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2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第1課時)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2.掌握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3.熟練掌握等差數列的五個量a1,d,n,an,Sn的關系,能夠由其中三個求另外兩個.重點難點1.重點: 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的應用2難點: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方法課前預習 自主梳理知識點 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已知量 首項,末項與項數 首項,公差與項數求和公式自主檢測1.判斷正誤,正確的寫正確,錯誤的寫錯誤.(1)等差數列前項和公式的推導方法是倒序相加.( )(2)若數列的前項和,則為常數列.( )(3)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等于其首項、第項的等差中項的倍.( )(4).( )2.已知數列是等差數列,其前n項和為,若,則( )A.15 B.25 C.35 D.453.在等差數列中,則數列前9項和為( )A.54 B.27 C.36 D.244.已知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為,且,,則( )A. B. C. D.5.已知數列滿足則其前9項和等于( )A.150 B.180 C.300 D.360新課導學學習探究環節一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前面我們學習了等差數列的概念和通項公式,下面我們將利用這些知識解決等差數列的求和問題.據說,200多年前,高斯的算術老師提出了下面的問題:當其他同學忙于把100個數逐項相加時,10歲的高斯卻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確答案:高斯的算法實際上解決了求等差數列 ①前100項的和的問題.高斯(Gauss,1777-1855),德國數學家,近代數學的奠基者之一. 他在天文學、大地測量學、磁學、光學等領域都做出過杰出貢獻.環節二 觀察分析,感知概念問題1:你能說說高斯在求和過程中利用了數列①的什么性質嗎?你能從中得到求數列①的前項和的方法嗎?對于數列①,設,那么高斯的計算方法可以表示為.可以發現,高斯在計算中利用了這一特殊關系,這就是上一小節例5中性質的應用,它使不同數的求和問題轉化成了相同數(即101)的求和,從而簡化了運算.問題2:你能用高斯的方法求嗎?將上述方法推廣到一般,可以得到:當是偶數時,有于是有.當是奇數時,有.所以,對任意正整數,都有.環節三 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問題3:我們發現,在求前個正整數的和時,要對分奇數、偶數進行討論,比較麻煩.能否設法避免分類討論?如果對公式作變形,可得它相當于兩個相加,而結果變成個相加.受此啟發,我們得到下面的方法:將上述兩式相加,可得所以環節四 辨析理解 深化概念問題4:上述方法的妙處在哪里?這種方法能夠推廣到求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嗎?可以發現,上述方法的妙處在于將“倒序”為,再將兩式相加,得到個相同的數(即)相加,從而把不同數的求和轉化為個相同的數求和.對于等差數列,因為,由上述方法得到啟示,我們用兩種方式表示: ① ②得由此得到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公式 (1)對于等差數列,利用公式(1),只要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和末項,就可以求得前項和.另外,如果已知首項和公差,那么這個等差數列就完全確定了,所以我們也可以用和來表示.把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代入公式(1),可得 (2)將(1)變形可得,所以就是等差教列前項的平均數.實際上,我們就是利用等差數列的這一重要特性來推導它的前項和的.你還能發現這一特性的一些應用嗎 問題5:不從公式(1)出發,你能用其他方法得到公式(2)嗎?環節五 概念應用,鞏固內化例6 已知數列是等差數列.(1)若,,求;(2)若,,求;(3)若,,,求.問題6:對于等差數列的相關量,,,,,已知幾個量就可以確定其他量 分析:對于(1),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和;在(2)中,可以先利用和的值求出,再利用公式求和;(3)已知公式中的,和,解方程即可求得.解:(1)因為,,根據公式,可得.(2)因為,,所以.根據公式,可得.(3)把,,代入,得.整理,得.解得,或(舍去).所以.例7已知一個等差數列前10項的和是310,前20項的和是1220.由這些條件能確定這個等差數列的首項和公差嗎?分析:把已知條件代入等差數列前項和的公式(2)后,可得到兩個關于與的二元一次方程.解這兩個二元一次方程所組成的方程組,就可以求得和.解:由題意,知,.把它們代入公式,得,解方程組,得.所以,由所給的條件可以確定等差數列的首項和公差.一般地,對于等差數列,只要給定兩個相互獨立的條件,這個數列就完全確定.探究已知數列的前項和為,其中,,為常數,且.任取若干組,,,在電子表格中計算,,,,的值(圖給出,,的情況),觀察數列的特點,研究它是一個怎樣的數列,并證明你的結論.環節六 歸納總結,反思提升問題7 請同學們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回答下列問題:1. 本節課學習的概念有哪些?2. 在解決問題時,用到了哪些數學思想?1.知識清單:(1)等差數列前n項和及其計算公式.(2)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3)由an與Sn的關系求an.(4)等差數列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2.方法歸納:函數與方程思想、倒序相加法、整體思想.3.常見誤區:由Sn求通項公式時忽略對n=1的討論.環節七 目標檢測,作業布置完成教材:教科書 練習 第24頁 第 1,2,3題習題4.2第24頁 第1,2,3,4題.備用練習6.已知為等差數列,為其前項和,若,則公差等于( )A.3 B. C. D.7.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為,且,,則的公差為( )A.1 B.2 C.4 D.88.已知等差數列滿足,則其前項和等于( )A.2300 B.2400 C.2600 D.25009.在等差數列中,,則此等差數列的前9項之和為( )A.5 B.27 C.45 D.901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數列是遞增數列 B.數列是遞減數列C.數列是遞增數列 D.數列的前項和的最大值為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 正確 正確 正確 正確【分析】根據等差數列前項和公式判斷(1)(3)(4),根據求出通項公式 ,即可判斷(2).【詳解】對于(1):等差數列前項和公式的推導方法是倒序相加,故正確;對于(2):若數列的前項和,當時,當時,所以,綜上可得,即為常數列,故正確;對于(3):設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為,則,又等差數列的首項與第項的等差中項為,所以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等于其首項、第項的等差中項的倍,故正確;對于(4):,故正確.故答案為:正確;正確;正確;正確2.D【分析】根據給定條件,利用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結合等差數列性質計算作答.【詳解】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為,,所以.故選:D3.A【分析】由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及等差中項的應用,即可求.【詳解】.故選:A4.B【分析】設等差數列的公差為,根據題設條件可得出關于、的方程組,解出這兩個量的值,再利用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可求得的值.【詳解】設等差數列的公差為,則,,所以,,解得,所以,,故選:B.5.B【分析】根據等差數列的性質和前項和公式求解.【詳解】因為所以所以其前9項和等于,故選:B.6.C【分析】根據等差數列的通項和前項和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詳解】設等差數列的首項為,則,聯立解得,故選:C7.C【分析】利用等差數列前項和公式列出方程組,能求出的公差.【詳解】∵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為,且,,∴,解得,.∴的公差為4.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等差數列公差的計算,屬于基礎題.8.D【解析】先由通項公式求出,再由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即可求出.【詳解】由,得,解得,所以.故選:D.9.C【分析】根據已知求得,由此求得.【詳解】依題意,即,即,所以.故選:C10.C【解析】根據數列單調性的定義依次判斷ABC選項,可知AB錯誤,C正確;根據等差數列前項和的二次函數性可知D錯誤.【詳解】對于A,,是遞減數列,A錯誤;對于B,數列各項為:,,,,…,不是遞減數列,B錯誤;對于C,,是遞增數列,C正確;對于D,數列是以為首項,為公差的等差數列,前項和,,的最大值為,D錯誤.故選:C.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