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八 構成物質的微粒 認識化學元素——2024屆中考化學一輪復習進階講義【人教版】【中考考情分析】構成物質的微粒為中考的常考內容,一般多以選擇題形式考查為主,少量填空題形式考查為輔的方式出現,整體難度較低。構成物質的粒子包括分子、原子、離子,牢記原子構成、原子結構示意圖、純凈物成分、粒子之間的轉化關系是關鍵。化學元素屬于化學學習的最基礎部分,是處理元素周期表相關題目的基礎,在中考選擇題和填空題中均有出現,整體難度中等。牢記元素定義、元素周期表中的示例、元素周期表的結構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基礎知識復習】知識點講解考法一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種類 構成物質分子 氣體(如N2、稀有氣體除外)、非金屬氧化物(如H2O、CO等)、有機物(如CH4、C2H5ОH等)原子 金屬單質(如Fe、Al等)、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離子 大部分堿(如NaOH等)、鹽(如NaCl、CaCl2等)考法二 分子(★★★★)1、定義: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2、性質:(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3)分子之間有間隔。且溫度越高,間隔越大;壓強越大,間隔越小。(4)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化學性質不同。易錯提示: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是物質微粒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粒子的大小不會發生改變。3、分子運動的實驗(1)現象:燒杯a中的溶液逐漸由無色變為紅色(2)結論:分子在不斷運動;濃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考法三 原子(★★★★)1、定義: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定條件下可再分,如核裂變)。2、原子的結構(1)構成(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質子(+):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中子:不帶電)原子是不顯電性的,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2)表示(原子結構示意圖)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可以簡明、方便地表示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現以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例說明:(3)應用應用分類 結論及判斷依據判斷原子、離子 原子 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離子 陰離子 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陽離子 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判斷得失 電子情況 易失電子 最外層電子數<4易得電子 最外層電子數>4化學性質 對比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化學性質相似易錯提示:a.原子核內一定有質子,但不一定有中子(如:有一種氫原子核內只有1個質子)b.原子核內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c.不同種類原子的原子核內質子數不同3、相對原子質量(1),其單位為“一”,符號為“1”,常省略不寫。(2)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3)相對原子質量不等于原子的實際質量,是比值;原子的實際質量越大,其相對原子質量就越大。(4)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考法四 離子(★★★★)1、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2、分類:陽離子為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陰離子為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3、常見陽離子、陰離子(1)陽離子氫離子 H+ ;鋰離子 Li+ ; 鈉離子 Na+ ;鎂離子 Mg2+ ; 鋁離子 Al3+ ;鉀離子K+ ;鈣離子Ca2+ ;銨根離子NH4+(2)陰離子氧離子O2- ;氟離子F- ;硫離子 S2- ; 氯離子Cl- ; 氫氧根離子OH- ;硫酸根離子SO42- ;碳酸根離子CO32- ;硝酸根離子NO3-4、表示: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用“+”、“-”號表示離子的電性,用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先寫數字,后寫正負號,當數字為“1"時,省略不寫。5、離子符號的意義表示一個離子;表示一個離子所帶電荷數。如Al3+表示一個鋁離子,也表示一個鋁離子帶3個單位正電荷。考法五 分子、原子、離子的比較(★★★★★)分子 原子 離子區別 化學變化中 可以再分 不能再分 原子團在有些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電性 不顯電性 不顯電性 陽離子帶正電荷,陰離子帶負電荷相同點 (1)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2)粒子間都有一定的間隔 (3)都在不停地運動 (4)都有一定的質量聯系考法六 元素(★★★★)(1)定義: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屬于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2)分類分類 依據和性質金屬元素 “钅”字旁(汞除外),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非金屬元素 “石”、“氵”、“氣”字旁,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4個(H、B除外)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0族元素 最外層電子數為8(He為2),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得失電子(3)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按質量分數)①地殼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鋁、鐵②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鈣③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④農作物生長必需的化學元素——氮、磷、鉀(4)元素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元素的種類由原子中的質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和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5)元素符號①寫法: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即“一大二小”。②意義分類 舉例宏觀 表示一種元素 O表示氧元素表示由原子構成的一種物質 Cu表示物質銅微觀 表示組成元素的一個原子 O表示一個氧原子考法七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元素 原子含義 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具體的微觀粒子)區別 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如不能說水是由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的 既講種類,又講個數。如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適用范圍 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如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用于描述分子或某些物質粒子的微觀結構。如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聯系 元素和原子是總體和個體的關系,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考法八 元素周期表(★★★★)1、根據元素原子的結構與性質,按原子序數(數值上等于核電荷數)將元素進行排列。即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原子最外層電子數2、元素周期表結構(1)組成及規律①橫行(周期)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共7個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從左至右逐漸增加。②縱行(族)每一個縱行叫做一個族,共18個縱行,16個族(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同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電子層數逐漸增加。(2)單元格以氫元素為例【典型例題復習】1.(2023上·廣東茂名·九年級校考階段練習)對下列物質構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金屬單質B.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氣體單質C.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化合物D.氯化鈉是由氯化鈉離子構成的化合物2.(2023上·陜西榆林·九年級校考期末)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A.結成冰的水不能流動——溫度降到0℃以下后,水分子不再運動B.壓癟的乒乓球在熱水中能鼓起來——溫度升高,分子變大C.加熱氯化汞得到汞和氧氣——原子種類發生改變D.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較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3.(2023上·新疆省直轄縣級單位·九年級校聯考階段練習)下列涉及學科觀點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微粒觀:由60個C原子構成B.轉化觀:金剛石和石墨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C.守恒觀:1g碳粉和1g氧氣充分反應,生成2g二氧化碳D.結構觀: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相似,其化學性質相似4.(2023上·湖北黃石·九年級黃石十四中校考階段練習)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說法正確的是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混合物②電解水的實驗可以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③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質④同一種元素在同一種化合物中可顯不同化合價⑤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⑥食物的腐爛、鎂條燃燒均屬于緩慢氧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5.(2023·云南保山·統考二模)唐朝煉丹家馬和在《平龍認》中指出:陰氣(氧氣)還存在于青石、火硝中,用火加熱它們,陰氣就會放出。火硝的主要成分是KNO3,下列有關KNO3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構成其粒子:離子 B.物理性質:易溶于水C.化學性質:可能發生復分解反應 D.用途:可作復合肥料6.(2023·海南海口·海口市義龍中學校考模擬預測)物質是直接或間接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又由電子、質子與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構成。若以○、●和分別代表電子、質子與中子,則下列各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A. B. C. D.7.(2023上·安徽安慶·八年級統考階段練習)如圖所示是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以及銦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銦屬于金屬元素 B.x=18C.在化學反應中,銦容易得到電子形成In3- D.銦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8.(2023上·湖南永州·九年級統考期中)下列化學式讀法和寫法對應正確的是A.氯化鉀—KCl B.五氧化二磷—5O2PC.氫氣—H D.鈣—Hg9.(2021上·山東濱州·九年級統考期末)在化學實驗和科學研究中,水也是一種常用的試劑。水分子在特定條件下容易得到一個H+,形成水合氫離子(H3O+)。下列對上述過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A.元素的種類沒有變B.微粒的組成發生了改變C.微粒的化學性質發生了改變D.與水分子相比水合氫離子的電子數發生了改變10.(2023上·安徽蚌埠·九年級統考期中)化學興趣小組借助氧氣傳感器探究分子運動的特點。按圖1連接好實驗裝置,打開氧氣傳感器,測得前3分鐘曲線為圖2中AB段;用雙手給塑料瓶加熱2分鐘,測得曲線為BC段;松開雙手并將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測得曲線為CD段。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因此圖1中塑料瓶口向上B.AB段下降是由于部分氧氣分子運動到瓶外C.對比曲線AB和BC可知:溫度升高,分子間隔變大D.CD段下降更快的原因是溫度降低導致分子數量減少11.(2023上·湖北隨州·九年級統考階段練習)歸納整理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已知A~F為初中化學常見的六種物質,各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一種物質可以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具有可燃性 B.C在反應①②都是催化劑C.A、E中都含有氧元素 D.反應①屬于分解反應,反應②不屬于分解反應12.(2022上·廣東深圳·九年級校考期中)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氘 1 1 1氚 1 2 1(1)①氘和氚屬于 (選填“同種”或“不同種”)元素的原子。②貯有氘氣的鋼瓶禁止靠近明火,據此推測氘氣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③下列示意圖能正確表示氚原子結構的是 (填序號)。(2)根據下列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①如圖A、B、C、D、E五種粒子共有 種元素,達到穩定結構的是 (填序號),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的粒子有 (填序號);寫出B粒子的符號 。②F粒子的符號為M,則x= 。13.(2023上·天津濱海新·九年級校考期中)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維方式。(1)由圖可知,X、Y分別是 、 。 (2)下列選項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 (填序號)。A.水 B.水銀 C.氦氣 D.氯化鈉(3)根據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 ①A、B、C、D所示四種粒子共表示 種元素(填數字)。②D所示粒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電子(填“得到”或“失去”)。③若E中x=10時,則該粒子屬于 (填“原子”或“離子”)。(4)如圖為三種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①硒(Se)元素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山藥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硒,請寫出二氧化硒的化學式 。②硒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③硒元素與氧、硫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原因是它們的原子 相同。(5)根據圖示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A.硫屬于金屬元素B.硫原子中的質子數為16C.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06g(6)合成氨工業生產中所用的催化劑是鐵觸媒,其主要成分是FeO和Fe2O3。當FeO和Fe2O3中鐵元素的質量比為1﹕2時,該催化劑的催化作用效果最好,此時FeO和Fe2O3的質量比為 (寫最簡比)。答案以及解析1.D【詳解】A、鐵屬于金屬單質,鐵是由鐵原子直接構成的,故A正確;B、氧氣屬于氣態金屬單質,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故B正確;C、水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化合物,故C正確;D、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D錯誤;故選:D。2.D【詳解】A、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的,結成冰的水不能流動,但是水分子還是在不斷地運動,故A解釋錯誤;B、壓癟的乒乓球在熱水中能鼓起來,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的間隔變大,分子的大小并沒有發生改變,故B解釋錯誤;C、氧化汞分子受熱后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許多汞原子構成汞,二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許多氧分子構成氧氣,則說明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改變,原子種類不變,故C解釋錯誤;D、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單質,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則它們的物理性質差異較大,故D解釋正確;故選:D。3.B【詳解】A、C60是由分子構成的單質,1個C60由60個C原子構成,錯誤;B、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金剛石和石墨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正確;C、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碳粉和氧氣中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時,碳和氧氣的質量比是12:32=:3:8,不是1:1,1g碳粉在1g氧氣中完全燃燒后 生成二氧化碳質量小于2g,錯誤;D、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化學性質相同,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錯誤。故選B。4.B【詳解】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故正確;②水在電解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正確;③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質,而C60是由分子構成的單質,故不正確;④同一種元素在同一種化合物中可顯不同化合價,如硝酸銨:銨根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而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5,即,故正確;⑤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故不正確;⑥食物的腐爛屬于緩慢氧化,而鎂條燃燒屬于劇烈氧化,故不正確。故選:B。5.C【詳解】A、硝酸鉀由鉀離子和硝酸根離子構成,不符合題意;B、硝酸鉀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C、鉀鹽和硝酸鹽均能溶于水,硝酸鉀和其他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不能形成沉淀、氣體或水,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符合題意;D、硝酸鉀含K、N兩種營養元素,可作復合肥料,不符合題意。故選C。6.B【分析】核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為原子,核內質子數小于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核內質子數大于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詳解】A、質子數1=電子數1,該微粒是原子,錯誤;B、質子數3大于電子數2,該微粒是陽離子,正確;C、質子數1小于電子數2,該微粒是陰離子,錯誤;D、質子數2=電子數2,該微粒是原子,錯誤;故選:B。7.C【詳解】A、由“金”字旁可知,銦屬于金屬元素,不符合題意;B、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49=2+8+x+18+3,x=18,不符合題意;C、銦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3,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最外層3個電子,從而帶上3個單位的正電荷,形成銦離子,即In3+,符合題意;D、銦原子核外有5個電子層,故銦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不符合題意。故選C。8.A【詳解】A、鉀元素顯+1價,氯元素顯-1價,書寫化學式時,一般正價的寫在左邊,負價的寫在右邊,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氯化鉀的化學式為KCl,故A正確;B、磷元素顯+5價,氧元素顯-2價,書寫化學式時,一般正價的寫在左邊,負價的寫在右邊,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五氧化二磷的化學式為P2O5,故B錯誤;C、氫氣由氫分子構成,其化學式為H2,故C錯誤;D、鈣元素的化學符號為Ca,Hg是汞元素,故D錯誤。故選A。9.D【詳解】A、水分子在特定條件下容易得到一個H+,形成水合氫離子(H3O+),此過程中元素的種類沒有變,故選項說法正確;B、水分子在特定條件下容易得到一個 H+,形成水合氫離子(H3O+),此過程中微粒的組成發生了改變,由分子變成了離子,故選項說法正確;C、水分子在特定條件下容易得到一個 H+,形成水合氫離子(H3O+),此過程中由分子變成了離子,微粒的化學性質發生了改變,故選項說法正確;D、水分子在特定條件下容易得到一個 H+,形成水合氫離子(H3O+),水分子水合氫離子(H3O+)電子數均為(1×2+8)、(1×3+8-1),均為10,則此過程中與水分子相比水合離子的電子數沒有改變,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10.D【詳解】A、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因此圖1中塑料瓶口向上,正確;B、分子總在不斷運動,AB段下降是由于部分氧氣分子運動到瓶外,正確;C、按圖1連接好實驗裝置,打開氧氣傳感器,測得前3分鐘曲線為圖2中AB段;用雙手給塑料瓶加熱2分鐘,測得曲線為BC段;與AB段對比BC段氧分子濃度下降變快,說明溫度升高,分子間隔變大,正確;D、CD段下降更快的原因是是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從瓶口向下逸出,錯誤。故選D。11.C【分析】由圖可知,反應①為A分解為B、C、D,反應兒為C與E反應生成B、C、F,說明反應②中C作催化劑,A~F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種物質,則C為MnO2、A為KMnO4;反應②中,E在MnO2的催化下分解又生成B,則B為O2;E可能是H2O2或KClO3,則F可能是H2O或KCl。【詳解】A、分析可知,B為O2,具有助燃性,錯誤;B、分析可知,C在反應①中是生成物,在反應②中作催化劑,錯誤;C、A為KMnO4、E為H2O2或KClO3,都含有氧元素,正確;D、反應①為KMnO4加熱分解制O2,反應②為MnO2催化H2O2或KClO3分解制O2,均為一變多,均屬于分解反應,錯誤。故選C。12.(1) 同種 可燃性 A(2) 4/四 AB/BA DE/ED Mg2+ 10【詳解】(1)①由表格數據可知,氘原子和氚原子的質子數相同,因此氘和氚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子;②貯有氘氣的鋼瓶禁止靠近明火,據此推測氘氣具有的化學性質是可燃性;③氚原子的原子核內有1個質子、2個中子,核外有1個電子,因此表示氚原子結構的是A。(2)①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A、B、C、D、E五種粒子的質子數有四種,共有4種元素;②A粒子只有一個電子層,該電子層上有2個電子,化學性質穩定,B粒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化學性質穩定,4種元素達到穩定結構的是AB;③D粒子的最外層有6個電子,E粒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7,均多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都易得電子;④B粒子為鎂離子,故其化學符號為Mg2+;⑤F粒子的符號為M,是原子,在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則x=2+8=10。13.(1)原子 物質(2)D(3)三/3 得到 原子(4)SeO2 34 最外層電子數(5)B(6)9:20【詳解】(1)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原子得失電子成為離子,原子與原子結合成為分子,物質由元素組成,故X是原子,Y是物質,故填:原子;物質;(2)A、水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故不符合題意;B、水銀是金屬,由原子直接構成,故不符合題意;C、氦氣是稀有氣體,由原子直接構成,故不符合題意;D、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故符合題意,故選D。(3)①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A、B、C、D所示四種粒子共有三種不同的質子數,故填:三;②D所示粒子的最外層有7個電子,大于4個電子,所以,容易得到1個電子,變成8電子的穩定結構,故填:得到;③若E中x=10時,則該粒子質子數等于10,核外電子數也等于10,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該粒子為原子,故填:原子;(4)①氧化物化學式的寫法:氧元素在右,其他元素在左,并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寫出原子的個數,故二氧化硒的化學式為:SeO2;②在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質子數,質子數=核電荷數=34,故填:34;③硒元素與硫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原因是它們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故填:最外層電子數;(5)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右上角的符號表示元素符號。A、硫是“石”字旁,故硫不是金屬元素,故錯誤;B、硫的原子序數為16,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故硫原子的質子數為16,故正確;C、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06,單位是“1”,故錯誤,故選:B;(6)解:設FeO和Fe2O3的質量分別為x和y,根據題意可列如下等式:解得故填:9:20。(第2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