梯形中位線定理來證明.
證設M為AC的中點,N為BG的中點,作MM′⊥l于M′,NN′⊥l于N′,則由已知條件可知,MM′是梯形AA′C′C的中位線,NN′是梯形BB′G′G的中位線,所以
又MM′+NN′=2GG′,所以
所以,
,
所以
說明當本題中AA′,BB′,CC′,GG′不垂直于l,但仍保持互相平行時,本題結論是否還成立?試作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證明.
5、外心與內心
例1、已知△ABC中,O為外心,I為內心,且AB+AC=2BC。求證:OI⊥AI(圖9-10)。
分析、因I是內心,故,。又因AC+BC=2BC,故AB=2BE。由△ABE∽△ADC知AD=2DC。又DC=DI(內心性質),故AD=2DI。而O是外心,從而OI⊥AI。
2.如圖3-119.在△ABC中,O為外心,I為內心,且AB>BC>CA.求證:
(1)∠OAI>∠OBI;(2)∠OAI>∠OCI.
6、重心與內心
例1、如圖9-11所示,已知△ABC的重心G與內心I的連線GI∥BC。求證:AB、BC、CA成等差數列。
分析一、(利用內角平分線定理)連接AG、AI且延長分別交BC于D、E,連接IC,則AD為中線,AE、CI為角平分線。
因GI∥BC,故GI∥BC,。
在△CAE中,有,即AC=2CE,同理AB=2BE?!郃B+AC=2(BE+CE)=2BC。證畢。
分析二、(利用面積公式),連接AG交BC于D,作IE⊥BC于E,AH⊥BC于H,則IE為內切圓I的半徑,設IE=r。因IG∥BC,故,即AH=3r。因,即2BC=AB+CA。證畢。
7、外心與垂心
例1、如圖9-12所示,在△ABC中,H為垂心,O為外心,∠BAC=60o,求證:AH=AO。
分析、結合外心,構造以垂心H為頂點的平行四邊行AHCE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因O是外心,CE⊥BC,又H是垂心。
故AH⊥BC,從而AH∥CE。同理CH∥AE。
于是AHCE為平行四邊形,AH=CE。又∠BEC=∠BAC=60o,從而∠EBC=∠30o。所以EC=BE=OA,故AH=CE=OA。
例2、證明:三角形任一頂點至垂心的距離等于外心到它的對邊的距離的2倍。
把條件改寫一下:已知AD、BE為△ABC的兩高線,其交點為H,OM、ON分別為BC、CA的中垂線且交于O。須證:AH=2OM,BH=2ON。
分析一、(中線定理)取AH、BH中點F、G,連接FG(圖9-13),則FG∥AB,FG=AB。連接MN,則MN∥FG,MN=AB。故MN∥FG,MN∥FG。因FD⊥BC,OM⊥BC,故FH∥OM。從而∠HFG=∠OMN。同理∠HCF=∠ONM。于是△HFG∽△OMN。∴OM=FH=AN,ON=GH=BH。即AH=2OM,BH=2ON。
分析二、(中線定理)連接CH,取CH中點F,連接NF、MF。(圖略),則NF∥AH,同理MF∥BH,但BE∥ON(因BE、ON同垂直于BC)。故MF∥ON。同理NF=OM。從而OMFN是平行四邊形。于是OM=NF=AH。即AH=2OM,BH=2ON。
分析三、(利用相似),連接MN(圖同分析一),則MN∥AB,MN=AB。因AD∥OM(AD、OM同垂直于BC),BE∥ON。故△ABH∽△MNO,。于是AH=20M,BH=20N。
例6如圖3-116.已知H是△ABC的垂心,O是外心,OL⊥BC于L.求證:AH=2OL.
分析1:要證,由△中的中位線,轉而證明MK=OL即可.由于OL∥AH,MK∥AH,所以OL∥MK,因此,只需證明LK∥OM即可.由已知,這是顯然的.
證法1作OM⊥AC于M,取CH的中點K,連結MK,LK,則有
MK∥AH∥OL,LK∥BH∥OM,
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所以。又,所以AH=2OL.
分析2因為O為△ABC的外心,故可作其外接圓,為了證明AH=2OL,可證AH等于另一線段a,而a=2OL,則AH=2OL.為此,需添加一些輔助線,見證明2(圖3-117).
證法2連接BO并延長交⊙O于D,連結CD,AD,則CD=2OL.又CD⊥BC,AH⊥BC,所以AH∥CD.同理,AD∥HC,所以四邊形AHCD為平行四邊形,所以AH=CD,所以AH=2OL.
8、外心與重心
例1、如圖9-14所示,已知Rt△ABC中,AH為斜邊BC上的高,M為BC 中點,O為△ABC外心,OB交AH于D。求證:AD=2DH。
分析、因O為外心,則連接CE(直徑)后,易知B、A、E三點共線,連接EM交OB于G,顯然G為△EBC重心。
又O為外心,故EM⊥BC,AH⊥BC,從而AH∥EM。
又G為重心,故。從而,于是AD=2DH。
5.在△ABC中,∠A=60°,O是外心,H是垂心.求證:AO=AH.
9、垂心與內心
例1、如圖9-15所示,已知O為正三角形ABC 的高AD、BE、CF的交點,P是△ABC所在平面上的任一點,作PL⊥AD于L,PM⊥BE于M,PN⊥CF于N。試證:PL、PM、PN中較大的一條線段等于其它兩條線段的和。
分析、題設中有正三角形和垂直的條件,由PL⊥AD,PN⊥CF知P、L、O、N、四點共圓。同理P、L、N、M四點共圓,因此P、L、O、N、M五點共圓。要證PN=PL+PM??梢月撓氲健叭绻鸊是正三角形RST的外接圓劣弧弧上一點,那么GR=GS+GT”這一基本問題,只須證△LMN為正三角形,亦只需證∠MNL=∠MLN=60o。
事實上O既是正△ABC的垂心,又是△ABC的內心,易求出∠AOE=∠COE=60o,再由共圓的條件得到∠MNL=∠LON=60o,∠MLN=∠MON=60o。故∠MNL=∠MLN=60o。
10、垂心、重心、外心
例題、證明:△ABC的垂心H、重心G和外心O在同一條直線上。
分析一、(從三角形重心的唯一性入手)主證HO與中線BE的交點與重心G重合。
連接中位線DE(圖9-16)則DE∥AB,又AH∥OD,BH∥OE(BH、OE同垂直于AC)故△DEO∽△ABH,從而OE:HB=DE:AB=1:2。
連接OH交中線BE于。因BH∥OE,故△∽△。
因此,:=OE:HB=1:2。這說明點即為△ABC的重心G。從而H、G、O三點共線。
分析二、(從三點邊線組成平角入手)。如圖9-17所示,因G為重心,BE為中線,故G在BE上,連接GO、GH,則GE:GB=1:2。又OE:HB=1:2(同分析一所證),BH∥OE,故∠1=∠2。
∴△OEG∽△HBG,∠EGO=∠EGH。
∴△EGO+∠EGH=∠BGH+∠EGH=180o
∴H、G、O三點共線。
分析三、為避免添輔助線的困難,這命題還可采用解析法證明,只要選取適當的坐標系,分別求出G、H、O的坐標,而依三點共線的條件進行推證。
如圖9-18所示,選取直角坐標系,設A(a,0),B(b,0),C(0,C),且AD⊥BC于D、E、F分別是AB、BC的中點,則E,于是CH的直線方程x=0。AD直線方程:y=,從而CH、AD交點坐標為H()。又OE的方程:,OF的方程:,從而OE、OF的交點O。由重心公式得G 。由H、G、O坐標得斜率:,。
∴,又知它們都通過G點,從而H、G、O三點共線。
旁心
例5證明:三角形兩外角平分線和另一內角平分線交于一點,此點稱為三角形的旁心.
已知:BX,CY分別是△ABC的外角∠DBC和∠ECB的平分線,AZ為∠BAC的平分線(圖3-115),求證:AZ,BX,CY相交于一點.
分析先證明BX,CY必交于一點M,然后證明M點在AZ上,則AZ,BX,CY必交于一點.
以下請讀者寫出證明,并思考,為什么把點M叫作旁心,一個三角形有幾個旁心?
二、“四心”的聯想
1、由內心、重心性質產生的聯想
內心性質:在△ABC中,AD是角平分線,I是內心,則。
重心性質:在△ABC中,AD是一條中線,G是重心,則。
聯想:若P是△ABC內的任意一點,是否有通用的類似性質?
性質:設P為△ABC內任意一點(稱P為△ABC 的內點),AP交BC于D,令△BPC,△CPA,△APB的面積分別為,則。(※)
證明:如圖9-19所示,作⊥BC于,⊥BC于,并設△ABC面積為S。
則,從而,即。
(※)式中,當P為內心時,(r為內切圓半徑),于是;當P為重心時,,于是。故(※)式是三角形內心。重心性質的推廣,我們不妨稱之為三角形內點性質。利用它,許多數學競賽題都可求解。
例1、已知R為銳角△ABC外接圓半徑,O是外心,AO、BO、CO分別交對邊于 (圖9-20)。求證:。
證明:由(※)式知,于是,則。
同理。因此,從而
?!?。
于是。
即。
注意到OA=OB=OC=R,從而OA1+OB2+OC2≥。
例2、設O△ABC內任意一點,AO,BO,CO分別交對邊于A1,B1,C1,令。求證:W≥12。
證明:(同圖9-20)由(※)式及基本不等式,得

再由平均值不等式得
。
即W≥12,當且僅當O為三角形的重心時取等號。
2、重心的巧用
重心,在物理學中指質點的重心,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一概念在解決數學問題,尤其是比值問題上,也大有“用武之地”。關于質點重心,我們結合圖形給出幾個真命題(證明過程略去)。
命題1:設質點的質量分別為,它們的重心為G,則G在的連線上,,且滿足(這里指質點G的質量)。
命題2:在如圖9-21所示的△ABC中,若E為質點B、A的重心,F為質點B、C的重心,EC與AF相交于G,則①G必為三個質點A、B、C的重心。②連接BG,延長交AC于H,則H必為質點A、C的重心。
命題3:如果平面上有n個質點,它們的質量為,則這些質點的重心G的坐標為。
這幾個命題看似簡單,但它卻為解平面幾何問題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思路。
例1、三只蒼蠅沿△ABC的三邊爬行,使由這三只蒼蠅構成的三角形的與△ABC的重心保持不變,求證:如果某只蒼蠅爬過了三角形的三條邊,那么三只蒼蠅構成的三角形的重心與原三角形的重心重合。
分析、如圖9-22所示,若一只蒼蠅在頂點A,那么由三只蒼蠅構成的三角形重心在△ADE中,其中DE:BC=2:3(P為三角形的重心),因其中有一只蒼蠅到過所有的頂點,則蒼蠅三角形的重心應在這三個三角形△ADE,△BGF,△CKH內,這些三角形有唯一一個公共點P,且為三角形重心。命題得證。
例2、如圖9-23所示,已知△P1P2P3和其內任一點P,直線P1P、P2P和P3P分別與對邊交于Q1,Q2,Q3。證明:在比值中至少有一個不大于2。
分析、在P1、P2、P3上放置質量分別為的質點,使得P恰為P1,P2,P3三點的重心,則Q1為P2、P3的重心,Q2為P1、P3的重心,Q3為P1、P2的重心,它們的質量分別為。
∴。
不妨設。
即,證畢。
例3、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三等分點作線段,過第二頂點的中線被這些線段分成邊比x∶y∶z,設x≥y≥z,求x∶y∶z (圖9-24)。
分析、放置適當質點,使得F為A、C的重心,D為B、C重心,則G為A、B、C三點的重心,此時有:,從而;,從而=2mc。
不妨設,
∴,從而x=y+z。①
重新放置質點,使F為A、C的重心,E為B、C的重心,則H為A、B、C三點的重心,此時有,從而;。不妨設。
∴。②
由①、②可得x∶y∶z=5∶3∶2。
例4、如圖9-25所示,在△ABC中D、E分別為BC、CA上一點,且BD∶DC= m∶1,CE∶EA=n∶1,AD與BE相交于F,求∶的幾倍?
分析:連接CF,并延長交AB于G。則。在A、B、C上放置適當質點,使F恰為A、B、C的重心,此時有:,即。
不妨設
∴,即。
以上幾例,以質量為過渡,利用重心的性質,使問題得以簡化,并巧妙地加以解決。
3、三角形“四心”與一組面積公式
有這樣一道競賽題:△ABC為銳角三角形,過A、B、C分別作此三角形外接圓三條直徑,求證:。
該題中,三直徑之交點即為△ABC的外心,若就外心這一條件進行一些聯想和變化,經探索可得一系列與面積有關的結果。我們歸納如下(證明略去)。
定理:設P為△ABC平面內的點,AP、BP、CP所在直線分別交△ABC的外接圓于,那么
(1)若P為△ABC的外心,則對銳角三角形,有。①
對非銳角三角形(不妨設∠A≥90o,下同),有。②
(2)若P為△ABC的垂心,則對銳角三角形,有①式成立,對非銳角三角形,有②式成立。
(3)若P為△ABC的重心,則有。③
當且僅當△ABC為正三角形的時等號成立。
(4)若P為△ABC的內心,則有③式成立,當且僅當△ABC為正三角形時等號成立。
據以上定理,可得以下若干推論:
推論1、已知⊙O的內接銳角三角形ABC,是⊙O的三角條直徑,且BC=a,CA=b,AB=c,=,則有。若,則又可得
,它等于三角恒等tgA+tgB+tgC=tgAtgBtgC。
推論2、設△ABC的重心為G,AG、BG、CG的延長線分別交三邊BC、CA、AB于D、E、F,交△ABC的外接圓于,則。(若將“重心”改為“內心”,其他條件不變,可知該結論仍成立)。
例1、已知銳角△ABC內接于圓O,作△ABC的BC邊上的高,CA邊上的中線,∠C的平分線并延長,分別交圓O于A1、B2、C2。求證:。
證明:如圖9-26所示,設△ABC中,CA,AB上的高的延線分別交△ABC外接圓于B1、C1,則據定理(2)有
又由定理(3)、(4)可知

其中,當且僅當△ABC為正三角形時等號成立。
例2、如圖9-27所示,銳角△ABC中,∠A的平分線與三角形的外接圓交于另一點A1,點B1,C1與此類似,直線AA1與B、C兩角的外角平分線相交于A0,點B0、C0與此類似。求證:
①△A0B0C0的面積是六邊形AC1BA1CB1面積的2倍;
②△A0B0C0的面積至少是△ABC面積的4倍。
證明:①因AA0、BB0的交點I是△ABC的內心,易知A1I=A1B。
又BB0,BA0分別是∠B的內角和外角平分線,則
BB0⊥BA0,∠A1BA0=90o-∠A1BI=90o-∠BIA0=∠BA0I。故A1B=A1A0==A1I,故。
同理,還有類似的這樣五個等式,將此六式相加,即有。
(2)據定理(4)可知,。
即。
即 △A0B0C0的面積至少是ABC面積的4倍。
練習題
1、在△ABC中,∠A=20o,AB=AC,在AB、AC上各取一點D、E,滿足BD=BC,AE=BE,求∠BED的度數。
2、如圖9-28所示,已知∠ACE=∠CDE=90o,點B在CE上,CA=BC=CD,過A、C、D三點的圓交AB于F,求證:F為△CDE的內心。
3、在△ABC中,∠C=90o,∠A和∠B的平分線相交于P點,又PE⊥AB于E點。若BC=2,AC=3,則AE·BE=________________。
4、△ABC中,G 為重心,l是過G的一條動直線,且分別交AB、AC于點E、F,設,問l在何處時,所截得的△AEF面積取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5、銳角三角形ABC的三邊長滿足不等式AB6、已知△ABC中,∠A=60o,H為垂心,O為外心,I是內心,直線AI交⊙O于F,交BH于G。求證:(1)AO=AH;(2)∠OAG=∠HAG;(3)B、O、I、H、C五點共圓。
7、(同圖9-11)已知重心G,內心I,且AB+AC=2BC,求證:GI∥BC。
8、已知△ABC中,H為垂心,AD、BE、CF是高,EF交ADG,求證:。
9、△ABC的∠A、∠B、∠C的內角平分線分別與外接圓交于A1,B1,C1,證明:。
10、已知BD∥EF,B、D分別在AE、AF上,DE、BF交于點C,AC交EF于點M,求證:EM=MF。
11、設H是△ABC的垂心,求證:。
12、設O是ABC的外心,AB=AC,D為AB的中點,E是△ACD的重心。證明:OE⊥CD。
答案
1、作∠CBG=∠A=20o交AC于G,連DG、BG。易知△BCG∽△ABC,BG=BC=BD;又∠DBG=∠ABC-∠CBG=60o,故△BDG為一正三角形,GB=GD。由AE=BE,得∠ABE=∠A=20o,∠EBG=∠ABC-∠ABE-∠CBG=40o,而∠BEG=∠A+∠ABE=40o,故∠BEG=∠EBG,GE=GB。于是GE=GB=DG,從而G為△BDE的外心,∠BED=∠BGD=30o
2、AC=BE、∠ACB為直角,故∠CAB=∠CBA=45o。又A、C、F、D四點共圓,故∠CDF=∠CAF=45o,∠CDE=90o,因而∠EDF=∠CDE-∠CDF=45o=∠CDF,于是DF平分∠CDE。
又CB=CD,故∠CBD=∠CDB,又∠FBD=∠CBD-45o,∠FDB=∠CDB-45o,故∠FBD=∠FDB,因而FB=FD。于是△BCF≌△DCF,由此得∠BCF=∠DCF,故CF平分∠DCE。因此F為△CDE的內心 。
3、易知P為△ABC的內心,于是P到AC、BC的距離PD、PE都等于PE,且CD=CF=(AC+BC-AB)=(5-),AD=AC-CD=,BF=BC-CF=(-1),從而AE·BE=AD·BF=·=3。
4、如附圖-9所示,連接AG并延長交BC于D,分別過A、B、D、C作l的垂線,垂足分別為H、K、P、Q,則。又。同理。又G為△ABC的重心。故BD=DC。從而BK+CQ=2DP,。設(0≤x≤1),則。而2≤(當時,右邊取等號;當x=0或1時,左邊取等號),從而。
5、連接AO、CO并延長分別交對邊于D、E,現證I在△AOE內,從而直線IO與線段AE及CD相交。因∠AOC=2∠B,故∠OAC=90o-∠B<90o-∠C(∠A>∠B>∠C),但90o-∠B+90o-∠C=∠A,從而∠OAC<∠A,即I在∠BAD內部。又∠ACO=90o-∠B>90o-∠A,同理有∠OCA>∠C。故I在∠ACE內部,即I在△AOE內,從而I與線段AB及BC相交。
8、易證△ABC的垂心H必為△DEF的內心,由H是△DEF的內心知。又不難證明EA是△GED的外角平分線,故。從而。
9、(圖參見二、3中例2圖,由例2(1)可知)A0A1=A1I,C0C1=C1I,從而A1C1∥A0C0。又,從而。同理,AA0⊥B1C,故I為△A1B1C1的垂心。由二、中定理(2)可得。就是。再據例2的結論知。此即。
10、在A、E、F上放置適當質點,使得C為它們的重心,則B、D、M分別為相應二頂點的重心。故。因BD∥EF,故,從而,于是,從而?!郋M=MF。
11、作△ABC的外接圓及直徑AP。連接BP。高AD的延長線交外接圓于G,連接CG。易證∠HCB=∠BCG,從而△HCD≌△GCD。故CH=GC。又顯然有∠BAP=∠DAC,從而GC=BP。從而又有。同理可證
12、設AM為中線,與CD交于G,則G為△ABC重心。取AC中點F,則E在DF上,且DE∶DF=2∶1。設MF交CD于K,則DG∶GK=CD∶CD=2∶1。故DE∶EF=DG∶GK,從而GE∥MF。又OD⊥AB,而MF∥AB,故OD⊥GE,又OG⊥DE。于是G為△ODE的垂心。從而OE⊥CD。
三角形各心間的聯系
①四心定理的證明具有統一性
利用塞瓦定理可以簡便地證明重心定理、內心定理和垂心定理:
如果AD,BE,CF是△ABC的中線,則BD=DC,CE=AE,AF=FB。
∴,因此AD,BE,CF三條中線交于一點。
如果AD,BE,CF是△ABC的內角平分線,則。
∴,因此AD,BE,CF三條內角平分線交于一點。
如果AD,BE,CF是△ABC的三條高線,則△ABC∽△BCF,有,△ACD∽△BCE,有,△ABE∽△ACF,有。
∴。
1,因此AD,BE,CF三條高線或延長線交于一點。
②外心、垂心、內心之間具有變通性
如圖7-127,對于非直角三角形ABC,三邊垂直平分線交于一點O,則O是△ABC的外心。由于D,E,F是各邊中點,我們稱由三角形三邊中點所組成的三角形叫中位三角形,則△DEF是△ABC的中位三角形,因此,O是中位三角形△DEF的垂心,而△MNP是△DEF的垂足三角形,所以O是△MNP的內心。
③垂心、外心,重心的共線性(歐拉線)
如圖7-128,H是△ABC的垂心,O是△ABC的外心,連OH與中線AM交于G。
由△OGM∽△AGH得。作MF∥CH交BH于F,作FE∥HA交AB于E,連OE,則E是AB的中點,四邊形EFMO是平行四邊形,所以EF=OM。
∵EF=AH,∴OM=AH,即,G是△ABC的重心。因此,O,G,H三點共線。
與三角形的心有關的幾何命題的證明
首先根據命題條件確定某特殊點是一個三角形的心,然后使用三角形的心的有關定理,證明命題成立。
例1、已知正方形ABCD,E為BC上任一點延長AB至F,使BF=BE,連AE并延長交CF于G,求證AG⊥CF。
證明:如圖7-129,
∵BE=BF,∠CAB=45o,∴FH⊥AC,又CB⊥AF,∴E是△的垂心,因此AG⊥CF。
請讀者按圖7-130的輔助線,KL∥CF,LH∥AC,自己完成例1的證明。
例2、如圖7-131,在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OB上任取一點E,過D作AE的垂線與OA交于F。求證OE=OF。
證明:∵OA⊥DE,DF⊥AE,∴F是△ADE的垂心?!郋F⊥AD,即EF∥AB。由OA=OB得OE=OF。
例3、在△ABC中AB=AC,底角B的三等分線交高線AD于M,N,連CN并延長交AB于E。求證EM∥BN。
證明:如圖7-132。
∵∠1=∠2=∠3,∴∠4=∠5=∠6。又∴∠7=∠8,∴M是△ABC的內心,EM是∠AEN的平分線。
因此。
又∵∠EBN=2∠NBD,∠ENB=∠NBD+∠4=2∠NBD,∴EB=EN,即,∴EM∥BN。
例4、已知兩直線于交Q點,A,B,C是一直線上的三個點,L,M,N是另一直線上的三個點,且QA=AB=BC,LQ=QM=MN。求證AL,BN,CM三線共點。
證明:如圖7-133,連MA,LC。設BN和CM交于P。在△QBN中,QM=MN,QA=AB,∴MA∥BN。
在△CMA中,AB=BC,BP∥MA,∴P為CM的中點。
在△CML中,LQ=QM,QA=CQ,∴A為△CML的重心,即LA過點P。
因此BN,CM,AL三線共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边县| 驻马店市| 红河县| 凤山市| 临沭县| 马关县| 海林市| 扎鲁特旗| 徐水县| 银川市| 桦川县| 洛扎县| 石阡县| 西城区| 邹平县| 甘洛县| 甘谷县| 北宁市| 新余市| 林口县| 方正县| 襄垣县| 石柱| 东乡族自治县| 剑河县| 蒙自县| 孝感市| 蛟河市| 福泉市| 安达市| 西藏| 岳阳县| 海兴县| 洛阳市| 崇礼县| 姜堰市| 平罗县| 泽普县| 察隅县| 桑日县|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