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二課時 烷烴8.1.1 天然氣的利用 甲烷8.1化石燃料與有機化合物教學目標:1.認識有機化合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2.了解烷烴及同系物的概念,學會判斷及書寫簡單烷烴的同分異構體,建立判斷及書寫同系物、同分異構體的思維模型。舊知回顧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1.定義:有機化合物主要由碳元素、氫元素組成,有機物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2.特征①大多數有機物熔點較低,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②易燃燒,受熱易分解;發生反應較復雜,常伴有副反應發生。③種類繁多、數目龐大。一、有機化合物的定義【問題1】那含碳化合物一定是有機化合物嗎?碳的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碳酸鹽、氰酸、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鹽、碳化物等不屬于有機物。CH4+2O2 CO2+2H2O點燃【問題2】為什么有機物的種類如此繁多?(已知有3000多萬種且還在以每年數百萬種的速度增加)中心原子C原子【動手實驗1】請同學們利用球棍結構模型,試搭建四個碳原子可以形成的結構。【小結1】有機物種類較多的原因:1、碳原子間成鍵方式多種多樣:①碳碳之間的結合方式有單鍵、雙鍵、三鍵②碳骨架可以呈鏈狀,也可以呈環狀(且還可有支鏈)③C還可以和H、O、N、S、P以及鹵素等多種非金屬原子形成共價鍵2、組成有機物的碳原子數目不定(大于等于1)有機物——烷烴類CH4CH4是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烷烴系列有機物與甲烷結構相似,只含碳、氫兩種元素,碳原子之間以單鍵相連,其余的價鍵均與氫原子結合。【思考】按照上面的規則,運用球棍模型,試寫出碳原子數為2、3和4的有機物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CH3CH3乙烷丙烷命名:你還能繼續往下寫出含有更多碳原子的烷烴嗎?有什么規律?分子式:C2H6C3H8CH3CH2CH2CH3丁烷C4H10CH3CH2CH31、烴:僅含C、H兩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又叫碳氫化合物。2、烷烴:碳原子都以碳碳單鍵相連,其余價鍵均與氫原子結合,使碳原子的達到“飽和”的烴。3、烷烴的分子通式:CnH2n+2(n≥1)【小結2】烷烴的命名:n≤10 1 2 3 4 5 6 7 8 9 10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 庚烷 辛烷 壬烷 癸烷n>10 直接根據碳原子數稱某烷,如C16H34:十六烷,C18H38:十八烷烷烴的結構特點:①碳原子之間都以碳碳單鍵結合成鏈狀;②任何一個碳原子與其連接的4個原子的空間構型都是四面體結構;③大于或等于3個碳原子的直鏈烷烴空間構型是折線型或鋸齒狀。(正)戊烷隨著烷烴中碳原子數的遞增,物質的熔沸點、密度逐漸增大。對于碳原子數相同的烷烴,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烷烴的物理性質:烷烴的化學性質:①可以和氧氣發生燃燒反應,通式為:②可以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1、概念:結構相似,在組成上相差1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有機化合物互稱為同系物。2、特點:同系物通式相同,結構相似,化學性質相似,物理性質一般隨碳原子數的增多而呈規律性變化。3、同系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差“14n”同系物同系物具有同一通式,但具有同一通式的有機化合物不一定是同系物。e.g.烷烴的化學性質與甲烷相似。【小結3】判斷同系物的三個關鍵點:(1)同分異構現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2)同分異構體: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體。同分異構體正戊烷異戊烷新戊烷碳原子數相同而結構不同的烷烴,一般在烷烴命名之前加上“正、異、新”加以區別。【動手實驗2】請同學們利用球棍結構模型,試搭建五個碳原子(C5H12)最多可以形成幾種碳骨架結構?1、不屬于有機物的特點是( )A.大多數有機物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B.有機反應比較復雜,一般反應速率較慢C.絕大多數有機物受熱不易分解,且不易燃燒D.絕大多數有機物是非電解質,不易導電,熔點較低練習C練習2、、碳原子的不同結合方式使得有機物種類繁多,下列碳原子的結合方式中錯誤的是( )C3、寫出下列各烷烴的分子式:(1)烷烴A在同溫同壓下蒸氣的密度是氫氣的36倍(2) 烷烴B的分子中含有100個氫原子(3)1L烷烴W的蒸汽完全燃燒時,生成同溫同壓下10L的水蒸氣(4)分子中含有43個共價鍵的烷烴(5)標況下,密度是1.34 g/L的烷烴(6)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的烷烴練習4、下面物質中互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A.CH3OH B.C2H6 C.C5H12 D.CH3CH2OH E.CH3OCH3練習5、1 mol某烷烴完全燃燒需要8 mol氧氣,則這種烷烴的化學式為( )A.C5H12 B.C4H10 C.C3H8 D.C6H146、兩種氣態烴組成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后得到CO2和H2O的物質的量隨著混合烴的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對混合烴的判斷正確的是( )①可能有C2H2 ②一定有CH4 ③一定有C3H8 ④一定沒有C4H6 ⑤可能有C2H6 A.②⑤ B.②④ C.③④ D.②③B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