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第一節第3課時《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 教學設計一、課程內容:人教版 《化學必修 第一冊》第四章第一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第3課時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二、教學目標:1. 以堿金屬、鹵族元素為例,基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結構預測同主族元素的化學性質,運用實驗及事實證據進行驗證,總結同主族元素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并能用原子結構理論加以解釋;2. 滲透預測等科學研究方法和比較、歸納等信息加工的方法,培養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3. 強化并運用“周期表位置(位)—原子結構(構)—元素性質(性)”的系統認知模型,發展“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學科核心素養。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堿金屬、鹵族元素性質的預測和驗證;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規律;周期表位置、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教學難點:運用“位置—結構—性質”模型分析和解決同主族元素的問題。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 1.師:播放 “嫦娥5號探月”之旅視頻;2.師:了解月球土壤中有哪些元素,我們在周期表中可以知道它們的哪些信息?3.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應了它的原子結構,結構決定性質,那周期表中元素性質又有怎樣的規律呢?今天,讓我們通過堿金屬元素、鹵族元素的學習一起探究。 1.認真觀看視頻;2.思考并查找周期表中,知道它們的位置、相對原子質量等信息; 1激發民族自豪感;2.知道通過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的有關信息。探究堿金屬元素原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 原子結構師:請同學們填寫P93表格,總結堿金屬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元素化學性質①師:請同學們通過觀察堿金屬原子結構,回顧鈉的有關性質,預測堿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②師:播放K與氧氣、水反應視頻;Rb、Cs與水反應視頻: ( 堿金屬化學性質的比較.flv ) ( Ru和Cs與水反應.flv )3.單質的物理性質4.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師:我們看到堿金屬原子結構、元素化學性質及單質物理性質都有著相似性和遞變性,請同學們思考討論堿金屬元素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間的關系?5.師:請完成達標評價1,預測119號“類鈁”的性質。 1.填寫課本P93思考與討論表格,總結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并發言。生:相似性:最外層電子數都為1遞變性:隨核電荷數增大,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2.生:堿金屬性質可能與鈉相似有強金屬性,能與氧氣、水反應;觀看實驗視頻,歸納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K能與氧氣反應生成KO2,與水反應生成強堿并放出氫氣;且反應更劇烈。書寫反應方程式:4Li+O22Li2OK+O2KO22K+2H2O===2KOH+H2↑3.生:分析表格,歸納堿金屬單質的物理性質:從Li到Cs,密度逐漸增大(Na、K反常),熔沸點逐漸降低。4.生(討論2分鐘):相似性:最外層電子數都是1 ,容易失去1個電子,金屬性較強 (與鈉相似,與O2、水等反應,在產物中呈+1價);遞變性:從Li→Cs核電荷數增加,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原子失電子的能力逐漸增強,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5.獨立思考完成達標評價,發言解析、訂正答案。 1.從微觀的角度探究堿金屬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培養學生微觀探析的化學學科素養;2.學生填寫表格信息,進行數據分析討論,得出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培養學生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3.培養學生觀察原子結構→預測元素性質→進行實驗探究→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化學學科素養;4.學生對表格信息進行分析討論,得出堿金屬單質物理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培養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5.培養證據推理能力,解釋堿金屬元素性質遞變的規律,并運用這種規律對同族元素性質進行預測的能力,初步感知位、構、性的關系。探究鹵族元素原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 1.原子結構師:請同學們觀察,總結鹵素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回顧Cl2的有關性質,預測鹵素的化學性質。2.元素化學性質①師:請同學們閱覽表4-4,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思考反應的難易程度、生成物穩定性如何?②師:小組實驗,請同學們在點滴板上完成,氯水與NaBr、KI溶液的置換反應,溴水與KI溶液的置換反應。③師:若實驗藥品只有NaBr溶液、KI溶液、新制氯水,你能完成實驗,并得到相同的實驗結論嗎?氯水的用量當如何?3.單質的物理性質4.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師:我們看到堿金屬原子結構、元素化學性質及單質物理性質都有著相似性和遞變性,請同學們思考討論鹵素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間的關系?5.師:請完成達標評價2,預測At的性質。 1.生:最外層電子數都為7隨核電荷數增大,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能與氫氣化合。2.①生:鹵素單質都能與H2化合,生成氫化物;從F2到I2,反應條件越來越難,生成的氫化物穩定性逐漸減弱,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②生:小組進行實驗探究,觀察到溶液顏色加深,分析得出結論,寫出反應方程式。2NaBr+Cl2=Br2+2NaCl2KI+Cl2=I2+2KCl2KI+Br2=I2+2KBr氧化性:Cl2>Br2>I2③生:設計實驗方案→預測實驗現象→進行實驗驗證。NaBr溶液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顏色加深;繼續滴入KI溶液,顏色進一步加深。氧化性:Cl2>Br2>I23.生:分析數據,歸納鹵素單質的物理性質:都有顏色,密度小,熔沸點低。顏色加深,熔沸點逐漸增大,密度逐漸增大,水溶性逐漸減小。4.生(討論2分鐘):相似性:最外層電子數都是7 ,容易得到1個電子,非金屬性較強;遞變性:從F→I,核電荷數增加,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原子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5.獨立思考完成達標評價,發言解析、訂正答案。 1.從微觀的角度探究鹵族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培養學生微觀探析的化學學科素養;2. 培養學生觀察原子結構→預測元素性質→進行實驗探究→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化學學科素養;3.培養學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的能力;4.學生對表格信息進行分析討論,得出鹵素單質物理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培養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5.培養證據推理能力,解釋鹵族元素性質遞變的規律,并運用這種規律對同族元素性質進行預測的能力,深入認知位、構、性的關系。課堂小結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依次 增多 ,原子半徑逐漸 增大 ,失電子能力逐漸 增強 ,得電子能力逐漸 減弱 。所以,金屬性逐漸 增強 ,非金屬性逐漸 減弱 。五、板書設計一、堿金屬元素 二、鹵族元素 三、位、構、性的關系降低LiNaKRbCs失電子能力增強金屬性增強FClBrI非金屬性減弱得電子能力減弱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