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第一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第4課時: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鹵素第四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鹵素原子的結構特點及物理性質01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02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和實驗探究,認識鹵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并能用原子結構理論初步加以解釋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掌握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化學核心素養。2.通過分析鹵族元素的相關性質的圖表信息,嘗試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培養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體會事物變化過程中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落實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化學核心素養。【溴和碘的發現之旅】1824年,法國化學家巴拉爾(1802—1876)在研究鹽湖中植物的時候,將從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采集到的黑角菜燃燒成灰,然后用浸泡的方法得到一種灰黑色的浸取液,加入氯水和淀粉,溶液即分為兩層:下層顯藍色(淀粉與溶液 中的碘生成了化合物);上層顯棕黃色。經巴拉爾的研究,認為可能有 兩種情況:一是氯與溶液中的碘形成新的氯化碘,使溶液呈棕黃色; 二是氯把溶液中的新元素置換出來了,因而使上層溶液呈棕黃色。巴拉爾試圖把新的化合物分開,但都沒有成功。所以他斷定這是一種與氯、碘相似的新元素—溴。1825年,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生羅威把家鄉克羅次納的一種礦泉水通入氯氣,產生一種紅棕色的物質。這種物質用乙醚提取后,再將乙醚蒸發,則得到紅棕色的液溴。所以羅威也是獨立發現溴的化學家。鹵素原子的結構特點及物理性質鹵素原子的結構特點及物理性質活動一、鹵素的概念及原子結構鹵族元素鹵素原子的結構特點及物理性質任務一、查看元素周期表,閱讀教材P102頁中間自然段,思考什么是鹵素元素?其原子結構有何特點?可得到什么結論?①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元素稱鹵族元素(簡稱鹵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ti an(Ts)六種元素(后兩種具有放射性)。②其原子結構具有相似性:最外層電子數都是7(大于4),從上到下即由F→I,隨著核電荷數增加,電子層數增多。【結論】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的非金屬,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態存在。鹵素原子的結構特點及物理性質任務二、根據堿金屬元素原子結構的特點及變化規律,結合表中數據,思考在周期表中,從上到下鹵族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原子半徑的變化有什么特點?完成表格內容。元素 核電荷數 原子結構示意圖 最外層電子數 電子層數 原子半徑(nm)氟(F) 0.071氯(Cl) 0.099溴(Br) 1.12碘(I) 1.32結論 917355372345①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均為7);②從上到下,電子層數依次增加;③從上到下,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對應訓練【典例1】已知某鹵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該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正確的是( )A. B. C. D.C【解析】該鹵族元素是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ⅦA族,有三個電子層,為2、8、7排列,故C正確;答案:C對應訓練【典例2】關于原子序數為53的元素,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第六周期 B.是金屬元素C.最外電子層含有6個電子 D.屬于鹵族元素D【解析】原子序數為53的元素比零族54號元素氙少一個質子,而氙位于第五周期,所以53號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ⅦA族,最外層含有7個電子,屬于鹵族元素,而鹵族元素均是非金屬元素,答案選D。鹵素原子的結構特點及物理性質活動二、鹵素單質的物理性質及變化規律鹵素單質 顏色和狀態 密度(g.cm3) 熔點(℃) 沸點(℃)F2( ) 淡黃綠色氣體 1.69 -219.6 -188.1Cl2( ) 黃綠色氣體 3.214 -101 -34.6Br2( ) 深紅棕色液體 3.119 -7.2 58.78I2 ( ) 紫黑色固體 4.93 113.5 184.4密度增大顏色加深熔點升高沸點升高鹵素原子的結構特點及物理性質①相似性(原子結構的相似性決定):都有顏色,有毒,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熔、沸點較低,②遞變性(原子結構的遞變性決定):a.鹵素單質均為有色物質,且從F2到I2,顏色逐漸加深;b.且從F2到I2,熔、沸點依次升高,通常情況下,F2、Cl2為氣體,Br2由為液體,I2為固體。c.從F2到I2,密度逐漸增大。d. 從F到I,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單質氧化性逐漸減弱。鹵素原子的結構特點及物理性質任務二、回顧氯氣的溶解性,展示液溴(水封)、碘水樣品,討論交流Cl2、Br2、I2的物理性質具有哪些特殊性?完成表格內容。氣體 物理性質F2Cl2Br2I2淡黃綠色氣體,與水會劇烈反應生成氫氟酸和氧氣:2F2+2H2O==4HF+O2↑。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能溶于水(1:2),易液化,密度比空氣大深紅棕色液體,易揮發,有刺激性氣味,有毒,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在有機溶劑中溶解度較大,儲存時要加水,水封,以防止揮發紫黑色固體,有光澤,易升華,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在有機溶劑中溶解度較大對應訓練【典例1】砹(At)是原子序數最大的鹵族元素,對砹及其化合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與H2化合的能力:At2C.砹難溶于水,易于四氯化碳 D.砹原子的最外層有7個電子B【解析】A.同主族從上到下,單質和氫氣化合越來越不容易,所以與H2化合的能力:At2<I2,故A正確;B.同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單質從氣態、液態、固態變化,且顏色加深,碘為紫黑色固體,則砹是黑色固體,故B錯誤;C.由碘易溶于有機溶劑,則砹易溶于某些有機溶劑,也是不易溶于水的,故C正確;D.同主族元素原子具有相等的最外層電子數,即砹原子的最外層有7個電子,故D正確;故選B。對應訓練【典例2】元素周期表中鹵族元素(F→I) 的單質和化合物的性質,從上到下呈現一定的遞變性。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氫鹵酸(HX) 的酸性依次減弱 ②單質的顏色加深 ③氣態氫化物的佛點依次增高 ④單質的沸點升高 ⑤陰離子的還原性增強A.①②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C【解析】①鹵族元素由上到下半徑增大,非金屬性減弱,氫鹵酸(HX) 的酸性增強;①錯誤;②鹵素單質由上到下顏色加深,②正確;③由于氟化氫存在有氫鍵,所以沸點反常,順序如下:HF> HI> HBr>HCl,③錯誤;④鹵族元素由上到下相對原子質量增加,由于鹵素單質都是分子晶體,相對分子質量越大,沸點越高,④正確;⑤鹵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屬性減弱,因此陰離子的還原性增強,⑤正確;綜上所述,②④⑤正確;正確選項C。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活動一、預測鹵素單質的化學性質任務一、根據鹵族元素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推測鹵素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是什么?①相似性:最外層電子數都是7,易得到1個電子形成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具有較強的非金屬性。②遞變性:從F→I,核電荷數依次增大,電子層數依次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得到電子的能力逐漸減弱,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任務二、閱讀教材P103頁表4-4,結合鹵素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推測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的條件、產物的穩定性及化學方程式?鹵素單質 反應條件 化學方程式 產物穩定性F2Cl2Br2I2結論 在暗處劇烈化合并發生爆炸H2+F2=2HF很穩定較穩定光照或點燃不如氯化氫穩定加熱不斷加熱不穩定,同一條件下同時分解從F2到I2,與H2化合越來越難,生成的氫化物穩定性逐漸減弱,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H2+Cl2 2HClH2+Br2 2HBrH2+I2 2HI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對應訓練【典例1】下列關于F、Cl、Br、I的比較,不正確的是( )A.它們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增多B.單質的氧化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減弱C.它們的氫化物的穩定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增強D.單質的顏色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加深C【解析】A項,F、Cl、Br、I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分別為2、3、4、5,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增多,正確;B項,F、Cl、Br、I原子半徑增大,原子核對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小,單質的氧化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減弱,正確;C項,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非金屬性F>Cl>Br>I,它們的氫化物的穩定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減弱,錯誤;D項,單質的顏色分別是淺黃綠色、黃綠色、深紅棕色和紫黑色,單質的顏色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加深,正確。對應訓練【典例2】下列有關堿金屬、鹵素原子結構和性質的描述正確的是( )A.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堿金屬單質熔、沸點依次降低,密度依次減小B.堿金屬單質的金屬性很強,均易與氧氣發生反應,加熱時生成氧化物R2OC.根據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推測At與H2化合較難D.根據F、Cl、Br、I的非金屬性依次減弱,可推出HF、HCl、HBr、HI的還原性及熱穩定性依次減弱C對應訓練【解析】A項,堿金屬單質的熔點、沸點均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而降低,堿金屬單質的密度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而逐漸增大,但是鈉鉀反常,錯誤;B項,堿金屬金屬性隨原子序數的遞增依次增強,堿金屬單質與氧氣加熱條件下反應,鋰生成Li2O、鈉生成Na2O2、鉀銣銫生成過氧化物、超氧化物等,錯誤;C項,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逐漸減弱,I2與H2需要持續加熱才能化合,由此可推知At與H2更難化合,正確;D項,根據F、Cl、Br、I的非金屬性依次減弱,可推出HF、HCl、HBr、HI的熱穩定性依次減弱,HF、HCl、HBr、HI的還原性依次增強,錯誤。活動二、實驗探究鹵素單質的化學性質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任務一、結合教材P104頁【實驗4-1】完成實驗,觀察比較鹵素單質間的置換反應的實驗現象,并分析其原理,完成表格內容。實驗內容 操作方法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或解釋氯置換溴 將少量氯水滴入盛有KBr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試管,再滴加CCl4振蕩。氯置換碘 將少量氯水滴入盛有KI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試管,再滴加CCl4振蕩。無色變橙色,后上層無色,下層橙紅色。Cl2+2KBr===2KCl+Br2溴單質溶于CCl4呈橙紅色無色變棕褐色,后上層無色,下層紫紅色。Cl2+2KI===2KCl+I2 碘單質溶于CCl4呈紫紅色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實驗內容 操作方法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或解釋溴置換碘 將少量溴水滴入盛有KI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試管,再滴加CCl4振蕩。結論 無色變棕褐色,后上層無色,下層紫紅色。Br2+2KI===2KBr+I2 碘單質溶于CCl4呈紫紅色①氯能從可溶的溴化物和碘化物水溶液中置換出溴和碘,溴能置換出碘,即氯比溴和碘活潑,溴比碘活潑,即鹵素單質的氧化性順序由強到弱依次是:Cl2>Br2>I2;鹵素離子的還原性順序由強到弱依次是:I->Br->Cl-.②Br2、I2難溶于水,易溶于CCl4。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任務二、歸納總結:鹵素元素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有哪些?完成表格內容。①鹵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元素 F Cl Br I最外層電子數 最高正價 最低負價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氣態氫化物自然界中狀態 均以化合態形式存在均為7均為7(F除外)均為-1無HFHClO4HBrO4HIO4HClHBrHI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②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遞變性化學性質 規律(按F、Cl、Br、I順序)原子得電子能力非金屬性單質的氧化性陰離子的還原性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單質與氫氣化合的難易程度氫化物的穩定性逐漸減弱逐漸減弱逐漸減弱逐漸增強逐漸減弱越來越難逐漸減弱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任務三、討論交流: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鹵素還有哪些特殊性?①在常溫下Br2是唯一的液態非金屬單質,易揮發,在保存液溴時要加一些水進行“水封”。②碘為紫黑色固體,易升華,淀粉遇I2變藍。③氟是最活潑的非金屬,沒有正化合價,氟單質與鹽溶液反應時,先與水反應產生HF和O2:2F2+2H2O=4HF+O2。④氫化物性質:氫化物的穩定性逐漸減弱,還原性逐漸增強,其水溶液的酸性逐漸增強,即:穩定性:HF>HCl>HBr>HI;還原性:HF<HCl<HBr<HI;酸性:HF<HCl<HBr<HI。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對應訓練【典例1】向KI溶液中加入氯水,發生Cl2+2I-=2Cl-+I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Cl2水導電但Cl2不是電解質B.停止反應后,取少量溶液滴加淀粉溶液,溶液變藍C.溶液顏色變化說明D.實驗結果說明,氯的非金屬性強于碘C【解析】A項,Cl2水導電是Cl2與H2O反應生成了HCl和HClO,電解質是化合物而Cl2是單質不是是電解質,正確;B項,向KI溶液中加入氯水,發生Cl2+2I-=2Cl-+I2,有碘單質生成,淀粉遇碘變藍,所以取少量溶液滴加淀粉溶液,溶液變藍,正確;C項,對于反應Cl2+2I-=2Cl-+I2,其中氯元素化合價降低,得電子,碘元素化合價升高,失電子,用單線橋表示,錯誤;D項,根據反應Cl2+2I-=2Cl-+I2,氧化性:Cl2>I2,所以非金屬性:Cl>I,正確。對應訓練【典例2】.驗證氧化性強弱Cl2>Br2>I2,設計如下實驗。(已知:稀溴水呈黃色;濃溴水呈紅棕色;碘水呈棕黃色;忽略氧氣的影響)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實驗① 實驗② 實驗③ 實驗④溶液變為淺黃綠色 溶液變為黃色 溶液變為棕黃色 溶液變為藍色A.實驗①設計目的為:排除實驗②③④水稀釋的影響B.實驗②發生反應為:2Br-+Cl2=Br2+2Cl-C.實驗③的現象可以證明氧化性:Cl2>I2D.實驗④能證明氧化性:Br2>I2對應訓練【解析】A項,實驗采用控制變量方法,因此實驗①為對照實驗,可排除實驗②③④中水稀釋對溶液顏色變化的影響,正確;B項,將Cl2水滴入KBr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2Br-+Cl2=Br2+2Cl-,由于產生的溴水濃度較小,因此看到溶液變為黃色,正確;C項,將1 mL氯水加入KI溶液中,發生反應:Cl2+2I-=I2+2Cl-,產生的I2使溶液變為棕黃色,在反應中氧化劑是Cl2,氧化產物是I2,故可證明物質的氧化性:Cl2>I2,正確;D項,②反應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過量的Cl2及反應產生的Br2,因此取②反應后的溶液加入KI淀粉混合溶液中,溶液變為藍色,可能發生反應:Cl2+2I-=I2+2Cl-,也可能發生反應:Br2+2I-=I2+2Br-,I2遇淀粉溶液變為藍色,該實驗不能證明氧化性:Br2>I2,錯誤。【結論】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依次增加,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所以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1.鹵族元素隨原子核電荷數的增加,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依次增大 B.元素的非金屬性依次減弱C.單質的氧化性依次減弱 D.氫化物的穩定性依次增強D【解析】鹵素單質(F2→I2)與氫氣發生化合反應由易到難(反應由F2與H2不需要任何條件,到H2與I2加熱才化合,并且化合生成的HI同時分解),生成的氫化物穩定性逐漸減弱。2.下列關于堿金屬元素和鹵素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隨核電荷數的增大,堿金屬元素和鹵素的原子半徑都逐漸增大B.堿金屬元素中,鋰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的能力最弱;鹵素中,氟原子得電子能力最強C.鉀與水的反應比鈉與水的反應更劇烈D.單質溴與水的反應比氯氣與水的反應更劇烈D【解析】由于Cl比Br非金屬性強,故Cl2與H2O的反應比Br2與H2O的反應更劇烈,故D項錯誤。3.關于鹵素(用X表示)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鹵素單質與水反應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B.還原性:Cl->Br-C.鹵素單質的密度從F2→I2隨相對分子質量增大而增大D.F2可以從NaCl溶液中置換出Cl2C【解析】A.F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2+2H2O=4HF+O2,A錯誤;B.因為單質的氧化性:Cl2>Br2,故還原性:Cl-4.類推是一種常采用的科研和學習方法,下列類推結論合理的是( )A.由單質鐵和氯氣反應生成FeCl3,推出單質鐵和碘單質反應生成FeI3B.由元素周期表中從上到下,鹵族元素單質熔沸點逐漸升高,推出堿金屬元素單質熔沸點逐漸升高C.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N的強于P的,推出F的強于Cl的D.由Na在常溫下與水劇烈反應,推出K在常溫下也能與水劇烈反應D【解析】A項,碘單質的氧化性弱于三價鐵,不能將鐵氧化為三價鐵,錯誤;B項,鹵素單質屬于分子晶體,相對分子質量越大熔沸點越高,而堿金屬元素鋰、鈉、鉀、銣、銫,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其熔沸點逐漸降低,錯誤;C項,F沒有最高正價,不存在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錯誤;D項,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增強,則金屬性:K>Na,由Na在常溫下與水劇烈反應,推出K在常溫下也能與水劇烈反應。鹵族元素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相似性從氟到碘,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大,鹵族元素單質的顏色加深,密度增大,熔點和沸點都降低遞變性最高正價(+7—F外)、最低負價(-1)、最高價含氧酸(HXO4—F、O除外)、請化物(HX)等。從F→I,單質氧化性漸弱、離子還原性漸強、氫化物穩定性漸弱、氫化物水容易酸性漸強等。堿金屬元素元素的性質主要與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有關。原子結構相似的一族元素,他們在化學性質上表現出相似性和遞變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