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氧氣》一、教材分析通過這節課學習,學生認識了氧氣的一些物理和化學性質,并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認識物質的一般思路,這位以后學習其他物質奠定了基礎。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能否運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去研究其他物質更是需要我們關注的地方。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只有在持續的實踐中才會發揮其作用,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理論知識的轉移,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如何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學情分析學生通過觀察和查閱資料激發了原有的知識,歸納、概括出了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通過對木炭、鐵絲、蠟燭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探究,歸納了氧氣的化學性質;學會了從微觀角度解釋:為什么物質在空氣中和氧氣中反應劇烈程度不同。通過對氧氣性質的探究,獲得研究氣體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探究過程中學會了觀察實驗、準確描述和分析實驗現象,最終獲得結論,并且樂于主動參與實驗探究,課堂氣氛活躍。三、設計思路在探究方法上,學生所知也很有限,需要教師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來幫助學生。根據學生認識上的特點,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突出了實驗,讓學生有了感性認識。教學中,多采用了多媒體手段并通過實驗探索和討論交流,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同時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學會觀察實驗和實驗探索方法,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四、教學目標【化學觀念】認識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②學習觀察和描述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科學思維】1.通過實驗的操作和觀察,初步學習實驗現象的觀察方法。【科學探究與實踐】通過實驗探討氧氣的化學性質,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②初步學會描述實驗過程和現象的方法,會填寫實驗記錄。【科學態度與責任】體會實驗中的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的方法五、教學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六、教學難點主動觀察和動手實驗的能力;描述實驗現象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介紹法拉第對蠟燭的研究。 【實驗探究】蠟燭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產物、文字表達式。通過前兩個實驗探究,學生已經知道物質在氧氣中和空氣中燃燒的現象不同。 再通過蠟燭燃燒的實驗,更加驗證了這個規律。讓學生體會氧氣也能與很多化合物發生反應。通過介紹法拉第對蠟燭的研究,讓學生認識到善于觀察和大膽質疑的重要性 學生們都積極思考,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究氧氣的欲望。課內探究 歸納總結 氧氣能與許多非金屬單質、金屬單質和化合物反應。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藉此讓學生體會為什么氧氣的化學性質是“比較活潑”。 討論發言。觀察、發言。并從色、態、味方面描述。觀察、討論、交流、發言。閱讀課本自學 由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出新知識,使知識的引入自然流暢直觀的了解氧氣的顏色,狀態通過類比加深對氧氣的三態變化的認識。分組討論 【歸納總結】氧化反應和氧化物的特點。通過尋找文字表達式中反應物的相同點,找到氧化反應的特點,并梳理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之間的關系。再通過觀察生成物的組成元素,得到氧化物的定義,并梳理氧化物與含氧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思考、交流、發言。描述檢驗的操作、現象、結論 讓學生了解檢驗物質的一般步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思維延伸 如果空氣的組成不是現在的樣子,而是氧氣占78﹪,氮氣占21﹪,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短文 傾聽、思考 認識科學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課堂小結 學生討論小結,互相補充回憶鞏固本節課知識,進一步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八、板書設計課題2氧氣一、物理性質1.色、味、態:2.密度:3.溶解性:4.三態變化:二、化學性質1.氧氣的檢驗2.與硫的反應3.與木炭的反應4.與鐵反應【小結】: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可以支持燃燒,氧氣是助燃劑,但本身不是燃料。九、教學反思人類認識事物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個別到一般,認識氧氣的過程也是這樣。因此,以此為核心設計氧氣性質的學習,突破了單純的知識羅列,顯著提升了教學價值。最后,展示氧氣的兩面性,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對于一種物質的認識要從多角度進行,才能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較濃,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課堂參與度高,缺點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不能讓每個小組都逐一展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