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3張PPT)茸鹿的養殖技術目的要求要求全面了解鹿科動物養殖的品種、經濟價值、生物學特性和經營管理方法;掌握梅花鹿的繁殖、飼養管理技術及鹿產品的采收與加工。教材分析重點是鹿的繁殖、飼養管理及鹿產品加工;難點是鹿的繁殖與飼養。教學方法實例法、圖示法、影像法、引導法、歸納法。什么是鹿茸?公鹿額頂生長的嫩角或者說是骨化前的嫩角,稱為鹿茸。什么是茸鹿?茸角有藥用價值的鹿稱之為茸鹿。一、鹿科動物的資源現狀及養殖的經濟價值㈠資源現狀與養殖概況全世界共有40多種鹿,分布在我國的鹿約有16種。我國是馴養茸鹿歷史悠久的國家,種類繁多,分布甚廣,野生資源豐富,馴養潛力很大,現在已經馴養的茸鹿有梅花鹿、馬鹿、馴鹿、黑鹿、海南坡鹿等。全國各地都有專業性養鹿場,尤以東北較普遍,吉林、遼寧兩省以養梅花鹿為主;湖南省主要養殖的品種有梅花鹿和馬鹿兩種,在長沙、新寧、衡陽、湘潭等地都有不同規模的養鹿場。發展養鹿業是一條收益高、見效快的致富途徑。養鹿的成本,基本上是一次性支付的,購買一對育成鹿(2-3歲)大約需要5000元~10000元左右,母鹿一年后即可產仔,公鹿次年即可產茸,購買一對育成鹿,兩年后可收回成本,以后逐年受益。當前具有開發前途的鹿科動物主要有茸鹿、麝和麂等,見圖示。常見鹿科動物簡介1-梅花鹿常見鹿科動物簡介2-黑鹿(水鹿)常見鹿科動物簡介3-馬鹿常見鹿科動物簡介4-馴鹿常見鹿科動物簡介5-坡鹿㈡經濟價值3、 觀賞價值鹿體態優美,性情溫順,機警靈活,逗人喜愛,世界各國動物園中,都把它作為珍貴動物展出,以供人們觀賞。4、 工業價值鹿皮除了做外,還可揉制成革。隨著養鹿業的發展,它的經濟價值將不斷地被人們發現和認識,使人類更加重視,養鹿的普遍性和馴化程度將大大提高。鹿茸的功效生精補髓、益血壯陽、強筋健骨等功效。鹿茸的功效本草綱目》載:鹿茸生精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益氣強志,治一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鹿肉的功效現代科學認為:鹿肉為低脂肪,含有多種氨基酸,現代中醫學證實:其性大補,加五成肉于供藥用,滋味清談,營養豐富,是易消化的營養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載:食之可以醒神,益氣力,強五臟,養血生容。歷史名醫孫思邈說:鹿蹄肉可治各類風濕癥。3、茸血和鹿血,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腿痛精神衰弱,健忘失眠。4、鹿胎:補血補精,補肝腎,治療婦女病,不孕癥和痛經,治愈效果在80%以上。5、鹿筋:補勞損,壯筋骨,食用更佳品。6、鹿鞭:補虛助陽,濕中安腦,可治陽痿和慢性睪丸炎,腎虛、耳鳴等。 7、鹿尾:可治療貧血、體液失調、腎病和陽痿,功能與鹿茸同,鹿尾腺有高度生物學活性物質。8、鹿骨:可安胎下氣,久服耐老。9、鹿油:落點高,治療胃潰瘍效果高。10、鹿心:可治療心臟病。11、鹿角:制成鹿角膠、鹿角霜,具有益血補精,濕補肝腎,消除凡肌衰弱,腰漆無力,虛勞等;切牌:散熱引血、消腫,奶汁不下,乳房脹痛等。二、生物學特性(一)分類與分布在動物分類學上屬于偶蹄目,反芻亞目,鹿科。鹿科動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洲,梅花鹿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南部,而馬鹿廣泛分布在亞、美、歐、澳各大洲。目前我國飼養最多的是梅花鹿和馬鹿(二)生態(以梅花鹿為例)1.生境 棲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邊緣附近,在茂密的大森林中或多巖石的地方較多。冬季多在山地的南坡,春季在曠野少樹的地方,夏季常在較密的樹林里。2.食性 植食性,以青草、樹葉、嫩草、樹皮、苔蘚等為食。3.活動 晨昏性。群居,雌鹿與幼鹿在一起,雄鹿獨居,在交配中則與雌鹿合群。行動迅速、嗅覺與聽覺發達;反應敏感,易受驚。(二)生態(以梅花鹿為例)4.繁殖 8月間進行交配,妊娠期8個月,次年4-6月間產仔,每胎產1仔,間有2仔的。哺乳約4個月,仔鹿3年成熟。5.換毛與脫角 一般4-5月間冬毛脫落,換成夏毛,冬毛10月長出。干角在4-5月脫落,隨之長出茸角(未骨化),外被天鵝絨狀的茸皮。過了8月茸角骨化,茸皮脫落。6.壽命與利用時間 自然壽命一般在20-25年,利用時間為15年。(三)影像資料:梅花鹿的生物學特性-2.12三、鹿的飼養管理(一)鹿場的建造搭建鹿場應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搭建鹿場。鹿活動量較大,鹿舍占地面積每頭2~3平方米,運動場8~10平方米。用石板或平滑木板或水泥板或紅磚等鋪地,使糞便等易清掃。在鹿場周圍設置欄桿,高2.5~3米,以防鹿善跳而逃逸。影像資料:鹿舍的建造-5.07㈡鹿的飼料1.青綠飼料:包括青草、干草、青干枝葉、玉米秸、豆莢皮、花生秧、糟渣等。青干枝葉(如幼嫩的笤條、杏條、柞樹葉等)和青干草(如牧草和野干草等)是圈養鹿的基本飼料,是放牧鹿群的冬季補充飼料;㈡鹿的常用飼料2.精飼料:主要包括禾本科籽實、豆科仔實及其副產品。禾來科籽實及副產品如玉米、高梁、糠麩以及塊根、塊莖、薯類等均為鹿的能量飼料;豆科籽實及副產品如黃豆、黑豆、油餅類等主要是鹿的蛋白質飼料。㈡鹿的飼料3.礦物質飼料:主要有食鹽、貝殼粉、石灰石粉、磷酸氫鈣等。4.添加劑飼料:主要指礦物質以外的一些添加飼料。如抗菌素、酵母、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各類飼料均需合理加工調制,如切短、粉碎、浸泡和炒香等,以提高飼料適口性和利用率。影像資料:梅花鹿的飼料-3.00鹿的養殖技術目的要求要求全面了解鹿科動物養殖的品種、經濟價值、生物學特性和經營管理方法;掌握梅花鹿的繁殖、飼養管理技術及鹿產品的采收與加工。教材分析重點是鹿的繁殖、飼養管理及鹿產品加工;難點是鹿的繁殖與飼養。教學方法實例法、圖示法、影像法、引導法、歸納法。教時安排理論4學時;實驗4學時。一、鹿科動物的資源現狀及養殖的經濟價值㈠資源現狀與養殖概況全世界共有40多種鹿,分布在我國的鹿約有16種。我國是馴養茸鹿歷史悠久的國家,種類繁多,分布甚廣,野生資源豐富,馴養潛力很大,現在已經馴養的茸鹿有梅花鹿、馬鹿、馴鹿、黑鹿、海南坡鹿等。全國各地都有專業性養鹿場,尤以東北較普遍,吉林、遼寧兩省以養梅花鹿為主;湖南省主要養殖的品種有梅花鹿和馬鹿兩種,在長沙、新寧、衡陽、湘潭等地都有不同規模的養鹿場。發展養鹿業是一條收益高、見效快的致富途徑。養鹿的成本,基本上是一次性支付的,購買一對育成鹿(2-3歲)大約需要5000元~10000元左右,母鹿一年后即可產仔,公鹿次年即可產茸,購買一對育成鹿,兩年后可收回成本,以后逐年受益。當前具有開發前途的鹿科動物主要有茸鹿、麝和麂等,見圖示。常見鹿科動物簡介1-梅花鹿常見鹿科動物簡介2-黑鹿(水鹿)常見鹿科動物簡介3-馬鹿常見鹿科動物簡介4-馴鹿常見鹿科動物簡介5-坡鹿常見鹿科動物簡介6-林麝常見鹿科動物簡介7-黑麂(ji,小型鹿,長牙短腳)常見鹿科動物簡介8黃麂鹿科動物的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醫藥價值鹿是一種珍貴的藥用動物,全身都是寶。除了馳名中外的鹿茸外,還有鹿膠、鹿胎、鹿筋、鹿鞭、鹿心、鹿血、鹿尾、鹿骨等中藥材。2、 食用價值鹿肉的肉質鮮美而細嫩,營養價值高,屬于低脂肪高蛋白質肉類,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每公斤鹿肉售價高達6-10美元,且供不應求。㈡經濟價值3、 觀賞價值鹿體態優美,性情溫順,機警靈活,逗人喜愛,世界各國動物園中,都把它作為珍貴動物展出,以供人們觀賞。4、 工業價值鹿皮還可揉制成革。隨著養鹿業的發展,它的經濟價值將不斷地被人們發現和認識,使人類更加重視,養鹿的普遍性和馴化程度將大大提高。二、生物學特性(一)分類與分布在動物分類學上屬于偶蹄目,反芻亞目,鹿科。鹿科動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洲,梅花鹿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南部,而馬鹿廣泛分布在亞、美、歐、澳各大洲。(三)影像資料:梅花鹿的生物學特性-2.12二、生物學特性(二)生態(以梅花鹿為例)1.生境 棲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邊緣附近,在茂密的大森林中或多巖石的地方較多。冬季多在山地的南坡,春季在曠野少樹的地方,夏季常在較密的樹林里。2.食性 植食性,以青草、樹葉、嫩草、樹皮、苔蘚等為食。3.活動 晨昏性。群居,雌鹿與幼鹿在一起,雄鹿獨居,在交配中則與雌鹿合群。行動迅速、嗅覺與聽覺發達;反應敏感,易受驚。4.繁殖 8月間進行交配,妊娠期8個月,次年4-6月間產仔,每胎產1仔,間有2仔的。哺乳約4個月,仔鹿3年成熟。5.換毛與脫角 一般4-5月間冬毛脫落,換成夏毛,冬毛10月長出。干角在4-5月脫落,隨之長出茸角(未骨化),外被天鵝絨狀的茸皮。過了8月茸角骨化,茸皮脫落。6.壽命與利用時間 自然壽命一般在20-25年,利用時間為15年。三、鹿的飼養管理(一)鹿場的建造搭建鹿場應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搭建鹿場。鹿活動量較大,鹿舍占地面積每頭2~3平方米,運動場8~10平方米。用石板或平滑木板或水泥板或紅磚等鋪地,使糞便等易清掃。在鹿場周圍設置欄桿,高2.5~3米,以防鹿善跳而逃逸。影像資料:鹿舍的建造-5.07㈡鹿的飼料1.青綠飼料:包括青草、干草、青干枝葉、玉米秸、豆莢皮、花生秧、糟渣等。青干枝葉(如幼嫩的笤條、杏條、柞樹葉等)和青干草(如牧草和野干草等)是圈養鹿的基本飼料,是放牧鹿群的冬季補充飼料;2.精飼料:主要包括禾本科籽實、豆科仔實及其副產品。禾來科籽實及副產品如玉米、高梁、糠麩以及塊根、塊莖、薯類等均為鹿的能量飼料;豆科籽實及副產品如黃豆、黑豆、油餅類等主要是鹿的蛋白質飼料。3.礦物質飼料:主要有食鹽、貝殼粉、石灰石粉、磷酸氫鈣等。4.添加劑飼料:主要指礦物質以外的一些添加飼料。如抗菌素、酵母、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各類飼料均需合理加工調制,如切短、粉碎、浸泡和炒香等,以提高飼料適口性和利用率。影像資料:梅花鹿的飼料-3.00(三)鹿的馴化1、馴化的概念馴化是通過反復的調教,建立起穩定的條件反射,達到人獸親和,以適應生產上的要求。馴化的目的,就是要逐步地去掉非常驚恐、意欲脫逃這種野性,建立起各種不同的條件反射,使之易于人工飼養和繁殖 。2、馴化的方法 人工哺育馴化法將出生的仔鹿進行人工哺乳。在開始的第1-2天喂初乳,而后即改為常乳,每次喂量50ml左右,每日喂3次。在哺乳時,飼養員要進行呼喚,經常撫摸,天暖時引導到圈外運動,使其逐漸接觸復雜的環境和更多的人、物。如此繼續2個月到離乳時,便能達到聽人呼喚、任人驅趕、并能到草地上放牧的馴化程度。 母代仔鹿馴化法以馴化程度較高的母鹿代馴仔鹿。 混群馴化法以一部分馴化程度較高的鹿作為骨干,混入預備馴化的仔鹿群中,通過骨干鹿按放牧要求所進行的榜樣性活動去影響未馴化的仔鹿,有助于進行定向的馴化。㈣公鹿的飼養管理 1、基本任務 不斷提高鹿體健康水平,獲得優質高產的鹿茸; 培養具有性欲旺盛、精液品質好、利用價值高的公鹿。 2、飼養階段的劃分生茸前期 1月下旬-3月中旬;生茸期 3月下旬-8月上旬;配種期 8月中旬-11月下旬;恢復期 12月上旬-1月中旬。3、日糧組成鹿的日糧組成以粗料為主、精料為輔。根據鹿場的地理分布,公鹿的日糧一般可劃分為山區和農區兩大類型。精料的品種和數量,大致相同而在粗料的種類上有很大的差別。山區養鹿 以樹葉、樹枝、野草、野菜為主,以農副產品為輔;農區養鹿 為野草與農副產品為主,適當搭野一些藤蔓、根莖類和瓜菜。5、不同階段的飼養管理①生茸期的飼養生理需要 幼齡公鹿:一部分用于長茸,一部分用自身的生長發育;成年公鹿:一部分用于長茸,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營養需要,一部分則用于性腺的發育。飼養管理(1)飼喂科學化。①晝夜有秩序的均衡飼喂;②做到兩定、兩先、一觀(即定時、定量;先洗食槽后放飼料、先喂精料、后喂粗料;觀察鹿的采食情況);(2)注意防寒保溫,做好衛生防疫接種;(3)合理地組成鹿群;(4)經常觀察每只鹿的脫角與生茸情況。公鹿不同階段的日糧配方雄鹿生茸期日糧配方表雄鹿配種期日糧配方表②配種期的飼養生理需要:一部分滿足自身的營養需要,一部分滿足性欲和配種的需要。飼養管理:此期的管理要求體制強健、營養良好、精力充沛,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性欲旺盛,配種能力強。(1)合理劃群:劃分為種用、非種用和幼齡公鹿群;(2)飼料品種多樣,營養齊全;(3)檢修好運動場和欄舍;(4)做好清潔衛生工作;(5)輪流值班,及時注意鹿群的動態。③越冬期的飼養雄鹿恢復期(越冬期)日糧配方表公鹿的越冬期包括恢復期和生茸前期兩個階段的管理。此期氣溫低,肌體消耗熱能較大,為了迅速恢復公鹿的體況,為次年生茸積蓄營養,冬季除加強運動外,在飼養方面要適當多喂一些含蛋白質、淀粉、礦物質及維生素的飼料。㈤母鹿的飼養管理1、基本任務保持高度的生產力和繁殖優良的后代。2、飼養階段的劃分配種前期 配種期 妊娠期 哺乳期8月上旬~9月上旬 9月中旬~11月上旬 11月中旬~4月下旬 5月上旬~8月中旬3、不同階段的飼養管理①配種前期、配種期與妊娠初期的飼養管理在雌鹿斷乳后,仍須供給一定數量的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如能供給一定數量的豆餅,大量青割、青貯飼料及胡蘿卜等,可以促進雌鹿早期發情并提高受胎率。①配種前期、配種期與妊娠初期的飼養管理斷乳后配種前,要整理雌鹿群。清除那些不育的、惡癖的、年齡老的、產仔弱小的、有嚴重疾病和產科病的無飼養價值的雌鹿。配種期必須加強看管,及時替換種鹿,防止個別種雄鹿頂撞雌鹿。日糧配方見下表。②妊娠期的飼養管理雌鹿妊娠期大約7.5-8個月,為滿足胎兒生長,要保證日糧中有一定數量品質良好的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足夠的礦物質,同時應有相當數量的碳水化合物。此期的日糧配方見下表。③哺乳期的飼養管理雌鹿分娩以后,其消化機能馬上得到極大改善,為提高雌鹿的泌乳量和乳汁品質,保證仔鹿迅速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必須給予雌鹿全價的營養飼料,保證日糧中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提高日糧的適口性,以增加雌鹿的采食量和消化率。日糧配方見下表。四、鹿的繁殖 ㈠性成熟與初配年齡 性成熟 梅花鹿15-18個月,馬鹿18-20個月。 初配年齡 母鹿至少16-18月齡,公鹿3周歲。㈡鹿的生殖機能與行為1、公鹿 繁殖期內,公鹿表現出一系列的性行為活動,稱為“行為鏈”或“行為序列”,它包括“性沖動、求偶、交配和射精”等。公鹿發情表現性活動期從9月份開始到次年3月份,隨時可進行交配。此期的公鹿性情暴躁,食欲減退,好斗,早晨、傍晚和天氣陰云涼爽的整天求偶活動強,并不斷發出叫聲。每次的射精量約為1-2ml;每日可交配3-4次,間隔10min/次,每日可配母鹿1-2只。2、母鹿 為季節性多次發情動物,每年9-11月發情配種;每個發情季節具有3-4個發情周期,每個發情周期大約為16-20天,發情持續期大約為18-36小時。母鹿發情表現母鹿發情時,表現精神不安,搖尾游走,食欲減弱,進一步呈現陰門腫脹,主動接近公鹿,接受公鹿嗅、舐其外陰部,當性欲達到高潮時,有粘液從陰門流出,呼吸短促,接受公鹿爬跨,達成交配。㈢配種 1選種與選配 Ⅰ、選種要求(1)公鹿 要求體質健壯、茸形端正而高產、4-8歲;在配種期內表現性欲旺盛、交配能力強;與配母鹿所產的個體發育較好。(2)母鹿 選擇2周歲以上,要求母鹿體況良好、所產仔鹿發育較好。2.選配(1)品質選配 公鹿的品質與生產性能要求高于母鹿;(2)血緣選配 三代內無近親交配;(3)年齡選配 壯年配壯年;壯齡配老齡、幼齡。Ⅱ、配種的方法1.單公群母配種法這種方法要求鹿場有足夠的圈舍,把參配母鹿20-25頭組成一個配種群,混入1頭公鹿。配種能力弱的公鹿在中途可以更換。2.定時放對配種法采用每日2-3次定時放對,一般晨昏各一次,在配種旺期中午增加一次。這種方法要求鹿場有足夠的圈舍,便于周轉使用,有的鹿場是將公鹿定時撥入母群中。配種方法1)單公群母配種法這種方法是將年齡、體質狀況相近的母鹿按20-25頭分為一群,一次只放入一頭公鹿任其自由交配,每隔5-7天更換一頭公鹿配種。這種配種方式可以減少公鹿之間的爭斗,防止傷亡事故發生。目前為大多數鹿場采用。2)試情配種法茸鹿的試情配種法是在25--30只的母鹿圈內,從調教馴養的特級種公鹿中選二只放入試情,若有母鹿發情,即可交配。采用這種試情法時,。最近幾年,更多的鹿場逐漸采用大圈大群單公群母定時試情的配種方法,用輸精管結扎公鹿、帶試情布公鹿、陰莖移位公鹿試情,使參配母鹿只數成倍增長、記錄正確房系清楚,仍能保證妊娠率達90%以上。3.放鹿配種法這種方法要求鹿馴化程度很高,經常放牧。在放牧的成年母鹿群中混入適當比例的種公鹿,組成配種放牧群,采取每日2次出牧活動,使鹿在牧場上交配。這種方法可以收到早配種、早產仔、仔鹿當年生長期長、發育好的效果。4.人工授精梅花鹿的人工授精方法一般1頭公鹿可配150-200頭母鹿,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優秀公鹿,加快鹿的良種繁育進程。 保定:采用藥物麻醉,常用麻醉藥有洛姆硼、氯胺酮、賽胺酮等; 采精:采精器由電刺激器和直腸探棒兩部分組成。 方法:麻醉后的公鹿先灌腸排糞,并將陰莖及其周圍洗拭干凈,再將深棒插入直腸,開啟電源,以30-50Hz頻率、12V之內的電壓、100mA之內的電流通電刺激,由低到高,通斷電間隔各10s,陰莖很快即可勃起和射精。稀釋 采出的精液立即進行精液檢查,合格的精液,并稀釋5-10倍,然后保存在1-5℃的環境中,可保存4-5天而不失去受精能力。輸精:稀釋后的精液,用羊型輸精器以1ml為標準分裝,然后給麻醉后的發情母鹿輸精。輸精時要將精液輸入到子宮內才能獲得較高的受胎率。㈣妊娠與產仔期1、妊娠期梅花鹿妊娠期為230-236天;馬鹿為240-250天。2、妊娠變化妊娠后1-5個月;食欲增強,食量增大,毛色光潤,日漸肥胖;妊娠6個月左右;腹圍明顯增大,行動謹慎、遲緩,喜靜臥。3、產仔期東北地區多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南方4-5月,此期正值日照時間漸漸延長,氣溫適宜,植被繁茂、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同仔鹿采食的旺盛階段,有利于促進仔鹿生長發育和提高成活率。㈤分娩茸鹿是不斷馴化中的野生動物,生活習性與家畜不同,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人工助產,但必須加強產后護理工作。1、分娩前的準備(1)檢查好圈舍圍欄,防止臨產母鹿逃脫;(2)做好圈舍清潔消毒工作;(3)仔鹿護欄的準備在產仔圈一角修建一個仔鹿護欄,欄的最低層撒上一層生石灰,然后再鋪干砂或爐灰渣子,最后鋪上墊草,為仔鹿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2、分娩征兆產前15天:初產母鹿乳房迅速發育,腺體充實;經產母鹿乳房則高度腫脹;產前1-2天:經產母鹿乳房發紅發亮,奶頭直立,常噴出乳汁;初產母鹿表現不明顯。臨產時,出現腹痛癥狀,排尿頻繁,時而搖尾,不時回顧腹部,起臥不安,低聲呻吟,有的煩躁不安、吼叫,企圖外逃;五、分娩3、產仔行為分娩時母鹿臥地收縮,借腹肌、隔肌和子宮的收縮力把胎兒排出體外。首先子宮頸口張開,尿膜外露,有的可隱約見到小鹿的前蹄,幾經反復間歇陣縮之后,胎兒進入產道露出胎胞,破水后胎兒隨即產出。隨后母鹿舔干仔鹿身上的粘液,再經1-2小時,胎衣便自行產出。4.產后母鹿的護理(1)解除疲勞和促進泌乳母鹿分娩后異常口渴,盡快喂些溫麩皮或小米粥,放少許鹽;(2)監護仔鹿盡早吃到初乳能夠獲得母源抗體,提高仔鹿的成活率。五、仔鹿和育成鹿的飼養管理(一)仔鹿的飼養管理 1、初生仔鹿的護理對初生仔鹿護理的關鍵在于使仔鹿及早吃到初乳,防止初生仔鹿被惡癖雌鹿扒傷,保證初生仔鹿有安靜的休息場所。仔鹿初生后,全身體表附著大量黏液,在一般情況下,分娩雌鹿首先舔干這些黏液,借以促進仔鹿的血液循環,保持仔鹿的體溫。仔鹿的飼養管理2、哺乳仔鹿的護理和補飼哺乳仔鹿以母乳作為主要營養來源。仔鹿出生后10余天,開始采食飼料,并有反芻現象。由于哺乳仔鹿消化機能還很弱,抗病力低,容易在開始采食飼料時發生胃腸疾病。2、哺乳仔鹿的護理和補飼要經常清掃圈舍,定時投放少量精料和優質的青綠飼料,以滿足仔鹿生長發育的需要,提高其消化機能,為離乳后的飼養創造條件。3、離乳仔鹿的飼養管理仔鹿離乳后,思母嗚叫,不思飲食。離乳后的頭幾天,少給精料,少量多次地投給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青綠飼料和多汁飼料,如青割大豆、青綠枝葉、胡蘿卜及少量豆汁,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隨著仔鹿日齡的增長,應供給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保證仔鹿各種器官組織、特別是骨骼的生長發育。隨著仔鹿日齡的增長,逐漸地減少飼喂次數而相應增加每次喂量,并逐漸地以干粗飼料取代部分青綠飼料,并適時撤掉豆汁。7月齡之前,每日可喂3次精料、4次粗料(包括夜間1次粗料),精料的喂量宜多。㈡育成鹿的飼養管理通常把出生后第二年的幼鹿叫做育成鹿。雄雌鹿的育成時期約1年,其中雄鹿較雌鹿育成時期長。發育良好的育成雄鹿當年可以生長初生茸,可以參加配種,即在育成階段可以投產。為了培育出個體大、產茸量高、耐粗飼、利用年限長的鹿群,必須加強對育成鹿的飼養管理。一要供給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保證供給足夠的優質粗飼料,使其各個器官組織得以正常發育。二要保證育成鹿有足夠的運動量,促進其生長發育。因此,每圈容納鹿的頭數不宜過多,每只鹿應有7~8平方米的運動面積。育成鹿的飼料配方表影像資料:梅花鹿的飼養管理-5.49六、鹿的疾病防治技術1、疾病的預防預防工作主要包括衛生防疫、消毒和預防接種等3個方面。衛生防疫包括飼料衛生、飲水衛生、鹿舍衛生、運動場衛生和滅鼠。消毒是對接觸鹿群的人員、鹿場環境和器械進行消毒,衛生防疫和消毒可以防止腸炎、壞疽性肺炎、壞死性桿菌等傳染病的暴發。鹿場常備的消毒和外用藥品表預防接種是防治嚴重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在一些鹿病流行的地區應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定期給鹿進行炭疽病、出血性敗血癥、布氏桿菌病、鉤端螺旋體進行預防注射疫苗。2、主要疾病防治鹿科動物主要疾病有布氏桿菌病、結核病、血尿病、壞死桿菌病、巴氏桿菌病、鹿口蹄疫、咬毛病、霉玉米中毒和寄生蟲病。七、鹿茸及各種副產品的加工1、鹿角鹿角是從鹿的額骨上生長出來的器官。它由角柄(草樁)、角盤(珍珠盤主干)、眉枝(門樁)和數個側枝構成。鹿角各部分名稱示意圖2、鹿茸鹿茸;公鹿額頂生長的嫩角或者骨化前的鹿角。茸的外面覆著生有茸毛的皮膚,內部是致密的結締組織和軟骨組織,富有血管和神經。功效:生精補髓、益血壯陽、強筋健骨鹿茸生長圖上圖為梅花鹿的鹿茸:1.錐角 2.鞍子3.二杠 4.三岔5.四岔下圖為馬鹿的鹿茸:1.單門 2.蓮花3.三岔 4.五岔3、鹿茸的采收與加工鹿茸一般分鋸茸和砍茸。收獲鹿茸種類主要有:a.初生茸:1歲公鹿所長生的茸角。b.二杠茸:對2-3歲的雄鹿或茸干較小的,宜收二杠茸。c.三岔茸:5歲以上的雄鹿,茸干粗大、豐滿,宜收三岔茸。d.四岔茸:馬鹿一般分三岔茸和四岔茸進行收茸。e.再生茸:在一年中第2次采收的茸,稱為再生茸。鹿茸藥材圖A.鋸茸 B.砍茸a.二杠花鹿茸和鹿茸片b.三岔花鹿茸 c.蓮花馬鹿茸d.三杈馬鹿茸 e.四杈馬鹿茸f.梅花鹿砍茸 g.馬鹿砍茸①收獲鹿茸種類收茸時期與收茸方法②收茸時期根據鹿的種類,確定擬收茸的種類后,根據鹿茸生長情況,確定個體雄鹿收茸時間。一般在5-8月均可進行收茸。③收茸方法保定:是借助于保定器或麻醉劑限制動物活動的一種措施。收茸多采用器具保定法。有時也用麻醉法保定。鋸茸:保定后,先行消毒,再用鋼鋸或竹鋸在角盤上2厘米處鋸茸。鋸茸動作要求敏捷輕快。砍茸:對于生長6年以上的老鹿,從鹿的第2頸椎處放血,并將頸皮切斷,將鹿頭砍下,再將鹿茸連腦蓋骨鋸下再行加工處理。止血:鋸茸前可在茸角基部扎上止血帶。鋸茸后,立即在創面上撤以止血粉。④鹿茸的加工鹿茸加工的目的是脫水干燥、防腐消毒、保形保色,便于長期保存。(1)排血茸加工排出茸體內大部分血液,脫水,加速干燥,獲得顏色好、不破、不臭、嘴頭飽滿,開條后茸內呈白色或粉紅色的優質鹿茸。(2)帶血茸加工帶血茸加工主要是封閉鋸口后,連續水煮和烘烤,以烘烤為主的工藝過程。通過茸皮的滲透作用,快速散失茸體中的大部分水分,使茸血中的色素和干物質全部保留在茸內,使血色素在茸內均勻分布,色澤深紅。要求不破皮,不癟頭,無臭味。(3)砍茸加工其方法與鋸茸基本相似,但由于砍茸重量較大,而且連著部分頭骨和頭皮,故加工操作時更應較為細膩。梅 花 鹿 的 鹿 茸 彩 色 圖影像資料:鹿茸的收割-4.01㈢鹿的副產品加工1.鹿筋用清水把四肢洗凈擦干,除在蹄冠上部保留5厘米左右皮膚外,將全身皮膚剝掉,解下四肢,進行剔筋。將剔好后的筋放入水盆中浸泡一兩天,每日早晚換水1次,然后將筋膜上殘存的肌肉刮凈,再浸泡一兩天,取出后刮1次殘存的肌肉。經過一段自然風干后,掛到70-80℃的烤箱內,直到烤干為止。把烤干的鹿筋捆成小把,入庫保存。2.鹿鞭和鹿尾鹿鞭是由陰莖和睪丸組成的。雄鹿屠宰后剝去皮膚取出陰莖和睪丸,刮凈殘肉,用清水洗凈,將陰莖拉長連同睪丸釘在木板上,放到通風良好處自然風干。鹿尾鹿尾是將鮮鹿尾用開水澆燙幾次,澆到能拔掉尾毛時為止,摘掉尾毛,再用小刀刮凈絨毛和表皮,去掉尾根上多余的脂肪和尾椎骨,用線縫好尾根皮膚,掛到通風良好處自然風干。鹿的副產品加工3.鹿肉和鹿骨把肉切成2千克左右小塊,放到水中煮或放到籠屜中蒸到六七成熟后取出,去掉脂肪,切成薄片,完全熟后放到烤箱中烘干。鹿骨是把鹿骨上的殘肉刮凈,四肢骨打碎,取出骨髓,然后放到80℃烤箱中烘干。4.茸血和鹿血鋸茸或加工鹿茸過程中收集的鮮茸血,一是加9倍60°白酒裝瓶密封保存;二是將鮮茸血倒人瓷盤中,攤成薄薄的一層,放到陽光下晾曬,至完全干時收集起來裝瓶保管。鹿血是將凝固的血塊切成小塊,連同析出的血漿一起倒入瓷盤或木盤中,在陽光下曬干。陰雨天可放人70℃的干燥箱中烘干。鹿的副產品加工5.鹿胎與鹿胎粉鹿胎包括從妊娠中及后期的雌鹿腹內取出的水胎(胎兒、胎盤和羊水)和初生未哺乳的胎兒。鹿胎粉:先用熱水澆燙胎兒,摘凈胎毛后在清水中沖洗干凈,連同胎盤、羊水一起放入鍋內,加水15千克左右進行煎煮。煮至胎兒的骨肉分離時,肉再用文火焙炒,頭骨和長軸骨取出砸碎單獨烘烤。至骨肉均已酥黃純干時,粉碎成肋-100目的鹿胎粉,放到陰涼干燥地方保存。6.鹿心、鹿肝、鹿腎鹿心先將血管扎好,防止心臟內血液流失。然后,去掉心包膜和心冠上的脂肪,掛在80-100 °的烤箱中連續烘烤,直到烤干為止。鹿肝和鹿腎,將鮮鹿肝和鹿腎放人沸水中燙幾分鐘,用針刺不冒血時取出切成薄片,放到80℃左右的烤箱中烘干。復習思考題 鹿屬于哪目、哪科,養殖鹿有什么經濟價值?我國約有多少種鹿,我省主要養殖哪兩種鹿?鹿什么時候性成熟,具有什么樣的性行為?怎樣進行鹿的選種選育?鹿配種有哪幾種方法?鹿的飼養有哪幾種類型?怎樣對鹿進行馴化?鹿的飼養階段怎樣劃分,不同階段如何進行飼養管理?怎樣采取和加工鹿茸?鹿茸的收取有哪些類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