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2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第2課時)導學案學習目標1.進一步熟練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和前n項和公式,了解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一些性質.2.掌握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最值問題.重點難點1.重點: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公式的應用.2.難點:綜合與靈活運用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公式.課前預習 自主梳理知識點一 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性質1.若數列{an}是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則數列也是等差數列,且公差為.2.設等差數列{an}的公差為d,Sn為其前n項和,則Sm,S2m-Sm,S3m-S2m,…仍構成等差數列,且公差為m2d.3.若等差數列{an}的項數為2n,則S2n=n(an+an+1),S偶-S奇=nd,=.4.若等差數列{an}的項數為2n+1,則S2n+1=(2n+1)·an+1,S偶-S奇=-an+1,=.思考 在性質3中,an和an+1分別是哪兩項?在性質4中,an+1是哪一項?答案 中間兩項,中間項.知識點二 等差數列{an}的前n項和公式的函數特征1.公式可化是關于的表達式:.當時,關于的表達式是一個常數項為零的二次函數式,即點在其相應的二次函數的圖象上,這就是說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公式是關于的二次函數,它的圖象是拋物線上橫坐標為正整數的一系列孤立的點.2.等差數列前項和的最值(1)在等差數列中,當時,有最大值,使取得最值的可由不等式組確定;當時,有最小值,使取到最值的可由不等式組確定.(2),若,零的二次函數的角度中:當時,有最小值;當時,有最大值.當取最接近對稱軸的正整數時,取到最值.自主檢測1.判斷正誤,正確的填正確,錯誤的填錯誤.(1)等差數列的前項和一定是關于的二次函數.( )(2)若無窮等差數列的公差,則其前項和不存在最大值.( )(3)若兩個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分別為、,則一定有.( )2.已知等差數列,其前n項和滿足,則( )A.4 B. C. D.33.已知等差數列滿足,,則的前項的和為( )A. B. C. D.4.數列前項和為,且,則取最小值時,的值是( )A.3 B.4C.5 D.65.設數列為等差數列,其前n項和為,已知,,若對任意都有成立,則的值是( )A.10 B.20 C.30 D.40新課導學學習探究環節一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例8某校新建一個報告廳,要求容納800個座位,報告廳共有20排座位,從第2排起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個座位.問第1排應安排多少個座位.分析:將第1排到第20排的座位數依次排成一列,構成數列.設數列的前項和為.由題意可知,是等差數列,且公差及前20項的和已知,所以可利用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公式求首項.解:設報告廳的座位從第1排到第20排,各排的座位數依次排成一列,構成數列,其前項和為根據題意,數列是一個公差為2的等差數列,且.由,可得.因此,第1排應安排21個座位.環節二 觀察分析,感知概念例9已知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為,若,公差,則是否存在最大值 若存在,求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時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分析:由和,可以證明是遞減數列,且存在正整數,使得當時,,遞減.這樣,就把求的最大值轉化為求的所有正數項的和.另一方面,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公式可寫成,所以當時,可以看成二次函數當時的函數值.如圖4.2-4,當時,關于的圖象是一條開口向下的物物線上的一些點.因此,可以利用二次函數求相應的,的值.環節三 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解法1:由,得,所以是遞減數列.又由,可知:當時,;當時,;當時,.所以.也就是說,當或6時,最大.因為,所以的最大值為30.環節四 辨析理解 深化概念解法2:因為.所以,當取與最接近的整數即5或6時,最大,最大值為30.環節五 概念應用,鞏固內化想一想,這是為什么?思考在例9中,當時,有最大值嗎?結合例9考慮更一般的等差數列前項和的最大值問題.環節六 歸納總結,反思提升問題 請同學們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回答下列問題:1. 本節課學習的概念有哪些?2. 在解決問題時,用到了哪些數學思想?等差數列{an}的前n項和公式的函數特征1.公式可化是關于的表達式:.當時,關于的表達式是一個常數項為零的二次函數式,即點在其相應的二次函數的圖象上,這就是說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公式是關于的二次函數,它的圖象是拋物線上橫坐標為正整數的一系列孤立的點.2.等差數列前項和的最值(1)在等差數列中,當時,有最大值,使取得最值的可由不等式組確定;當時,有最小值,使取到最值的可由不等式組確定.(2),若,零的二次函數的角度中:當時,有最小值;當時,有最大值.當取最接近對稱軸的正整數時,取到最值.環節七 目標檢測,作業布置完成教材:教科書 練習 第24頁 第 4,5題習題4.2第24頁 第5,6,7,8題.備用練習6.已知在等差數列中,,,則數列的前項和( )A. B. C. D.7.已知數列的前項和,且,則( )A. B. C. D.8.等差數列 中,,當 取得最小值時,n的值為( )A.4或5 B.5或6 C.4 D.59.記為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則( )A. B.C.,,成等差數列 D.,,成等差數列10.我國古代數學家沈括,楊輝,朱世杰等研究過二階等差數列的相關問題.如果,且數列為等差數列,那么數列為二階等差數列.現有二階等差數列的前4項分別為1,3,6,10,則該數列的前10項和為( )A.120 B.220 C.240 D.256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 錯誤 正確 錯誤【分析】(1)取,可判斷(1)的正誤;(2)利用二次函數的基本性質可判斷(2)的正誤;(3)利用等差數列的基本性質和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可判斷(3)的正誤.【詳解】(1)若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為,則,故(1)錯誤;(2)由,且,由二次函數的基本性質可知,當時,,此時,不存在最大值,故(2)正確;(3)若兩個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分別為、,則,故(3)錯誤.故答案為:(1)錯誤;(2)正確;(3)錯誤.2.A【分析】由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公式,與等差中項易得,由等差中項易得.【詳解】是等差數列,其前n項為,,,.故選:A.3.C【分析】利用已知等式可求得等差數列的公差和首項,由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可求得結果.【詳解】設等差數列公差為,,,,解得:,,解得:,的前項的和為.故選:C.4.B【分析】由題知數列是公差為3的遞增等差數列,再根據等差數列的性質求解即可.【詳解】在數列中,由,得,所以數列是公差為3的等差數列.又,所以數列是公差為3的遞增等差數列.由,解得.因為,所以數列中從第五項開始為正值.所以當時,取最小值.故選:B.5.B【分析】設等差數列的公差為d,根據等差數列通項公式列出方程,求出和,進而求出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為,再根據二次函數的性質,即可求出結果.【詳解】設等差數列的公差為d,由解得∴.∴當時,取得最大值.∵對任意都有成立,∴為數列的最大值,∴.故選:B.6.B【分析】將題干中兩個已知等式相加,利用等差數列的性質求出的值,然后利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可求得的值.【詳解】已知在等差數列中,,,所以,,,因此,.故選:B.7.B【分析】,又由,后由累乘法可得答案.【詳解】注意到,則當時,.故.故選:B8.A【分析】求得數列的首項和公差d,可得通項公式,繼而求得的表達式,結合二次函數知識即可得答案.【詳解】設等差數列的首項為,公差為d,則 ,解得,則,所以,由于,故當n取4或5時,取得最小值,故選:A.9.BCD【分析】利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分別判斷.【詳解】由已知得,A選項,,,,所以,A選項錯誤;B選項,,B選項正確;C選項,,,,,,則,C選項正確;D選項,,,,則,D選項正確;故選:BCD.10.B【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數列的前4項,再由可求出,由數列為等差數列,可求出的通項公式,代入中再利用累加法可求出的通項公式,從而可求出結果.【詳解】由題意可知數列的前4項為1,3,6,10,即,因為,所以,所以等差數列的公差為,所以,所以,所以,,……,,所以上面個式子相加得,所以,所以,故選:B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