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2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第1課時)導學案學習目標1.掌握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及其應用.2.會用錯位相減法求數列的和.3.能運用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掌握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及其應用,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推導方法;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錯位相減法)及簡單應用.2.教學難點: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推導方法(錯位相減法)的理解.會用錯位相減法求數列的和,能運用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前預習 自主梳理知識點一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已知量 首項、公比與項數 首項、公比與末項求和公式 Sn=_______________ Sn=______________知識點二 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性質1.數列{an}為公比不為-1的等比數列(或公比為-1,且n不是偶數),Sn為其前n項和,則Sn,S2n-Sn,_______________仍構成等比數列.2.若{an}是公比為q的等比數列,則Sn+m=Sn+_______(n,m∈N*).3.若{an}是公比為q的等比數列,S偶,S奇分別是數列的偶數項和與奇數項和,則:①在其前2n項中,=q;②在其前2n+1項中,S奇-S偶=a1-a2+a3-a4+…-a2n+a2n+1=(q≠-1).自主檢測1.判斷正誤,正確的填寫“正確”,錯誤的填寫“錯誤”.(1)求等比數列{an}的前n項和時,可直接套用公式Sn=.( )(2)若首項為a的數列既是等比數列又是等差數列,則其前n項和等于na.( )(3)若a∈R,則1+a+a2+…+an-1=.( )(4)等比數列前n項和Sn不可能為0.( )(5)若某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為Sn=-aqn+a(a≠0,q≠0且q≠1,n∈N*),則此數列一定是等比數列.( )2.等比數列中,,且前三項和為,則公比q的值是( )A.1 B. C.1或 D.-1或3.在等比數列中,,則其前3項的和的取值范圍是( )A. B. C. D.4.已知正項等比數列中,為前n項和,,則( )A.7 B.9 C.15 D.305.已知為正項等比數列的前項和,,且,,成等差數列,則( )A.2 B. C. D.4新課導學學習探究環節一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問題 1 :相傳國際象棋起源于古印度,是西薩發明的.國王要獎勵西薩, 西薩說:“請在棋盤第1個格子里放1顆麥粒,在第2個格子里放2顆麥粒,在第3個格子里放4顆麥粒,在第4個格子里放8顆麥粒,依此類推,每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格子里所放麥粒數的2倍,直到第64個格子.請給我足夠糧食來實現上述要求!”你知道西薩要多少粒小麥嗎?國王能滿足西薩的要求嗎?國際象棋起源于古印度.相傳國王要獎賞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問他想要什么.發明者說:“請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里放上1顆麥粒,第2個格子里放上2顆麥粒,第3個格子里放上4顆麥粒……依此類推,每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第64個格子.請給我足夠的麥粒以實現上述要求.”國王覺得這個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已知一千顆麥粒的質量約為40g,據查,2016-2017年度世界小麥產量約為7.5億噸,根據以上數據,判斷國王是否能實現他的諾言.追問 1 把各格所放麥粒數看成一個數列,可以得到一個怎樣的數列?能寫出它的通項公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如果把各格所放的麥粒數看成一個數列,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等比數列,它的首項是1,公比是2,求第1個格子到第64個格子各格所放的麥粒數總和就是求這個等比數列前64項的和.追問 2 各格所放麥粒總數如何求?一般地,如何求一個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呢?設等比數列的首項為,公比為,則的前n項和是.探究1:這個和式右邊任意相鄰兩項有何特點?根據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上式可寫成. ①探究2:若在此等式兩邊同以,得到②式,比較①,②兩式,你有什么發現?我們發現,如果用公比乘①的兩邊,可得 ②探究3:兩邊同乘的2是等比數列的什么?乘2的作用是什么?①②兩式的右邊有很多相同的項,用①的兩邊分別減去②的兩邊,追問 1 兩個等式相減后,還剩下哪些項,相減后符號如何?就可以消去這些相同的項,可得,即.追問2 由得到正確嗎?因此,當時,我們就得到了等比數列的前項和公式 (1)因為,所以公式(1)還可以寫成 (2)追問3若q=1,{an}是什么數列,前項和等于什么?當時,等比數列的前項和等于多少?有了上述公式,就可以解決本小節開頭提出的問題了.由,,可得.這個數很大,超過了.如果一千顆麥粒的質量約為40g,那么以上這些麥粒的總質量超過了7000億噸,約是2016—2017年度世界小麥產量的981倍.因此,國王根本不可能實現他的諾言.環節二 觀察分析,感知概念例7 已知數列是等比數列.(1)若,,求;(2)若,,,求;(3)若,,,求.對于等比數列的相關量,,,,,已知幾個量就可以確定其他量?解:環節三 抽象概括,形成概念例8 已知等比數列的首項為,前項和為.若,求公比.解:環節四 辨析理解 深化概念例9 已知等比數列的公比,前項和為.證明,,成等比數列,并求這個數列的公比.證明:環節五 概念應用,鞏固內化想一想,不用分類討論的方式能否證明該結論?證明:環節六 歸納總結,反思提升問題7 請同學們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回答下列問題:1. 本節課學習的概念有哪些?2. 在解決問題時,用到了哪些數學思想?環節七 目標檢測,作業布置完成教材:第37頁 練習 第1,2,3,4題備用練習6.已知數列的通項公式為,若前項和為9,則項數為( )A.99 B.100 C.101 D.1027.設是等比數列的前項和,若,則A. B. C. D.8.已知遞增等比數列的前項和為,,,,,則( )A.4 B.5 C.6 D.79.已知等比數列的前項和為,且,,則( )A.12 B.24 C.36 D.3910.設是等比數列的前項和,若,則公比( )A. B. C. D.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1)錯誤(2)正確(3)錯誤(4)錯誤(5)正確【分析】利用常數列可判斷(1)(2)(3)(5)(6);通過舉例可判斷(4);根據與的關系求出通項,然后再根據等比數列定義驗證即可判斷(7).【詳解】(1)當時,不能使用公式求和,錯誤;(2)若數列是首項為a的數列既是等差數列又是等比數列,則,所以,,正確;(3)當時,不能使用等比求和公式計算1+a+a2+…+an-1=,錯誤.(4)例如:等比數列前n項和Sn可能為0,錯誤.(5)若某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為,則時,,時,,綜上,該數列的通項為,因為,所以該數列為等比數列,正確.2.C【分析】由等比數列通項公式基本量運算求解.【詳解】由題意,解得或.故選:C.3.C【分析】把用公比表示,利用函數知識得結論.【詳解】設的公比為,則,,時等號成立,與時都有,所以.故選:C.4.C【分析】先根據已知條件并結合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求得公比,再求出各項得出結果即可.【詳解】由,,得,即,由等比數列,得,即.由題知,所以,所以.故選:C.5.C【分析】設正項等比數列的公比為q(),由題意求出q,再結合,,成等差數列即可求得,即得答案.【詳解】設正項等比數列的公比為q(),則由,得,可得,解得或(舍去),又成等差數列,所以,即,所以,故選:C.6.A【分析】化簡,利用裂項相消求出數列的前項和,即可得到答案【詳解】假設數列的前項和為,因為,則數列的前項和為,當前項和為9,故,解得,故選:A7.B【分析】利用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化簡,再代入計算,即可得出結論.【詳解】∵∴∴∴q504=9,∴.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屬于中檔題.對于等比等差數列的 小題,常用到的方法,其一是化為基本量即首項和公比或者公差,其二是觀察各項間的腳碼關系,即利用數列的基本性質.8.C【分析】根據條件先確定公比的范圍,然后結合條件列出關于的方程組,由此求解出的值,最后根據等比數列前項和公式求解出結果.【詳解】設等比數列的公比為,因為且遞增,所以,因為,,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故選:C.9.D【分析】先根據已知條件算出等比數列的公比和首項,然后根據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算出.【詳解】設等比數列的公比為,則,解得,于是,解得,于是.故選:D10.C【分析】根據題意兩式相減可求得公比.【詳解】因為,兩式作差得,即,則該等比數列的公比故選:C.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