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耶穌的母親。根據福音書中的記載,天使長加百列通知她因圣靈感孕耶穌時,她已和圣約瑟訂婚。福音書中關于她的其他記載包括她訪問施洗者圣約翰之母以利沙伯;耶穌誕生;瑪利亞將耶穌帶到圣殿獻給上帝;博士朝拜耶穌;約瑟、瑪利亞攜帶幼兒耶穌逃往埃及;在加利利的迦拿參加娶親筵席;耶穌講道時瑪利亞想見耶穌;她親見耶穌受刑而死等。東正教、羅馬天主教教徒和大部分新教教徒都肯定耶穌的神圣性,并認為瑪利亞雖懷孕生耶穌但并未喪失童貞。羅馬天主教會也提出無原罪始胎和圣母升天的說法。天主教教徒向瑪利亞祈禱,并把她看作仲裁者。“圣母子”由來“圣母子”由來這是世上最廣為人知的一對母子,瑪利亞以圣潔的處女之身孕育了人類救世主耶穌,她如所有母親一樣,傾注心血撫養圣子,只是她的愛更為純潔與博大。幼年圣子依偎在圣母懷中的形象莊重而不失溫情,從古至今,無數大師傾注畢生心力刻畫這對非凡的母子,這對人性與神性交輝的形象。“圣母子”畫像“圣母子”畫像《椅中圣母》拉斐爾 (意大利)約1514年試分析作品:動態和神情線條與構圖色彩與質感你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呢?“圣母子”演變小結:宗教對美術作品的影響深遠,人們對宗教的追求變化會導致藝術作品風格的改變。“圣母子”演變歐洲是宗教的大洲,中世紀是教會的世紀。繪制宗教人物必須嚴格遵照宗教的表達方式,不注重客觀世界的真實表現。所以文藝復興打著復興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的旗號,披著宗教的外衣,傳播人文主義思想。隨著文藝復興的到來,藝術家們逐漸將自己的思想與情感融入宗教題材的創作中,使得宗教人物形象越來越世俗化。圣母像慈祥,美麗,像人不像神,表現了人性的美好,所以廣為流行。從微觀的角度看,藝術家也信奉宗教,所以贊美人性,贊美母愛。贊美人的美麗,圣母像是最好的題材。古希臘、古羅馬美術擲鐵餅者 米隆 公元前450年命運三女神 菲迪亞斯 公元前447—438不同時期繪畫阿甲利斯與阿札克斯戰后休息古希臘時期 黑繪陶瓶彎曲寶座上的圣母和圣嬰中世紀美術拜占庭藝術猶大之吻喬托(意大利)約1305年“圣母子”演變金鶯與圣母 油畫 拉斐爾意大利1507年明暗調子豐富,人物與背景相互烘托,空間主次感強。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含義是“再生”、“復活”,是希臘和羅馬的古典形式在世界文學、藝術和建筑中的復活。但文藝復興不僅僅是簡單的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再現,更重要的是這一復興將人類的科學精神與創作才能結合起來,開啟了整個歐洲的近現代文明。它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的時代。這一偉大的復興始于13世紀末的意大利,佛羅倫薩是其中心,藝術家創造了許多歌頌人、歌頌生活和自然的畫卷,他們或借圣經題材,或神話題材,或直接面對現實來表現對生活的樂觀與信心。文藝復興初始階段14世紀初是一個“原始文藝復興”階段,又稱開端期喬托,(1266-1337) “歐洲繪畫之父”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雕刻家,畫家和建筑師,被認定為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者,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其代表作有:《逃亡埃及》、《猶大之吻》等。文藝復興初始階段喬托注重空間的深遠關系與人物的立體表現,其藝術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文藝復興初始階段《猶大之吻》是《圣經》故事之一,猶大是出賣耶穌的叛徒。在逾越節的晚餐桌上,耶穌指出他是出賣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經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給敵人引路前來捉拿耶穌,他以親吻作為暗號。畫面上表現的是猶大帶領了一隊兵馬,還有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差役,直奔耶穌,要與他親吻。畫面上耶穌雙目盯緊猶大,滿眼怒火;猶大則十分緊張。四周則充滿著騷動,氣氛極其悲壯。這幅畫雖然是圣經故事,但從生活的光明和黑暗兩個方面表現了一個真實的人的形象,表現了正義與邪惡的搏斗。整個畫的光線、色彩、構圖都集中在中心人物形象上,猶大的黃色大氅明亮而醒目。全畫用重色調,上部深藍,下部褐色,造成一種沉重的黑暗感,以渲染這種斗爭的緊張氣氛。畫家用畫筆贊頌了光明、正義的化身——耶穌,鞭撻、揭露了黑暗、邪惡和丑的化身——猶大。文藝復興初始階段波提切利(桑德羅·波提切利),公元1445年3月1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羅倫斯,是15世紀末佛羅倫薩的著名畫家,歐洲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薩畫派的最后一位畫家。《維納斯的誕生》畫布上蛋彩 波提切利 1485年文藝復興初始階段《春》波提切利 1482文藝復興成熟階段15—16上半期是文藝復興的成熟期和高峰期盛期文藝復興三杰冷銳觀察的眼睛—萊昂納多·達·芬奇以人體表現生與死—米開朗基羅榮華而全面的天才—拉斐爾文藝復興成熟階段萊昂納多·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世界的藝術巨匠和科學巨匠。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筑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文藝復興成熟階段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文藝復興成熟階段文藝復興成熟階段米開朗基羅(1475-1564),意大利雕塑家、繪畫家、詩人兼建筑師。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雕塑家、建筑師、畫家和詩人,與列奧納多·達芬奇和拉斐爾并稱“文藝復興藝術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文藝復興成熟階段大衛是圣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后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斗時的狀態。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抓住投石帶,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斗。文藝復興成熟階段這件作品是米開朗基羅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的題材取自圣經故事中基督耶穌被猶太總督抓住并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瑪麗亞抱著基督的身體痛哭的情景。文藝復興成熟階段拉斐爾,(1483——1520)是意大利杰出的畫家,和達 芬奇、米開朗琪羅并稱文藝復興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輕的一位。拉斐爾謝世時年僅37歲,但由于他勤勉的創作,給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貴的藝術作品。他的作品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成為后世古典主義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畫《西斯廷圣母》、壁畫《雅典學院》等。表現出對完美與和諧的色彩及造型的追求。表現出“理想美”的趨向。成為后世古典主義追奉的“美的標準”。拉斐爾繪制了大量的圣母子題材的作品,它將現實生活中許多美麗的女性的特點集中體現在圣母的身上,具有和諧、柔美、明凈的人物性格特征。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中,被譽為美和完善的化身。文藝復興成熟階段西斯廷圣母 拉斐爾(意大利)1513—1514年椅中圣母(油畫)拉斐爾 意大利文藝復興后期威尼斯畫派:喬爾喬納、提香、丁托列托北方文藝復興:楊·凡·艾克、勃魯蓋爾、丟勒文藝復興后期丁托列托 長22.5 米高9米,是歷史上最大幅的布面油畫文藝復興后期農民的舞蹈(油畫) 1568 彼得·勃魯蓋爾(尼德蘭)暴風雨(油畫) 1508 喬爾喬納(意大利)文藝復興后期文藝復興主要特點一、賦予宗教人物以人間情感二、藝術與科學的有機結合三、藝術直接表現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