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2024年貴州省中考化學一輪復習題型六 科學探究題類型 情境素材 考頻 難度 分值 學業質量要求 核心素養以金屬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 設計實驗探究金屬活動性、硬鋁的成分等 10年7考 中等~ 難 10~12 能結合簡單的實例說明反應條件對物質變化的影響,初步形成條件控制意識;能根據問題的需要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方案,運用條件控制的方法實施探究方案,能對觀察、記錄的實驗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對實驗證據進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能用規范的語言呈現探究結果。 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以酸堿鹽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 對酸、堿、鹽性質的探究 10年連考 中等~ 難 ≈12 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 氫氧化鈉、碳酸鈉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等 10年3考 中等~ 難 ≈12 解題策略:(1)利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對比實驗;(2)結合常見酸、堿、鹽的性質,根據物質的變化體現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體現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對混合物成分進行驗證探究。 過類型類型1 以金屬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10年7考)類型2 以酸堿鹽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10年連考)類型3 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10年3考)考情分析 >類型1以金屬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10年7考]【典例1】 我校化學興趣小組以“金屬的化學性質”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任務一】金屬與氧氣反應(1)“蕪湖鐵畫”防銹工藝之一是利用烤藍技術,高溫下在鐵表面形成一層四氧化三鐵,從而保護內部的鐵不受腐蝕。下列選項中與四氧化三鐵結構相反,較為疏松的物質是 (填字母)。 A.鋁在常溫下與氧氣反應生成的氧化鋁B.鐵在常溫下與氧氣、水反應生成的鐵銹C.水的凈化中用于吸附顏色、異味的活性炭BC類型1以金屬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10年7考]【典例1】【任務二】金屬與酸反應取表面積大小相同的三種金屬片,分別加入足量且濃度相同的三份稀鹽酸中,并用溫度傳感器測定反應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所得溫度變化曲線如圖1所示。(2)由圖1可知: (填“能”或“不能”)根據金屬與酸的反應放熱情況來判斷不同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不能類型1以金屬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10年7考]【典例1】(3)將鋁片和稀鹽酸放入密閉容器中,用傳感器測得反應容器內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50 s前溫度未上升的原因是 ;反應停止的時間點約在 s。 (4)鋅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水和二氧化硫,在反應過程中用燃著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時,聽到爆鳴聲,則產生的氣體是 。為什么在反應過程中又產生了這種氣體 簡述原因: 。 稀鹽酸先和鋁表面的氧化鋁反應100H2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硫酸的濃度逐漸降低變成稀硫酸,稀硫酸與鋅反應生成氫氣類型1以金屬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10年7考]【典例1】【任務三】金屬和鹽溶液的反應查閱資料:將一種金屬加入比它的活動性弱的多種金屬的化合物的混合溶液中,優先置換出活動性最弱的金屬。(5)向硝酸銅、硝酸銀和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緩慢連續加入質量為m的鋅粉,溶液中析出固體的質量與加入的鋅粉的質量關系如圖3所示。①bc段(不含兩端點)反應析出的金屬是 。 Cu類型1以金屬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10年7考]【典例1】②c點對應的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 ③若ab段和bc段析出的固體質量相等,參加反應的鋅粉質量分別為m1和m2,試比較m1和m2的大小關系: 。 Zn(NO3)2、Fe(NO3)2m1思路分析(1)鐵在常溫下與氧氣、水反應生成的鐵銹疏松多孔;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3)將鋁片和稀鹽酸放入密閉容器中,稀鹽酸先和鋁表面的氧化鋁反應,故50 s前溫度未上升。反應放出熱量,約在100 s時溫度最高,隨后逐漸降低,故反應停止的時間點約在100 s。(4)用燃著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時,聽到爆鳴聲,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氫氣,產生氫氣的原因是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硫酸的濃度逐漸降低變成稀硫酸,稀硫酸與鋅反應生成氫氣。(5)參考本書P124典例3思路分析。針對練1[2023合肥月考改編]關于鐵的性質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某小組以“探究鐵的性質”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任務一】認識鐵的合金(1)生鐵和鋼均是鐵的合金,兩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 含碳量不同針對練1【任務二】探究影響鐵與酸反應快慢的因素取四份等質量的鐵分別與足量的鹽酸反應,實驗條件如表所示;如圖1為反應時間與產生氣體體積的關系曲線。(2)鐵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Fe+2HCl FeCl2+H2↑(3)對比圖1中實驗a和b的曲線,得出的結論是 ,若要比較鐵的表面積對反應快慢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組別是 。 (4)實驗中觀察到氣體產生速率“逐漸變快又變慢”,“逐漸變快”的原因是 。 (5)除了實驗得出的結論,鐵與酸反應的速率還與 (寫一種即可)有關。 相同條件下,溫度越高,金屬與酸反應速率越快b、c鐵與稀鹽酸反應放熱,反應速率加快酸的種類(或酸的濃度等)針對練1【任務三】探究鋅、鐵的金屬活動性強弱用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傾斜錐形瓶使小試管內的稀硫酸全部流入瓶中與固體接觸發生反應,瓶內氫氣濃度的變化如圖3所示(相同條件下,H2的濃度越大,所含H2的質量也越大) 。(6)分析圖3,既可說明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為Zn>Fe,又可說明兩種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Zn>Fe,理由是 。 Zn與稀硫酸反應的速率比Fe快,可推斷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為Zn>Fe;相同質量Zn、Fe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化合價均由0變為+2,最終生成H2的質量ZnFe針對練1類型2以酸堿鹽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10年連考]【典例2】某學習小組同學設計了有關酸堿鹽的探究活動,并基于證據進行推理分。【探究一】為探究氫氧化鈉的性質,同學們進行了如圖1的實驗。(1)圖1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說明溶液顯堿性。然后加入稀鹽酸,最后溶液為無色。小麗認為最后溶液顯中性,小梅認為不對,小梅同學按以下方案進行了實驗: 溶液變紅碳酸鈉(合理即可)產生氣泡(對應合理即可)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 溶液 稀鹽酸過量類型2以酸堿鹽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10年連考]【典例2】【探究二】為了進一步探究氫氧化鈉的性質,同學們進行了如圖2所示實驗。(2)圖2實驗過程中裝置內壓強變化如圖3所示,a點時推入NaOH溶液,b點時推入稀鹽酸。①ab段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m點溶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O2+2NaOH Na2CO3+H2O大于類型2以酸堿鹽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10年連考]【典例2】③bc段壓強基本不變的原因是 。 ④【探究二】中可歸納出堿的化學性質有 、 。 稀鹽酸先與剩余的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氣體生成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能與酸反應類型2以酸堿鹽的性質為主線的科學探究題[10年連考]【探究三】為探究鹽與鹽的反應,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實驗。(3)小敏向試管中加入10 g氯化鋇和氯化鈉的固體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使其溶解,再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硫酸鈉溶液,反應過程中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所加硫酸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4所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固體混合物中氯化鋇的質量分數為 。 BaCl2+Na2SO4 BaSO4↓+2NaCl20.8%思路分析(1)檢驗物質成分的思路:找到特有物質,歸納物質的性質,選擇有明顯現象的檢驗方法。以本題中要檢驗的酸為例:酸的化學性質思路分析(2)復分解反應的先后順序判斷(3)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針對練2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在探究“酸堿鹽的相關性質”時,做了如圖1、圖2所示的兩個實驗,試管甲中的現象是 ,試管乙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結束后,該小組同學將兩支試管中的廢液倒入一個潔凈的燒杯中(如圖2所示)。觀察到有氣泡和白色沉淀產生。將混合液過濾后得到濾渣和濾液,分別進行如下探究: 產生氣泡2HCl+Ba(OH)2 BaCl2+2H2O【查閱資料】K2CO3溶液呈堿性。探究一:濾渣的成分往濾渣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氣泡產生,則濾渣的成分為 ,寫出產生氣泡的化學方程式: 。 探究二:濾液的成分(除酚酞)【提出猜想】K2SO4、KCl、HCl和BaCl2【交流討論】小李同學認為猜想是錯誤的,他的理由是 。 硫酸鋇、碳酸鋇BaCO3+2HCl BaCl2+H2O+CO2↑硫酸鉀和氯化鋇能發生反應,不能共存,由探究一證明濾渣中有BaCO3,即可說明濾液中無HCl(合理即可)針對練2【交流討論】小李同學認為猜想是錯誤的,他的理由是 。 【進行實驗】小紅同學觀察濾液為無色,根據此現象設計實驗檢測濾液中溶質成分。硫酸鉀和氯化鋇能發生反應,不能共存,由探究一證明濾渣中有BaCO3,即可說明濾液中無HCl(合理即可)硫酸鈉溶液等(合理即可)取反應后的濾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鈉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對應合理即可)加入試劑 實驗方案 結論 濾液中溶質為KCl、BaCl2針對練2【拓展與提升】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為K2CO3,在農業生產中常用作鉀肥施用,然而K2CO3不能與 (填一種化肥的名稱)混合施用,否則會降低肥效。 碳酸氫銨(或氯化銨等,合理即可)針對練2類型3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10年3考]【典例3】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酸、堿和鹽的性質進行探究,請你參與。【查閱資料】CO2+Na2CO3+H2O 2NaHCO3探究一 探究氫氧化鈣的性質20 ℃時,向盛有5 g Ca(OH)2固體的A燒杯中加入40 mL水,用玻璃棒攪拌,靜置,取上層部分清液于B燒杯中。20 ℃時,部分物質的溶解度 物質 Ca(OH)2 NaOH Na2CO3 NaHCO3溶解度/g 0.16 109 21.8 9.6類型3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10年3考]【典例3】(1)向A燒杯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 ,再加入過量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向B燒杯中通入CO2,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上述實驗可知氫氧化鈣的性質有:能與酚酞溶液作用,可與酸反應,可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Ca(OH)2+2HCl CaCl2+2H2O20 ℃時,部分物質的溶解度 物質 Ca(OH)2 NaOH Na2CO3 NaHCO3溶解度/g 0.16 109 21.8 9.6類型3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10年3考]【典例3】【實驗拓展】(2)向上述(1)反應后的A燒杯中滴加碳酸鈉溶液,測得其pH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AB段的實驗現象是 ,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產生大量氣泡CaCl2+Na2CO3 CaCO3↓+2NaCl類型3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10年3考]【典例3】探究二 二氧化碳通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成分的探究【設計和實驗】20 ℃時,甲、乙兩組同學設計如圖2所示裝置分別進行實驗。甲組:從a端緩慢通入CO2,一段時間后Ⅱ中變渾濁,停止通CO2,Ⅰ中溶質為X,打開活塞,滴加足量稀鹽酸。【解釋與結論】(3)經分析X是NaHCO3,實驗過程中,Ⅰ中產生的現象是 。 溶液逐漸渾濁,滴加足量鹽酸后有氣泡產生,溶液逐漸澄清類型3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10年3考]【典例3】乙組:從a端緩慢通入CO2,一段時間后Ⅱ中無明顯現象,停止通CO2,Ⅰ中溶質為Y,打開活塞,滴加足量稀鹽酸。【解釋與結論】(4)乙組同學認為Y只有Na2CO3,你認為該結論是否合理 分析Y的成分并說明理由: 。Ⅰ中一定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不合理,因為Y的成分可能有NaOH和Na2CO3, Na2CO3和NaHCO3,Na2CO3這三種情況2NaOH+CO2 Na2CO3+H2O思路分析(1)(2)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向A燒杯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3)X是NaHCO3,20 ℃時溶解度較小,實驗過程中,Ⅰ中有NaHCO3析出,滴加足量鹽酸后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消失。(4)根據通入CO2的量由少到多,Y的成分有以下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