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在繪畫中永生---外國肖像畫賞析這幅畫屬于肖像畫嗎?畫宗教傳說中人物的畫稱為宗教畫。《草地上的圣母》拉斐爾 布面油畫肖像畫:指描繪具體人物形象的繪畫。著重刻畫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內在神韻,獲得形神兼備的效果。肖 像 畫 的 功 能1. 記錄——人物的外貌、身份、性格、情感。2. 表現——人物的精神、藝術家的思想和風格。肖像畫的類型頭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肖像畫的發展文藝復興17C荷蘭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意德尼19C20C1839年經過數百年的積累,西方肖像畫體系相當成熟發達,擁有大批的肖像畫名作。課文追溯至古羅馬時期初顯神韻的肖像畫《少女肖像》,十五世紀隨著文藝復興人文思潮的興起,以真名命名的肖像畫《蒙娜麗莎》出現。十七世紀荷蘭資產階級革命以后,描繪普通人的肖像畫快速發展起來,西方肖像畫進入全面發展時期。19世紀照相術的發明沖擊寫實的繪畫風格,肖像畫風格開始轉型。20世紀伴隨著社會的大變革,繪畫的表現方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異彩紛呈的各種流派宣告著現代繪畫到來。《少女肖像》壁畫(古羅馬)公元1世紀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的最早的肖像畫。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名人,和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并稱文藝復興三杰,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蒙娜麗莎》(油畫)達·芬奇(意大利)討論:根據畫中呈現的信息觀察、分析、推測、判斷畫中人的身份性格、情感。身份:上流社會的貴婦人,研究表明蒙娜麗莎確有其人,她是佛羅倫薩一位富商的妻子。性格:優雅、端莊情感:平和、沉穩的心境《蒙娜麗莎》(油畫)達·芬奇(意大利)構圖金字塔構圖透視空氣透視法《蒙娜麗莎》技法漸隱法/暈涂法達芬奇的部分設計和研究圖稿《蒙娜麗莎》思想價值分析1. 體現了達·芬奇先進的藝術思想及以科學的精神去觀察自然的態度。2. 二技法上的創新,運用了煙霧狀的“暈涂法”,“暈涂法”溶解了抽象的線條,也化去了早期文藝復興繪畫外觀形象上的生硬青澀的感覺。3. 背景處理也有突破,朦朧的“薄霧狀”襯托出人物,也是第一幅以室外風景作為人物背景的肖像畫。4. 《蒙娜麗莎》的意義還在于它是第一幅以真人名字命名的肖像畫,確切的肯定了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蒙那麗莎》喚醒了文藝復興對人性的贊美和支持,肖像畫走下神壇成為凡人對自我存在價值的肯定。《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尼德蘭文藝復興認識作者作者楊·凡·艾克是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市民美術的奠基人。是早期尼德蘭畫派最偉大的畫家之一。油畫形成時期的關鍵性人物,因其對油畫藝術技巧的縱深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被譽為“油畫之父”。《阿爾諾芬尼夫婦像》不但是新型油畫深入表現的最早嘗試,也是后來發展起來的風俗畫和室內畫最早的先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油畫 揚·凡·艾克(尼德蘭)女主身著一身綠色長裙,綠色有安撫心靈和眼睛的作用,有孕育新生的象征,周邊的黃色有希望、光明的寓意,白色頭巾象征著貞潔。男主身著一身深咖色服裝,低調、寂靜可靠感,大圓帽子平添幾分莊嚴。小狗寓意忠誠,拖鞋寓意結婚,串珠寓意救贖,空中燃著的蠟燭寓意通向天堂之路,圓鏡寓意天堂之意。畫面內容該油畫描繪了尼德蘭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逼真地刻畫了阿諾芬尼夫婦肖像。畫中的主人翁是阿爾諾芬尼和他的新婚妻子。《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油畫 揚·凡·艾克(尼德蘭)肖像畫能夠清楚地表明被畫者身份的背景,確定尊崇與地位。法國公使雙人像(油畫) 小漢斯·荷爾拜因(德國)由于這里畫的是兩個全身像,人的臉部就相對地小得多。這幅畫頗象早期照相術發明后的布景照相,不過在16世紀,肖像畫是一種新型的藝術品種,當時上層人物的嗜好是決定性的因素,此種心理與現代人要求拍照可能同出于一轍。但要靠藝術家的精到的技巧去一筆筆畫出來,殊非易事。荷爾拜因的肖像畫確實在歐洲起著肖像藝術的領先作用,它對于后來的英國繪畫有很大的影響。《國王卡洛斯四世一家》西班牙 戈雅I’m here !國王卡洛斯四世皇后瑪麗亞·路易莎《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油畫倫勃朗(荷蘭)構圖上的一大突破,對傳統平行構圖的一種顛覆。《夜巡》油畫倫勃朗(荷蘭)賞析——倫勃朗《自畫像》倫勃朗是世界繪畫史上為自己留下最多自畫像的畫家。據不完全統計,有90幅左右。倫勃朗一生筆耕不輟的自畫像繪制并非簡單地對年華的記錄與展現,更是蘊涵著復雜的人生領悟以及種種不為常人所知的追求。從畫家年輕時期嶄露頭角、春風得意;中年富足安穩;晚景潦倒哀傷;直至淡定從容。表現畫家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展現不同時期的面貌,再現了畫家的一生。倫勃朗式用光拍攝時,被攝者臉部陰影一側對著相機,燈光照亮臉部的四分之三。以這種用光方法拍攝的人像酷似倫勃朗的人物肖像繪畫,因而得名。《自畫像》油畫丟勒(德國)自畫像之父《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油畫(西班牙)委拉斯貴之現藏羅馬多利亞潘菲利美術館紅底 威嚴兇狠 殘忍1、畫面以紅色為底,有何作用?2、畫家是怎樣抓住人物內在瞬間復雜的精神狀態的?畫家既表現了他兇狠,狡猾的一面,又表現了他精神虛弱的一面,這幅畫紅色的調子表現出宗教所特有的莊嚴氣氛,白色的法衣和紅色的披肩形成了色調的對比,顯示了畫家的技巧,同時構圖和人物姿態安排,既緊緊扣住了人物精神的傳達又充分照顧人物的地位。弗朗西斯·培根 臨摹《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馬拉之死》油畫(法國)達維特真實的記錄,畫家將畫中的主角設計在一個情節和場景之中,豐富了肖像畫的表現內容,增強了它的感染力。保羅·波德里《刺殺馬拉之后的科黛》吉倫特派《馬拉之死》油畫(法國)達維特1793年7月13日夜晚,法國大革命激進派的代表人物——保爾·馬拉遇刺身亡。7月14日,法國召開國民大會,譴責保皇黨的反革命陰謀。一位名叫希羅的代表發言,呼吁畫家雅克·路易·大衛拿起畫筆為馬拉報仇,要讓敵人看到馬拉被刺的情景發抖。大衛是法國繪畫中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國民大會議員、人民教育委員會委員,他接受了這一任務后,立即趕到事件現場,了解情況,為死去的馬拉畫了頭像,下石膏面模作為形象參考。他還把刺客留下的匕首和馬拉死去的浴盆搬回畫室,作為創作的依據。《馬拉之死》油畫(法國)達維特“1793年7月13日,瑪麗·安娜·夏洛蒂·科黛致公民馬拉:‘我’十分不幸,指望能夠得到您的慈善,這就足夠了。”請把這五個法郎的紙幣給一位五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丈夫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凡·高 凡·高和丟勒、倫勃朗一樣,在畫史上以自畫像著稱。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間他卻以驚人的耐力畫了四十多張自畫像,完成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沒有哪位藝術家能像他這樣在觀眾面前將自己暴露無遺。透過這些記錄,我們深深地了解了一個人的痛苦、恐懼、自我懷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爾的快樂。名家名作欣賞——凡·高《自畫像》巴 黎早 期第一張圣雷米時期病愈后戴草帽送高更割耳朵日本版畫銜煙斗最后寫生途中《朵拉·瑪爾的肖像》油畫(西班牙)畢加索采用立體主義的表現手法來表現,他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解和重新組合,將臉部的側面和正面合成在一起,出現了令人驚奇的藝術效果。《戴帽的芙勞》油畫 (意大利)莫迪里阿尼畫面用一種三維空間的繪畫簡化方式,即不去深化空間,而去簡化空間,使之平面化,把線的夸張表現引向具有韻律感的音樂性功能,整個畫面極具裝飾美感和浪漫情調。莫迪里阿尼利用后印象主義對繪畫空間的限定和立體主義對色彩的限制從事他的繪畫。人物與內部空間一體化,形成一種線條圖案或雕塑式的分枝。運用了原始人刻劃性格的技法,人物的輪廓線流暢而又準確,優美的拉長手法,并沒有怪誕變形的視覺感受。肖像畫的發展中世紀多元化普通人個性自我照相機的發明宗教統治者的教化工具禁錮思想貴族富人初顯神韻逐漸成熟成熟發達各時期肖像畫的特點寫實技巧達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畫家開始倡導人文主義,強調個性,作品開始反映作者的情感思想。以表達情感為主,敢于摒棄舊風、不斷創新,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追求寫實,運用色彩和明暗的效果表現人物,同時力求體現人物的內在神態和氣質。肖像畫家們開始思考肖像畫的真正藝術價值,圖新變法,尋找新的造型語言和表現方法。文藝復興時期古羅馬時期18—19世紀20世紀及以后據統計,世界美術史上留下自畫像最多的畫家是:16世紀,德國,阿爾布雷特·丟勒17世紀,荷蘭,倫勃朗19~20世紀,荷蘭,梵高自畫像之父——丟勒濃縮的人生——倫勃朗沿著歷史的足跡,我們對歐洲史上產生的有代表性的肖像繪畫做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肖像繪畫正在沿著一條不斷探索和發展的道路前進。不管繪畫形式如何改變,畫家總能通過他們的作品表現自己的意圖,感染觀畫者的心靈。而這些出現在畫面中的人物則通過被人認知和了解獲得了“永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