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圖形的旋轉和中心對稱 專項練習一、課標導航課標內容 課標要求 目標層次圖形的旋轉 了解圖形的旋轉,理解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點與旋轉中心連線所成的角相等 ★能按要求作出簡單的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能依據旋轉前、后的圖形,指出旋轉中心和旋轉角 ★★中心對稱 會識別中心對稱圖形二、核心綱要1.旋轉的定義及其有關概念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定點 O 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就叫做圖形的旋轉,定點O稱為旋轉中心,轉動的角稱為旋轉角;如右圖所示,線段AB繞點O 順時針轉動 得到 A與 B 與 是對應點,點O就是旋轉中心, 是旋轉角.注:旋轉的三要素:(1)旋轉中心;(2)旋轉方向;(3)旋轉角.2.旋轉的性質(1)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即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2)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3)任意一對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都是旋轉角.3.旋轉作圖旋轉作圖的步驟:(1)明確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2)找出原圖形中的各頂點在新圖形中的對應點的位置.(3)按原圖形中各頂點的排列規律,將這些對應點連成一個新的圖形.(4)寫出結論.4.旋轉對稱圖形把一個圖形繞著一個定點旋轉一個角度后,與初始圖形重合,這種圖形叫做旋轉對稱圖形,這個定點叫做旋轉對稱中心,旋轉的角度叫做旋轉角(旋轉角大于( 小于5.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1)中心對稱的定義:如果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旋轉 后能與另一個圖形完全重合,則這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這個點是對稱中心. 這兩個圖形的對應點叫做關于對稱中心的對稱點.(2)中心對稱的性質①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②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③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應線段平行(或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且相等.(3)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如果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旋轉 后能與自身重合,則這個圖形叫做中心對稱圖形.(4)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聯系和區別①區別:中心對稱是指兩個全等圖形之間的對稱關系,而中心對稱圖形是指一個圖形兩部分的對稱關系.②聯系:都是把圖形旋轉 如果把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看作一個整體,那么這個圖形就是中心對稱圖形;如果把一個中心對稱圖形相互對稱的兩部分看作兩個圖形,那么這兩個圖形就成中心對稱.6.關于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P(x,y)關于原點對稱P′(-x,-y)本節重點講解:一個作圖,兩個性質,四個定義(旋轉、旋轉對稱圖形、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三、全能突破基礎演練1.下列圖案中是中心對稱圖形但不是軸對稱圖形的是( ).2.如圖23-1-1 所示,兩個邊長相等的正方形 ABCD 和EFGH,正方形 EFGH 的頂點 E 固定在正方形ABCD 的對稱中心位置,正方形 EFGH 繞點E 順時針方向旋轉,設它們重疊部分的面積為 S,旋轉的角度為θ,S 與θ的函數關系的大致圖像是( ).3.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點 A 的坐標為( ,1),將OA 繞原點按逆時針方向旋轉 30°得 OB,則點 B 關于原點的對稱點的坐標為( ).A.(1, ) D.(2,0)4.如圖23-1-2所示,點 D 是等邊 內一點,若 繞點A 逆時針旋轉后能與 重合,則旋轉了 度.5.如圖23-1-3 所示,在△ABC中,∠C=30°,將△ABC繞點A 順時針旋轉60°得到△ADE,AE 與BC 交于點 F,則, ,直線 CB與DE 所夾銳角的度數為 .6.如圖23-1-4 所示,在△ABC中,. .將△ABC 繞點C 逆時針旋轉至△A'B'C,使得點 A'恰好落在 AB 上,連接 BB',則 BB'的長度為 .7.如圖23-1-5 所示,在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組成的網格中,△OAB 的頂點都在格點上,請將△OAB 繞點 C 順時針旋轉 90°,畫出旋轉后的△OA'B'.8.如圖 23-1-6 所示,在 Rt△ABC中,∠ABC=90°,點 D 在 BC 的延長線上,且 BD=AB,過 B 作 BE⊥AC,與 BD的垂線DE 交于點E,(1)求證:△ABC≌△BDE.(2)△BDE可由△ABC旋轉得到,利用尺規作出旋轉中心 O(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能力提升9.如圖23-1-7 所示,OA⊥OB,等腰直角三角形CDE 的腰CD 在OB 上,∠ECD=45°,將三角形 CDE 繞點 C 逆時針旋轉 75°,點 E 的對應點 N 恰好落在OA 上,則 的值為( ).A. B. C.10.如圖23-1-8 所示,點P 是正方形ABCD 邊AB 上一點(不與A、B重合),連接PD 并將線段 PD 繞點P 順時針旋轉 90°,得線段 PE,連接 BE,則∠CBE 等于( ).A.75° B.60° C.45° D.30°11.如圖23-1-9 所示,E、F 分別是正方形ABCD 的邊 BC、CD上的點, ,連接AE、BF.將 繞正方形的對角線的交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到△BCF,則旋轉角是( ).A.45° B.120° C.60° D.90°12.如圖23-1-10 所示,在正方形ABCD 外取一點E,連接AE、BE、DE.過點A 作AE 的垂線交DE 于點P.若AE=AP=1,PB= .下列結論:①△APD≌△AEB;②點 B 到直線 AE 的距離為 ;③EB⊥ED;④S△APD+S△APB=1+ ;⑤S正方形ABCD=4+ 其中正確結論的序號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13.如圖23-1-11 所示,在 Rt△ABC中,AB=AC,點 D 為 BC 中點.∠MDN=90°,∠MDN 繞點 D 旋轉,DM、DN 分別與邊AB、AC交于E、F兩點.下列結論:(③S四邊形AEDF=AD·EF,④AD與EF 可能互相平分,其中正確結論的個數是( ).A.1個 B.2個 C.3個 D.4個14.如圖23-1-12 所示,在△ABC中,AB=BC,將△ABC 繞點 B 順時針旋轉α,得到△A BC ,A B 交AC 于點 E,A C 分別交 AC、BC于點 D、F,下列結論:①∠CDF=α,②A E=CF,③DF=FC,④AD=CE,⑤A F=CE.其中正確的是 (寫出正確結論的序號).15.如圖23-1-13 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在x軸上,△ABO是直角三角形,∠ABO=90°,點B 的坐標為(-1,2),將△ABO繞原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A B O,則點 B 關于原點的對稱點坐標為 .16.如圖23-1-14 所示,已知正方形 ABCD, 點 E 在 BC 邊上, 將△DCE 繞某點G 旋轉得到△CBF,點F 恰好在AB 邊上.(1)請畫出旋轉中心G(保留畫圖痕跡) ,并連接GF、GE.(2) 若正方形的邊長為2a, 當CE= 時,S 當CE= 時,17.如圖23-1-15(a)所示,已知∠ABC=90°,△ABE 是等邊三角形,點P 為射線BC 上任意一點(點 P 與點 B 不重合),連接AP,將線段 AP繞點A 逆時針旋轉 60°得到線段 AQ,連接 QE 并延長交射線 BC于點F.(1)如圖 23-1-15(b),當 BP=BA時,∠EBF= °,猜想∠QFC= °.(2)如圖 23-1-15(a),當點 P 為射線 BC 上任意一點時,猜想∠QFC的度數,并加以證明.(3)已知線段. ,設 BP=x,點 Q到射線BC的距離為y,求 y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18.已知:在△AOB 與△COD中,OA=OB,OC=OD,∠AOB=∠COD=90°.(1)如圖23-1-16(a)所示,點C、D 分別在邊 OA、OB 上,連接 AD、BC,點 M 為線段 BC 的中點,連接OM,則線段 AD 與OM 之間的數量關系是 ,位置關系是 .(2)如圖23-1-16(b)所示,將圖 23-1-16(a)中的△COD 繞點 O 逆時針旋轉,旋轉角為( .連接AD、BC,點M 為線段BC 的中點,連接OM.請你判斷(1)中的兩個結論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請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3)如圖23-1-16(c)所示,將圖 23-1-16(a)中的 △COD 繞點O 逆時針旋轉到使. 的一邊OD恰好與△AOB 的邊OA 在同一條直線上時,點C 落在OB 上,點 M 為線段BC 的中點.請你判斷(1)中線段 AD與OM 之間的數量關系是否發生變化,寫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證明.中考鏈接19.(北京)下列圖形中,是中心對稱圖形但不是軸對稱圖形的是( ).20.(江西南昌)如圖23-1-17 所示,正方形ABCD 與正三角形AEF 的頂點A 重合,將△AEF 繞頂點 A 旋轉,在旋轉過程中,當 BE=DF 時,∠BAE的大小可以是 .21.(湖南懷化)如圖23-1-18(a)所示,四邊形 ABCD 是邊長為3/2的正方形,長方形 AEFG 的寬 長 將長方形 AEFG 繞點A 順時針旋轉 15°得到長方形 AMNH(如圖 23-1-18(b)所示),這時 BD 與MN 相交于點O.(1)求∠DOM 的度數.(2)在圖23-1-18(b)所示中,求 D、N 兩點間的距離.(3)若把長方形 AMNH 繞點A 再順時針旋轉 15°得到長方形 ARTZ,請問此時點 B 在矩形ARTZ 的內部、外部、還是邊上 并說明理由.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巔峰突破22.如圖23-1-19 所示,在 Rt△ABC中,已知 點 D 在邊 BC 上,. 把1 繞著點 D 逆時針旋轉 后,如果點 B 恰好落在初始. 的邊上,那么m= .23.如圖23-1-20所示,已知正方形 OABC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A、C分別在x軸、y軸的正1半軸上,點O在坐標原點.等腰直角三角板 OEF的直角頂點O在原點,E、F 分別在OA、OC 上,且 將三角板 OEF 繞O點逆時針旋轉至. 的位置,連接(1)求證:(2)若三角板OEF 繞O點逆時針旋轉一周,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得( .若存在,請求出此時E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基礎演練1. C 2. B 3. B 4.60 5.90;60° 6. 7.略8.(1)證明:在 Rt△ABC中.∵∠ABC=90°,∴∠ABE+∠DBE=90°.∵BE⊥AC,∴∠ABE+∠A=90°.∴∠A=∠DBE.∵DE是BD 的垂線,∴∠D=90°.∵∠A=∠DBE,AB=BD,∠ABC=∠D,∴△ABC≌△BDE.(2)作法一:如下左圖所示,點O就是所求的旋轉中心.作法二:如下右圖所示,點 O 就是所求的旋轉中心.能力提升9. C 10. C 11. D 12. D 13. C14.①②⑤ 15.(-2,-1)16.(1)參考下圖:或17.(1)∠EBF= 30°.∠QFC=60°.(2)∠QFC=60°.不妨設 BP> AB.如下圖所示∵∠BAP=∠BAE+∠EAP=60°+∠EAP,∠EAQ=∠QAP+∠EAP=60°+∠EAP,∴∠BAP=∠EAQ.在△ABP 和△AEQ中,∵AB=AE,∠BAP=∠EAQ,AP=AQ.∴△ABP≌△AEQ.∴∠AEQ=∠ABP=90°.∴∠BEF=180°-∠AEQ-(3)在下圖中,過點 F 作FG⊥BE于點G.∵△ABE是等邊三角形.,由(1)得∠EBF=30°.在 Rt△BGF中,∵△ABP≌△AEQ.∴QE=BP=x.∴QF=QE+EF=x+2.過點 Q作QH⊥BC,垂足為 H,在 Rt△QHF 中,y=QH即y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是:18.(1)線段AD與OM 之間的數量關系是AD =2OM,位置關系是AD⊥OM.(2)(1)中的兩個結論仍然成立.證明:如右圖所示,延長 BO 到 F,使FO=BO.連接CF.∵M為BC中點,O為BF 中點,∴MO為△BCF的中位線.∴FC=2OM.∵∠AOB =∠AOF=∠COD=90°,∴∠AOD =∠FOC.∵AO=FO,CO=DO.∴△AOD≌△FOC.∴FC=AD. ∴AD=2OM.∵MO為△BCF 的中位線,∴MO∥CF.∴∠MOB =∠F.又∵△AOD≌△FOC,∴∠DAO=∠F.∵∠MOB+∠AOM=90°,∴∠DAO+∠AOM=90°.即AD⊥OM.(3)(1)中線段 AD 與OM 之間的數量關系沒有發生變化.證明:如下圖,延長 DC 交 AB 于點 E,連接 ME,過點 E作EN⊥AD于點N.∵OA=OB,OC=OD,∠AOB=∠COD=90°,∴∠A=∠D=∠B=∠BCE=∠DCO=45°.∴AE=DE,BE=CE,∠AED=90°.∴DN=AN. ∴AD=2NE.∵M為BC的中點,∴EM⊥BC.∴四邊形 ONEM 是矩形.∴NE=OM.∴AD=2OM.中考鏈接19. A 20.15°或165°21.(1)如下左圖所示,設 AB 與 MN 相交于點 K,根據題意得:∠BAM=15°.∵四邊形 AMNH 是矩形,∴∠M=90°.∴∠AKM=90°-∠BAM=75°.∴∠BKO=∠AKM=75°.∵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ABD=45°.∴∠DOM=∠BKO+∠ABD=75°+45°=120°.(2)連接AN,交 BD于I,連接DN。∴AN=7.∴AN=2NH=7.∴∠HAN=30°.由旋轉的性質:∠DAH=15°.∴∠DAN=45°.∵∠DAC=45°,∴A、C、N共線.∵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BD⊥AC.在 Rt△DIN 中,.(3)點 B在矩形ARTZ 的外部.理由如下:如下右圖所示,根據題意得:在 Rt△ARK 中,AK =RK +AR ,∴點 B 在矩形ARTZ 的外部.巔峰突破22.80°和120°23.(1)∵四邊形 OABC為正方形,∴OC=OA,∠AOC=90°.∵三角板 O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OE =∠COF .(2)存在.①如下圖所示,當(∴∠CF O=90°.又∠AE O=∠CF O.過點 E 做 E G⊥OA于點G,在 Rt△AOE 中.∴E (1, ).②如下圖所示,當△EOF 旋轉至△E OF 位置時,同樣有 OE ∥CF ,此時點 E 的坐標為((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