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專題5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典例串方法應用1 金屬與酸反應的曲線公式:金屬與酸反應時,氫氣的質量=金屬的質量×(對于“+2”價金屬而言,等量金屬和足量酸反應,相對原子質量越小,生成氫氣越多。其中鋁的化合價可等效為+2價,相對原子質量等效為18。)一、等量金屬與足量酸反應例1 向等質量的鎂粉、鋁粉、鐵粉中分別加入足量的質量分數相等的稀硫酸。完成圖1圖像。圖1氫氣的質量/g反應時間/s0MgFeAl第1步:明確橫縱坐標信息。縱坐標為氫氣的質量,橫坐標為_________。第2步:排順序、確定反應速率(即曲線傾斜程度)。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進而分析三種金屬與稀硫酸的反應速率由快到慢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第3步:確定質量關系。三種金屬與酸反應最終產生氫氣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反應時間Mg>Al>FeMg>Al>FeAl>Mg>Fe二、足量金屬等量酸例2 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足量的鎂粉、鋅粉、鐵粉,參考例1分析思路,完成圖2。圖2三種金屬與酸反應最終產生氫氣的質量關系為____________。Mg=Zn=Fe氫氣的質量/g反應時間/sMgZnFe0【歸納總結】針對:m(H2)—t曲線①誰先出現“拐點”,誰的金屬活動性就越強;②誰的“平臺”越高,誰產生的氫氣就越多,相對原子質量越小。跟蹤訓練1. 向等質量的鋁片和鋅片中分別加入足量的質量分數相等的稀硫酸,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C2. 相同質量的鋁、鐵、鋅三種金屬,分別與足量的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得到如圖所示的質量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曲線對應的金屬是鋅B. a點時鐵已反應完C. 鋁消耗的稀硫酸質量最大D. 金屬活動性順序為c>b>aC3. 現將等質量且形狀相同的x、y、z三種金屬,分別放入三份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產生氫氣的質量隨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x、y、z在生成物中化合價均為+2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生成氫氣的質量:x>y>zB. 相對原子質量:x<y<zC. 消耗硫酸的質量:x>y>zD. 金屬活動性:x>y>zD4. 如圖所示的四個圖像分別對應四個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A. ①表示向足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Al和FeB. ②表示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過量的Fe和MgC. ③表示向等質量的Fe和Zn中分別滴加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至過量D. ④表示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加入足量的Mg片和Mg粉B 應用2 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后成分的分析[2018.13(2)]典例串方法考向1 一種金屬與一種鹽溶液的反應[2018.13(2)]例1 將一定量的Fe粉加入CuSO4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第1步:排順序。鐵、銅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_______。第2步:寫反應。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Cu Fe+CuSO4===FeSO4+Cu第3步:分情況。根據加入金屬的質量分析。置換過程 濾液中溶質成分 濾渣成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SO4、FeSO4CuFeSO4CuFeSO4Cu、Fe①Fe不足,只與部分CuSO4反應②Fe與CuSO4恰好完全反應③Fe過量Fe粉的質量第4步: 根據題給信息分析濾液、濾渣的成分。若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濾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濾液中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Cu、FeFeSO4考向2 一種金屬與兩種鹽溶液的反應例2 將一定量的Mg粉加入CuSO4和Zn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第1步:排順序。鎂、銅、鋅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___________。第2步:寫反應。依據“遠距離先置換”寫出先后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Mg>Zn>CuMg+CuSO4===Cu+MgSO4 Mg+ZnSO4===Zn+MgSO4第3步:分情況。根據加入金屬的質量分析。①Mg不足,只與部分CuSO4反應②Mg與CuSO4恰好完全反應③Mg只與部分ZnSO4反應④Mg與ZnSO4恰好完全反應⑤Mg過量CuSO4恰好完全反應ZnSO4恰好完全反應Mg粉的質量置換過程 濾液中溶質成分 濾渣成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SO4、ZnSO4、CuSO4CuMgSO4、ZnSO4CuMgSO4、ZnSO4Cu、ZnMgSO4Cu、ZnMgSO4Cu、Zn、Mg第4步:根據題給信息分析濾液、濾渣的成分及現象。(1)若濾液為無色,則濾液中一定不含________(寫化學式,下同),濾渣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2)若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則濾渣中一定不含_________,濾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歸納總結】①濾液中一定存在活動性最強的金屬離子。②濾渣中一定存在活動性最弱的金屬單質。CuSO4CuZn、MgZn、MgCuSO4跟蹤訓練1. (2023宜賓)將一定量的鋅粉加入盛有AgNO3溶液的燒杯中,不斷攪拌,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向濾渣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攪拌,濾渣部分溶解,有氣泡產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濾渣中有Zn和AgB. 金屬活動性:Zn>AgC. 濾液中含Zn(NO3)2和AgNO3D. 上述過程中只發生置換反應C2. 某興趣小組按照如圖實驗流程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試管中一定發生的反應為Fe+2AgNO3 === Fe(NO3)2+2AgB. 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屬離子為Ag+C. 若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D. 若濾液呈無色,則濾渣可能是Fe、AgD 3. (2023陜西)如圖,將金屬 X插入燒杯內的 AgNO3溶液中,觀察到溶液顏色變藍后取出 X,向燒杯內再加入一定量鋅粉,振蕩后,溶液藍色逐漸消失。(1)金屬 X是__________。(2)加入鋅粉,溶液藍色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實驗結束后,燒杯內的溶液中一定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AgNO3。銅(或Cu)Zn+Cu(NO3)2 === Zn(NO3)2+Cu不存在 (4)加入金屬X后,金屬表面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5)實驗結束后,過濾燒杯中的溶液得到的濾渣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有固體析出銀、銅(或Ag、Cu)4. 向盛有一定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的燒杯中逐漸加入Mg粉,加入Mg粉的質量與溶液質量的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a~b段(不含a、b點)燒杯中的固體為____(寫化學式,下同)。(2)b~c段(不含b、c點)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M點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減少的溶液質量____(填“>”“=”或“<”)反應生成金屬的質量。AgMg+Cu(NO3)2===Cu+Mg(NO3)2Mg(NO3)2、Cu(NO3)2<解題有策略第4題金屬與鹽溶液反應成分的分析[2018.13(2)]結合流程圖中已知成分和未知成分,解題對策如下:第1步:排順序。→銅、銀、鎂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Mg、Cu、Ag。第2步:寫反應(遠距離先反應)。→ 先發生的化學反應為 ①Mg+2AgNO3===2Ag+Mg(NO3)2;后發生的化學反應為 ②Mg+Cu(NO3)2===Mg(NO3)2+Cu。第3步:根據曲線分析每段發生的反應。→ ab段:發生的反應為上述反應①;bc段:發生的反應為上述反應②;c點以后:Mg過量,溶液中的AgNO3、Cu(NO3)2已反應完,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成分為Mg(NO3)2。第4步:根據分析結果作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