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3.5物質的內能(第二課時)想一想:物體吸收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環節一——探索吸熱的影響因素1、燒開一壺水和燒開半壺水,哪種情況水吸收的熱量更多?2、把室溫下的一壺水加熱到90℃和加熱到60℃,哪種情況水吸收的熱量更多?一壺水加熱到90℃質量溫度的升高量吸收熱量多加熱的時間長轉換法3、等質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兩者吸收的熱量相同嗎?質量溫度的升高量想一想:物體吸收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用加熱時間來表示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1)水吸收熱量更多(2)水升溫更慢物質的種類環節一——探索吸熱的影響因素環節二——認識“比熱容”比熱容(1)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用符號c 表示。(2)單位:焦/(千克 ℃),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 J/(kg ℃)。(3)比熱容值: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所放出的熱量,與它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相等,數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熱容。(4)意義: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反映物質吸熱或放熱能力的大小。它只跟物質種類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 、溫度變化等因素無關。環節二——認識“比熱容”說說你發現了什么?1、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般不同;2、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比熱容一般不同;3、水的比熱容較大。為什么一天之內內陸地區的氣溫變化比沿海地區大?環節三——解釋生活現象水的比熱容比砂石大得多。在質量和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相同的條件下,水的溫度變化比砂石要小得多。因此,在同樣的陽光照射的條件下,一天之內內陸地區的氣溫變化比沿海地區大。現象1:因為陸地和海洋構成物質的比熱不同,使得海邊白天和黑夜吹的風向也會不同。你知道有什么區別嗎?環節三——解釋生活現象現象2:溫度低,密度大溫度高,密度小白天,海風黑夜,陸風溫度高,密度小溫度低,密度大新疆有句諺語:“早穿皮襖午穿紗, 懷抱火爐吃西瓜”你能說出它的道理嗎?環節三——解釋生活現象現象3:(1)汽車發動機為何用水來冷卻?環節三——解釋生活現象現象4:(2)冬天的散熱器(俗稱暖氣片)為何用熱水供暖?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冷卻效果好,所以汽車發動機的冷卻劑選用水;相反,降低相同的溫度時,相比于其它物質,水放出的熱量多,因此選水作為取暖劑。質量為5千克、溫度為20℃的水加熱到70℃,吸收多少熱量?環節四——熱量的計算1千克的水在溫度升高1 ℃時所吸收的熱量為5千克的水在溫度升高1 ℃時所吸收的熱量為5千克的水在溫度升高50 ℃時所吸收的熱量為吸收的熱量=4.2×103 J/(kg·℃) × 5kg × 50℃吸收的熱量=4.2×103 J4.2×103 J×54.2×103 J×5×50比熱容質量升高的溫度××環節四——熱量的計算Q吸=cm(t末-t初)升高溫度時,吸收熱量:降低溫度時,放出熱量:Q放=cm(t初-t末)△t:表示溫度的變化量Q=cm t環節四——熱量的計算【例1】一塊質量為5千克的鐵塊,溫度從10℃加熱到200 ℃,鐵塊要吸收多少熱量?(鐵的比熱容:0.46×103 J/(kg·℃)解:Q吸 =c m△t=0.46×103 J/(kg·℃)×5 kg×(200℃ - 10℃)=4.37×105 J答:鐵塊吸收的熱量是4.37×105 J。思路:明確已知量和待求量→公式→代入→結果注意:吸收熱量的多少與溫度變化量有關,與溫度高低無關。環節四——熱量的計算【例 2】 質量為 2 千克的砂石和水,它們都吸收了 7.36×104 焦的熱量,升高的溫度各是多少?(c水=4.2×103 J/(kg·℃)、c砂石=0.92×103 J/(kg·℃))思路:明確已知量和待求量→公式變形→代入→結果。注意:“升高”、“升高了”是“溫度變化量 t”;“升高到”是“末溫t”。“降低”、“降低了”是“溫度變化量 t”;“降低到”是“末溫t”。課堂總結熱 量比熱容影響因素:質量、溫度的變化量、比熱容計算公式:Q=cm△t定義、單位、意義解釋生活現象請同學們完成作業單上的兩項作業:1、解釋生活現象:新疆有句諺語:“早穿皮襖午穿紗, 懷抱火爐吃西瓜”你能說出它的道理嗎?2、基礎知識鞏固作業布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