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寧夏中考化學二輪重點專題突破 課件(6份打包下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寧夏中考化學二輪重點專題突破 課件(6份打包下載)

資源簡介

(共41張PPT)
專題五 計算應用題
一階 點對點練基礎
二階 分類練提能力
1. 直接讀取純凈物的質量
例1 實驗室用稀硫酸除去一定質量的銅粉中混有的鐵粉,共消耗稀硫酸50g,生成0.2g氣體,計算稀硫酸中溶質質量分數時,代入化學方程式的純凈物為_____,其質量為____g。
尋找帶入化學方程式的純凈物
氫氣
0.2
例2 興趣小組同學為測定某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取15g石灰石放在燒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200g稀鹽酸(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測得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計算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時,代入化學方程式的純凈物為_________,其質量為____g。
二氧化碳
4.4
例3 現有一瓶標簽部分缺失的硝酸銀溶液,為測定該硝酸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某化學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計算硝酸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時,代入化學方程式的純凈物為________,其質量為______g。
氯化銀
14.35
2. 根據質量差計算純凈物的質量
計算公式:生成沉淀(或氣體)的質量=反應前物質質量總和-反應后物質質量總和
例4 小紅同學將未知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34g,加入到盛有0.5g二氧化錳的燒杯中,待完全反應后,稱得燒杯中剩余物質的質量為33.7g。計算該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時,代入化學方程式的純凈物為_____,其質量為____g。
氧氣
0.8
例5 某純堿樣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鈉雜質,稱取該樣品22.8 g加入到盛有一定質量稀鹽酸的燒杯中,恰好完全反應,氣體全部逸出,反應過程中燒杯內溶液的質量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計算反應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時,代入化學方程式的純凈物為_________,其質量為____g。
二氧化碳
8.8
例6 小亮同學用硫酸銅溶液進行如下實驗。計算反應后所得濾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代入化學方程式的純凈物為__________,其質量為____g。
氫氧化銅
9.8
尋找帶入化學方程式的純凈物
計算步驟 答題模板
設:根據題意設未知量 解:設加熱31.6 gKMnO4分解可以得到O2的質量為x
寫:正確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
找:找出相關物質的化學計量數與相對分子質量的乘積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316            32
31.6g          x
計算步驟 答題模板
列:列出比例式 =
求:求出未知數 x=3.2 g
答:簡明地寫出答案 答:加熱31.6g KMnO4分解可以得到O2的質量為3.2 g。
1. 溶質質量分數= ×100%= ×100%
【特別提醒】若反應過程中有氣體、沉淀生成或反應物中有不參與化學反應的雜質,則溶液質量=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生成沉淀的質量-生成氣體的質量-反應物中不參與化學反應的固體雜質的質量。
2. 固體混合物中某物質的質量分數= ×100%
質量分數的計算
1. 實驗室測定一瓶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取該稀硫酸100g,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完全反應后生成46.6g沉淀。試計算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文字敘述類(10年7考) 
解:設100g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H2SO4+BaCl2 === BaSO4↓+2HCl
98 233
x 46.6 g

x=19.6 g
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100%=19.6%
答: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9.6%。
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早在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一書中就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這是我國現代“濕法煉銅”的先驅。某大型工廠利用此原理處理含硫酸銅的廢液回收金屬銅時,向100 kg的廢液中加入足量的鐵粉,得到金屬銅6.4 kg。
(1)計算廢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2)金屬資源保護的有效途徑之一是金屬的回收再利用,其它有效途徑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
有計劃合理地開采礦物
(1)解:設100 kg廢液中硫酸銅的質量為x
Fe+CuSO4 === FeSO4+Cu
160 64
x 6.4 kg

x=16 kg
廢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為 ×100%=16%
答:廢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是16%。
3. 將黃銅(銅鋅合金)粉末20 g與足量稀硫酸反應,得到0.2 g氫氣。
(1)計算這種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
(2)將黃銅片和純銅片互相刻畫,純銅片上留有刻痕,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銅片的硬度比純銅片大
(1)解:設20 g黃銅中鋅的質量為x
Zn+H2SO4 === ZnSO4+H2↑
65 2
x 0.2 g

x=6.5 g
合金中銅的質量為20 g-6.5 g=13.5 g
則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為 ×100%=67.5%
答:這種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為67.5%。
4. 碳酸鈣是牙膏中一種常用的摩擦劑,可用石灰石作原料來制備,某工廠為了測定一批石灰石中所含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稱取1000 g石灰石樣品,磨成粉末后,放在電爐上高溫煅燒至質量不再發生變化,冷卻,稱量剩余固體的質量為648g。已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 CaO+CO2↑,樣品中的雜質不參加反應,據此計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
(2)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0g-648g=352g
(2)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 CaO+CO2↑
100 44
x 352 g
= x=800 g
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100%=80%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352g。
(2)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80%。
5. 為了測定久置在空氣中已經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F取該樣品10 g,加入稀鹽酸至不再有氣體產生為止,得到2.2 g二氧化碳。
(1)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
(2)計算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3)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
(1)解:設10 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
2HCl+Na2CO3 === 2NaCl+H2O+CO2↑
106 44
x 2.2 g
= x=5.3 g
(2)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0g-5.3g=4.7g
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 ×100%=47%
答:(1)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5.3 g。
(2)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47%。
6. [真實教學情境]在一次作業批改中,王老師發現4位同學在同一題中出現了不同的錯誤,
為幫大家理清思路,老師將錯誤的
解題過程寫在黑板上,請同學們仔
細觀察,發現問題,糾正錯誤。
(1)仔細觀察:你發現解題過程中的錯誤有____處。
(2)糾正錯誤:老師點撥后,請將正確的解題過程寫在下面。
(2)解:混合物中KClO3的質量為7 g×(1-30%)=4.9 g
設制得氧氣的質量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4.9 g x
= x=1.92 g
答:制得氧氣的質量為1.92 g。
6
7. 小明用鎂條(表面被氧化)和稀硫酸反應的實驗來測定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實驗中,他繪制了生成氫氣的質量與所用稀硫酸質量的關系圖(如圖),請根據圖示計算該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坐標曲線類
解:設生成0.4 g氫氣消耗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Mg+H2SO4=== MgSO4+H2↑
98 2
x 0.4 g

x=19.6 g
該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10%
答:該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
8.取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的固體殘留物20 g,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剩余固體質量與加入稀硫酸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所取固體殘留物中銅的質量為______ g。
(2)求a點處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17.5
(2)解:固體殘留物中氧化銅的質量為20 g-17.5 g=2.5 g
設反應生成的硫酸銅的質量為x
CuO+H2SO4 === CuSO4+H2O
80 160
2.5 g x
= x=5 g
a點處溶液的總質量為37.5 g+2.5 g=40 g
則a點處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100%=12.5%
答:a點處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2.5%。
9. 常溫下,一錐形瓶中盛有10 g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先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用pH傳感器測得溶液pH與加入稀鹽酸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B點溶液呈____色。
(2)計算稀鹽酸中溶質質量
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2)解:設B點時消耗HCl的質量為x
NaOH+HCl=== NaCl+H2O
40 36.5
10 g×4% x

x=0.365 g
稀鹽酸中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3.65%
答:稀鹽酸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65%。
10. 生鐵是鐵的合金之一。小華為了測定某生鐵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通過實驗得到如下數據(假設生鐵中的其他成分都不與稀硫酸反應):
計算:
(1)生成氫氣的質量。
(2)生鐵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
實物/流程圖類(10年2考)
解:(1)生成氫氣的質量為17.5 g+150 g-166.9 g=0.6 g
(2)設17.5 g生鐵樣品中鐵的質量為x
Fe+H2SO4 === FeSO4+H2↑
56 2
x 0.6 g
= x=16.8 g
生鐵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為 ×100%=96%
答:(1)生成氫氣的質量為0.6 g。(2)該生鐵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為96%。
11. 為測定實驗室中某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明取 25.0 g 過氧化氫溶液放入燒杯中, 然后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
(1)二氧化錳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催化作用
(2)解:生成氧氣的質量為126.0 g-122.8 g=3.2 g
設25.0 g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質量為x
2H2O2 2H2O+O2↑
68 32
x 3.2 g
= x=6.8 g
該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27.2%
答:該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7.2%。
12. 國家標準規定工業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98.0%為合格品。為測定某工業純堿是否為合格品,興趣小組成員分別進行了如圖的實驗(雜質不參與反應,過濾后濾渣損失忽略不計)。
(1)實驗中加入過量CaCl2溶液的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計算判斷該工業純堿是否
為合格品(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
確到0.1%)。
使樣品中碳酸鈉完全反應
(2)解:設10.8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
CaCl2+Na2CO3=== CaCO3↓+2NaCl
106 100
x 10.0 g

x=10.6 g
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 ×100%≈98.1%>98.0%
答:該工業純堿為合格品。
13. 為測定某生理鹽水的溶質質量分數,將生理鹽水樣品與足量的硝酸銀溶液混合,有關實驗數據如下表:
(1)反應后生成氯化銀的質量為_____g。
(2)計算該生理鹽水的溶質質量分數。
表格數據類
反應前 反應后
實驗數據 生理鹽水樣品的質量 加入硝酸銀溶液的質量 過濾后剩余溶液的質量
130 g 40 g 167.13 g
2.87
(2)解:設130g生理鹽水中氯化鈉質量為x
NaCl+AgNO3 === AgCl↓ + NaNO3
58.5 143.5
x 2.87 g

x=1.17 g
該生理鹽水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0.9%
答:該生理鹽水的溶質質量分數為0.9%。
14. 小明用石灰石測定某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向盛有100 g稀鹽酸的燒杯中依次加入石灰石粉末(雜質不參加反應),充分反應后,記錄實驗數據見下表。請計算:
(1)共生成二氧化碳____g。
(2)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實驗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石灰石粉末質量/g 15 15
燒杯中物質總質量/g 109.5 121.2
8.8
(2)解:設100 g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CaCO3+2HCl=== CaCl2+H2O+CO2↑
73 44
x 8.8 g

x=14.6 g
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100%=14.6%
答: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4.6%。
15.某工廠生產的NaCl產品中含有雜質MgCl2,化學興趣小組取100g樣品完全溶解于313.6g水中,向該溶液中分5次加入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每次30g,充分反應。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注: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MgCl2+2NaOH===Mg(OH)2↓+2NaCl]
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g 30 30 30 30 30
累計生成沉淀的質量/g 2.9 5.8 8.7 11.6 11.6
請完成下列各題:
(1)第___次恰好完全反應。
(2)樣品中MgCl2的質量是___g。
(3)計算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規范的計算過程)。
4
19
(3)解:設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x
MgCl2+2NaOH=== Mg(OH)2↓+2NaCl
58 117
11.6 g x
58 11.6 g
117 x
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為100 g-19 g+23.4 g=104.4 g
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質量為100 g+313.6 g+4×30 g-11.6 g=522 g
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20%
答: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

x=23.4 g
522 g
104.4 g(共15張PPT)
專題二 數字化實驗
1.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一瓶氫氧化鈉溶液的變質情況,在一密閉容器中加入該瓶溶液,再向其中緩慢滴加稀鹽酸,并用數字化儀器測得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隨加入稀鹽酸的體積變化如圖所示,分析得到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
A. a點時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約為0.03%
B. a→b為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
C. 向c點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變色
D. 該瓶氫氧化鈉溶液完全變質
D
2. 過氧化氫可以作增氧劑。常溫下用4%的過氧化氫溶液進行實驗,研究pH對過氧化氫分解所得溶液中溶氧量的影響情況,如圖是用傳感器測出溶液中溶氧量的曲線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pH越大,溶氧量越多
B. 向過氧化氫中加入強堿性物質可加快
過氧化氫分解
C. pH在10~11之間,溶氧量達到最大值
D. 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H2O2=== H2O+O2↑
C
3. 電導率傳感器可輔助探究復分解反應的實質。相同條件下,離子濃度越大,電導率越大,溶液導電性越強。將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兩份置于兩個燒杯中并插入電導率傳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鈉溶液,測得溶液的電導率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乙曲線電導率減小過程中,溶液由紅色變
為無色
B. 乙曲線對應的反應中四種離子數目都減少
C. 甲曲線對應氫氧化鋇與硫酸鈉反應
D. 甲曲線上的M點代表兩種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D
4. 興趣小組同學用相同形狀的鐵、鎂、鋁、鋅四種金屬分別和等濃度、等體積的足量稀鹽酸用如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反應過程中氣壓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圖2中曲線①、②對應的物質分別
是鋅和鐵
B. 鎂對應的氣壓變化中出現壓強變
小的原因是瓶中氣體減少
C. 鋁對應的氣壓變化,說明在實驗前沒有除去表面致密的氧化鋁薄膜
D. 該實驗能證明金屬與鹽酸反應的速率與金屬的活動性有關
B
5. 用如圖1裝置進行實驗,先后將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測得一段時間內壓強變化如圖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
(2)bc段壓強不變,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cd段壓強變大,用化學方程式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氧化
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充分反應,反
應停止
Na2CO3+2HCl=== 2NaCl+H2O+CO2↑
NaOH溶液
(4)ab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將氫氧化鈉溶液換為等體積的水,ab段曲線的傾斜程度將會_____
(填“變大”或“變小”)。
CO2+2NaOH === Na2CO3+H2O
變小
6. 用圖1所示裝置分別進行足量的紅磷或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裝置冷卻至室溫后結束實驗),測定集氣瓶內的壓強變化如圖2所示。
(1)實驗前,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檢查圖1裝置的氣密性。
(2)圖2曲線①數據表明,紅磷燃燒后集氣瓶內的壓強低于起始壓
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學根據圖2曲線②推斷:
不能用木炭測定空氣中的氧氣
含量,其實驗依據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需要
紅磷燃燒消耗O2,且產物P2O5不是氣體
反應前后
壓強沒有變化
圖1
圖2
7. 探究鋅與稀硫酸反應的實驗:取一塊鋅片與質量分數為8%的稀硫酸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測得產生H2的總體積與反應時間關系如下表,同時用溫度傳感器測得溶液溫度與反應時間關系如圖。
(1)鋅片與稀硫酸反應_____(填“吸熱”或“放熱”)。
(2)20~40 s產生H2的平均速率是____mL/s(平均速率
指單位時間內H2體積的變化量)。
反應時間(s) 20 40 60 80 100
H2體積(mL) 5 15 30 50 60
放熱
0.5
(3)產生H2的體積:40~60 s大于20~40 s。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20 s溶液溫度變化不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應放熱,40~60 s溶液溫度更高,反應速率加快
產生H2體積小,放出熱量少
反應時間(s) 20 40 60 80 100
H2體積(mL) 5 15 30 50 60
8. 酸堿中和反應是初中階段重要的一類反應,請你一起參與探究。
【實驗探究Ⅰ】
在50mL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濃度的鹽酸,并用玻璃棒攪拌,觀察到溶液的溫度______,由此現象小李同學得出兩者能發生反應的結論。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后,小張同學發現此結論不夠嚴謹,設計了下列3個對比實驗:
①50mL一定濃度的鹽酸與50mL蒸餾水混合,測量溶液溫度的變化。
升高
②50mL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與50mL蒸餾水混合,測量溶液溫度的變化。
③50mL一定濃度的鹽酸與50mL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測量溶液溫度的變化。
用數字化實驗技術測得3個實驗,溶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
(1)由圖可知,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稀釋時均______(填“放熱”或“吸熱”),但它們稀釋時溫度的變化量遠______兩溶液混合時溫度的變化量。
(2)從微觀角度分析,此中和反應的溫度變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兩種離子發生反應放出熱量的緣故。
放熱
低于
H+、OH-
【實驗探究Ⅱ】
(1)在50mL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濃度的鹽酸,并用玻璃棒攪拌,溶液顏色由紅色剛好變為無色時,
可說明兩者發生了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一定量反應后的無色溶液加熱蒸發,在蒸發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溶液由無色又變成紅色。同學們對紅色溶液中溶質的成分(酚酞除外)進行再探究。
NaOH+HCl=== NaCl+H2O
查閱資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無色,在8.2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同學們討論后一致認為猜想____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驗證:取樣,滴加________,無氣泡產生,猜想三錯誤。
原因分析:反應后無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熱蒸發,當溶液的pH在________范圍內,溶液的顏色變紅。
總結反思:向某堿性溶液中滴加2~3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后溶液的顏色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變紅。

氯化鈉溶液顯中性
稀鹽酸
8.2~14
不一定(共24張PPT)
專題三 物質的轉化
一步轉化
1.下列物質轉化能夠一步實現的是(  )
A. BaCl2→ Ba(OH)2
B. CO2→ CO
C. Cu(NO3)2→ AgNO3
D. Fe2O3→ Fe(OH)3
B
2. 下列一步轉化中,必須通過與酸反應才能實現的是(  )
A. CaCO3→CO2
B. Na2CO3→NaCl
C. Cu(OH)2→H2O
D. NaNO3→Mg(NO3)2
C
3. 甲、乙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如圖所示,甲發生一步反應轉化為乙有兩種途徑,乙發生一步反應轉化為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若甲是Fe3O4,則乙是Fe
B. 若乙是金屬,則單質、
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同種元素
C. 若甲的相對分子質量比乙小16,則甲、乙一定分別是H2和H2O
D. 若甲是氧化物,則反應①和③的基本反應類型不一定相同
C
4. (2023銀川唐徠回民中學二模)人類常利用化學反應得到所需要的物質。如圖是Mg(OH)2、MgCl2、Mg(NO3)2三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通過加入氯化鈉溶液可實現①的轉化
B. 通過一步反應無法實現②的轉化
C. 通過加入可溶性堿可實現③的轉化
D. 通過一步反應也可實現Mg(NO3)2向MgCl2的轉化
連續轉化
C
5. 下列物質在給定條件下能實現轉化的是(  )
A. S SO3 Na2SO4
B. Zn ZnSO4 ZnCl2
C. CuO Cu Al
D. NaCl NaNO3 KNO3
B
O2
點燃
NaOH溶液
稀H2SO4
BaCl2溶液
C
高溫
Al(SO4)3溶液
AlNO3溶液
KOH溶液
6.下列各物質之間相互轉化(注:物質間的轉化均通過一步實現)關系與如圖不符的是(  )
    X Y Z
A CO2 O2 CO
B CaCO3 CaO Ca(OH)2
C H2O2 H2O H2
D Cu CuO CuSO4
物質
選項
C
7. 如圖所示轉化關系中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反應。下列選項中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圖示轉化關系的是(  )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CuO CuSO4 FeSO4 FeCl2
B CO2 Na2CO3 H2O O2
C O2 MgO H2O2 H2O
D HCl BaCl2 BaSO4 H2SO4
B
8. 下圖表示元素的化合價與物質類別的關系,“→” 表示物質之間可以轉化,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它們均含有X元素。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戊代表的物質均易溶于水
B. 由X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
具有相同的性質
C. “甲→乙→丙”的轉化都只能通過與O2反應來實現
D. 加熱丁和紫色石蕊的混合液,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紫色
D
9. “飛花令”是中國詩詞的一種接龍游戲。科學興趣小組模仿“飛花令”游戲規則,進行物質間轉化的接龍比賽,其比賽規則是:從同一物質開始進行轉化,接龍物質不能重復且必須含有指定元素,以轉化路徑長且正確者為比賽勝者。某兩場比賽的過程記錄如下(“→”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
(1)指定元素:氫元素 起始物質:HCl
比賽勝者:乙同學
甲同學:HCl→H2O
乙同學:HCl→H2O→
乙同學在方框中應填物質的化學式是____(寫一種即可)。
(2)指定元素:鋇元素 起始物質:BaO
比賽勝者:丁同學
丙同學:BaO→Ba(OH)2→BaSO4
下列能使丁同學獲勝的方案有_____(填字母)。
A. BaO→BaSO4→Ba(OH)2→BaCO3
B. BaO→BaCl2→Ba(NO3)2→BaSO4
C. BaO→Ba(OH)2→BaCO3→BaCl2→Ba(NO3)2→BaSO4
D. BaO→BaCl2→BaCO3→Ba(NO3)2→Ba(OH)2→BaSO4
H2
BC
10. “銅的循環”如圖所示。其中,箭號表示能一步實現的物質轉化方向,X、Y、Z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
(1)若反應①為3Cu+8HNO3(稀)===
3Cu(NO3)2+4H2O+2NO↑,預測該
反應可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_____
______(寫一個)。
(2)反應②中,X的化學式是_______
(寫一個)。
有氣
NaOH
泡產生
(3)Y是黑色固體,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反應⑤的轉化原理,除去FeSO4
溶液中的少量CuSO4。需要的藥品和分
離方法分別是_____、_____。
(5)已知:同一化學反應中,若有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則必有元素的化合價降低。銅曝露在空氣中生成銅銹[主要成分為Cu2(OH)2CO3]的過程中,空氣中參與反應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
CuO+H2SO4 === CuSO4+H2O
鐵粉
過濾
O2、H2O、CO2
11. 構建知識網絡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如圖為有關H2O的知識網絡圖,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 反應①得到氫氣、氧氣的體積比為1∶2
B. 反應③吸收熱量
C. 根據反應⑥,將濕潤的紫色石蕊紙花放
入二氧化碳中,觀察到紙花變紅
D. 上述涉及的所有轉化中不可能有置換反應
中心物質型轉化
C
12. 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中的四種常見物質,丁是甲與乙、乙與丙反應的生成物之一(反應條件均已略去),轉化關系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甲和乙均為黑色粉末,則丁可能是Cu
B. 若甲和乙均為黑色粉末,丁是紅色固體,
則丙一定為CO
C. 若常溫下甲為氣體,丁為常見難溶性鹽,則乙可能是NaOH
D. 若丁為水,乙為酸溶液,則甲和丙一定屬于同一類物質
A
13. 發展低碳經濟,降低碳排放,就是要盡量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圖是部分物質與二氧化碳的相互轉化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碳酸鈉在高溫下與SiO2發生反應,
化學方程式為:Na2CO3+SiO2
Na2SiO3 + CO2↑,Na2SiO3中硅元素
的化合價為_____。
+4
(2)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緩慢氧化可轉變為二氧化碳,其原理可以表示為:C6H12O6+6O2 === 6CO2+6X,其中X的化學式為_____。
(3)物質R能發生分解反應生成CO2,
寫出一個符合要求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
(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物質都屬于有機物中的烷烴,寫出丙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O
CaCO3 CaO+CO2↑
C3H8+5O2 3CO2+4H2O
(5)若R為CO,能使R轉化為CO2的一種物質是____(填化學式)。
(6)CO2能轉化為Na2CO3,該過程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
CO2+2NaOH === Na2CO3+H2O
14. 已知A~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1所示,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已略去。圖2所示的是B、C、D、E的相關信息(重疊部分表示兩種物質的共同點)。請回答下列問題:
(1)D物質的化學式是_____。
中心物質型轉化
CO2
(2)物質E的用途:_______(寫一條即可)。
(3)反應①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
(4)寫出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溶劑
置換反應
NaOH+HCl=== NaCl+H2O
15. A~G表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種元素,D是溫室氣體,G是重要調味品。請回答下列問題:
(1)G的化學式為______。
(2)反應①的基本反應類型
為___________。
(3)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一種用途是__________。
NaCl
復分解反應
NaOH+HCl=== NaCl+H2O
生產玻璃
16.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奕晴同學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圖案。圖中A~G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表示相互能反應,“→”表示轉化關系(所涉及反應均為初中常見的化學反應)。A、B、C、D、E分別屬于酸、堿、鹽、氧化物、單質中的一種,其中A是具有吸附性的黑色固體,C、
E在農業上常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
(1)A的化學式為____。
(2)D屬于題中所述物質類別中的____。
C

(3)B→ C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和G對應的物質可能是______(填序號,雙選)。
①水和氧氣     ②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uO+H2SO4=== CuSO4+H2O
①②
(5)A與B反應過程中,體現了A物質的______性。
(6)B與D反應的過程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原
固體溶解,溶液變為藍色(共115張PPT)
專題六 實驗探究題
一階 點對點練基礎
二階 分類練提能力
考向1 反應后物質成分的猜想(10年3考)
例1 小葉同學將CaCl2 溶液與Na2CO3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同學們對反應后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以下探究: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有什么?
實驗猜想(10年6考)
【作出猜想】猜想1:只有NaCl
猜想2:有NaCl和CaCl2
猜想3:有_______________
猜想4:有NaCl、CaCl2和Na2CO3
經過討論,大家認為上述猜想4不合理,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NaCl和Na2CO3
例2 亞硫酸鈉(Na2SO3)在生活、生產上有廣泛的用途,亞硫酸鈉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硫酸鈉(Na2SO4)而變質?;瘜W興趣小組同學對一瓶久置的亞硫酸鈉溶液的溶質成分展開探究。
【提出問題】久置的亞硫酸鈉溶液的變質程度如何?溶質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沒有變質,成分是Na2SO3
猜想二:部分變質,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部變質,成分是Na2SO4
考向2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完成猜想
例3 某同學取銅銹[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放在試管內,滴加足量的稀鹽酸,發現銅銹溶解,生成藍色溶液的同時產生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這一現象引起大家的興趣并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產生的氣體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氫氣
②可能是______
③可能是二氧化碳
氧氣
④可能是一氧化碳
⑤可能是氮氣
⑥可能是氨氣
【交流討論】大家討論后一致認為該氣體一定不是氮氣,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該氣體也一定不是氨氣,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應物中不含氮元素
反應物中不含氮元素且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
考向3 有關變量的猜想
例4 為探究 FeCl3溶液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催化作用,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一種粒子起催化作用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鐵離子起催化作用
猜想二:________起催化作用
猜想三:水分子起催化作用
【交流討論】同學們結合所學知識,一致認為猜想三不成立,得出此結論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離子
過氧化氫溶液中含有水
考向4 未知物質成分的猜想(10年2考)
例5 實驗課上,老師給了同學們一包黑色固體粉末,該粉末可能是炭粉、氧化銅粉、鐵粉中的兩種或三種,某興趣小組通過實驗探究其成分。
【提出問題】該黑色固體粉末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炭粉、氧化銅粉
猜想二:炭粉、鐵粉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
猜想四:炭粉、氧化銅粉、鐵粉
氧化銅粉、鐵粉
例6 中考理化實驗操作考試結束后,同學們在整理化學實驗室時,發現一瓶如圖所示的無色溶液。為確定溶液成分,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20 ℃時,氫氧化鈣的溶解度為0.165 g。
【作出猜想】查閱寧夏中考實驗操作試題和詢問老師后,判斷瓶內原溶液可能是MgCl2、Ca(OH)2、NaCl、NaOH、Na2CO3溶液中的一種。
【交流討論】(1)標簽上寫有a,因此該溶液一定不是________溶液。
(2)該溶液一定不是Ca(OH)2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MgCl2
常溫下氫氧化鈣的溶質質量分數不可能達到10%
例7 小英同學在做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時,發現鋅片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紅色固體物質的同時有較多的氣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氣體呢? (提示:反應只生成一種氣體)
【提出猜想】產生的氣體可能是SO2、O2或H2中的一種。
【查閱資料】SO2易溶于水,化學性質與二氧化碳相似,它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操作、現象與結論的對應關系(10年9考)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向盛滿該氣體的試管中,插入帶火星的木條 無明顯變化 產生的氣體不是O2
②將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___________ 產生的氣體不是SO2
③將該氣體凈化后通過 表面含CuO的銅網(如圖) _________ _________ 產生的氣體是H2
【實驗反思】由上述實驗可以推出,硫酸銅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
無明顯變化
黑色固體變成紅色
硫酸
【設計并進行實驗】
例8 某同學家中有一袋化肥,可能混入了其他化肥,且化肥包裝袋上字跡模糊。該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請你參與探究并填空:
【提出問題】該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質?
【收集信息】經詢問得知,該化肥可能為銨態氮肥。
【提出猜想】該化肥所含的陰離子可能是Cl-、 、 中的一種或幾種。
實驗操作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
①取少量該化肥樣品和少量熟石灰放在研缽中混合研磨 ______________ _______ 含有銨根離子
②另取少量該化肥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完全溶解,滴加足量的硝酸鋇溶液,再滴加少量稀硝酸,過濾 產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沒有______存在
③取少量②所得濾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有Cl-存在
AgNO3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
【實驗、記錄與分析】
例9 做“中和反應”實驗時,小聰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稀硫酸,一會兒后發現忘了滴加酸堿指示劑,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并對反應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質展開了討論。
【提出問題】反應后溶液的溶質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Na2SO4和H2SO4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10年10考)
方法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方案一 取少量燒杯中的溶液于潔凈的試管中,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變紅色 猜想一正確
方案二 取少量燒杯中的溶液于潔凈的試管中,滴加BaCl2溶液 出現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確
方案三 取少量燒杯中的溶液于潔凈的試管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鐵粉末,振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正確
紅色粉末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
【實驗探究】
【方案評價】(1)小明認為方案一不能證明猜想一正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方認為方案二不能證明猜想三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學們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方案三能夠證明猜想三正確。除此方案外,請再設計一種方案加以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實驗操作和現象)。
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變為紅色
硫酸和硫酸鈉溶液均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取少量燒杯中的溶液于潔凈的試管中,
加入少量鐵粉,觀察到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例10 興趣小組同學在課外活動中得知水與木炭反應后產生的氣體成分可能為H2、CO和CO2,并對此進行探究。
【設計實驗】小組同學將產生的氣體通過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前先通入氮氣)。
【反思交流】(1)B裝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學們經過討論后認為圖示實
驗裝置不嚴謹,在此實驗基礎上
你的改進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末端酒精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結束后若裝置沒有冷卻至室溫就停止通入氣體,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
在D和E裝置間加一個裝有無水硫酸銅的U形管
點燃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E裝置中的液體會倒吸進入熱的玻璃管內,引起玻璃管炸裂
例11 甲、乙、丙三位同學用溫度傳感器測得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前后燒杯內溶液的溫度變化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保溫良好,熱量散失忽略不計)。
由圖可知,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
中_____(填“吸收”或“放出”)熱量,三位同學
所得溫度變化圖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數字化曲線分析
放出
三位同
學所用稀鹽酸的濃度不同
例12 胃酸過多須服用抗酸藥物(能與鹽酸反應),常用的抗酸藥物有碳酸氫鈉片、鋁碳酸鎂片,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數字化實驗分別測定碳酸氫鈉片、鋁碳酸鎂片與“胃酸”反應時,產生CO2的速率和pH的變化,得到“二氧化碳濃度—時間”曲線(如圖1)、“pH—時間”曲線(如圖2)。請根據圖像分析:
圖1
圖2
(1)兩種藥品中,服用___________更易造成胃脹氣。
(2)請比較兩種藥品中和酸的能力,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氫鈉片
鋁碳酸鎂片中和酸的能力更強,因為在相同時間內,鋁碳酸鎂片與胃酸反應后pH增加的幅度較大
1.在我市貢井區、大安區交界處有個地名叫“石灰窯”,生產生石灰有悠久的歷史。某?;瘜W實驗室一瓶裝滿生石灰的塑料試劑瓶已經膨脹破裂,該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化學老師的指導下,對該生石灰取樣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
生石灰樣品的成分是什么?
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含變質)(10年5考)
【猜想假設】
生石灰樣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種或幾種。
【設計實驗】
興趣小組設計出如下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 取樣品于燒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觸摸燒杯外壁 燒杯壁發熱 _______
有CaO
【反思評價】
(4)經過討論,發現通過(2)不能得出樣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2) 將(1)中液體過濾,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______________ 溶液變紅 有Ca(OH)2
(3) 取(2)中的少許濾渣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鹽酸 ____________ 有CaCO3
無色酚酞溶液
有氣泡產生
氧化鈣和水反應能生成氫氧化鈣
(5)通過小組合作,最后得出樣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請寫出生成CaCO3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應用交流】
(6)生石灰要_____保存。
Ca(OH)2 + CO2=== CaCO3 ↓+ H2O
密封
2. 化學課堂上,老師做了如圖一的實驗(網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溫度)。
(1)隨著不斷加熱,試管①里逐漸
有紅色固體產生,化學方程式為
C+2CuO 2Cu+CO2 ↑,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屬于___________,同時試管②里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換反應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O2+ Ca(OH)2=== CaCO3 ↓+ H2O
(2)小明發現通入試管②里的氣體有逸出液面的現象,懷疑試管①里還有其它氣體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師首先贊揚小明有科學的質疑精神,建議在化學興趣小組的活動中展開探究。請你也參與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問題】碳還原氧化銅的反應還有一氧化碳生成嗎?
【猜想與假設】猜想一:沒有一氧化碳生成
猜想二:還有一氧化碳生成
【設計方案】
在老師的幫助下,小明設計出如圖二實驗,為了提高實驗效果,小明加
大了反應物的用量。老師提示:先將兩個開關都打開,再加熱,反復擠壓氣球一會兒。老師這樣提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將裝置內的空氣排盡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先按老師的提示操作,加熱一會兒后,關閉開關2。待充分反應,關閉開關1,停止加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逸出液面的氣體不是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逸出液面的氣體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導管口有氣泡冒
出,氣球膨脹
打開開關2, 在右側導管口處放一個燃著的酒精燈,反復擠壓氣球
導管口處氣體燃燒,
產生藍色火焰
【進行實驗】
【交流與提高】
同學們通過對以上實驗的討論與分析,認為一氧化碳的產生至少源自兩個反應;一是試管內反應物直接反應生成;二是生成物又發生反應而生成。請你寫出其中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沒有明顯現象,同學們想進一步檢驗該反應的生成物,可選用的藥品有_______(填序號)。
①酚酞溶液  ②氫氧化鈣溶液  ③稀鹽酸
④鋅粒 ⑤氯化鈣溶液
C+CuO Cu+CO↑
②③⑤
【評價與反思】
經過本次活動,同學們感到,正是因為小明具有___________精神,我們這次活動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獲。
科學的質疑
3. 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將鎂片和銅片分別放入裝有稀硫酸的試管中,銅片表面沒有明顯現象,而鎂片表面有氣泡產生,同學們得出銅不能與硫酸發生反應的結論。有同學提出疑問:是不是任何條件下,銅都不能與硫酸發生反應呢?于是興趣小組同學再次進行實驗,在加熱條件下將銅片與濃硫酸混合,發現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同學們對此十分好奇,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在加熱條件下銅片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什么?
【查閱資料】①SO2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與CO2化學性質相似,SO3呈氣態時也有刺激性氣味;
②SO2和SO3分別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鋇和硫酸鋇白色沉淀;
③硫酸鋇沉淀不溶于酸,亞硫酸鋇沉淀可溶于稀鹽酸,反應生成SO2。
【猜想與假設】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__________;
猜想3:可能是二氧化硫與三氧化硫;
猜想4:可能是氯化氫氣體。
大家討論后認為猜想4不合理, 依據是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同學們
設計如圖所示實驗裝
置進行探究:
三氧化硫
質量守恒定律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對濃硫酸與銅片的混合物加熱,將產生的氣體通入飽和氫氧化鋇溶液中 裝置B中______ _________ 猜想1正確
停止加熱,用注射器向裝置B中注入足量的稀鹽酸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有白色
沉淀生成
產生氣泡,沉淀全部溶解
【反思拓展】(1)C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銅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硫酸鹽和兩種氧化物,寫出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反應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氣
Cu + 2H2SO4(濃) CuSO4 + 2H2O+SO2↑
4. (2023銀川唐徠回民中學三模)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堿與酸、堿與鹽反應的性質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兩個實驗。
(1)試管B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 A、B兩試管中的物質
同時倒入一支潔凈的燒杯中,最終觀察到燒杯內只有藍色溶液,寫出該過程中一定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藍色沉淀產生,
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
2HCl+Cu(OH)2 === CuCl2+2H2O
【提出問題】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小芳:溶質是 NaCl、CuCl2、NaOH
小明:溶質是_____________
小華:溶質是NaCl、CuCl2、HCl
請你判斷哪位同學的猜想不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CuCl2
小芳的猜想不合理,因為CuCl2、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方案1:取少量燒杯內的液體于試管中,并加入少量氧化銅固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華的猜想正確
方案2:取少量燒杯內的液體于試管中,并加入硝酸銀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為藍色
【進行實驗】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實驗來驗證其他兩種假設。
小華認為方案2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銀也能與氯化鈉、氯化銅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學反應后所得物質的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________________。
【交流討論】查閱資料可知,銅離子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有極大的危害,因此為防止環境污染并回收金屬銅,工廠排放含上述溶質的廢液前要加入過量的____ (填序號)。
A. NaOH    B. 鐵粉   C. CaCO3
反應物是否過量
B
5. 某化學興趣小組在查閱課外資料時,得知鐵與水蒸氣反應能生成一種黑色固體和一種無色氣體,于是利用圖甲裝置進行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測生成的氣體可能是H2或O2,點燃C中產生的肥皂泡,有的發出輕微的爆鳴聲,有的發出“噗”的一聲,請你推斷反應生成的氣體是______。
(2)有同學認為導管口有氣泡產生即說明反應生成了氣體,你認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正確,因為導管口產生的氣泡可能是試管內的空氣
有水參加,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氫氣
【提出問題】反應一段時間后,B裝置中的黑色粉末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鐵粉、FeO、Fe3O4均為黑色粉末;學習小組進行了一系列實驗,驗證了FeO不存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鐵粉
猜想二:只有Fe3O4
猜想三:鐵粉和Fe3O4的混合物
稀鹽酸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取黑色粉末,按照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另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試管中,加入________ 產生氣泡 猜想三成立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驗證】學習小組設計了實驗進行驗證:
3Fe+4H2O Fe3O4+4H2
【拓展反思】(1)根據上述實驗結論,請寫出Fe與水蒸氣在高溫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乙實驗開始時先通入一段時間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盡空氣,防止加熱一氧化碳和空氣的混合氣體時發生爆炸

【反思評價】(1)甲實驗中A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乙實驗中尾部酒精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提供水蒸氣
點燃未反應完的一氧化碳氣體,防止污染空氣


6. 明明同學發現媽媽蒸饅頭、炸油條時常常用到發酵粉或堿面。這是為什么呢?查閱標簽得知:發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和有機酸,堿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鈉。帶著這個問題,他和小組同學一起走進實驗室,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
【設計與實驗一】觀察碳酸氫鈉和碳酸鈉都為白色粉末狀固體。分別取兩種固體少量于試管中,加水振蕩至充分溶解,得到無色溶液。
物質性質的探究(10年2考)
【設計與實驗二】(1)在白色點滴板里進行
如圖1所示實驗,觀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都
變成____色。
(2)如圖2分別取適量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粉
末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觀察到試管甲
中都_________,試管乙中澄清石灰水都
變渾濁。寫出試管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個)。

產生氣泡
NaHCO3+HCl=== NaCl+H2O+CO2↑
圖1
圖2
【歸納與總結】以上實驗說明,碳酸氫鈉和碳酸鈉溶液都呈___性;都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大家認為:發酵粉或堿面能用來蒸饅頭、炸油條,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同伴芳芳提出猜想:蒸饅頭、炸油條時溫度都比較高,會不會是受熱后它們都分解了呢?
【設計與實驗三】芳芳和同學一起設計方案,并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請你幫她完成實驗報告。

碳酸氫鈉、碳酸鈉都能與發酵時產生的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加熱碳酸氫鈉時,試管內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碳酸氫鈉受熱_____,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生成
加熱碳酸鈉時,試管內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沒有明顯變化 _________________
分解
碳酸鈉受熱不分解
【解釋與結論】由此可知,芳芳的猜想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通過以上實驗,小組同學對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的性質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它們的性質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同時,對物質的性質往往決定其用途,而物質的用途又反映其性質有了進一步理解。
不正確
(1)【設計與實驗二】中,當觀察到試管甲中不再有氣泡產生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陰離子是_____(填化學符號)。
(2)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Cl-
加熱固體混合物
7. 某同學對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質進行如下探究:
【實驗一】探究常溫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1)將2支注射器用膠皮管連接(如圖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一端注射器活塞向外拉,一段時間后若觀察到注射器活塞恢復到原位置,則表示裝置氣密性良好
圖1
(2)取100 mL蒸餾水于燒瓶中,加熱煮沸后,立刻蓋上瓶塞,冷卻至室溫備用。
(3)取2支注射器分別抽取10mL現制的純凈二氧化碳和10mL上述處理過的蒸餾水,按圖1所示連接,交替推動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復多次,充分混合后,氣、液總體積為13mL。可知常溫常壓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體積水最多能溶解____體積的二氧化碳。實驗中將蒸餾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7
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防止對實驗結果造成干擾
圖1
【實驗二】比較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和水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
步驟1:圖2所示裝置的氣密性良好,三組實驗中注射器內分別裝有等體積40%的氫氧化鈉溶液、飽和氫氧化鈣溶液和水。
圖2
步驟2:同時迅速將注射器內等體積的三種試劑注入各自燒瓶中。
步驟3:一段時間后,同時振蕩燒瓶。測得實驗過程中裝置內壓
強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4)圖3中曲線AB段壓強增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實驗時注入試劑后,燒瓶中能觀察到明顯現象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圖3中曲線可知,三種試劑中____________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最好。
(7)步驟3“一段時間后,同時振蕩燒瓶”,從曲線判斷“一段時間”指_____
(填“200”“400”或“800”)s時。
氫氧化鈉溶液
800
將注射器中試劑推入燒瓶中,反應進行程度小,氣體體積被壓縮,造成燒瓶內壓強增大
CO2+Ca(OH)2 === CaCO3↓+H2O
圖3
(8)飽和氫氧化鈣溶液和40%的氫氧化鈉溶液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曲線中,400 s時燒瓶內溶液中的溶質成分為________________。
飽和氫氧化鈣溶液濃度太低,影響了CO2的吸收
NaOH、Na2CO3
8. 小明在衛生間看到了一個裝有無色液體的瓶子,上面寫著“潔廁劑”,但沒有成分說明。于是小明將潔廁劑帶到實驗室,與同學們一起探究其成分和性質。
【提出問題】潔廁劑有哪些性質?成分中有什么?
同學們想知道潔廁劑的酸堿性,于是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試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2,可知潔廁劑顯酸性。同學們一致認為潔廁劑中含有H+。根據所學知識,同學們提出猜想。
用玻璃棒蘸取少許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
【猜想與假設】猜想1 潔廁劑能與活潑金屬反應
猜想2 潔廁劑能與碳酸鹽反應
猜想3 潔廁劑能與堿溶液反應
【實驗活動】
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及結論
實驗1 取適量的鋅粒于試管中,加入潔廁劑 ___________,猜想1成立
實驗2 取適量的碳酸鈉粉末于試管中,加入潔廁劑 有氣泡產生,猜想2成立
有氣泡產生
【反思與交流】
小明對實驗3的結論提出質疑,于是小明利用無色酚酞溶液重新設計實驗,證明了猜想3成立。小明的實驗步驟和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提出問題】潔廁劑的陽離子中含有H+,陰離子中含有什么離子?
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及結論
實驗3 取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加入潔廁劑 無明顯現象,猜想3不成立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再逐滴滴加潔廁劑,觀察到溶液紅色消失
實驗目的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及結論
探究潔廁劑中的陰離子 1.取適量的潔廁劑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溶液 無明顯現象,潔廁劑的陰 離子中一定不含
2.取適量的潔廁劑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潔廁劑的陰離子中含Cl-;寫出相關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氯化鋇
HCl+AgNO3=== AgCl↓+HNO3
【實驗探究】
【拓展應用】1. 你認為潔廁劑還能與哪類物質發生反應,請寫出一種此類物質________。
2. 潔廁劑有一定的腐蝕性,若不慎沾到皮膚上,處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鐵
先用水沖洗,再涂上3%~5%碳酸氫鈉溶液
考向1 破損標簽類探究
9. 實驗室存放鹽溶液的柜子里,有一瓶無色溶液的標簽因受到腐蝕而破損,如圖所示。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其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是什么溶液呢?
【猜想與假設】經了解得知,這瓶無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鉀、硫酸鉀、氯化鉀、硝酸鉀中的某一種溶液。
物質組成成分的探究(10年2考)
【推理分析】小組同學為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他們進行了以下分析:
(1)甲同學根據物質的組成元素認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乙同學認為也不可能是硝酸鉀溶液,他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為了確定該溶液究竟是剩余兩種溶液中的哪一種,丙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氯化鋇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該溶液一定是碳酸鉀溶液
氯化鉀
硝酸鉀化學式中K右下角的數字不是2
【實驗反思】
(1)丁同學認為丙的結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在丙同學實驗的基礎上,丁同學繼續進行實驗,實驗方案如下:
(3)為防止標簽受到腐蝕,傾倒液體時應注意:_______________。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丙同學實驗所得的白色沉淀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_______,振蕩 ____________, 沉淀溶解 該溶液是碳酸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鉀也能和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稀鹽酸
產生大量氣泡
BaCO3 + 2HCl===BaCl2+H2O+CO2↑
標簽朝向手心
10.化學興趣小組的同
學發現實驗臺上有一瓶標簽殘缺的試劑(如右圖所示),同學們對此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溶液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小紅的猜想是NaOH溶液,小峰的猜想是Na2CO3溶液,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任選一種)。
NaCl溶液
【查閱資料】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進行實驗】(1)小紅同學取適量的該瓶溶液于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小紅同學認為自己的猜想成立,而小峰同學認為她的結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峰同學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 ___________ 小峰猜想成立
碳酸鈉溶液顯堿性,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有氣泡產生
(3)小亮同學對小峰同學的猜想又提出了質疑,他認為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也會產生上述實驗現象,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鈣溶液 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將①中的試管靜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標準比色卡對比后,溶液的pH_____ 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
有白色沉淀產生
Na2CO3+CaCl2=== CaCO3↓+2NaCl
玻璃棒蘸取上層清液滴到pH試紙上
>7
【解釋與結論】同學們通過討論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該瓶溶液是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
11. 某化學實驗室有一瓶黑色固體粉末M(M是純凈物),因試劑瓶標簽破損無法確定其成分。為探究M的成分小軍進行了以下實驗,請你參與他的探究:
【猜想與假設】物質M可能是_______。
【設計與實驗】取兩份等量的M樣品,分別進行如圖1的實驗:
氧化銅
【分析與結論】
(1)從實驗一小軍得出M的物理性質有__________(填寫一種)。
(2)從實驗二小軍推斷出M的化學式是______。
(3)實驗二中②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溶于水
CuO
CuSO4+2NaOH=== Cu(OH)2↓+Na2SO4
【拓展與延伸】探究M與稀硫酸反應的本質
(1)稀硫酸中含有水分子、氫離子、硫酸根離子等粒子,其中屬于陰離子的是_____(用化學符號來表示)。
(2)小軍分析實驗一、二后認為: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某一種離子與M發
生了反應。為確定稀硫酸中何種離子與M發生了反應,他繼續設計了如圖2的實驗進行探究:
圖2
實驗三中的A可選用的藥品是
____(填序號,下同),實驗四
中的B可選用的藥品是____。
①硫酸鉀溶液  ②氯化鉀溶液 
③氫氧化鈉溶液 ④稀鹽酸
(3)小軍通過上述實驗證明:稀硫酸中_____(用化學符號來表示)與M發生了反應。


H+
【反思與交流】某同學優化了小軍的整個實驗方案,認為不需要進行實驗____(填實驗編號),就能確定M的成分,也能確定稀硫酸中何種粒子與M發生了反應。

考向2 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12. 梧州市某中學化學興趣小組對干電池內含有的物質及電能的產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以下探究實驗。
【實驗一】小吳按圖1所示連接裝置,觀察
到鋅片溶解,碳棒上有氣泡放出,同時電流
表的指針發生偏轉,說明化學能可以在一定
條件下轉化為電能,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
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n+H2SO4=== ZnSO4+H2↑
圖1
【實驗二】同學們初步了解電能產生的原理后,小周剝開一節干電池,發現除鋅皮、碳棒外,還有黑色固體A。
【提出問題】黑色固體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設】黑色固體A可能是炭黑、
鐵粉、氧化銅、四氧化三鐵或二氧化錳等物質。
【查閱資料】四氧化三鐵俗稱磁性氧化鐵,有磁性;二氧化錳不溶于稀鹽酸且不與稀鹽酸反應。
【探究實驗】
小周向裝有黑色固體A的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攪拌,靜置后過濾,得到濾渣B和濾液C。取濾渣B進行以下實驗,請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將干燥的濾渣B與磁鐵接觸 沒有物質被磁鐵吸引 可判斷B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濾渣B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a.溶液呈無色 b.仍有黑色不溶物 由現象a可判斷B中一定不含_______
鐵粉和四氧化三鐵
氧化銅
【交流討論】同學們認為,濾渣B中還可能含有______(填物質名稱)。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3)另取少量濾渣B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過氧化氫溶液,同時插入帶火星的木條 a.有大量氣泡放出 b.________________ 可判斷B中含有二氧化錳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炭黑
13. 小組同學收集了某種鋁制易拉罐,剪成條狀并打磨后進
行如圖所示實驗,發現純鋁片表面有劃痕。
【發現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合金的硬度比組成它的
純金屬硬度更____,結合上述現象,可得出該易拉罐
不是純鋁制作。那么易拉罐中除鋁外,還含有什么金屬呢?
【查閱資料】①鋁制易拉罐中的主要成分是鋁,可能還含有鎂、鐵。
②鋁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2Al+2NaOH+2H2O=== 2NaAlO2+3H2↑;鎂和鐵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作出猜想】該易拉罐的金屬組成除鋁外,可能還含有鎂、鐵中的一種或兩種。
【實驗設計】小明取打磨后的鋁制易拉罐樣品按如下方案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與結論
(1)取一定量的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溶液, 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 固體表面有大量氣泡產生;過濾后得到黑色粉末 樣品中含鋁
氫氧化鈉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與結論
(2)取少量上述黑色粉末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溶液變成淺綠色 樣品中含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HCl=== FeCl2+H2↑
【實驗結論】小明得出該易拉罐是由鋁和鐵組成。
【反思評價】其他同學分析后認為小明的實驗方案不嚴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認為應該補充下列實驗:
取步驟(1)中少量黑色粉末于試管中,加入某種金屬的鹽溶液后,如果無現象產生,則小明的結論正確。你認為加入的鹽溶液中陽離子對應的金屬理論上可以是____(填一種即可)。
【拓展應用】下圖為國家頒布的“城
市生活垃圾分類標志”,廢棄易拉罐
應放入標有___(填序號)圖標的垃圾桶內。
Al
B
無法確定易拉罐中是否含有鎂
14. 某學習小組探究氯氣(Cl2)的性質時發現:氯氣能使用水潤濕的品紅試紙(染有品紅顏料的濾紙)褪色。小組同學對“氯水中什么成分使品紅試紙褪色”開展探究。
【查閱資料】
(1)Cl2是黃綠色氣體,能溶于水,Cl2溶于水所得溶液稱為氯水,氯水呈黃綠色;
(2)溶于水的部分氯氣發生反應:Cl2+H2O=== HCl+HClO(次氯酸)。
控制變量的相關探究
【討論】
(1)小組同學認為氯水中含有的成分是:H2O、Cl2、 HCl、HClO;
(2)用水潤濕品紅試紙時,品紅試紙不褪色,說明是氯水中的其它成分使品紅試紙褪色。
【提出猜想】
猜想1:氯水中的______使品紅試紙褪色;
猜想2:氯水中的鹽酸使品紅試紙褪色;
猜想3:氯水中的次氯酸(HClO)使品紅試紙褪色。
氯氣
【實驗探究】
【實驗結論】氯水中使品紅試紙褪色的物質是_______。
【拓展】
(1)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先變____色后褪色。
(2)將氯氣通入NaOH 溶液中,生成的鹽除NaCl外,還有________。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紙不褪色 猜想1不成立
(2)把品紅試紙放入鹽酸中 __________ 猜想2不成立
把品紅試紙放入干燥的氯氣中
試紙不褪色
HClO

NaClO
15. 某化學研究小組為探究影響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快慢的因素,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作出假設】假設一:與鹽酸濃度有關
假設二:與石灰石形狀有關
【進行實驗】室溫下,分別向盛有等質量石灰石樣品的錐形瓶中注入等體積的稀鹽酸,記錄數據如下表。
(1)寫出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編號 鹽酸的濃度(均取20mL) 石灰石形狀(均取1g) 二氧化碳體積(均收集前30s的氣體)(mL)
① 4% 粉末狀 64
② 6% 粉末狀 98
③ 6% 塊狀 65
CaCO3+2HCl=== CaCl2+H2O+CO2↑
【得出結論】(2)對比實驗①和實驗②收集到氣體的體積,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比較石灰石形狀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編號是_____。
②③
其他條件相同時,鹽酸的濃度越大,與石灰石反應的速率越快
實驗編號 鹽酸的濃度(均取20mL) 石灰石形狀(均取1g) 二氧化碳體積(均收集前30s的氣體)(mL)
① 4% 粉末狀 64
② 6% 粉末狀 98
③ 6% 塊狀 65
【拓展探究】(4)利用圖1裝置比較不同形狀的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的速率,同學們傾斜錐形瓶,使試管內的稀鹽酸流入瓶中與石灰石反應,測得瓶內氣壓變化如圖2所示。
曲線①表示的是_______(填“塊狀”
或“粉末狀”)石灰石與稀鹽酸的反
應圖像,分析圖像可知b點對應溶
液的溶質為___________(填化學式);
對比c、d點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粉末狀
HCl、CaCl2
其他條件相同時,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越
大,反應速率越快
16. 鋼鐵的腐蝕是重要研究課題。
【知識回顧】用如圖1所示實驗進行鐵釘腐蝕的研究。一段時間后試管A、B中鐵釘幾乎沒有生銹,而試管C中鐵釘明顯銹蝕,試管D、E中鐵釘嚴重銹蝕。
(1)由A、B、C的現象可知,鐵的銹蝕是鐵跟__________(填化學式)等物質作用的過程。
(2)試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卻的蒸餾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H2O
除去蒸餾水中溶
解的氧氣且防止氧氣再溶于水
【實驗探究】向試管D中(含生銹鐵釘)加入過量10%稀鹽酸,浸泡???br/>觀察到鐵銹逐漸消失,鐵釘表面有氣泡產生,溶液呈黃色,一段時間后黃色變為淺綠色。
(3)寫出鐵銹溶于鹽酸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推測試管D中溶液由黃色變為淺綠色,可能是因為氯化鐵與某些物質發生反應所致?,F進行如下3個實驗(持續10小時,已知氫氣不影響該反應)。
Fe2O3+6HCl === 2FeCl3+3H2O
序號 實驗內容 現象
實驗Ⅰ 溶液顏色始終呈黃色
實驗Ⅱ 產生紅褐色沉淀
①設計實驗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綜合分析上述3個實驗,試管D中溶液由黃色變為淺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性條件下,FeCl3與鐵釘發生反應生成FeCl2
探究FeCl3能否與鹽酸反應生成FeCl2
序號 實驗內容 現象
實驗Ⅲ 溶液逐漸由黃色變淺綠色
【拓展延伸】研究水樣的pH、水中溶解氧濃度與鋼鐵腐蝕速率的關系。查閱相關文獻得到如下資料。
(5)如圖2表示水樣溫度22 ℃、氧含量
6 mL·L-1時,鋼鐵腐蝕速率與水樣pH
的關系。當pH<4時,鋼鐵腐蝕速率明
顯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鋼鐵與水樣中的H+發生反應
圖2
(6)如圖3表示溫度22 ℃、pH=7時,鋼鐵腐蝕速率與水中溶解氧濃度的關系。當溶解氧超過20 mL·L-1時,鋼鐵腐蝕速率明顯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鋼鐵表面生成較致密的氧化膜,阻礙O2、H2O與鋼鐵的接觸
圖3
17. 實驗課上老師演示電解水實驗,引導學生認識水的組成。
(1)如圖1為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A端連接的是電源的______(填“正極”或“負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關實驗異?,F象的探究
負極
2H2O 2H2↑+O2↑
圖1
(2)同學們用碳棒作電極,將水換為飽和Ca(OH)2
溶液進行電解實驗(如圖2所示),實驗時發現除兩
個電極均有氣泡冒出外,溶液中還出現了白色渾
濁,同學們對白色渾濁出現的原因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假設】同學們認為該白色渾濁是析出的氫氧化鈣,并作出以下假設。
假設1:溶液溫度升高導致氫氧化鈣析出
假設2:電解飽和溶液時____減少,氫氧化鈣固體析出

圖2
【設計并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實驗1 取100mL飽和Ca(OH)2溶液于試管中,加熱至電解實驗中上升的溫度 ________ ________ 假設1不成立
實驗2 將原實驗中的溶液換為90mL 飽和Ca(OH)2溶液與10mL水的混合液,在相同的電壓下再次進行電解實驗 液體體積幾乎無變化,溶液變渾濁 假設2不成立
沒有出現
白色渾濁
【深入探究】小明把碳棒電極換成鉑電極,重復圖2的電解實驗,觀察到燒杯中沒有出現渾濁現象,于是認為出現渾濁現象與__________有關。
【實驗結論】通過進一步驗證后確認了小明的猜想正確。
電極材料
圖2
18. 化學實驗社團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模擬酸雨形成”的相關實驗。
【聯想與實驗】模仿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進行如圖一所示實驗:
【問題與猜想】亞硫酸不穩定,為什么紅色液體微熱后不變為紫色?其原因可能為:
猜想1. 加熱不夠充分
猜想2. 與空氣中氮氣有關
猜想3. 與空氣中氧氣有關
【探究與驗證】填寫表格中的空格。
編號 操作 現象 結論
1 將圖一中紅色液體繼續加熱至沸騰 仍為紅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圖二所示,先通入適量SO2,然后用酒精燈微熱 先變紅后變紫 猜想2不成立
3 如圖二所示,先通入適量SO2,再改通入氮氣,最后用酒精燈微熱 ____________ 先變紅后變紫
編號 操作 現象 結論
4 如圖二所示,先通入適量SO2,再改通入______,最后用酒精燈微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猜想3成立
氧氣
先變紅色,后仍為紅色
【分析與結論】紅色液體微熱后不變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氣中會被氧化生成另一種酸,進一步實驗證明是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SO3+O2=== 2H2SO4
19.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進行“堿與酸堿指示劑反應”的實驗時,將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變成了紅色,但過一會兒紅色卻消失了。于是,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這一異?,F象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甲同學:酚酞與O2發生了反應;乙同學:NaOH溶液與空氣中的CO2發生了反應;丙同學:與NaOH溶液濃度大小有關;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
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有關
【設計與實驗】甲、乙、丙三位同學為了驗證各自的猜想,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請你與他們一起探究。
(1)甲同學設計并完成如下實驗:
實驗目的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實驗中的NaOH溶液于試管中,再加熱煮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變紅,過一會兒紅色消失 甲同學的猜想_______
(填“正確”或“不正確”)
除去氫氧化鈉溶
液中溶解的O2
不正確
(2)乙同學設計圖1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試管中溶液的紅色褪去,他認為自己的猜想正確,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目的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②將①中的溶液冷卻后滴入酚酞溶液,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_________ 溶液變紅,過一會兒紅色消失 甲同學的猜想_______
(填“正確”或“不正確”)
隔絕空氣
不正確
2NaOH+CO2=== Na2CO3+H2O
圖1
丁同學認為乙同學的猜想不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丁同學為了進一步探究試管中的溶液紅色褪去的原因,用pH試紙測量試管中的溶液,結果pH<7,說明溶液顯____性,造成試管中溶液紅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Na2CO3溶液也顯堿性,酚酞溶液不會褪色

濃鹽酸有揮發性,揮發出的HCl氣體溶于水形成鹽酸,與NaOH發生了反應
(3)丙同學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使用色度傳感器測量溶液顏色的變化(說明:溶液無色時,色度傳感器測得的數值為
100%)。他在三個專用容器中分別加入等量的
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
滴酚酞溶液,同時放入色度傳感器進行測量,
測出溶液顏色的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由此判
斷自己的猜想正確。你能從變化曲線中總結出
的規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一條)。
NaOH溶液的濃度越大,酚酞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的速率越快
圖2
【實驗結論】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與NaOH溶液的濃度有關。
20. 某興趣小組探究鎂與稀鹽酸的反應。
(1)鎂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前,用砂紙打磨鎂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打磨后的鎂條放入稀鹽酸中,一段時間后發現有“灰白色沉淀”產生的異?,F象。
【提出問題】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質?
除去鎂條表面的氧化物
Mg+2HCl === MgCl2+H2↑
【查閱資料】Mg(OH)2 受熱分解生成MgO和H2O;變色硅膠遇水由藍色變為粉紅色;堿式氯化鎂[Mg(OH)Cl]不溶于水,受熱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氣體。
【提出假設】甲同學認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你認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乙同學認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
猜想Ⅰ: Mg    猜想Ⅱ: Mg(OH)Cl    猜想Ⅲ: Mg(OH)2
MgCl2易溶于水
【實驗探究】乙同學將灰白色沉淀洗滌、干燥后,分別置于編號為①②③的試管中。
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實驗1 向試管①中加入適量________(填物質名稱) 沉淀消失無氣泡產生 猜想Ⅰ不成立
稀鹽酸
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實驗2 加熱試管②,并將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濾紙條置于試管口 濾紙條變紅 猜想Ⅱ_____
實驗3 加熱試管③, 將產生的氣體通過變色硅膠 變色硅膠______ ___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討論分析】實驗2中濾紙條變紅是由于HCl氣體溶于水使溶液呈____性,生成HCl氣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成立
由藍色
變為粉紅色

Mg(OH)Cl MgO+HCl↑
【繼續探究】為探究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灰白色沉淀異?,F象的原因,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向4份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一定長度的某種鎂帶,現象如表格:
【實驗結論】據表分析,__________是實驗出現“異?!钡囊蛩刂弧?br/>【設計實驗】請再提出一種出現灰白色沉淀的可能影響因素,并設計實驗驗證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組別 A B C D
鎂帶長度 1 cm 2 cm 3 cm 4 cm
沉淀量 無沉淀 少量沉淀 沉淀較多 沉淀很多
鎂帶長度
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共28張PPT)
專題四 材料分析題
1. 我國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彰顯了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用液氧和液氫代替有毒的液體四氧化二氮和液體偏二甲肼做推進劑。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熱控涂層中,使用了不銹鋼高吸收化學轉換熱控涂層、鋰離子電池等有效載荷。嫦娥五號探測器第一次在月球表面展示了以國產高性能芳綸纖維材料為主,采用“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制作的五星紅旗。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
(1)鋰離子電池所用的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
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寫出從圖1中獲取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由圖2可知鋰離子的符
號是_____。
(2)用液氧和液氫代替液體四氧化二氮和液體偏二甲肼做推進劑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寫一條)。
(3)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展示的五星紅旗所用的芳綸纖維材料的類型是__________。
鋰的原子序數為3
Li+
對環境無污染
合成材料
圖2
圖1
2. (2023盤錦)對物質組成的定量研究使化學科學獲得迅速發展。
【資料一】拉瓦錫把少量汞放在密閉容器中連續加熱12天。發現一部分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紅色粉末,同時容器里的空氣體積差不多減少了 ,剩余 體積的氣體既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
(1)約占空氣體積 的氣體是______。
(2)剩余 體積的氣體中,其主要成分的重要用途之一是_______。
氧氣
制氮肥
【資料二】拉瓦錫將水蒸氣通過一定量高溫紅熱的軟鐵薄片,結果水減重,鐵增重變成黑色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鐵),同時收集到“可燃空氣”,
通過大量的定量實驗,他得出結論:水不是一種元素,而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3)根據資料二提供的信息,寫出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
(最簡整數比)。
1∶8
3Fe+4H2O Fe3O4+4H2
3. (2023山西節選)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地球系統熱量不斷增加。海洋吸收了絕大部分全球變暖的熱量,還“消化”了2~3倍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減緩了氣候變化速度及影響。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海洋變暖的速度增加了1倍。在過去的20年里,所有大洋盆地都觀測到了持續數天到數月的極端海洋高溫天氣,即“海洋高溫熱浪”,它可以延伸數千公里的范圍,深達數百米。熱浪頻發,易引起更強烈的熱帶氣旋、厄爾尼諾現象等。海洋在溶解了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強,會影響牡蠣、蛤蜊等貝類的外殼或骨骼的形成。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問題:
(1)海洋吸收熱量發生的變化屬于____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海洋“消化二氧化碳”的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洋高溫熱浪”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為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類應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變化
CO2+H2O=== H2CO3
降低生物活性
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4. (2023長沙)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2023年4月7日,由湖南科技大學牽頭,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牛Ⅱ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鉆機成功下鉆231米,刷新了世界紀錄。為我國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裝備技術支撐。
可燃冰外觀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一體積可燃冰可儲載100~200倍體積的甲烷(CH4)氣體,具有熱值高等優點。甲烷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如果在開采中甲烷氣體大量泄漏于大氣中,將會造成嚴重的溫室效應。目前,可燃冰的開發尚處于試驗性開采階段。
甲烷由________(填元素名稱)兩種元素組成,甲烷的物理性質有______
________(寫一條即可)。除甲烷外,能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還有_____
(寫一種即可)。
無色無味的氣體
碳、氫
CO2
5. 火星又稱“紅色星球”,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95.3%,氧氣只有0.15%,地表廣泛分布著氧化鐵。
2022 年7月23日,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它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星表面巡視。此次任務中最困難的為火星著陸?;鹦请m然大氣稀薄,但當探測器進入時,依然可以產生2000 ℃的高溫,且火星環境復雜、表面凹坑密布,所以“天問一號”的著陸器采用了特種鋁硅合金外殼,利用其特殊的性能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 目前,“天問一號”已順利進入火星軌道,并為后續的著陸任務提供保障。
根據材料回答:
(1)火星外觀呈現紅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星大氣和地球大氣相比,其不同之處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問一號”的著陸器外殼具備耐高溫、________等特性。
火星地表廣泛分布著氧化鐵
火星大氣中氧氣含量較低
硬度大
6. 泉州灣跨海大橋主塔的成功封頂,標志著福廈高鐵向2022年通車目標又邁進一步。為確保列車90秒通過大橋,在國內外鐵路斜拉橋上首次采用全聯長鋼-混凝土結合梁;使用了鎳系耐海洋大氣腐蝕鋼,通過“以銹制銹”,實現全壽命期的長效防腐;采用綜合減隔震體系及技術,深水區引橋在國內鐵路上首次采用無支座整體式橋梁;按照“精品工程智能鐵路”的建設目標,將橋塔融入海洋元素,采用貝殼形曲線橋塔,兼顧結構合理和建筑美學,寓意泉州的海洋文化。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
(1)“新結構”中采用的結合梁是由全聯長鋼-混凝土材料搭建而成,其屬于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試推測在海洋環境里,鐵制品更易銹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防止橋梁銹蝕,泉州灣跨海大橋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3)橋塔采用貝殼形曲線,貝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請標出碳酸鈣中鈣元素的化合價________。
混合物
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鈉能加速鐵制品銹蝕
刷漆
CO3
7.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順利進入太空,中國空間站拉開建造大幕。天和核心艙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翼,它的光電轉換效率高達50%以上。此外,為了讓航天員實現更久的在軌停留,中國空間站設計了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統。航天員呼出的水蒸氣會通過冷凝水方式回收,重新作為生活用水使用。同時,電解水制氧時產生的氫氣與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將通過化學反應生成氧氣,降低氧氣的補給需求。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
(1) “天和”號核心艙的太陽能電池翼由
砷化鎵材料制成。如圖是鎵的原子結
構示意圖,其中x=___。
(2)從微觀角度分析,在回收“航天員呼出的水蒸氣”時水的___________
發生了變化。
(3)電解水制氫時發生的反應屬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應類型)。
3
分子間間隔
分解反應
8.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土豆是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糧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質、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物質,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蛋白質/g 脂肪/g 淀粉/g 鈣/mg 磷/mg 維生素C/mg
1.5~2.3 0.4~0.94 17.5~28.0 11~60 15~68 20~40
鮮土豆中主要營養物質的含量(每100g)
土豆變綠、發芽時,龍葵素含量顯著增高,而龍葵素多食可導致中毒,就算是把變綠、發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
除食用外,土豆還可以作為原料廣泛用于醫藥、化工、紡織、造紙等工業中。
(1)鈣元素屬于人體必需的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土豆中含量最高的營養素是______。
(3)人體缺乏維生素C易引起______病。
(4)變綠、發芽的土豆不宜食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量
糖類
壞血
土豆變綠、發芽時,龍葵素含量顯著增高,而龍葵素多食可導致中毒
9.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有關問題。
新型滅菌消毒劑—— ClO2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為抑制新冠病毒傳播,“含氯消毒劑”被廣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種新型滅菌消毒劑—— ClO2。在通常情況下,ClO2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氣體,熔點-59 ℃,沸點11 ℃。在常溫下,1L水中大約能溶解2.9g ClO2。ClO2受熱或者見光易分解,具有強氧化性和很強的腐蝕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無色、無臭、無腐蝕性,常溫下穩定,不易分解;該溶液用于殺菌、消毒的同時,還有除臭、防霉、保鮮等作用,是特性優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劑。
我國從2000年起就逐漸用ClO2取代氯氣(Cl2)對飲用水進行消毒。
(1) ClO2的名稱是_________。
(2)下列消毒劑中,不屬于“含氯消毒劑”的是_____(填字母序號)。
A. 84消毒液(含NaClO) B. 雙氧水
C. 氯氣 D. 過氧乙酸(C2H4O3)
(3)ClO2的化學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兩點即可)。
二氧化氯
BD
受熱(或見光)易分解,具有強氧化性和很強的腐蝕性
(4)下列有關ClO2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序號)。
A. 0 ℃時,ClO2為黃綠色氣體
B. 常溫下,100g水中大約能溶解0.29g ClO2
C. 用棕色試劑瓶盛裝ClO2并置于冷暗處保存
D. ClO2溶液濃度越小殺菌效果越差
BC
10. (2023安徽)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紅色經典影片《閃閃的紅星》中有一段兒童團員潘冬子給紅軍送鹽的故事。冬子開始把食鹽裝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將食鹽送給紅軍。途中發現敵人盤查嚴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邊,把竹筒里的食鹽全部溶成鹽水,再用棉襖吸收,最終順利地將食鹽送給了紅軍。
(1)從微觀角度分析,氯化鈉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從元素角度分析,氯化鈉溶液中+1價的元素有_______(填元素符號)。
Na、H
離子
(2)從鹽水中重新得到食鹽固體,需進行
操作的名稱是______。
(3)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如圖。假設冬子
的竹筒中有358 g氯化鈉,10 ℃時最少
需用______g水溶解。
(4)氯化鈉在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_____
(寫出一點即可)。
1000
作調味品
蒸發
11.閱讀下列科技短文,回答問題。
廢舊塑料制品和橡膠輪胎等含碳廢物如何變廢為寶,是眾多科學家和工程師努力的目標。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用超臨界水處理含碳廢物的新技術。超臨界水是將水加熱到超過374 ℃并加壓到超過219個大氣壓,使水處于氣、液相互交融的狀態。
在超臨界水的環境中,含碳廢物中的有機物轉化為氫氣、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而無機物保留在殘余物中,隨后被去除。由于該過程中不使用氧氣且溫度相對較低,因此不會形成有害氣體。
(1)文中涉及到的有機合成材料有_____(填一種即可)。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序號)。
A. 超臨界水與液態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B. 將氣態水升溫或加壓一定使水分子間距離變小
C. 超臨界水是由液態水和氣態水組成的混合物
D. 用超臨界水處理含碳廢物的方法比焚燒法更環保
塑料
D
(3)氫氣和甲烷都是清潔能源,寫出甲烷完全燃燒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燃燒1 g氫氣或甲烷釋放的熱量如圖所示,與甲烷相比,氫氣作為燃料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天然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燃燒等質量的氫氣和甲烷,氫氣放熱更多
天然氣在自然界中儲量大,更易得
CH4+2O2 CO2+2H2O
12. 閱讀科普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書畫用紙,宣紙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它的主要原料是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宣紙的傳統生產方法經過挑選原料、石灰浸濕、加堿蒸煮、竹簾撈紙、裁剪紙張等18道主要工序,上百步操作,歷經300余天才可成品。
當今,文化用紙的種類繁多:除了宣紙外,還有銅版紙、書寫紙、新聞紙等。研究者利用老化試驗,通過比較紙的耐折度、白度等,研究了宣紙和新聞紙的耐久性,實驗結果如圖。
(1)制作宣紙的主要原料屬于__________(填“有機合成材料”或“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
宣紙的白度下降程度較小,除與生產過程精細程度有關外,更重要的是宣紙呈堿性,能抵抗空氣中酸氣的侵蝕。
(2)宣紙制作過程中,“石灰浸濕”是利用生石灰與水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使水溶液溫度升高,以溶解并除去稻草中部分果膠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據實驗結果,紙張老化100年后,宣紙的耐折度___(填“>”“=”或“<”)新聞紙的耐折度。
(4)“宣紙的白度下降程度較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CaO+H2O=== Ca(OH)2
>
宣紙呈堿性,能抵抗空氣中酸氣的侵蝕(共19張PPT)
專題一 坐標曲線題
專題綜合訓練
2
專題分類突破
1
解答坐標曲線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物質溶解時的變化曲線
1. 下列圖像中有關量的變化趨勢與選項要求不符合的是(  )
A. 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氯化鉀固體
B. 向接近飽和的氯化鈉溶液中繼續加入氯化鈉
C. 一定溫度下,向飽和硝酸鉀溶液中繼續加入硝酸鉀
D. 向一定質量的碳酸鈉固體中逐漸加入蒸餾水
D
pH變化曲線
2. 下列有關溶液pH變化曲線的圖像中不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
A. 向一定濃度的鹽酸中加水稀釋
B. 向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水稀釋
C. 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D. 向一定量的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
B
物質質量的變化曲線
3. 下列有關物質質量的變化曲線,其中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  )
A. 在密閉容器中用足量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 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C. 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加入碳酸鈣
D. 一定量的鎂在過量氧氣中充分燃燒
D
4. 下列有關金屬與金屬鹽溶液反應中溶液質量或固體質量的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鋅粉
B. 向一定量的硝酸銀溶液中加入銅粉
C. 向一定量的鐵粉中加入硫酸銅溶液
D. 向一定量的鋅粉中加入硫酸亞鐵溶液
A
判斷金屬與金屬鹽溶液反應后固體和溶液質量變化情況(以鋅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為例):
固體+溶液―→ 溶液+固體
Zn+CuSO4=== ZnSO4+Cu
65 160 161 64
根據所列數據可看出,固體由65份質量的Zn變成64份質量的Cu,固體質量減少,溶質由160份質量的CuSO4變成161份質量的ZnSO4,溶液質量增大。
【鏈接】金屬與酸反應的分析詳見微專題11
5. 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鹽酸和硫酸鈉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
B. 向一定質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
C. 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燒堿溶液至過量
D. 向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
D
優先反應原則:①H+優先與OH-反應(或OH-優先與H+反應);②無OH-存在時, 優先與H+反應;③金屬與金屬鹽溶液反應遵循“遠距離先置換”的原則。
特別注意:將氫氧化鋇溶液加入到鹽酸和硫酸鈉的混合溶液中,由于H+與OH-反應, 與Ba2+反應,故不存在先后順序,兩個反應同時進行。
與反應速率相關的曲線(10年2考)
6. 下列圖像表示的化學反應過程,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是( )
(說明:①至④對應的每組實驗其他條件均相同)
A. 圖①表示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的過氧化
氫溶液分別在有、無MnO2的條件下反應
B. 圖②表示等質量的碳酸鈣粉末分別與足量
的溶質質量分數為5%和10%的稀鹽酸反應
C. 圖③表示等質量的鋅粉和鐵粉分別與
足量的等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
D. 圖④表示等質量的鋅粉和鋅粒分別與
足量的等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
答案: D
①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率,不會改變生成物的質量。
②溶液中的反應,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③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的速率越快,但最終生成物質量相等。
1.為測定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錐形瓶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已知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邊滴邊振蕩,室溫下用pH計測得錐形瓶中溶液pH變化如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錐形瓶中溶液為無色時其pH=7
B. a點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C. b點時鹽酸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
D. c點溶液的溶質有NaCl和NaOH
C
2. 實驗室加熱一定量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下列有關該反應的圖像錯誤的是(  )
B
3. 向一定量的氧化銅和銅的混合物中不斷加入稀硫酸,下列對應曲線錯誤的是(  )
C
4. 下列四個圖像分別與選項中的操作相對應,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
A. 電解一定質量的水
B. 一定量的氧化銅和碳粉在空氣中灼燒
C. 氣體物質的溶解度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
D. 將表面生銹的鐵釘放入稀硫酸中
D
5. 下列有關量的變化圖像與其對應敘述相符的是(  )
A. 濃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
B. 室溫下向pH=9的氨水中不斷加水稀釋
C. 把一定質量的NaOH和NH4NO3固體分別溶于水中
D. 向一定質量的氯化銅和稀鹽酸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
C
6. 數形結合能對化學反應進行定量描述。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向裝有硝酸銅和硝酸銀混合溶液的燒杯中逐漸加入金屬鋅
B. 高溫灼燒一定質量的大理石
C. 等質量的鐵粉和鋅粉分別與足量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反應
D. 高溫條件下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C
7. 下列圖像中有關量的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
A. 圖①:向一定質量的蒸餾水中逐漸加入生石灰
B. 圖②:向相同質量的Mg、Zn 中分別加入同濃度的稀鹽酸
C. 圖③:向稀鹽酸中加入Na2CO3溶液
D. 圖④: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足量鋅和鐵
D
8.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銅混合溶液的燒杯中滴入Ba(OH)2溶液,燒杯中溶質的質量與加入的Ba(OH)2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a→b段溶液的質量一定減小
B. b→c段有水生成
C. b點溶液溶質為硫酸銅
D. d點沉淀質量與b點沉淀質量相等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景德镇市| 安多县| 巴东县| 开平市| 寻甸| 增城市| 阿拉善右旗| 青海省| 中西区| 巴彦县| 老河口市| 浪卡子县| 湾仔区| 洛浦县| 库车县| 无为县| 当涂县| 天台县| 楚雄市| 黄陵县| 增城市| 西城区| 吴堡县| 安丘市| 南部县| 邵武市| 日喀则市| 轮台县| 始兴县| 乡城县| 广汉市| 五峰| 柞水县| 岳阳县| 丰原市| 雷山县| 河曲县| 北川| 甘南县| 萨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