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銳角三角函數(shù) 培優(yōu)練習(xí)一、課標(biāo)導(dǎo)航課標(biāo)內(nèi)容 課標(biāo)要求 目標(biāo)層次銳角三角函數(shù) 了解銳角三角函數(shù);知道 30°、45°、60°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 ★由某個角的一個三角函數(shù)值,會求這個角的其余三角函數(shù)值;會計算含有 30°、45°、60°角的三角函數(shù)式的值 ★★能運用三角函數(shù)解決與直角三角形有關(guān)的簡單計算 ★★★二、核心綱要1.銳角三角函數(shù)的概念(1)定義:在 中,銳角 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統(tǒng)稱為銳角 A 的三角函數(shù).(2)如下圖所示,在 中,①正弦:銳角 A 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叫做 的正弦,記作 sinA,即②余弦:銳角 A的鄰邊與斜邊的比叫做 的余弦,記作 cosA,即③正切:銳角 A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叫做 的正切,記作 tanA,即注:(1)銳角三角函數(shù)沒有單位.(2)銳角三角函數(shù)值只與角的大小有關(guān),與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和位置無關(guān).(3)sinA是一個整體符號,即表示 的正弦,習(xí)慣省去角的符號“∠”,但不能寫成 sin·A,三個大寫字母表示一個角時,角的符號“∠”不能省略,如:(4)當(dāng) 時,2.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如下表所示)三角函數(shù) 銳角α sina cosα tanα30°45° 160°注:特殊角的銳角三角函數(shù)值的記憶方法(1)數(shù)形結(jié)合記憶法如下左圖、中圖所示,由定義可得各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2)增減規(guī)律記憶法①sinα的值隨α的增大而增大,依次為:②cosα的值隨α的增大而減小,依次為:③tanα的值隨α的增大而增大,依次為:3.銳角三角函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如下右圖所示,在 Rt△ABC中,∠C=90°.(1)互余關(guān)系:sinA=cos(90°-∠A)=cosB,cosA=sin(90°-∠A)=sinB.(2)平方關(guān)系:(3)倒數(shù)關(guān)系:tanA·tanB=1.(4)商數(shù)關(guān)系:4.通過構(gòu)造合適的圖形,求 15°和75°的三角函數(shù)值(如下表所示)角 度 圖 形 三角函數(shù)值15°和 75° sin15°=cos75°= cos15°=sin75°= tan15°=2-,tan75°=2+5.求三角函數(shù)值的常用方法①根據(jù)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求值.②借助邊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求值.③借助等角求值.④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關(guān)系求值.本節(jié)重點講解:一個概念,一個特殊值,一個方法.三、全能突破基礎(chǔ)演練1.(1)在△ABC中,. 則 BC的長為( ).C.6 D.(2)在 Rt△ABC中,∠C=90°,若 BC=1,AB= ,則 tanA 的值為( ).,則C. D.22.如圖28-1-1 所示,菱形 ABCD的邊長為10cm, 則這個菱形的面積為( )cm .A. 40 B. 60 C. 80 D.1003.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已知點 A(2,1)和點 B(3,0),則 sin∠AOB 的值等于( ).B. D.4.如圖28-1-2 所示,在△ABC中,∠ACB=90°,CD⊥AB 于點D,若 則tan∠BCD的值為( ).A./ B./ 5.點 A(sin30°,-tan30°)關(guān)于原點對稱的點 A 的坐標(biāo)是 .6.在△ABC中,若∠A、∠B 滿足 則∠C= .7.計算:8.如圖28-1-3 所示,AB 是⊙O的直徑,C 是⊙O上一點,CD⊥AB,垂足為點 D,F 是. 的中點,OF與AC 相交于點.E,AC=8cm,EF=2cm.(1)求 AO的長.(2)求 sinC的值.能力提升9.已知α為銳角,且 則α的取值范圍是( ).10.直線y=2x與x軸正半軸的夾角為α,那么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tanα=2 B.cotα=2 C.sinα=2 D.cosα=211.如圖28-1-4 所示,在四邊形 ABCD中,E、F分別是AB、AD 的中點,若EF=2,BC=5,CD=3,則 tanC等于( ).A. B.C. D.12.在 Rt△ABC中,∠C=90°,∠A、∠B的對邊是a、b,且滿足 則tanA=( ).A.113.小明在學(xué)習(xí)“銳角三角函數(shù)”中發(fā)現(xiàn),將圖28-1-5 所示的矩形紙片 ABCD 沿過點B 的直線折疊,使點A 落在 BC 上的點 E 處,還原后,再沿過點 E 的直線折疊,使點 A 落在 BC 上的點 F 處,這樣就可以求出67.5°角的正切值是( ).C.2.5 D.14.(1)如圖28-1-6 所示,在8×4的矩形網(wǎng)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若△ABC的三個頂點都在圖中相應(yīng)的格點上,則 sin∠A 的值為 .(2)如圖28-1-7 所示,在邊長相同的小正方形組成的網(wǎng)格中,點 A、B、C、D 都在這些小正方形的頂點上,AB、CD相交于點 P,則tan∠APD的值是 .15.(1)如圖 28-1-8 所示,⊙O是△ABC 的外接圓,AD 是⊙O的直徑,若⊙O的半徑為 則cosB 的值為 .(2)如圖 28-1-9 所示,已知△ABC 的外接圓⊙O 的半徑為1,D、E 分別為 AB、AC 的中點,則sin∠BAC的值等于線段 的長.16.如圖28-1-10所示,在 Rt△ABC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線與BC、AB的交點分別為D、E.(1)若 求 AC的長和tanB的值.(2)若 AD=1,∠ADC=α,參考(1)的計算過程直接寫出: 的值(用 sina和cosα的值表示).17.已知a、b、c分別是△ABC中∠A、∠B、∠C的對邊,關(guān)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且3c=a+3b.(1)判斷△ABC的形狀.(2)求 sinA·sinB 的算術(shù)平方根.18.當(dāng) 時,下列關(guān)系式中有且僅有一個正確.(1)正確的選項是 .(2)如圖28-1-11(a)所示,在△ABC中,AC=1,∠B=30°,∠A=α,請利用此圖證明(1)中的結(jié)論.(3)兩塊分別含45°和30°的直角三角板按圖 28-1-11(b)所示方式放置在同一平面內(nèi),. 求.S△ADC.中考鏈接19.(四川樂山改編)如圖28-1-12所示,定義:在) 中,銳角α的鄰邊與對邊的比叫做角α的余切,記作 cotα, 即根據(jù)上述角的余切定義,解下列問題:(2)已知 其中∠A 為銳角,試求 cotA的值.(3)已知第一象限內(nèi)的點 A 在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像上,第二象限內(nèi)的點 B 在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像上,且 直接寫出k的值.20.(廣東湛江改編)閱讀下面的材料,先完成閱讀填空,再按要求答題:則.則:則.觀察上述等式,猜想:對任意銳角A,都有:(1)如圖28-1-13 所示,在銳角三角形 ABC中,利用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及勾股定理對∠A 證明你的猜想.(2)已知:∠A 為銳角(cosA>0),且 求 cosA.(3)在 Rt△ABC中,∠C=90°,且 sinA、cosA是關(guān)于x的方程 的兩根,m 為實數(shù),則巔峰突破21.在△ABC中,∠ACB=90°,∠ABC=15°,BC=1,則 AC=( ).C.0.322.如圖28-1-14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中,∠C=90°,D 為 BC 的中點,將△ABC折疊,使 A 點與 D 點重合,若 EF 為折痕,則 sin∠BED 的值為 , 的值為 .基礎(chǔ)演練1.(1)C (2)C 2. B 3. A4. B 6.60° 7.18.(1)∵F 是AC的中點。又∵OF是半徑,∴OF⊥AC,AE=CE.∵AC=8cm.∴AE=4cm.在 Rt△AEO中,AE +EO =AO .又∵EF=2cm,∴4 +(AO-2) =AO ,解得:AO=5,∴AO=5cm.(2)∵OE⊥AC.∴∠A+∠AOE=90°.∵CD⊥AB,∴∠A+∠C=90°,∴∠AOE=∠C.∴sinC=sin∠AOE.能力提升9. D 10. A 11. B 12. B 13. B14.(1) (2)2 15.(1) (2)DE16.(1)在1Rt△ACD 中,∠C=90°. AD=10,sin∠ADC= .∵DE垂直平分AB,∴BD=AD=10.∴ BC=CD+BD=16.在 Rt△ABC中.(寫成 也可)17.(1)將方程整理得:∵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ABC是直角三角形.(2)由(1)得. ,又3c=a+3b.∴(3c-3b) +b =c . ∴(4c-5b)(c-b)=0.在 Rt△ABC 中.∴sinA·sinB的算術(shù)平方根為18.(1)C(2)如下圖所示,過點 A 作AD⊥BC交BC 的延長線于點D.∵∠B=30°,∠BAC=α,AC=1,∴∠ACD=α+30°.∴在△ADC 中,∠ADC= 90°,AD= AC·sin∠ACD=sin(α+30°).∵在△ABD中,∠B=30°,∴AB=2AD=2sin(α+30°).過點C作CE⊥AB于點E.∴在△CEA中,∠AEC=90°,CE=sinα,AE=cosα.在△BEC中,∴AB=AE+BE=cosα+√ sinα.(3)由上面證明的等式易得 如下圖所示,過點 A 作AG⊥CD交CD 的延長線于點G.∵△ABD和△BCD是兩個含45°和30°的直角三角形,BD=8/2,∴∠ADG=75°,AD=8,CD=4/2.∴在△ADG 中,∠AGD=90°,AG=AD·sin∠ADG=中考鏈接19.(1)設(shè)BC=3k,AC=4k,(3)-620.1;1;1;1. (1)如下圖所示,過點 B 作 BD⊥AC,垂足為 D,在Rt△ABD中.在 Rt△ABD中,根據(jù)勾股定理,得(2)由(1)可得。(3)巔峰突破21.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