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硫及其化合物冊 別:必修2學 科:高中化學(人教版)一、工業制硫酸硫磺或黃鐵礦SO2H2SO4空氣燃燒400~500℃V2O5(催化劑)98.3%的濃硫酸吸收SO3P4 圖5-4 工業制硫酸的原理示意圖一、工業制硫酸沸騰爐 接觸室 吸收塔含硫礦石(FeS2)空氣SO2 、O2凈化SO3H2SO4↑尾氣貯酸槽思考與交流:根據上面關于工業制硫酸的介紹,能否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SO3+H2O=H2SO4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思考】1.工業生產得到的為濃硫酸或者發煙硫酸,稀釋濃硫酸得到稀硫酸的方法是什么?正確操作: 將濃硫酸緩慢地沿玻璃棒倒入盛有蒸餾水的燒杯內,并用玻棒不斷攪拌。2.稀硫酸具有酸的哪些共同的性質?請舉例寫出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濃硫酸的稀釋:酸入水,慢攪拌。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H2SO4=2H++SO42-①與指示劑反應;②與活潑金屬反應;③與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④與鹽的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⑤與堿的反應,生成鹽和水。Zn+2H+== Zn2++H2↑Fe2O3+6H+==2Fe3++3H2OBa2++ SO42-== BaSO4↓H++OH-==H2O二、稀硫酸的性質【思考】工業上一般用鋁或鐵槽車儲存和運輸濃硫酸,這是為什么呢?【實驗1】分別將一瓶稀硫酸和濃硫酸搖動,并感受相同體積時兩種溶液的質量,總結濃硫酸的物理性質三、濃硫酸的性質1.物理性質顏 色:狀 態:沸 點:揮發性:溶解性:無 色油狀液體高沸點(338 C )難揮發易溶與水,能與水以任意比混合。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質量分數:98%密 度:1.84g/ml物質的量濃度:18.4mol/L2.化學性質(1)吸水性【實驗2】 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膽礬,再加入約3ml濃硫酸,攪拌,觀察實驗現象。藍色白色用途:可以作干燥劑可用來干燥與它不起反應的氣體(中性氣體和酸性氣體)不能干燥:堿性氣體和還原性氣體。濃硫酸的吸水性是指濃硫酸可以吸收物質中本來存在的水分子(游離水或結晶水)。H2SO4+nH2O =H2SO4 nH2O如 H2、O2、Cl2、CO2、CO、SO2、N2、NO2、NO、HCl等。如:NH3、H2S、HBr、HI等。現象:蔗糖變黑,體積膨脹,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的炭,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濃硫酸能把有機物中的氫氧原子按2:1的個數比脫去。C12H22O11濃硫酸12C + 11H2O蔗糖(2) 脫水性吸水性和脫水性的區別?區別吸水性: 吸收游離水或結晶水(存在于周圍環境中的水)脫水性:將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脫去。【思考】【實驗5-3】思考與交流:(1)回顧剛才的實驗,可抽動的銅絲有什么作用?(2)浸有堿液的棉花團有什么作用?(1)通過可抽動的銅絲來控制反應的發生或停止。(2)浸有堿液的棉花團可以吸收多余的SO2,以防止污染環境。與絕大多數金屬反應(除Pt、Au)—— 不產生H2若加熱,仍反應:①與金屬反應常溫下,濃硫酸或濃硝酸與某些金屬(如鐵、鋁)接觸時,能使金屬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 從而阻止內部的金屬繼續與濃硫酸反應,這一現象叫鈍化現象。(3)強氧化性【思考】工業上一般用鋁或鐵槽車儲存和運輸濃硫酸,這是為什么呢?2Fe + 6H2SO4 (濃) == Fe2(SO4)3+ 3SO2 ↑ +6H2O△Cu + 2H2SO4 (濃) == CuSO4+ SO2 ↑ +2H2O△②與非金屬反應S + 2H2SO4(濃)△== 3SO2↑+ 2H2O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12△C + 2H2SO4(濃)== CO2↑+ 2SO2↑+2H2O想一想:1.如何用實驗方法證明木炭與濃硫酸反應的產物?(3)強氧化性③與某些還原性化合物反應:濃硫酸不能干燥:H2S HBr HI NH3H2S + H2SO4 = S + SO2 + 2H2O(3)強氧化性【小組討論】稀硫酸和濃硫酸兩者的氧化性有何差別?稀H2SO4:弱氧化性(由氫元素體現)—可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H2濃H2SO4:強氧化性(由 S硫元素體現)— 加熱時可與大多數金屬和某些非金屬反應,通常生成SO2【能力提升】1.將足量的Zn放入濃硫酸中,將會發生什么反應?會產生H2嗎?2.如何區別稀硫酸和濃硫酸?課時小結:濃硫酸、稀硫酸有何異同? 濃硫酸 稀硫酸成分酸性氧化性脫水性吸水性總結:濃硫酸、稀硫酸有何異同? 濃硫酸 稀硫酸成分 主要以H2SO4分子形式存在,有少量H+ 主要以H+、SO42-形式存在,沒有H2SO4分子酸性 某些酸的通性(如與堿、鹽、堿性氧化物反應),與金屬反應不產生H2 具有酸的所有通性氧化性 強氧化性(+6價硫元素表現)可以與不活潑金屬反應,還原產物一般是SO2 弱氧化性(H+表現)只能與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氫前的金屬反應放出H2脫水性 有 無吸水性 有 無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