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3 組合 導學案學習目標1. 理解組合、組合數的概念及組合和排列之間的區別與聯系;2. 能利用計數原理推導組合數公式,并熟練掌握組合數公式及組合數的性質,能運用組合數的性質化簡、計算、證明;3. 能運用排列數公式、組合數公式和計數原理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問題,提高數學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難點1.重點:雙曲線的定義及雙曲線的標準方程2.難點:運用雙曲線的定義及標準方程解決相關問題課前預習 自主梳理知識點一 組合及組合數的定義1.組合一般地,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作為一組,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組合.2.組合數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的所有不同組合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組合數,用符號C表示.知識點二 排列與組合的關系相同點 兩者都是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不同點 排列問題中元素有序,組合問題中元素無序關系 組合數C與排列數A間存在的關系 A=CA知識點三 組合數公式組合數 公式 乘積 形式 C=, 其中m,n∈N*,并且m≤n階乘 形式 C=規定:C=1.知識點四 組合數的性質性質1:C=C.性質2:C=C+C.自主檢測1.判斷正誤,正確的寫正確,錯誤的寫錯誤.(1)從3,5,7,11中任取兩個數相除屬于組合問題.( )(2)由于組合數的兩個公式都是分式,所以結果不一定是整數.( )(3)區別組合與排列的關鍵是看問題元素是否與順序有關.( )(4)從三個不同元素中任取兩個元素作為一組是組合問題.( )(5)“”“”與“”是三種不同的組合.( )(6)組合數.( )(7)兩個組合相同,則其對應的元素一定相同.( )2.甲、乙兩名同學從生物、地理、政治、化學中各選兩門進行學習,若甲、乙不能同時選生物,則甲、乙總的選法種數有( )A. B. C. D.3.小王同學家3樓與4樓之間有8個臺階,已知小王一步可走一個或兩個臺階,那么他從3樓到4樓不同的走法總數為( )A.28種 B.32種 C.34種 D.40種4.從甲乙等名同學中隨機選名參加社區服務工作,則甲乙不同時入選有( )種情況A. B. C. D.5.以下四個問題,屬于組合問題的是( )A.從3個不同的小球中,取出2個排成一列B.老師在排座次時將甲、乙兩位同學安排為同桌C.在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從100位幸運觀眾中選出2名幸運之星D.從13位司機中任選出兩位開同一輛車往返甲、乙兩地新課導學學習探究環節一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問題1. 從甲乙丙三名同學中選兩名去參加一項活動,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這一問題與6.2.1節問題一有什么聯系與區別?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辨析、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后,找幾名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本節問題1中的所有選法有3種情況:甲乙,甲丙,乙 丙.選法與順序無關.6.2.1節問題1中的所有選法有6種情況:甲乙,乙甲, 甲丙,丙甲,乙丙,丙乙.選法與順序有關.設計意圖: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辨析,讓學生理解這 兩類問題的本質區別,為引入組合的概念奠定基礎.分析:在6.2.1節問題1的6種選法中,存在“甲上午、乙下午”和“乙上午、甲下午”2種不同順序的選法,我們可以將它看成是先選出甲、乙2名同學,然后再分配上午和下午而得到的.同樣,先選出甲、丙或乙、丙,再分配上午和下午也都各有2種方法.而從甲、乙、丙3名同學中選2名去參加一項活動,就只需考慮將選出的2名同學作為一組,不需要考慮他們的順序.于是,在6.2.1節問題1的6種選法中,將選出的2名同學作為一組的選法就只有如下3種情況:.甲乙,甲丙,乙丙.將具體背景舍去,上述問題可以概括為:從3個不同元素中取出2個元素作為一組,一共有多少個不同的組 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師生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下列合適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1進行分析:(1)問題1中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比較6. 2. 1節問題1與本節問題1中要完成的 “一件事情”,它們有什么異同?(2)列出問題1的各種不同選法,與6. 2.1節問題1的選法相比,它們有什么不同?是否與順序有關?設計意圖:既檢測了分析解決排列問題的情況,又在排列問題的基礎上引出組合問題,為抽 象得到組合的概念作準備.環節二 觀察分析,感知概念問題2:6.2.1節中的問題1可歸結為“從3個不同的 元素中任意取出2個,并按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共有多 少種不同的排列方法 ”類似地,應該如何表述本節問題 1呢?師生活動:如果學生作上述歸納有困難,可引導他們思考下列問題:(1)在6. 2.1節中,把問題1歸結為“從3個不同的元素中任意取出2個,并按一定的順序 排成一列,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列方法 ”類似地,應該如何表述本節問題1呢?(2)在6. 2.1節中,把問題1和問題2推廣為一般形式“從個不同元素中取出個元素,并按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列方法 ”類似地,應該如何將本節問題1推廣到一般情形呢?在問題2的基礎上,給出組合的定義:設計意圖:通過類比排列定義的得出過程,歸納得出 組合的定義,讓學生體會類比與歸納在抽象數學概念中的 作用,提升學生的數學抽象核心素養.環節三 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組合的相關概念1.組合:一般地,從個不同元素中取出個元素作為一組,叫做從個不同元素中取出個元素的一個組合(combination).2.相同組合:兩個組合只要元素相同,不論元素的順序如何,都是相同的.設計意圖:類比排列概念的形成,從特殊到一般得出組合的概念.問題3:你能說一說排列與組合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嗎?師生活動:可引導學生結合下列具體問題進行思考:(1)列出6. 2.1節問題1中相同元素的排列,這樣的排列共有幾組?(2)對比本節問題1與6. 2. 1節問題1,它們所取的元素是否相同?它們與順序是否有關 本節問題1的組合個數與6. 2.1節問題1的排列數有何關系?(3)“從〃個不同元素中取出加個元素的組合”與“從〃個不同元素中取出相個元素的排列”的聯系與區別分別是什么?(1)共同點:兩者都是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2)不同點:排列與元素的順序有關,組合與元素的順序無關.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排列、組合的定義,抓住是否有“順 序”這個關鍵點解決問題.環節四 辨析理解,深化概念從排列與組合的定義可以知道,兩者都是從個不同元素中取出個元素,這是它們的共同點.但排列與元素的順序有關,而組合與元素的順序無關.只有元素相同且順序也相同的兩個排列才是相同的;而兩個組合只要元素相同,不論元素的順序如何,都是相同的.例如,在上述探究問題中,“甲乙”與“乙甲”的元素完全相同,但元素的排列順序不同,因此它們是相同的組合,但不是相同的排列.由此,以“元素相同”為標準分類,就可以建立起排列和組合之間的對應關系,如圖6.2-7所示.由此,6.2.1節問題1的6個排列可以分成每組有2個不同排列的3個組,也就是上面探究問題的3個組合.思考:校門口停放著9輛共享自行車,其中黃色、紅色和綠色的各有3輛.下面的問題是排列問題,還是組合問題 (1)從中選3輛,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2)從中選3輛給3位同學,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1)與順序無關,是組合問題;(2)選出3輛給3位同學是有順序的,是排列問題.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排列、組合的定義,抓住是否有“順序”這個關鍵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舉出不同的具體實例,并說明這些例子是否屬于組合問題,通過這些實 例增強對組合的認識.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比較組合與排列的實例,以及利用概念判斷是排列問題還是組合問 題,厘清排列與組合的聯系和區別,讓學生利用排列與 組合的定義進行辨析,加深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明確組合的概念,提升學 生的數學建模核心素養.環節五 概念應用,鞏固內化例5平面內有A,B,C,D共4個點(1)以其中2個點為端點的有向線段共有多少條 (2)以其中2個點為端點的線段共有多少條 分析:(1)確定一條有向線段,不僅要確定兩個端點,還要考慮它們的順序,是排列問題;(2)確定一條線段,只需確定兩個端點,而不需考慮它們的順序,是組合問題.解:(1)一條有向線段的兩個端點要分起點和終點,以平面內4個點中的2個為端點的有向線段的條數,就是從4個不同元素中取出2個元素的排列數,即有向線段條數為.這12條有向線段分別為.(2)由于不考慮兩個端點的順序,因此將(1)中端點相同、方向不同的2條有向線段作為一條線段,就是以平面內4個點中的2個點為端點的線段的條數,共有如下6條:.師生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判斷是排列問題還是組合問題,關鍵是下面兩個問題:(1)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2)完成的“一件事情”是否與“順序”有關?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和解決具體的排列與組合問題,幫助學生理解組合的概念.問題4:利用排列和組合之間的關系,以“元素相同” 為標準分類,你能建立起例5(1)中排列和(2)中組合之間的對應關系嗎?進一步地,能否從這種對應關系出發,由排列數求出組合的個數?設計意圖:讓學生區分有向線段與線段這兩個概念, 進一步辨析排列與組合的概念,加深對排列與組合概念的 理解與認識.環節六 歸納總結,反思提升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并讓學生結合實 例說明:(1)如何判斷一個計數問題是排列問題還是組合問題?(2)如何求一個組合問題的所有組合個數?組合個數與排列個數的關系是什么?2.知識清單:(1)組合與組合數的定義.(2)排列與組合的區別與聯系.(3)用列舉法寫組合.設計意圖:通過兩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回顧本節課 學習的內容,提升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環節七 目標檢測,作業布置完成教材:教科書第26頁習題6.2第4,7題.備用練習6.某人上班從家到單位的路上途經6個紅綠燈路口,遇到4次綠燈,2次紅燈,則2次紅燈不相鄰的情況有多少種( )A.5 B.10 C.15 D.307.將4個不加區分的紅球和2個不加區分的黃球隨機排一行,則2個黃球不相鄰的概率為( )A. B. C. D.8.甲、乙、丙3人站到共有6級的臺階上,若每級臺階最多站2人,同一級臺階上的人不區分站的位置,則不同的站法總數是( )A.90 B.120 C.210 D.2169.將4個6和2個8隨機排成一行,則2個8不相鄰的情況有( )A.480種 B.240種 C.15種 D.10種10.現安排編號分別為1,2,3,4的四位抗疫志愿者去做三項不同的工作,若每項工作都需安排志愿者,每位志愿者恰好安排一項工作,且編號為相鄰整數的志愿者不能被安排做同一項工作,則不同的安排方法數為( )A.36 B.24 C.18 D.12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 錯誤 錯誤 正確 正確 錯誤 正確 正確【分析】根據題意,由排列數與組合數的定義,對選項逐一判斷,即可得到結果.【詳解】(1)由于兩個數相除與順序有關,所以是排列問題,故錯誤;(2)表示從個元素中取個元素的情況種數,故一定是正整數,故錯誤;(3)組合與排列不同之處是組合選出的元素沒有順序而排列有順序,故正確;(4)由于從三個元素中取兩個元素與順序無關,所以是組合問題,故正確;(5)由于組合與順序無關,所以“”“”與“”是一種情況,故錯誤;(6)由組合數的計算可得,故正確;(7)兩個組合相同的充要條件就是其中元素完全相同,一一對應,故正確;故答案為:錯誤,錯誤,正確,正確,錯誤,正確,正確2.A【分析】分別求出甲選生物和甲不選生物時,甲、乙的選法種數,然后利用加法計數原理即可.【詳解】當甲選生物,乙不選生物時,甲、乙的選法有種;當甲不選生物,乙隨便選,甲、乙的選法有種,則甲、乙總的選法有種.故選:.3.C【分析】分五種情況:8,7,6,5,4步走完樓梯,每一種情況的方法數都求出來再相加即可.【詳解】①8步走完樓梯,走8步走一個臺階,有1種;②7步走完樓梯,走1步兩個臺階6步一個臺階,有種;③6步走完樓梯,走2步兩個臺階4步一個臺階,有種;④5步走完樓梯,走3步兩個臺階2步一個臺階,有種;⑤4步走完樓梯,走4步兩個臺階,有1種,共計34種.故選:C.4.C【分析】利用組合數的運算和間接法求解即可.【詳解】若隨機選3名,則有種情況,其中甲乙同時入選有種情況,甲乙不同時入選有種情況.故選:C.5.C【分析】根據組合的定義即可得到答案.【詳解】只有從100位幸運觀眾中選出2名幸運之星,與順序無關,是組合問題,而A,B,D均與順序有關.故選:C.6.B【分析】利用插空法即得.【詳解】因為2次紅燈不相鄰,所以在4次綠燈所形成的5個空插入紅燈共有種.故選:B.7.C【分析】根據插空法和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可求出結果.【詳解】將4個不加區分的紅球和2個不加區分的黃球隨機排一行,共有種,其中2個黃球不相鄰的有種,所以所求事件的概率為.故選:C8.C【分析】根據題意:分為兩類:第一類,甲、乙、丙各自站在一個臺階上;第二類,有2人站在同一臺階上,剩余1人獨自站在一個臺階上,算出每類的站法數,然后再利用分類計數原理求解.【詳解】因為甲、乙、丙3人站到共有6級的臺階上,且每級臺階最多站2人,所以分為兩類:第一類,甲、乙、丙各自站在一個臺階上,共有:種站法;第二類,有2人站在同一臺階上,剩余1人獨自站在一個臺階上,共有:種站法;所以每級臺階最多站2人,同一級臺階上的人不區分站的位置的不同的站法總數是.故選: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排列組合的應用以及分類計數原理的應用,還考查了分析求解問題的能力,屬于中檔題.9.D【分析】將2個8插空放入不相鄰的5個空位,即可得解.【詳解】解:將2個8插空放入不相鄰的5個空位(4個6之間有5個空位)中有方法,故2個8不相鄰的情況有種.故選:D10.C【分析】先按照要求將志愿者分為3組,再分配到三項工作,最后由分步計數原理求解即可.【詳解】先將四位志愿者分為2人、1人、1人共3組,有1號和3號一組;2號和4號一組;1號和4號一組共3種情況;再將3組志愿者分配到三項工作有種;按照分步乘法計數原理,共有種.故選:C.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