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四章 代謝與平衡第2節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浙教版 科學(初中)九年級上1課堂導入觀察思考食物進入人體后,大多數的營養素都要經歷復雜的變化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這些變化都是怎樣進行的呢?人體內都有哪些器官共同參與并完成這些復雜的功能呢?互動學習2一、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消化腺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盲腸、結腸、直腸)唾液腺、肝臟、胰腺胃腺、腸腺消化道各部分的功能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舌能攪拌食物,牙能咀嚼、磨碎食物能將空氣和食物分道而行把吞咽下來的食物向下推進入胃蠕動的胃能把食物變成糊狀進一步消化食物,并吸收其中的大部分營養形成糞便的場所將糞便排出體外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及其流入部位消化腺 分泌的消化液 排入部位 所含的消化酶唾液腺 唾液 口腔胃腺 胃液 胃腸腺 腸液 小腸胰腺 胰液 十二指腸肝臟 膽汁 膽囊、十二指腸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種消化酶多種消化酶無注意:肝臟分泌的膽汁暫時貯存于膽囊中,最終流入小腸。切牙4前磨牙4磨牙6前磨牙切牙尖牙2牙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是人體最硬的器官。幼兒時:乳牙20顆成年時:恒牙28-32顆,有些人第三磨牙(又叫智齒)終生不出。 (一)牙齒的類型及作用類型 作用切牙(門齒)尖牙(犬齒)磨牙(臼齒)切割食物撕裂食物研磨食物牙齦牙釉質牙本質神經牙髓牙冠牙頸牙根牙的組成牙冠牙頸牙根(二)牙齒的結構 齲齒的成因:細菌把殘留在牙面上的糖轉為酸,酸腐蝕了牙釉質和牙本質食物殘留在牙面上牙釉質受到破壞牙本質受到破壞牙髓受到破壞(三)齲齒的形成及危害危害?齲齒的危害:對兒童的危害:造成恒牙牙列不齊、增加恒牙的患齲齒風險、影響恒牙萌出、產生疼痛。對成人的危害:牙齒缺失、產生疼痛、影響消化和吸收、損傷口腔黏膜、繼發感染。(四)牙齒的保護與齲齒的預防少吃甜食,合理飲食。及時治療牙列不齊多咀嚼粗纖維性食物,喝茶及時漱漱口,預防牙菌斑的產生。條件允許盡早在兒童時期做窩溝封閉每天按時、正確刷牙,保證口腔清潔。定期檢查牙齒(五)刷牙的方法與注意事項上排牙向下刷注意事項:(1)每次刷牙3分鐘。 (2)每天刷2—3次,飯后漱口。(3)至少3個月更換一次牙刷。 (4)使用軟毛牙刷。咀嚼面轉圈刷下排牙向上刷方法:4.消化作用:胃壁肌肉收縮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胃腺分泌的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質。胃液又稱胃酸,呈強酸性,具有殺菌作用。3.結構特點:胃壁肌肉發達,由平滑肌構成。胃內表面的上皮組織凹陷入胃壁中形成胃腺。(一)胃1.位置:位于左上腹部。2.特征: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胃腺(二)小腸1.位置:盤曲在腹腔中2.特征: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一般長5~6 米。起始段有十二個手指寬度那么長, 因此被叫十二指腸。3.結構特點(適于消化和吸收):(1)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大。(小腸長,小腸壁的內表面有皺襞和許多微小的指狀突起即小腸絨毛)(2)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3)壁薄。(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和毛細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于吸收。)(4)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膽汁、腸液、胰液,利于消化。)(5)小腸壁平滑肌發達,小腸的蠕動有助于食物的最終消化。(三)肝臟膽囊(儲存膽汁)3.功能:肝臟細胞能夠分泌膽汁,膽汁能促進脂肪的消化;肝臟還有具有解毒的作用。1.位置:位于右上腹部。2.特征: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四)胰腺3.功能:分泌胰液,通過胰導管進入十二指腸,胰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1.位置:位于腹部上區。2.特征:胰腺是人體第二大消化腺。4.功能:吸收部分營養物質;形成糞便的場所。1.位置:大腸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闌門處接小腸,其下端連接肛門。2.特征:全程形似方框。3.結構特點:與小腸有明顯的不同,一般大腸口徑較粗,腸壁較薄,只有皺襞,沒有絨毛。(五)大腸消化系統的組成總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場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唾液腺 胰腺 肝臟 胃腺 腸腺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壁內的小消化腺唾液胰液膽汁胃液腸液消化系統3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