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八章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第三節 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內容索引學習目標活動方案課堂反饋學 習 目 標1. 了解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危害及防治的方法,認識化學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2. 了解綠色化學、原子經濟性反應的內涵,知道它們在利用資源、保護環境中的重要意義。活 動 方 案1. 查閱資料:生活垃圾及工業“三廢”:廢氣、廢液和廢渣等給環境帶來嚴重的危害。化學對環境保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 查閱資料,了解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活動一:了解環境污染,體會化學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環境問題 產生原因 主要危害 防治方法溫室效應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排入大氣中造成全球氣候變暖,水位上升,陸地面積減小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開發利用新能源;植樹造林環境問題 產生原因 主要危害 防治方法酸雨水體富營養化燃料燃燒過程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土壤酸化、水源污染、建筑物被腐蝕等開發利用新能源;化石燃料脫硫或固硫,廢氣用氨水、堿液吸收向水體中排放大量N、P等植物營養物質而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藻類大量繁殖水體富營養化,水中藻類瘋長,消耗水中溶解的氧,使水質腐敗變質、變臭,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工業、生活污水處理后再排放,限制使用含氮、磷洗滌劑環境問題 產生原因 主要危害 防治方法臭氧層 破壞制冷劑、發泡劑、洗凈劑中含氟氯烴等物質,在強烈的紫外線作用下,與O3作用反應生成O2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明顯增多,給人類健康及生態環境帶來多方面危害限制或停止氟氯烴的使用環境問題 產生原因 主要危害 防治方法白色污染難以降解的塑料制品的丟棄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易被動物當成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混入生活垃圾中難處理、難降解減少使用和加強回收,使廢塑料再利用、再循環,研制開發降解塑料(2) 污水的“三級”處理中各級對應著污水處理常用方法中的哪些方法?【答案】 一級處理:(用格柵間、沉淀池除去不溶解污染物的)物理方法;二級處理:(除去可降解的有機物污染物的)生物及化學方法;三級處理:(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和凈化的)化學沉淀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等。2. 體會化學對環境保護的意義。(1) 燃煤煙氣脫硫的方法有多種,其中石灰石-石膏法和氨水法是最常用的兩種方法。寫出兩種脫硫原理對應的化學方程式,對燃煤進行煙氣脫硫有哪些優點?SO2+2NH3·H2O===(NH4)2SO3+H2O,SO2+NH3·H2O ===NH4HSO3,2(NH4)2SO3+O2===2(NH4)2SO4。燃煤煙氣脫硫的優點: a.消除大氣污染物SO2;b.得到副產品石膏和硫酸銨。(2) 汽車燃油排放的尾氣中有CO和NO等污染物,為消除污染,在汽車排氣管安裝尾氣處理裝置,能將有毒的CO和NO轉化成無毒的氣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活動二:認識“綠色化學”思想,原子經濟性反應的內涵【答案】 宜采用第二種方法。方案二相對于方案一而言優點在于:①O2無毒,實現了從源頭上消除環境污染,不會產生SO2有害氣體。②這種方法使得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節省硫酸。2. 以乙烯制環氧乙烷,有兩種方案25.43100方案二(2) 試從反應物、產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產工藝,原子經濟性反應,催化劑選擇性等角度分析兩方法的優劣。【答案】 方法一:反應物Cl2和Ca(OH)2對環境及設備有很大的污染性和腐蝕性,生產工藝復雜,產率和原子利用率低,成本高,反應的選擇性低,產物中有大量的非期望物質。方法二:反應物中O2無毒、無污染且生產工藝簡單,原子利用率為100%,催化劑選擇性高、產率高、成本低,因此方法二更優。課 堂 反 饋24131.空氣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資源。為改善空氣質量而啟動的“藍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藍天工程”建設的是( )A.推廣使用燃煤脫硫技術,防治污染B.加大石油、煤炭的開采力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應量C.實施綠化工程,防治揚塵污染D.利用和開發新能源汽車,消除機動車尾氣污染B24132.下表中解決相應的環境問題所采取的措施不科學的是( )選項 環境問題 措施A 臭氧空洞 限制氟氯烴類物質的生產量和消耗量B 酸雨 改變能源結構,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C 白色污染 回收利用廢舊塑料,開發可降解塑料制品D 水體富營養化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及施用氮肥D2433.下列說法與“節能減排”不相符的是( )A.為推廣氫能的使用,工業上可采用電解水法制取大量氫氣B.將石油裂化、裂解,綜合利用石油資源C.有節制地開采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物資源D.倡導“綠色化學”理念,逐步實現化工企業零排放1A2434.“綠色化學”最理想的就是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即原子利用率為100%。下列反應最符合“綠色化學”的是( )1C謝謝觀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