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2024年貴州省中考化學一輪復習題型五 金屬實驗題類型 情境素材 考頻 難度 分值 學業質量要求 核心素養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比較實驗 根據反應現象判斷金屬活動性;設計實驗探究金屬活動性等 10年4考 較難~難 7~10 能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等,預測、判斷與分析常見物質的性質和物質轉化的產物;在實驗探究情境和實踐活動中,能根據解決與化學相關的簡單問題的需要,運用混合物分離、常見物質制備、物質檢驗和性質探究等實驗探究的一般思路與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方案。 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金屬活動性強弱及反應后溶液成分確定問題 設計實驗判斷金屬活動性;結合微觀圖示、固體質量變化曲線判斷金屬活動性和溶質成分等 10年4考 較難~難 5~9 有關流程圖及定量研究的問題 結合回收金屬流程圖考查定量計算 2020年T34 難 8 解題策略:(1)歸納、牢記金屬的化學性質:大多金屬可以與O2、稀酸、某些金屬的鹽溶液反應;(2)金屬間反應順序的判斷依據:活動性強的金屬可以置換出活動性弱的金屬。 過類型類型1 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比較實驗(10年4考)類型2 金屬活動性強弱及反應后溶液成分確定問題(10年4考)類型3 有關流程圖及定量研究的問題(10年1考)考情分析 >類型1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比較實驗[10年4考]【典例1】 2023年5月28日,C919大型客機成功完成首次商業載客飛行。國產大飛機翱翔藍天,承載著國家意志、民族夢想、人民期盼。(1)C919的機身采用了第三代鋁鋰合金,鋁鋰合金屬于 (填“金屬材料”或“合成材料”)。 (2)飛機起落架是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特種鋼材。用特種鋼材制造起落架主要是利用其 (寫一點)和耐腐蝕等性能。 金屬材料強度高(合理即可)類型1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比較實驗[10年4考]【典例1】(3)金屬的應用與金屬的活動性密切相關。利用下列提供的試劑,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驗證鋁、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蛇x試劑:鋁絲、銅絲、硫酸銅溶液和稀硫酸。(金屬絲均已打磨)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將鋁絲插入硫酸銅溶液中(或將鋁絲和銅絲分別插入稀硫酸中)鋁絲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或鋁絲表面有氣泡產生,銅絲表面無明顯現象)思路分析比較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的方法:方法一:“金屬+稀酸”,觀察是否產生氣泡及產生氣泡的快慢。方法二:“一種金屬單質+一種金屬的鹽溶液”,根據活動性強的金屬能置換出活動性弱的金屬,觀察是否有固體生成。(若兩種金屬活動性順序均在氫后,只能用方法二)類型1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比較實驗[10年4考]【典例2】金屬在生活、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金屬材料的應用推動了社會發展。某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1)探究金屬的特性①金屬材料包含純金屬和它們的 。 ②北京冬奧會新場館使用了大量鋁合金,鋁合金具有硬度大、密度小、抗腐蝕性好等優良性能,鋁合金具有良好抗腐蝕性的原因是 。 合金鋁常溫下能與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類型1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比較實驗[10年4考]【典例2】(2)探究鉻(Cr)、鋅、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查閱資料】鉻是一種銀白色金屬,鉻在空氣中其表面會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薄膜,其化合物硫酸亞鉻(CrSO4)的水溶液呈藍色。類型1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比較實驗[10年4考]【典例2】①小明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前使用砂紙對所用金屬片進行了打磨。 ②結合實驗結論,小紅認為可以優化上述實驗方案,只需要選擇三種藥品一次就能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這三種藥品分別是 。 鋅片表面有白色物質析出,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Zn+H2SO4ZnSO4+H2↑硫酸鋅溶液、硫酸銅溶液、鉻片(或鋅片、銅片、硫酸亞鉻溶液)思路分析驗證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先將三種金屬按正確的順序排列:A>B>C。方法一:“金屬A+B的鹽溶液,B的鹽溶液+金屬C”,即“兩金夾一鹽”,觀察現象。方法二:“A的鹽溶液+金屬B,金屬B+C的鹽溶液”,即“兩鹽夾一金”,觀察現象。針對練1[2023貴陽四十中月考改編]鐵、鋁、銅是常見的三種金屬。生活中的鋁制品和銅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銹,而鐵制品則需防銹處理。【提出問題】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到底如何呢 【實驗探究】同學們將粗細相同的鐵絲、鋁絲、銅絲分別插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中:針對練1【討論交流】(1)分析上述現象,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2)鋁絲插入稀鹽酸的實驗中,產生大量氣泡前還發生了什么反應 (用化學方程式回答)。 【反思改進】(3)做驗證金屬的性質實驗前,需對金屬絲進行怎樣的處理 。 Al>Fe>CuAl2O3+6HCl 2AlCl3+3H2O用砂紙打磨金屬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和雜質針對練1(4)有同學提出“金屬絲已事先處理過,只用一支盛有少量稀鹽酸的試管,調整金屬絲的插入順序,也能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則金屬絲的插入順序可以為 (填一種即可)。 Cu、Fe、Al(合理即可)針對練1【拓展遷移】將一定質量的鋁粉放入含有氯化亞鐵、氯化銅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出的固體中滴加稀硫酸,發現有氣泡產生。(5)濾液中一定不含有的溶質是 (填“氯化亞鐵”“氯化銅”或“氯化鋁”)。(6)該過程中產生氣體時,一定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氯化銅解析(5)鋁先和氯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氯化鋁,然后和氯化亞鐵反應生成鐵和氯化鋁。向濾出的固體中滴加稀硫酸,發現有氣泡產生,則濾渣中有鐵,說明氯化銅中的銅被完全置換,所以濾液中一定不含CuCl2。(6)濾渣中一定有鐵,可能有鋁剩余,所以一定會發生的是鐵和硫酸的反應。Fe+H2SO4FeSO4+H2↑類型2金屬活動性強弱及反應后溶液成分確定問題[10年4考]【典例3】 化學小組同學向盛有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鐵粉,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與溶液中金屬離子種類的關系如圖所示。①c點溶液中金屬離子為 (填符號)。 ②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為m1、m2時,對應溶液中Cu(NO3)2的質量分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Cu2+、Fe2+增大思路分析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大小關系為鐵>銅>銀,鐵先與硝酸銀反應,硝酸銀反應完后再與硝酸銅反應。根據鐵粉的量從少到多分析溶質成分、濾渣成分如下表:Fe粉的量(反應程度) 溶質成分 濾渣成分①與部分AgNO3反應 Fe(NO3)2、Cu(NO3)2、AgNO3 Ag②AgNO3恰好完全反應 Fe(NO3)2、Cu(NO3)2 Ag③與部分Cu(NO3)2反應 Fe(NO3)2、Cu(NO3)2 Ag、Cu④Cu(NO3)2恰好完全反應 Fe(NO3)2 Ag、Cu⑤鐵過量 Fe(NO3)2 Ag、Cu、Fe解析②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為m1、m2時,硝酸銀還未完全反應,硝酸銅還未參與反應,鐵和硝酸銀反應,56份質量的鐵置換出216份質量的銀,固體質量增加,溶液質量減小,溶液中硝酸銅的質量分數增大。針對練2[2023黔西南州月考節選]某工廠排放的廢液中含有AgNO3和Cu(NO3)2,取一定量該廢液于試管中,逐漸加入m g Zn粉,固體質量與加入Zn粉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①c點時的固體成分為 (填化學式)。 ②若整個過程分為Ob段、bd 段和de段,則向試管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產生的是 段,有氣泡產生的是 段。 Ag、CuObde類型3有關流程圖及定量研究的問題[10年1考]【典例4】某同學對含有X、Y、鐵、銅四種金屬的混合物進行如下探究,根據實驗流程回答下列問題。 (1)X、Y、鐵、銅四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Y>X>鐵>銅類型3有關流程圖及定量研究的問題[10年1考]【典例4】(2)固體丙中物質的組成會出現多種情況,所含物質種類最多的一種情況中所含的金屬有 。 (3)含有鋅粉3.25 g、鐵粉2.8 g、鋁粉0.9 g和一定質量的銅粉的混合物與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反應后收集到氫氣0.25 g,得到剩余固體3 g,則剩余固體中銅粉的質量是 g。 X、鐵、銅1.6圖示化分析解析(3)稀硫酸和金屬混合物反應的先后順序為:鋁、鋅、鐵。根據生成氫氣0.25 g可以求出參與反應的每種金屬的質量:2Al+3H2SO4 Al2(SO4)3+3H2↑54 60.9 g 0.1 gZn+H2SO4 ZnSO4+H2↑65 23.25 g 0.1 gFe+H2SO4 FeSO4+H2↑56 21.4 g 0.05 g剩余鐵的質量:2.8 g-1.4 g=1.4 g。銅的質量:3 g-1.4 g=1.6 g。針對練3[2023六盤水模擬改編]某同學對含Cu(NO3)2、AgNO3、M(NO3)2的混合溶液進行探究(M表示一種金屬元素),流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①氣體X的化學式為 。 ②金屬Fe、Cu、Ag、M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③濾液D中所含溶質的成分可能有三種情況,分別是 ; ;M(NO3)2、Fe(NO3)2、AgNO3。 H2M>Fe>Cu>AgM(NO3)2M(NO3)2、Fe(NO3)2解析(1)濾液A中一定有Fe(NO3)2,AgNO3;可能有Cu(NO3)2、AgNO3,濾液A中加入過量M過濾得到無色濾液B,則金屬活動性M>Fe;固體甲中加入過量稀鹽酸有氣體生成,則固體甲中一定有Fe、Ag、Cu,濾液A中溶質為Fe(NO3)2、M(NO3)2,固體乙為M和Fe。針對練3(2)已知金屬錳(相對原子質量55)和鐵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能溶于稀酸,生成含有+2價金屬離子的化合物,錳的活動性強于鐵?,F將由5.5 g金屬錳、5.6 g金屬鐵、6.4 g金屬銅組成的混合物放入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固體12 g,同時產生氫氣的質量為 g。0.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