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海南中考化學一輪復習 中考考點研究 課件 (12份打包下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海南中考化學一輪復習 中考考點研究 課件 (12份打包下載)

資源簡介

(共52張PPT)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實驗突破——縱向實驗逐個過
3
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10年9考) 
考向1 化學方程式中未知化學式的推斷(10年3考)
1. (2021海南12題3分)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天工開物》記載:“凡硫黃配硝而后,火藥成聲?!逼浞磻幕瘜W方程式為: S+2KNO3+3C === K2S+X↑+3CO2↑。則X的化學式為(  )
A. O2    B. SO2    C. NO2    D. N2
D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2. (2022海南9題3分)我國古代典籍中有“銀針驗毒”的記載,其反應原理之一是4Ag+2H2S+O2 === 2X+2H2O。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X的化學式是Ag2S
B. H2S中S元素為-2價
C. 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D. H2S是無毒的
D
考向2 通過定量計算推斷物質的組成或構成(10年2考)
3. (2023海南14題3分)某無色氣體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種或幾種,依次進行下列實驗(假設每一步反應或吸收均完全):①無色氣體在氧氣中充分燃燒,②燃燒后生成的氣體通過盛濃硫酸的裝置,裝置的質量增加10.8 g,③再將剩余氣體通過盛NaOH溶液的裝置,裝置的質量增加13.2 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氣體一定含有H2、CO、CH4 B. 該氣體可能只含H2和CH4
C. 該氣體可能只含CO和CH4 D. 該氣體可能只含CH4
D
4. 現有6.4 g未知物和氧氣充分反應,經測定生成4.4 g二氧化碳、2.8 g一氧化碳和7.2 g水,求出該未知物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簡個數比:__________________。
C∶H∶O=1∶4∶1
考向3 技巧性計算(10年7考)
5.乙醇俗稱酒精,常用作燃料、溶劑和消毒劑。
(1)乙醇屬于________(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將138 g酒精(C2H5OH)點燃,酒精燃燒全部轉化為CO、CO2和H2O,恢復到室溫,測得所得氣體中碳元素質量分數為36%,則燃燒所消耗氧氣的質量為_____g。
有機物
224
6. 過氧化鈉(Na2O2)可用作防毒面具和潛艇等的供氧劑,其反應的原理是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為了模擬該過程,小麗將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混合氣體34.4 g通過足量的過氧化鈉吸收后,固體質量增加了5.6 g。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混合氣體中CO2和O2的質量比為______。
7.現有一份氧元素質量分數為89.5%的過氧化氫溶液,加入MnO2充分反應后,得到液體的質量為90 g(不考慮操作過程中液體的損失),則生成氧氣的質量為____g(精確到小數點后1位)。
2Na2O2+2CO2=== 2Na2CO3+O2
11∶32
5.2
微觀反應示意圖(10年7考) 
8. (2021海南6題3分)我國科學家用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高效轉化為甲醇,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醇的化學式為CH4O
B. 該反應前后分子個數不變
C. 該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D. 該反應前后原子個數改變
A
9. [2023海南17(5)題2分]一定條件下,CO2和H2反應生成CH4和H2O,請在以下框圖中將該反應的微觀粒子補充完整。
10. (2022海南18題4分)天然氣不僅可以作燃料,而且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
(1)天然氣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氣,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
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4+H2O CO+3H2
(2)用不同催化劑可使合成氣合成不同的物質。下列物質僅以合成氣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是____(填序號)。
A. 甲醛(CH2O)   B. 甲醇(CH3OH) C. 尿素[CO(NH2)2]
【特別提醒】更多試題詳見微專題2 
C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11. 天宮一號飛行器中的鎳氫電池放電時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2NiO(OH)=== 2Ni(OH)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NiO(OH)是混合物
B. NiO(OH)是反應物
C. Ni(OH)2 中含有兩種元素
D. Ni(OH)2 中Ni的化合價為+1
B
12.比較和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請你仔細觀察下面三個化學方程式:
C+O2 CO2   2H2+O2 2H2O
4P+5O2 2P2O5
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并寫出其中兩點。
答:①反應都需要點燃;②反應都需要氧氣;③都是氧化反應;
④都是化合反應。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10年10考) 
13. [2021海南20(2)(3)題4分]考古出土的青銅器表面往往附著一層銅綠[Cu2(OH)2CO3]。
(2)銅綠是銅與氧氣及空氣中的另外兩種氧化物反應生成的。這兩種氧化物是什么?
(3)寫出生成銅綠的化學方程式。
2Cu+O2+CO2+H2O === Cu2(OH)2CO3。
答: H2O、CO2。
14.用碳酸鉀溶液吸收CO2時,產物是KHCO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已知乙炔(C2H2)在氧氣中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乙醇不完全燃燒時,產物為二氧化碳、水和一氧化碳?,F有46 g乙醇不完全燃燒,經測定生成二氧化碳70.4 g。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2CO3+CO2+H2O=== 2KHCO3
2C2H2+5O2 4CO2+2H2O
5C2H5OH+14O2 8CO2+15H2O+2CO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10年10考) 
17. (2021海南24題8分)實驗室常用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氣。若含6.8 g過氧化氫的過氧化氫溶液完全分解,最多可制得氧氣多少克?
解:設最多可制得氧氣的質量為x
2H2O2 2H2O+O2↑
68        32
6.8 g x
x=3.2 g
答:最多可制得氧氣3.2 g。
18. (2022海南25題7分)高溫煅燒貝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可以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F有10 t貝殼煅燒后質量減少了2.2 t,可制得氧化鈣的質量是多少?(假設其他成分不參加反應)
解:設可制得氧化鈣的質量為x
CaCO3 CaO+CO2↑
56 44
x 2.2 t
x=2.8 t
答:可制得氧化鈣的質量為2.8 t。
19. (2023海南23題10分)為檢查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取該樣品12 g放入燒杯中,再向燒杯中加入35 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雜質不參加反應),反應后燒杯中剩余物質共42.6 g。
(1)反應生成CO2的質量為_____g。
(2)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1)4.4
(2)解:設生成4.4 g CO2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4.4 g
x=10 g
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100%≈83.33%。
答: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約為83.33%。
基本反應類型(10年9考) 
20. [2021海南16(1)題2分]2021年5月15日,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新型高強、高塑、高穩定性鋁基碳化硅復合材料是火星車中的一種重要材料。鋁的工業生產原理: 2Al2O3 4Al+3O2↑。該反應屬于__________(寫反應基本類型)。
分解反應 
21. (2022海南20題5分)東晉煉丹家葛洪在《抱樸子·內篇》中描述了許多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如“以曾青涂鐵,鐵赤色如銅”,“曾青”指可溶性銅鹽,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反應類型。
答:Fe+CuSO4=== FeSO4+Cu,置換反應。
核心素養提升
22. [傳統文化]據《中國通史》記載:“西平有龍淵水,淬刀劍特堅利?!贝慊鸬脑硎歉邷叵妈F與水蒸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該反應屬于(  )
A. 化合反應 B. 分解反應
C. 置換反應 D. 復分解反應
C
23. (2021哈爾濱)“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請根據下列圖示回答問題:
(1)在A圖中將“反應中”的相關粒子圖形補充完整。
(2)A圖所示的化學變化的微觀實質是:在點燃的條件下,氫分子分解成氫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每1個氫原子和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個氯原子結合成1個氯化氫分子
(3)B圖中“反應后”的物質屬于化合物中的______(填物質分類)。
(4)對比A圖和B圖可以總結出,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總數____(填字母)。
A. 一定改變   B. 可能改變   C. 一定不變
氧化物
B
24. [價類模型圖](2021麗水)“價類圖”是以化合價為縱坐標、物質類別為橫坐標繪制的圖像,它能將散亂的科學知識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對科學問題的理解和整體認知。如圖是含氯元素的物質的價類圖,其中“→”表示物質間的轉化關系。請回答:
(1)A和氫氧化鉀反應得到D和水,則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______。
(2)物質C的化學式為______。
(3)E在一定條件下得到D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分解反應
ClO2
2KClO3 2KCl+3O2↑
基本反應類型
化學方程式
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方程式
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
置換反應
復分解反應
意義
簡單計算
書寫
“質

“量

內容
理解
驗證
應用
思維導圖
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__________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_________
適用范圍:所有的______變化
化學反應實質:
一、質量守恒定律
質量總和
質量總和
化學
一、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反應過程中的“變”與“變”(10年9考)
六個一定不變
宏觀:反應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元素______和質量不變
微觀:原子______、______和質量不變
兩個一定改變
宏觀:物質的______一定改變
微觀: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
兩個可能改變
分子的_____可能改變
元素的化合價可能改變
質量總和
種類
種類
數目
種類
數目
一、質量守恒定律
應用(10年8考)
通過定量計算推斷物質的組成或構成(依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
____________不變)
推斷化學方程式中的未知化學式(依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
____________不變)
解釋化學變化中的質量變化、密閉容器
中化學反應的數據問題
利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依據: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不變)
質量守恒定律的驗證(詳見實驗突破實驗4)
種類、質量
種類、數目
總質量
二、化學方程式
概念:用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的式子
意義
(2023.
12、20)
質的方面:表示________、________和反應條件
量的方面
微觀:表示反應物微粒和生成物微粒的個數比
宏觀:表示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________
化學式
化學反應
反應物
生成物
質量比
二、化學方程式
書寫(10年10考)
原則:以__________為基礎,遵守______________
步驟
客觀事實
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式
配平
條件
狀態
等號
二、化學方程式
設:根據題意設未知數
寫:正確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找:找出已知量、待求量的質量關系
列:列比例式,求解
答:簡要地寫出答案
有關化學方
程式的計算
(10年10考)
依據:______________
步驟
質量守恒定律
三、基本反應類型(10年9考)
反應類型 概念 表達式 特征 舉例
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___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A+B+…… → C 多變一 C+O2 CO2
__________ 由一種反應物生成_______________其他物質的反應 C→A+B+…… 一變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應
兩種或兩種以上
分解反應
兩種或兩種以上
2H2O2 2H2O+O2↑
注意: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有氣體或沉淀或水生成
反應類型 概念 表達式 特征 舉例
__________ 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______和另一種________的反應 A+BC→AC+B 單換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AB+CD→ AD+CB 雙交換,
價不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換反應
單質
化合物
Fe+CuSO4=== Cu+FeSO4
復分解反應
兩種化合物
CaCO3+2HCl
===CaCl2+H2O+CO2↑
三、基本反應類型(10年9考)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②化學反應前后分子個數不變
③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物質不一定是催化劑
④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小,說明質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規律
⑤1體積氧氣和2體積氫氣充分混合后總體積等于混合前體積之和,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⑥3 g NaCl固體溶于10 g水中得到13 g NaCl溶液,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⑦3 g鎂和3 g氧氣充分反應會生成6 g氧化鎂
⑧某物質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⑨工業上用一氧化碳冶煉赤鐵礦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⑩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一定發生改變的是置換反應,一定不改變的是復分解反應,可能改變的是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答案:①③⑩
質量守恒定律的驗證 
1. 實驗設計
實驗 甲:紅磷的燃燒
實驗裝置
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現象 紅磷燃燒,產生大量______,放出熱量,小氣球鼓起,冷卻后小氣球__________,天平______
4P+5O2 2P2O5
白煙
變得更癟
平衡
實驗 乙: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實驗裝置
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現象 鐵釘表面_______________,天平______
Fe+CuSO4 === FeSO4+Cu
有紅色固體析出
平衡
實驗 丙:稀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
實驗裝置
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現象 固體消失,產生______,天平不平衡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氣泡
實驗 甲:紅磷的燃燒 乙: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丙:稀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
能否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實驗______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實驗_____不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甲、乙

2. 實驗反思
(1)甲實驗中錐形瓶底部鋪一層細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氣球的作用:①調節錐形瓶內的氣壓;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實驗中紅磷的量不足,對實驗的結果_____(填“有”或“沒有”)影響。
(2)丙實驗反應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錐形瓶底部受熱不均而炸裂
實驗時錐形瓶內外發生物質交換 
沒有
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燒杯中質量減小
起密封作用,防止
3. 實驗總結
判斷實驗能否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須滿足以下3點:
(1)必須發生化學反應;
(2)選擇的藥品相互反應時要有明顯的現象;
(3)有氣體參與或生成的反應必須在________中進行。
密閉容器
4. 裝置改進
丙實驗反應前后天平不平衡,為使實驗成功,對丙實驗進行如下改進(天平裝置已省略)。
(1)藥品的改進:如圖1所示,裝置不變,可將藥品換成沒有氣體生成的物質。如稀鹽酸和硝酸銀溶液,實驗現象為_____________。
產生白色沉淀
(2)裝置的改進:如圖2所示,藥品不變,可將裝置改為密閉容器。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且注射器可平衡壓強,不會對實驗造成影響。
例 某興趣小組設計如下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1)圖A實驗中,一定質量的鎂條完全燃燒后質量減小,天平指針向右偏轉,請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鎂條燃燒產生的氧化鎂部分以白煙的形式逸散到空氣中
(2)①小明做如圖B實驗,反應過程中觀察到天平始終平衡,但小組其他同學認為該實驗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麗認為只需要在實驗B的錐形瓶中添加一種試劑就可以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該試劑是__________。
該反應無明顯現象,不能確定反應是否發生
酚酞試液
(3)圖C實驗中,反應前,托盤天平指向刻度盤的中間,兩種物質反應后,托盤天平的指針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右
鋅粒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的氫氣逸散到空氣中,燒杯內質量減小
(4)為了進一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興趣小組同學又設計了以下兩個實驗,如圖所示。
①[藥品選擇]實驗甲可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則試劑M為_______。
氯化鋇
創新考法
②[跨學科]實驗乙是在一根用細銅絲吊著的長玻璃棒兩端分別繞上10 cm長的粗銅絲,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燈給左邊一端銅絲加熱1~2分鐘。冷卻后,他們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邊銅絲表面由紅色變為黑色,且該端長玻璃棒向下傾斜(共70張PPT)
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實驗突破——縱向實驗逐個過
3
金屬材料(10年8考) 
1. 下列各種實驗儀器或用品中,主要制作材料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
C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2. [2023海南20(1)題2分]考古出土的青銅器表面往往附著一層銅綠[Cu2(OH)2CO3]。青銅屬于_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屬材料”)。
3. [2013海南17(1)題2分]野炊時同學們用鐵鍋燒飯炒菜,是利用了鐵鍋的____(填字母序號)。
A. 導電性    B. 導熱性    C. 延展性
金屬材料
B
金屬的化學性質(10年10考) 
4. 我國西漢時期,在《淮南萬畢術》中記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意思是可溶性的銅的化合物與鐵發生反應得到單質銅,此為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由該反應可推測出銅能與稀硫酸反應
B. 該反應證明了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C. 若鐵足量,溶液的顏色將逐漸變為無色
D. 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B
5. 英國化學家亨利·卡文迪許是燃素說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鐵、鋅、錫等六種金屬與稀硫酸、稀鹽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氣”,并將其表示為:
用所學化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可燃空氣”是從金屬中分解出來的
B. 上述六種金屬包括銅
C. “可燃空氣”可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D. 上述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C
6. 為了探究金屬與酸反應的規律,某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取等質量的鐵片、鎂片、鋅片,分別與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反應,用溫度傳感器測得反應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1)請分析反應中溫度升高的原因。
(2)根據曲線總結出金屬活動性的相關規律。
答:金屬與酸反應放出熱量。
答:相同條件下,金屬越活潑,與酸反應放出的熱量越多(必須指明條件相同)。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判斷(10年3考) 
7. 下列金屬單質能與硫酸銅反應的是(  )
A. 銀    B. 金    C. 銅    D. 鋅
D
8. 小明為了比較X、Y、Z、W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利用這四種金屬單質、稀鹽酸、Z的硝酸鹽溶液和W的硝酸鹽溶液,進行有關實驗,結果如表(“√”表示能反應,“—”表示不能反應,“空白”表示未做該實驗)。請你判斷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
A. Y>Z>X>W
B. X>Y>W>Z
C. X>W>Y>Z
D. W>X>Y>Z
X Y Z W
稀鹽酸 √ — — √
Z的硝酸鹽溶液 √
W的硝酸鹽溶液 √ —
C
金屬與酸、金屬鹽溶液反應后濾液濾渣成分的判斷(10年2考) 
9. 向氧化銅和鐵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再滴入稀硫酸,有氣泡產生,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濾渣中可能含Cu B. 濾渣中只含Fe
C. 濾液中不含CuSO4 D. 濾液中不一定含FeSO4
C
10. 在氯化亞鐵、氯化銅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鋅粉,反應停止后過濾,向濾液中插入潔凈的鐵絲,鐵絲表面無明顯變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濾液中一定有氯化鎂,可能有氯化鋅和氯化亞鐵
B. 濾液中一定有氯化鎂和氯化鋅,可能有氯化銅
C. 濾渣中一定有銅和鐵,可能有鋅
D. 濾渣中一定有銅,可能有鐵和鋅
【特別提醒】更多試題詳見微專題6 
D
金屬的冶煉(10年3考) 
11. [微型實驗]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模擬工業煉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反應前后Fe元素的化合價由+2變為0
B. 充分加熱,a處固體由黑色變為紅色
C. b處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檢驗生成的CO2
D. 可用水吸收尾氣中的CO
C
金屬的銹蝕與防護(10年6考) 
12. 請你寫出一條保護金屬資源的措施。
答:防止金屬銹蝕(或廢舊金屬回收利用或有計劃、合理地開采礦物或尋找金屬的代用品等)。
13. 小明設計如圖的實驗裝置,開展課外實驗。一星期后,鐵絲銹跡斑斑。請回答:
(1)他還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什么?
(2)防止鐵制品生銹的一項措施。
答:防潮(或刷漆、鍍鉻、制成合金等)。
答:試管中水位上升。
(3)鐵絲生銹的原因是什么?
(4)(2023盤錦)金屬生銹有弊也有利,請舉出一個對生產生活有利的實例。
答:鋁制品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可阻止內部的鋁進一步銹蝕。
答:鐵絲與氧氣和水蒸氣發生了反應。
14. (2022海南22題8分)小林學習金屬的相關知識后,關注到生活中有以下現象:
Ⅰ.海邊的鐵制品,銹蝕程度比其他地方更嚴重。
Ⅱ.切過咸菜的菜刀,不及時清洗,很容易就銹蝕了。
針對Ⅰ和Ⅱ的現象,小林結合學習內容查閱了相關資料并進行實驗探究。
編號 ① ② ③
實驗
現象 7天后,鐵釘表面沒有變化 2天后,鐵釘表面出現紅色 1天后,鐵釘表面出現紅色
【家庭小實驗】為了探究食鹽水對鐵釘銹蝕速率的影響,小林設計并完成了如圖的家庭小實驗,很快看到實驗現象。
(1)該實驗中紅墨水液面可能出現的現象是____(填序號);
A. 兩端仍持平
B. 左高右低
C. 左低右高
你選擇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鐵釘與瓶中氧氣、水反應,使瓶中壓強減小
(2)小紅認為小林的實驗不足以說明食鹽水能加速鐵釘的銹蝕,請在小林實驗的基礎上完善此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資料及實驗結果,解釋現象Ⅰ和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仍采用小林的裝置做對比實驗,保持其
他條件不變,將30 mL食鹽水換成30 mL蒸餾水,重復小林的實驗操作,觀察現象 
海邊潮濕的空氣和咸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鈉,氯化鈉能加快鐵制品的銹蝕
金屬的綜合題(10年2考) 
15. 鋁是生活中常見的金屬。
(1)金屬鋁常用作導線是利用它的______性。
(2)金屬鋁表面常有一層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名稱或化學式)。
(3)資料顯示:鋁與氫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偏鋁酸鈉(NaAlO2)和氫氣;用56.25 g含雜質4%的鋁片(雜質對產生氫氣的質量無影響)與足量的氫氧化鈉和水充分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為___g。
導電
氧化鋁(或Al2O3)
6
16. 人類對材料的發現和使用經歷了從石器、青銅器、鐵器到鋁的大規模使用等漫長的征程。請回答:
(1)我國最早使用的合金是_____;
(2)我國是最早采用濕法冶銅的國家。文獻記載“膽銅法”:用鐵與“膽水”(含CuSO4)反應獲得銅。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金屬礦物中,可以用來煉鐵的是____(選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 赤銅礦(Cu2O)  B. 赤鐵礦(Fe2O3) C. 軟錳礦(MnO2)
青銅
Fe+CuSO4=== FeSO4+Cu
B
(4)19世紀初,鋁的發現得益于電解技術的應用。如圖為用鋁土礦煉制鋁的生產流程。
現有含Al2O3 51%的鋁土礦200 t,經上述反應后可制得鋁_____t(假設上述各步反應中,鋁元素一共損失10%。計算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
48.6
核心素養提升
17. (2021福建)據文獻報道:一種特殊的銅納米顆粒具有與金、銀極其相似的反應惰性,可替代黃金做精密電子元器件。下列對該銅納米顆粒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能與鹽酸反應產生氫氣
B. 在空氣中容易銹蝕
C. 能與硫酸亞鐵發生置換反應
D. 具有良好的導電性
D
18. [傳統文化](2021濰坊)《天工開物》中對鋼鐵冶煉過程有如下記載。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墾土拾錠”:鐵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
B. “淘洗鐵砂”:鐵礦石(主要成分為Fe2O3)能溶于水
C. “生熟煉鐵”:冶煉鐵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
D. “錘鍛成鋼”:生鐵高溫鍛打成鋼,碳元素含量升高
C
金屬和金屬材料
鐵的冶煉
金屬的銹蝕與防護
保護金屬資源途徑
防銹原理、措施
鐵銹蝕條件
除銹方法
金屬之最
純金屬
合金
特性
常見的合金
共性
特性
內容
應用
探究
規律
與酸反應
與鹽溶液反應
與氧氣反應
思維導圖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金屬材料
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一、金屬材料(10年8考)
純金屬
共性:_______→ 制作炊具;_______→ 制作導線;_______→ 沖壓成各種形狀;
有金屬光澤→ 制作飾品
特性
顏色:大多數金屬呈_____色,而銅呈_____色,金呈___色,
鐵粉呈黑色
狀態:常溫下,大多數金屬為固體,但________為液體
導熱性
導電性
延展性
銀白
紫紅

汞(或Hg)
一、金屬材料(10年8考)
合金
定義:在金屬中加熱熔合某些_______或________,制得的具有金屬特征的
物質,屬于混合物
特性:合金與組成它們的純金屬相比,強度和硬度_____、熔點______、抗
腐蝕性______
常見的合金
鐵合金
生鐵:含碳量2%~4.3%
鋼:含碳量0.03%~2%
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鈦合金:抗腐蝕性好,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常用于制造
_______
其他合金:黃銅、青銅、白銅、焊錫、鋁合金、18K黃金等
金屬
非金屬
更大
更低
更強
含碳量不同
人造骨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____;熔點最高的金屬——___;
生活中使用最多且目前世界上年產量最高的金屬——___;
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___;
我國最早使用的合金——_____
金屬之最




青銅
一、金屬材料(10年8考)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與氧氣反應(10年2考)
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發生反應,但反應的難易與劇烈程度不同(金屬
越活潑,反應越容易、越劇烈)
通式:金屬+氧氣→ 金屬氧化物(化合反應)
舉例
常溫下:鋁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在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
化鋁薄膜,從而阻止內部的鋁進一步被氧化,因此鋁具有較好
的_______性。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腐蝕
4Al+3O2=== 2Al2O3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2Mg+O2 2MgO
不反應:金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高溫條件下也不與氧氣發生反應,
即“真金不怕火煉”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舉例
點燃或加熱
鎂條
鐵絲
現象:劇烈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銅片
現象:生成_______固體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固體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3Fe+2O2 Fe3O4
黑色
2Cu+O2 2CuO
金屬與氧氣反應(10年2考)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10年5考)
通式:氫前金屬+酸→ 鹽+H2↑(置換反應)
舉例

現象:劇烈反應,有大量氣泡產生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反應較劇烈,有較多氣泡產生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反應緩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6HCl=== 2AlCl3+3H2↑
2Al+3H2SO4 === Al2(SO4)3+3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 ZnSO4+H2↑
有少量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與金屬鹽溶液反應(10年6考)
條件:金屬比新金屬活潑(K、Ca、Na除外),鹽必須可溶
通式:金屬+鹽→ 新鹽+新金屬(置換反應)
舉例
鐵與硫酸銅溶液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銅與硝酸銀溶液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鋁與硫酸銅溶液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鐵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
Fe+CuSO4=== FeSO4+Cu
銅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Cu+2AgNO3=== 2Ag+Cu(NO3)2
鋁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
2Al+3CuSO4=== Al2(SO4)3+3Cu
三、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10年5考)
金屬活動性順序:
規律
金屬的位置越靠前,活動性就越___    
位于___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___(K、Ca、Na除外)
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
Na除外)
應用
判斷金屬被利用的先后順序
判斷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
判斷金屬與金屬鹽溶液反應后濾液、濾渣的成分(詳見微專題6)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判斷與驗證(詳見微專題5)
Mg
Zn
Cu
Ag



金屬資源的存在形式:地球上的金屬資源廣泛地存在于地殼和海洋中,除少數很不
活潑的金屬,如金、銀等有_______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
常見的金屬礦石:磁鐵礦(主要成分為______)、赤鐵礦(主要成分為______)、
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黃銅礦(主要成分為CuFeS2)、
孔雀石[主要成分為Cu2(OH)2CO3]
四、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單質
化合物
Fe3O4
Fe2O3
四、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主要設備:高爐
主要原料:_______、焦炭、石灰石
原理:在高溫下,利用爐內反應生成的_________把鐵從鐵礦石
中還原出來
煉鐵流程:
鐵的冶煉
(10年3考)
工業煉鐵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詳見實驗突破實驗7)
鐵礦石
一氧化碳
提供熱量,產生CO
四、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金屬的銹
蝕與防護
(10年6考)
鐵銹蝕的條件:鐵與空氣中的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
鐵銹:主要成分是_______;可用________除去,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鐵制品銹蝕條件的探究(詳見實驗突破實驗8)
防銹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
a.保持鐵制品表面潔凈干燥(如用過的菜刀擦干凈)
b.在鐵表面覆蓋保護層(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搪瓷等)
c.改變鐵的內部結構制成合金(如不銹鋼)等
氧氣和水蒸氣
氧化鐵
稀硫酸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隔絕氧氣(或空氣)或水
涂油
刷漆
鍍一層耐腐蝕的金屬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c.有計劃、合理地開采金屬礦物;
d.尋找金屬代用品
四、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保護金屬資源的途徑
回收利用廢舊金屬
防止金屬腐蝕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常溫下,金屬都是固體
②合金屬于合成材料
③合金一定是由兩種或多種不同的金屬熔合而成的
④生鐵和鋼都是鐵合金,因此生鐵和鋼是同一種物質
⑤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Fe3O4
⑥鋅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
⑦活潑金屬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但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不一定是活潑金屬
⑧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溶液中的金屬,位于氫后的金屬則不能
⑨鋁比鐵具有更好的抗腐蝕性,是因為鐵比鋁更活潑
⑩為防止鐵生銹必須同時隔絕氧氣和水
答案:⑤⑦
一、有關鐵(Fe)的反應
1. 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物質的化學式
A:_______。
2. 寫出圖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
3Fe+2O2 Fe3O4
Fe+H2SO4=== FeSO4+H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業煉鐵的原理);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uSO4=== FeSO4+Cu
3CO+Fe2O3 2Fe+3CO2
Fe2O3+6HCl=== 2FeCl3+3H2O
二、有關銅(Cu)的反應
1. 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物質的化學式
A:_______
2. 寫出圖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
Cu+2AgNO3=== 2Ag+Cu(NO3)2
2Cu+O2 2CuO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H2 Cu+H2O
CuO+H2SO4=== CuSO4+H2O
CuSO4+2NaOH=== Cu(OH)2↓+Na2SO4
Cu(OH)2+H2SO4=== CuSO4+2H2O
CuSO4+Fe=== FeSO4+Cu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1. 實驗原理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Fe2O3 2Fe+3CO2
2. 實驗裝置
3. 實驗現象
(1)硬質玻璃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管中:_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末端玻璃管尖嘴處:______________。
紅棕色粉末逐漸變黑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產生藍色火焰
4. 操作要點
(1)加熱前要檢驗CO的純度。
(2)實驗開始時先通CO,再用酒精噴燈加熱,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時先停止加熱,繼續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卻至室溫,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點燃末端酒精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將玻璃管中的空氣排盡,防止進入的CO與原有空氣混合,點燃酒精噴燈時發生爆炸
防止生成的鐵在高溫下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處理尾氣,防止未反應完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污染空氣
【小結】一氧化碳“早出晚歸”,酒精噴燈“遲到早退”。
5. 裝置的評價與改進
(1)教材實驗裝置的不足
由于澄清石灰水不能將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所以排出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可能無法點燃。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裝置改進
通過一個密閉容器將實驗尾氣收集起來,如圖1;也可將二氧化碳用_________溶液完全吸收,同時將一氧化碳收集起來,如圖2。
氫氧化鈉
6. 裝置創新——微型裝置
該裝置與傳統裝置相比,具有的優點是_________。
(2021廣安)
節約藥品
例 如圖1是實驗室模擬工業煉鐵的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注:CO能溶于銅液(醋酸二氨合銅和氨水的混合液)
(1)工業上常利用赤鐵礦煉鐵,赤鐵礦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圖1
Fe2O3
(2)裝置B中紅棕色粉末變成黑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反應體現了CO的______性。除CO外,還可利用________(寫化學式)與Fe2O3反應制取Fe。
(3)實驗過程中,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_____生成。
圖1
3CO+Fe2O3 2Fe + 3CO2
還原
C(或H2)
CO2
(4)若反應結束后,硬質玻璃管中含有未反應的氧化鐵,______(填“能”或“不能”)采用加入稀鹽酸的方法來提純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不能
稀鹽酸既能與氧化鐵反應,也能與鐵反應
(5)某同學認為該裝置有缺陷,需在裝置C后再連接裝置D,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裝置C、D的接口連接順序:a連接____(填“b”或“c”)。
(6)用上述方法“煉”出的鐵與工業上煉出的生鐵在組成上的最大區別是___________。
圖1
吸收剩余的CO
c 
含碳量不同
(7)[裝置改進](2022寧波)為確保實驗安全環保,將上述實驗裝置進行如圖2所示的改進:
①在F裝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線之前,不能加熱氧化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應結束后停止加熱,繼續通CO,此時F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
CO和空氣混合,加熱時可能會發生爆炸
收集CO,防止其污染空氣
創新考法
(8)[微型實驗](2021寧夏改編)小王利用甲酸和濃硫酸反應制取一氧化碳,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3裝置。
①甲酸(HCOOH)在熱的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氣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r/>圖3
HCOOH CO↑+H2O
濃硫酸
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氣
鐵制品銹蝕條件的探究(10年3考) 
1. 實驗方法
本實驗為對比實驗,應用控制變量法。
2. 實驗設計
編號 Ⅰ Ⅱ Ⅲ
實驗條件 鐵釘與空氣、蒸餾水同時接觸 鐵釘全部浸在蒸餾水中 鐵釘在干燥的空氣中
編號 Ⅰ Ⅱ Ⅲ
實驗圖示
兩周后觀察現象 鐵釘生銹,且在鐵釘與水和空氣同時接觸的部位生銹最嚴重 無明顯現象 ____________
無明顯現象
編號 Ⅰ Ⅱ Ⅲ
實驗圖示
實驗分析 Ⅰ和Ⅱ對比,說明鐵生銹需要與___________接觸;
Ⅰ和Ⅲ對比,說明鐵生銹需要與___________接觸 實驗結論 鐵制品生銹的主要條件是與_____、_____同時接觸 O2(或氧氣)
H2O(或水)
O2
H2O
3. 實驗反思
(1)實驗中所用的水是經煮沸并迅速冷卻的蒸餾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冷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實驗Ⅱ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實驗Ⅲ中加氯化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氣
防止空氣中的氧氣溶于蒸餾水中
隔絕氧氣
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
4. 探究氯化鈉溶液對鐵銹蝕的影響
如圖是探究影響鐵銹蝕快慢因素的實驗,為探究氯化鈉是否可以加快鐵的銹蝕,試管①中的物質X和試管②中的物質Y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證明氯化鈉能加速鐵的銹蝕。
氧氣
氯化鈉溶液
經過相同時間,②中鐵片銹蝕程度明顯大于①中鐵片
5. 裝置創新
優點:將不同條件下的物品放在一個裝置中,可增強實驗的對比性。
  (2023蘭州改編)
例 為探究鐵銹蝕的原因,同學們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前,必須將鐵釘打磨光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除去鐵釘表面的污物和氧化膜
(2)甲試管中,一周后發現鐵釘生銹最明顯的地方是____(填序號),若將甲中的試管換為密封的軟質塑料瓶,則一周后,可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
圖1

軟質塑料瓶變癟
(3)乙試管中氧化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學發現乙試管中的鐵釘表面也出現了少量鐵銹,經仔細檢查后發現膠塞已塞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圖1
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
氧化鈣已變質
(4)甲、乙、丙實驗中,一段時間后,可根據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現象,得出鐵生銹需要與氧氣接觸的結論。
(5)(2021成都改編)鐵銹蝕后應及時除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用稀鹽酸除鐵銹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甲中鐵釘表面生銹,丙中鐵釘表面未生銹
鐵銹疏松多孔,能吸附氧氣和水蒸氣,會加快鐵的銹蝕
Fe2O3 + 6HCl === 2FeCl3+ 3H2O
(6) [意外現象]一段時間后,若發現試管丙中的鐵釘也出現少量銹跡,請你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煮沸的蒸餾水冷卻時間過長,部分氧氣又重新溶解在水中
創新考法
(7)[跨學科試題]小紅設計如圖2所示的杠桿繼續探究金屬銹蝕實驗,杠桿已調至平衡。較長時間后,左邊鐵粉布包下降,是因為鐵粉與__________發生了反應;將鐵粉換成下列物質中的____(填字母),杠桿也會出現相似現象。
A. NaCl
B. NaOH
C. CaO
圖2
氧氣和水
BC
(8)[數字化實驗]實驗研究鐵銹蝕影響因素,記錄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________。
實驗裝置 序號 其他試劑 200 s時O2的含量
① 干燥劑 21%
② 10滴水 15%
③ 10滴水和1.0 g食鹽 8%
A. ②③中O2含量減少表明鐵已銹蝕
B. ①②證明水對鐵銹蝕有影響
C. ②③證明食鹽能加快鐵銹蝕
D. ①②③證明炭粉對鐵銹蝕有影響
答案:D
(9)[影響因素的探究]小強設計如下實驗:取鐵釘并用砂紙打磨,稱其質量,按如圖3安裝裝置,放置3天,再取出鐵釘稱量。在不同溫度下重復上述實驗,得到鐵釘質量的增加情況如下表。
溫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鐵釘質量增加/g 0.02 0.04 0.08 0.16 0.18 0.18 0.18
圖3
①該實驗是探究______因素對鐵釘腐蝕快慢的影響,結論是什么?
②小剛認為小強的實驗未能真實反映50 ℃以后鐵釘腐蝕的快慢,理由是50 ℃以后鐵釘質量沒有變化。請分析鐵釘質量沒有變化的原因?
答:50 ℃以后,試管中的氧氣耗盡,鐵釘的腐蝕停止。
溫度
答: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在10~50 ℃的范圍內,溫度越高,鐵釘
腐蝕越快。(共45張PPT)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實驗突破——縱向實驗逐個過
3
燃燒條件及其探究(10年5考) 
1. (2020海南9題3分)將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濕,用坩堝鉗夾住點燃,待火焰熄滅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關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燒
B. 棉手帕接觸不到氧氣,不能燃燒
C. 被酒精浸濕后,棉手帕的著火點升高了
D. 酒精中的水蒸發使溫度達不到棉手帕的著火點
D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2. (2022海南21題8分)某老師在《燃燒的條件》教學中,改進了教材中的實驗,如圖所示,在銅片上罩了儀器a。請回答: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
(2)罩上儀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照①和②,能夠獲得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
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課后,小明查閱《化學實驗手冊》獲知:切
割白磷時,應在水下進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燒杯
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
與空氣(或氧氣)接觸
白磷的著火點低,在空氣中容易自燃
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3. (2023海南19題4分)燃燒是人類獲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況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質燃燒還需要哪些條件?
(2)資料顯示:①H2+Cl2 2HCl?、?Mg+CO2 2MgO+C。據此你對燃燒條件有什么新的認識?
答: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參加。
答: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滅火的原理及其方法(10年4考) 
4. (2021海南5題3分)下列滅火方法正確的是(  )
A. 電器著火,用水澆滅
B. 酒精燈打翻著火,用濕抹布撲滅
C. 室內起火,開窗通風
D. 炒菜時油鍋著火,用滅火器撲滅
B
5. (2023海南19題4分)善于把握關鍵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在燃燒和滅火內容的學習中,“可燃物、氧氣、著火點”是三個重要的關鍵詞。一般來說,滅火原理有三種,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請回答另外兩種滅火的原理。
滅火原理之二:_________________;
滅火原理之三:___________。
隔絕氧氣(或空氣)
清除可燃物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10年4考) 
6. (海南真題組合)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煤氣泄漏,立即開燈查看。(2022.12B) (  )
(2)在加油站使用手機可能引發燃燒、爆炸。(2023.11B) (  )
×

燃料的充分燃燒與不充分燃燒(10年2考) 
7. [2022海南16(1)題2分]炒菜時,燃氣灶的火焰呈黃色,鍋底出現黑色物質,此時可將灶具的進風口_____(填“調大”或“調小”)。
8. [2023海南17(3)題2分]引燃“灶”火后,如果往“灶”里塞的枯樹枝太滿,“灶火”反而燃燒不旺,且產生很多濃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調大
氧氣不足,枯樹枝燃燒不充分
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10年7考) 
9. (2021海南10題3分)化學變化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如圖為氫氧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氫氣是未來最理想的綠色能源
B. 任何條件下都可實現物質或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
C. 氫氣燃燒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熱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D. 氫氧燃料電池把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B
10. (2022海南17題6分)在我省文昌建成的航天基地發射衛星的火箭將使用液氫作為燃料。請回答:
(1)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氫能的一個優點:_____________。
(3)為了研究氫氣的爆炸極限,需要收集不同純度的氫氣。如何收集一瓶純度為80%的氫氣[V(H2)∶V(空氣)=8∶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 2H2O
氫氣的熱值高
用集氣瓶盛裝80%容積的水蓋上玻璃片,倒置于水槽中移去玻璃片,用排水法收集氫氣,待水全部排完蓋上玻璃片,從水中取出并倒放在桌面上即可
11. [2023海南20(1)題2分]海南省是全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南海蘊含豐富的化石燃料和礦產資源。請寫出你知道的一種化石燃料。
答:煤(或石油或天然氣)。
12. (2022海南20題4分)建設海南自貿區,要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為此海南省政府采取了系列相關措施。
(1)寫出使用新能源汽車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2)列舉兩種適合海南推廣使用的新能源。
答:太陽能、風能。
答:減少空氣污染。
13. (2023海南19題4分)2023年5月,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試采成功,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請回答:
(1)CH4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
(2)可燃冰作為能源的一個優點。
答: 3∶1。
答:熱值高(或是清潔能源、污染小等)。
核心素養提升
14. [傳統文化](2021重慶A卷)石油古稱“洧水”,《漢書》中“高奴縣有洧水可燃”、《夢溪筆談》中“予知其煙可用,試掃其煙為墨,黑光如漆”。下列關于“洧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具有可燃性
B. 是一種黏稠狀液體
C. 是可再生能源
D. “其煙”的主要成分為炭黑
C
燃料及其利用
安全常識
燃燒與爆炸的相關圖標
爆炸
滅火原理
燃燒條件
燃燒條件探究
燃燒
吸熱反應
放熱反應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識
燃燒與滅火
思維導圖
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
對環境的影響
新能源
核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
氫氣
甲烷
可燃冰
污染防治措施
一、燃燒與滅火(10年10考)
燃燒
概念: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條件
物質必須為_______
與_____________接觸
溫度達到燃燒所需的_________(也叫_______)
三者缺一不可
燃燒條件的探究(詳見實驗突破實驗6)
滅火原理
清除_______或使_______與其他物品隔離
隔絕_____________
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_______以下
三者之中滿足一個條件即可
可燃物
氧氣(或空氣)
最低溫度
著火點
可燃物
可燃物
氧氣(或空氣)
著火點
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2023)
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爆炸:可燃物在_______空間內___________,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體
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有限的
急劇地燃燒
禁止放易燃物
禁止煙火
禁止帶火種
禁止吸煙
a.家用天然氣或煤氣泄漏,應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家用電器著火,應
先_________,再滅火
b.加油站、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和煤礦的礦井等地方要_______
___,張貼消防安全標志
c.點燃可燃性氣體前必須_____
d.室內著火,不能立即開窗通風,防止火勢蔓延
e.山林著火,應沿逆風方向奔跑,逃離火災區
f.發生火災時,應立即撥打火警電話____,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下
身子沿墻壁或貼近地面沿樓梯逃離
g.冬天用煤爐取暖時應開窗通風
安全常識
(10年4考)
切斷電源

驗純
119
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嚴禁煙
意義:人類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學反應產生的,最常見的就是
燃料的使用,如利用化學能轉化為熱能來做飯、取暖等
三、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表現形式
放熱反應:如燃燒、氧化鈣與水反應等
吸熱反應:如C+CO2 2CO等
三、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化石燃料
(10年2考)
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
煤:主要含有_______元素,被稱為“工業的糧食”,
可通過煤的干餾獲取焦炭、煤焦油等
石油:主要含有_______兩種元素,被稱為“工業的血
液”,可通過石油的分餾獲取汽油、煤油、柴
油等
天然氣:主要成分是_____(最簡單的有機物),是較清
潔的能源。其燃燒時產生_____火焰,完全
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混合物
碳(或C)
碳、氫
CH4
藍色
CH4+2O2 CO2
+2H2O
三、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充分燃燒
的條件
要有足夠的空氣(或氧氣),如炒菜時調大燃氣灶的進風口,
使燃燒更充分
與空氣(或氧氣)有足夠大的_________,如工業燃煤時常將
煤塊粉碎成煤粉等
對環境的影響
a.燃料燃燒不充分會產生有毒氣體一氧化碳
b.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及炭粒、塵粒等排放到空氣中形成浮塵
c.煤燃燒時排放出__________等污染物,這些氣體或氣體在空
氣中發生反應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會形成酸雨(pH______
的降雨)
接觸面積
SO2、NO2
<5.6
化石燃料
(10年2考)
三、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污染防治措施
a.推廣使用脫硫煤
b.使燃料充分燃燒
c.設置凈化裝置,使有害氣體轉化成無害氣體
d.推廣使用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新能源
(10年6考)
乙醇
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俗稱_____,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優點:污染小,可再生
用途:常用作酒精燈、內燃機等的燃料,也可用于消毒(醫用酒精)等
C2H5OH(或C2H6O)
酒精
C2H5OH+3O2 2CO2+3H2O
化石燃料
(10年2考)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具有_______等優點
其他新能源:_______、_____、核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
三、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氫氣
化學式____,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氣的實驗室制?。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
優點:熱值高,燃燒后產物是__________,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是最理想的清潔、高能燃料
用途:可用作火箭、宇宙飛船的燃料,可用于冶煉金屬、合成氨等
H2
2H2+O2 2H2O
Zn+H2SO4 === ZnSO4+H2↑
水(或H2O)
熱值高
太陽能
風能
新能源
(10年6考)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序號)。
①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②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參加
③只要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就會燃燒
④可燃物燃燒一定會生成二氧化碳
⑤吹滅蠟燭是利用降低可燃物著火點的原理
⑥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則滅火也要同時破壞這三個條件
⑦石油分餾和煤干餾都是化學變化
⑧人類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學反應產生的
⑨將木柴架空燃燒會更旺,是因為這樣能增加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答案:②
小實驗滿分練
8. 粉塵爆炸實驗
(1)面粉爆炸屬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人教上冊實驗7-2 圖7-11 P133
滬教上冊圖4-5 P49
化學
(2)從燃燒條件考慮,該實驗中面粉屬于_______,鼓入或吹入空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蠟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上冊實驗7-2 圖7-11 P133
滬教上冊圖4-5 P49
可燃物
使面粉充滿整個容器,與空氣充分接觸
使溫度達到面粉的著火點
(3)實驗中觀察到塑料蓋和硬紙板均彈起,發生該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塑料蓋和硬紙板彈起時內能轉化為______能。
(4)實驗中發生爆炸,除了具備燃燒的三個條件外,同時還必須發生在_____________。
人教上冊實驗7-2 圖7-11 P133
滬教上冊圖4-5 P49
面粉燃燒產生大量的氣體和熱量,使裝置內壓強瞬間增大
機械
有限的空間內
(5)由上述實驗可知,面粉廠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應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寫一種)。
人教上冊實驗7-2 圖7-11 P133
滬教上冊圖4-5 P49
禁止煙火
重難實驗突破
燃燒條件的探究
1. 探究方法:對比實驗(控制變量法)。
2. 實驗方案的設計
實驗裝置 現象 分析
對比小石塊和小木塊,其中______不燃燒、_______燃燒 小石塊不屬于可燃物,小木塊屬于可燃物
小石塊
小木塊
實驗裝置 現象 分析
①薄銅片的作用:_____、作載體 ②熱水的作用:提供熱量、_________________ 對比薄銅片上的白磷、紅磷,其中白磷_____、紅磷______ 都與氧氣接觸,但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
對比薄銅片上的白磷、熱水中的白磷,其中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但熱水中的白磷未與____________接觸
導熱
隔絕氧氣(或空氣)
燃燒
不燃燒
氧氣(或空氣)
實驗裝置 現象 分析
通入氧氣前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但白磷未與氧氣接觸
通入氧氣后熱水中的白磷燃燒 熱水中的白磷與______接觸,且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
3. 實驗結論
燃燒需要具備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
氧氣
可燃物
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溫度達到可
燃物的著火點
4. 裝置評價與改進
(1)教材實驗裝置的不足
白磷燃燒時產生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
(2)實驗裝置的改進
將實驗放在密閉容器中(如圖所示),下列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
(2022營口)
(2021鐵嶺)
(2021郴州)
環保、無污染
5. 裝置創新——微型裝置
與其他裝置相比,利用圖示裝置進行實驗的優點是_________。
(2020紹興)
節約藥品
例 如圖為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實驗用紅磷、白磷探究燃燒的條件:
①能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所依據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銅片上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
②若要讓水中白磷燃燒,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圖1實驗中用的是冷水,可向水中加入適量的_______(填“濃硫酸”“硝酸銨”或“氯化鈉”)引燃銅片上的白磷。
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
濃硫酸
(2)(2021紹興改編)圖2實驗在銅片上放有等量的火柴頭和火柴梗,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火柴頭的著火點比火柴梗低;若只用大小相同的濾紙片也能達到同樣的實驗目的,濾紙片的擺放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銅片上的火柴頭先燃燒
一片放在銅片上,另一片放在桌上
(3) [意外現象]已知實驗室中白磷保存在冷水中。圖1實驗中,銅片上的白磷開始時沒有燃燒,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忘記用濾紙吸去白磷表面的水
創新考法
(4)[生活情境](2021朝陽)蚊香是生活中常用的驅蚊產品,小紅同學將一枚硬幣放在燃燒的蚊香上,蚊香在A處熄滅,其熄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熱量散失,溫度降低到蚊香的著火點以下
圖3
(5)“化學開放日”活動上,興趣小組同學分組對圖1實驗進行創新,探究過程如下:
第一組:[微型裝置](2021河南改編)同學們設計了如圖4所示的裝置,滴加過氧化氫溶液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在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用80 ℃的水加熱Y形管,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4
2H 2O2 2H2O+O 2↑
提供氧氣
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第二組:[創新裝置](2020北京改編)同學們設計了如圖5所示的實驗裝置及步驟如下。
Ⅰ. 將一定量白磷、紅磷分別浸入80 ℃熱水中,紅磷、白磷均不燃燒;
Ⅱ. 升高右側漏斗至紅磷露出水面,紅磷不燃燒;
Ⅲ. 升高左側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燒。
Ⅰ中白磷不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對比Ⅱ和Ⅲ,可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5
未與氧氣接觸
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第三組:[創新裝置](2020本溪改編)結合酸、堿溶于水放熱的性質,第三組同學設計了如圖6裝置。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滴水之前白磷不燃燒、滴水之后白磷燃燒,由此推出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學認為可利用將濃硫酸滴入水中探究,你認為此實驗方案是否可行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6
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不可行,因為濃硫酸稀釋后會與鐵槽發生反應產生H2,可能發生爆炸
(6)[數字化實驗](2020棗莊改編)某同學將燃著的蠟燭放在如圖7所示的密閉容器甲中,同時用氧氣傳感器測定密閉容器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如乙所示。
①蠟燭熄滅時O2的體積分數是_____。
圖7
16%
②相同實驗條件下,該同學另取一瓶混有空氣的O2進行測定,初始時O2的體積分數是30%,蠟燭熄滅時O2的體積分數跟前次實驗一樣,請你猜想原因可能是什么?
③該同學取少量的白磷引燃后,放入蠟燭燃燒后剩余的氣體中,觀察到白磷還能繼續燃燒,由此可得出什么結論?
答:不同物質燃燒時對氧氣濃度的需求不同。
答:當氧氣的體積分數低于16%時,蠟燭無法燃燒。(共45張PPT)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實驗突破——縱向實驗逐個過
3
1. (2023海南6題3分)下列物質中屬于鹽的是(  )
A. 純堿(Na2CO3)
B. 碳酸(H2CO3)
C. 氫氧化鈉(NaOH)
D. 生石灰(CaO)
A
常見的鹽(10年10考)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2. (2023海南8題3分)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將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預測的現象與實際不相符的是(  )
選項 ①中物質 ②中物質 預測②
A 稀鹽酸 碳酸鈣 產生氣泡
B 稀硫酸 氧化鐵 產生氣泡
C 氯化鋇溶液 硫酸鉀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D 氫氧化鈉溶液 硫酸銅溶液 產生藍色沉淀
B
3. (2023海南21題4分)亞硝酸鈉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常用作肉類食品的添加劑。亞硝酸鈉呈堿性,容易被誤食,過量食用會中毒,因而用量嚴格限制。
亞硝酸鈉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堿性,暴露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生成硝酸鈉,加熱至220 ℃以上會分解出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
(1)亞硝酸鈉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區分亞硝酸鈉和食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溫密封保存
將亞硝酸鈉和食鹽分別溶于水,分別滴入酚酞溶液,溶液顏色變紅的是亞硝酸鈉
4. (2021海南17題8分)氯化鈉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燒干海水變銀山”是郭沫若對海南鶯歌海鹽場的贊美詩作。海水“曬鹽”是通過__________(填“蒸發結晶”或“降溫結晶”)的方法獲取食鹽。
蒸發結晶
(2)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著名制堿專家侯德榜打破西方國家對制堿技術的壟斷,創立“侯氏制堿法”,促進了世界制堿技術的發展。其生產原理示意圖如圖所示:
①制堿過程中,可以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_____,產物中可作氮肥的是________;
②產物中NaHCO3比NH4Cl先結晶析出。請
結合生產原理及上圖解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NH4Cl
同溫下碳酸氫鈉的溶解度比氯化銨小,且反應時生成碳酸氫鈉的質量比氯化銨大
5. (2023海南6題3分)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不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
A. 溶解
B. 過濾
C. 蒸發
D. 蒸餾
D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10年3考) 
6. (2022海南21題6分)小明同學在做《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時,用到了如圖所示裝置。
(1)請指出該裝置圖中的一處錯誤。
(2)改進裝置后過濾,發現濾液仍然渾濁,其原因可能是什么?(寫出一條即可)
答:沒有用玻璃棒引流。
答:濾紙破損(或漏斗內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或盛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
答:不是純凈物,因為經初步提純所得精鹽中仍含有可溶性雜質。
(3)經初步提純所得精鹽是否為純凈物?請寫出你的判斷和理由。
(4)過濾過程中發現速度太慢,其原因可能是什么?(寫一條即可)
答:濾紙和漏斗間有氣泡(或液體中含有過多的不溶性雜質或過濾前沒有充分靜置)。
(5)過濾時,若漏斗中的液面高于濾紙的邊緣,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6)“過濾”操作的要點可概括為“一貼、二低、三靠”,寫出“三靠”中任意“一靠”操作。
(7)若其他操作均正確,則圖中的錯誤操作會導致產率發生什么變化?
答:部分雜質未經過濾進入濾液。 
答:傾倒液體的燒杯緊靠玻璃棒(或玻璃棒緊靠在三層濾紙處或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答:若濾液沖破濾紙,產率會偏高;若濾液濺出,產率會偏低。
7. (2020海南5題3分)如圖是某化肥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該化肥屬于
(  )
A. 氮肥
B. 磷肥
C. 鉀肥
D. 復合肥
D
化學肥料(10年10考) 
8. (2023海南6題3分)尿素[CO(NH2)2]是一種常見的化學肥料,它屬于
(  )
A. 鉀肥
B. 磷肥
C. 氮肥
D. 農家肥
C
9. (2022海南8題3分)化肥為保證糧食豐產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各種化肥中屬于磷肥的是(  )
A. NH4HCO3
B. K2SO4
C. KNO3
D. Ca(H2PO4)2
D
10. (2023海南9題3分)王阿姨種植的盆栽近期葉片發黃,查詢后發現是缺氮所致。王阿姨可在盆栽中適量施用(  )
A. Ca(H2PO4)2
B. KH2PO4
C. NH4NO3
D. K2SO4
C
11. (2022海南20題6分)暑假期間小亮在農田施肥時,發現灑落在地上的化肥碳酸氫銨不久就消失了。請回答:
(1)化肥消失的原因。
(2)保存或施用碳酸氫銨時應注意的事項。
答:碳酸氫銨受熱分解。
答:保存時應放置在陰涼干燥處(或施用后立即蓋上土或不能與熟石灰同時施用)。
核心素養提升
12. [傳統文化](2021重慶B卷)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州鉛山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硫酸銅晶體)。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苦泉”的溶質之一——CuSO4
B. “挹其水熬之”——蒸發溶劑
C. “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發生置換反應
D. 將濃縮的“苦泉”與NaOH溶液混合——制農藥波爾多液
D
13. (2021衡陽)如圖是A、B、C、D、E五種類別的物質卡片組成的“化學拼圖”,相鄰兩張卡片所標類別的物質間能相互發生化學反應。
(1)寫出可溶性A與可溶性C能發生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Na2CO3=== CaCO3↓+2NaOH
(2)與堿反應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下列屬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
A. CO2 B. SO3 C. CO
(3)根據圖示判斷,能發生中和反應的組合是_____(填數字序號)。
①A+B ②A+C ③A+D
AB

鹽 化肥
氯化鈉
碳酸鈉
碳酸氫鈉
碳酸鈣
與某些鹽反應
與某些堿反應
與某些酸反應
與某些金屬反應
常見的鹽及其用途
鹽的化學性質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種類
鑒別
化肥、農藥的施用
氮肥
鉀肥
磷肥
復合肥
思維導圖

化學肥料
復分解反應
______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質:白色晶體、易溶于水、有咸味
化學性質:水溶液呈____性,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
________白色沉淀
用途:作調味品、防腐劑、融雪劑等;制鹽酸、氯氣等化工
原料;農業上用NaCl溶液選種;醫學上用于
_____________等
一、鹽
概念:組成里含有__________(或銨根離子)和______離子的________
常見的鹽
及其用途
(10年10考)
氯化鈉(NaCl)
金屬離子
酸根
化合物
食鹽

氯化銀
配制生理鹽水
一、鹽
碳酸鈣(CaCO3)
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質:純凈物為白色粉末,____溶于水
化學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化學方程式)(工業
制CO2)
用途:作建筑裝飾材料,制熟石灰原料,制珍珠首飾,作煉
鐵、煉鋼、水泥的原料,實驗室制取CO2,用作補鈣劑等
碳酸鈉(Na2CO3)
俗稱:______或______
物理性質:白色晶體或粉末、易溶于水
化學性質:水溶液呈堿性,能使紫色石
蕊溶液變____,使無色酚酞溶液變___
大理石
石灰石

CaCO3 CaO+CO2↑
純堿
蘇打


常見的鹽
及其用途
(10年10考)
用途:造紙原料,制洗滌劑、洗衣粉,用于印染工業,
制玻璃、瓷硅原料等
一、鹽
碳酸鈉(Na2CO3)
工業制取
制堿科學家:侯德榜,發明了“聯合制堿法”(又稱“侯
氏制堿法”)
反應原理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CO2↑+H2O
俗稱:________
物理性質:白色粉末、能溶于水
化學性質:不穩定,受熱易分解,水溶液呈_____性
用途:做治療胃酸的胃藥、面點發酵劑、滅火劑的原料等
碳酸氫鈉(NaHCO3)
小蘇打

常見的鹽
及其用途
(10年10考)
Na2CO3+2HCl=== 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
BaCl2+H2SO4=== __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
一、鹽
鹽的化學性質(10年10考)
與某些金屬反應
通式:鹽+金屬→ 新鹽+新金屬(置換反應)
條件:鹽可溶,且金屬單質活動性排在鹽中金屬之前
舉例
CuSO4+Fe=== 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gNO3+Fe=== __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酸反應
通式:鹽+酸→ 新鹽+新酸
舉例
FeSO4+Cu
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
Fe(NO3)2+2Ag
有銀白色固體析出,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2NaCl+H2O+CO2↑
有氣泡產生
BaSO4↓+2H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一、鹽
Na2CO3+BaCl2=== 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
BaCl2+Na2SO4=== __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
與堿反應
通式:鹽+堿→新鹽+新堿
舉例
Na2CO3+Ca(OH)2=== __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
K2CO3+Ba(OH)2=== __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_
與某些鹽反應
通式:鹽1+鹽2→新鹽1+新鹽2
條件:反應物均溶于水,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舉例
復分解反應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詳見實驗突破實驗11)
C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CO3↓+2K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CO3↓+2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SO4↓+2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鹽的化學性質(10年10考)
與酸反應
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均易溶于水
鹽酸鹽中,只有______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硫酸鹽中,_______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Ag2SO4、CaSO4微溶于水
碳酸鹽中,_______________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二、復分解反應
概念: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發生條件
反應物:有酸可不溶,無酸都須溶
生成物:有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
常見鹽的溶解性
氣體
沉淀

AgCl
BaSO4
CaCO3、BaCO3
三、化學肥料
種類(10年9考)
氮肥(N)
舉例:尿素[CO(NH2)2]、_________、氨水(NH3·H2O)等
作用: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提高植物蛋白質
的含量(壯葉)
磷肥(P)
舉例:磷礦粉[Ca3(PO4)2]、過磷酸鈣[Ca(H2PO4)2和CaSO4的
混合物]等
作用:促進作物生長,增強作物的______、______能力(壯果)
鉀肥(K)
舉例:硫酸鉀(K2SO4)、______等
作用:促進植物生長,增強作物________和_______能力(壯莖)
NH4HCO3
抗寒
抗旱
KCl
抗病蟲害
抗倒伏
復合肥
定義: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_______________
的化肥
舉例:______、磷酸銨[(NH4)3PO4]等
作用:同時供給幾種養分,有效成分高
兩種或三種元素
KNO3
化肥的鑒別與檢驗
簡單方法
看外觀:氮肥、鉀肥為白色晶體,磷肥為灰白色粉末
加水溶解:鉀肥和氮肥都易溶,磷肥大多不溶或部分可溶
銨態氮肥的檢驗
a.與熟石灰混合研磨產生_________________
b.與堿溶液共熱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
___的氣體
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合理施用: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促進農作物增產
過量施用: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水、危害人體健康
不合理施用:銨態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會產生氨氣,
降低肥效
化肥、農藥的施用
三、化學肥料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序號)。
①鹽中一定含有金屬元素
②可用來焙制糕點,俗稱小蘇打的是碳酸鈉
③純堿屬于鹽,其溶液能使指示劑變色
④可用無色酚酞溶液鑒別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
⑤酸、堿、鹽之間都能發生復分解反應
⑥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有沉淀產生,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Ag+或

一、以碳酸鈉(Na2CO3)為中心的轉化
1. 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物質的化學式:
A______。
2. 寫出圖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Na2CO3+Ba(OH)2=== BaCO3↓+2NaOH
Na2CO3+BaCl2=== BaCO3↓+2NaCl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Ca(OH)2=== CaCO3↓+2NaOH
Na2CO3+CaCl2=== CaCO3↓+2NaCl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CO2+2NaOH=== Na2CO3+H2O
二、含鈣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1. 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物質的化學式:
A_______。
2. 寫出圖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
CaCO3 CaO+CO2↑
CaO+H2O=== Ca(OH)2
Ca(OH)2+2HCl=== CaCl2+2H2O
CaO+2HCl=== CaCl2+H2O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2HCl=== CaCl2+CO2↑+H2O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OH)2+CO2=== CaCO3↓+H2O
小實驗滿分練
12. 銨態氮肥的檢驗(2022.10D)
(1)如圖1所示,取少量熟石灰粉末于研缽中,加入少量氯化銨固體,混合、研磨,能聞到____________,該實驗說明銨態氮肥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
刺激性氣味
能與堿發生反應
圖1
(2)如圖2所示,向盛有氯化銨固體的試管中滴加一定量氫氧化鈉溶液,微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觀察到試紙變為____色,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
人教下冊P83改編

NH4Cl+NaOH NaCl+H2O+NH3↑
(3)若將圖1和圖2中的氯化銨固體換為尿素,______(填“能”或“不能”)觀察到相同現象。
(4)結合圖1和圖2實驗,寫出一條使用銨態氮肥的注意事項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不能
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使用
圖1
圖2
人教下冊P83改編
重難實驗突破
1. 實驗用品
(1)儀器:燒杯、玻璃棒、________、坩堝鉗、
________、_______、藥匙、量筒、鐵架臺(帶
鐵圈)、托盤天平、濾紙、火柴。
(2)藥品:粗鹽、蒸餾水。
蒸發皿
酒精燈
漏斗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10年3考) 
2. 實驗裝置及步驟(2023.6)
①托盤天平
②不斷攪拌
提示:產率= ×100%
③玻璃棒
④蒸發皿
⑤玻璃棒
⑥蒸發皿中有較多固體析出
⑦玻璃棒
3. 實驗反思[2022.21(2)]
(1)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的原因可能有:濾紙破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若濾液仍渾濁應再次過濾。
(2)上述實驗步驟中,溶解、過濾、蒸發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漏斗中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盛接濾液的儀器不干凈
攪拌,加速溶解
引流,防止液體濺出或沖破濾紙
攪拌,防止因受熱不均造成液滴飛濺
4. 偏差分析
偏差 操作 原因分析
產率偏____(填“高”或“低”,下同) 蒸發時有液體______ 精鹽質量減小
從蒸發皿中轉移固體時固體撒落 過濾時漏斗內仍有少量液體殘留,就停止過濾 產率偏____ 過濾時漏斗中液面______濾紙邊緣 精鹽質量增大
蒸發時未充分蒸干 低
濺出

高于
【鏈接】粗鹽中可溶性雜質的去除詳見本書微技能10
例 如圖是某實驗小組進行粗鹽(含少量泥沙、CaCl2和MgCl2等雜質)中難溶性雜質去除的實驗操作示意圖:
(1)除去粗鹽中泥沙是利用氯化鈉和泥沙的________不同。
(2)操作④缺失一種玻璃儀器是________,改正之后進行該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溶解性
玻璃棒
①⑤②③⑥④
(3)老師建議在溶解和過濾之間增加“溶液靜置”的步驟,其目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關蒸發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
a. 溶解時多加水,可讓粗鹽加速溶解
b. 蒸發時若有濾液濺出,則精鹽質量將偏低
c. 蒸發過程中,溶液中鈉元素質量增大
使不溶
b
性物質沉降,避免堵住濾紙的小孔,加快過濾速率
(5) [意外現象]蒸發時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其蒸干,實驗后測得精鹽產率偏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余熱未將精鹽充分蒸干。
創新考法
(6)(2020淄博改編)20 ℃時,提純含少量泥沙的粗鹽樣品10 g,氯化鈉的溶解度數據如下。
溫度(℃) 溶解度(g/100 g水)
20 36.0
40 36.6
60 37.3
①溶解時,加入水的合適的量約為_____(填“15”“30”或“60”) mL。
30
②[生活情境]海水曬鹽采用蒸發結晶的原理,而不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獲得晶體,請分析原因。
答:由于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故不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獲得氯化鈉晶體。
溫度(℃) 溶解度(g/100 g水)
20 36.0
40 36.6
60 37.3(共33張PPT)
第十二單元 化學與生活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1. (2021海南8題3分)小軒午餐點的外賣有炸雞翅、面包和可樂,為了使營養均衡,還應該補充的是(  )
A. 米飯  
B. 雞蛋  
C. 青菜  
D. 牛肉
C
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10年8考)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2. (2022海南10題3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糖類的是(  )
A. 白菜
B. 雞蛋
C. 牛肉
D. 米飯
D
3. (2022海南7題3分)根據下表中的信息,推斷出的元素一定合理的是
(  )
元素的信息 元素名稱
A 常見的金屬元素,人體缺少該元素易導致貧血 鐵
B 存在于人體骨骼中,缺少該元素易發生骨質疏松 鈉
C 這種元素在空氣中的含量第一 氧
D 這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第一 硅
A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10年5考) 
4. (2023海南7題3分)食品安全至關重要,下列食品不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 利用地溝油制成食用油
B. 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
C. 添加適量碘酸鉀的食鹽
D. 用工業酒精勾兌的白酒
C
有損人體健康的物質(10年2考) 
5. (2023海南5題3分)下列生活用品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
有機合成材料(10年8考) 
6. (2022海南31題3分)鑒別羊毛和合成纖維,最簡便有效的方法是(  )
A. 看顏色
B. 聞氣味
C. 用手摸
D. 用火燒并聞產生的氣味
D
7. (2023海南16題6分)合成材料的應用與發展,方便了人類的生活,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問題。請回答:
(1)塑料、合成橡膠、__________并稱為三大合成材料。
(2)下列圖標中,屬于我國制定的某種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的是______
(填序號)。
(3)鐵質自來水管道正逐步被塑料自來水管道代替,使用塑料管道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合成纖維
C
抗腐蝕性更強
8. (2021海南7題3分)2021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 推廣使用新能源
B. 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
D. 人走關燈、少開空調
B
化學與環境(10年7考) 
9.(2020海南7題3分)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 工業廢氣——凈化排放
B. 野生動物——捕殺食用
C. 農藥化肥——合理施用
D. 森林樹木——禁止亂伐
B
10.(2020海南19題4分)從今年12月起,我省將全面實施“禁塑”,拒絕“白色污染”。
(1)治理“白色污染”有什么意義?(寫出一條即可)
(2)拒絕“白色污染”,你該怎么做?(同上)
答:減少對土壤的破壞(或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
答:使用環保購物袋(或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11. (2020海南16題8分)某學校為學生準備的午餐食譜如下:米飯、清蒸魚、青菜、炸雞翅等,所用餐具是塑料筷子、不銹鋼餐盤和陶瓷湯匙。
(1)食譜中富含維生素的是_______。
(2)所用餐具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
(3)餐后用洗滌劑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
青菜
塑料筷子
乳化
化學與生活綜合(10年5考) 
(4)餐后某同學飲用了礦泉水,礦泉水瓶應投入___(填序號) 標志的垃圾箱。
A
12. (2023海南17題6分)化學與健康息息相關。
(1)“合理膳食,均衡營養”使我們更健康。
①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質的是_____(填序號);
A. 青菜    B. 饅頭    C. 雞蛋
②為了預防佝僂病,幼兒及青少年每日必須攝入足夠量的________元素。
(2)下列做法,不利于人體健康的是____(填序號)。
A. 食用霉變的食品
B. 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產品
C. 常喝牛奶或豆漿
C
鈣(或Ca)
AB
13. (2022海南17題10分)豆腐是人們喜愛的食品,其主要成分如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豆腐的主要成分 物質 每100 g含有
水 89.30 g
蛋白質 4.70 g
油脂 1.30 g
糖類 2.80 g
豆腐的主要成分 物質 每100 g含有
維生素B1 0.06 mg
維生素B2 0.03 mg
鈣 0.24 g
鐵 1.40 g
其他
(1)其中的鐵、鈣是指____(填序號)。
①分子    
②原子    
③元素
(2)當人體缺鈣時,可能引起的疾病是____(填序號)。
①骨質疏松癥 
②貧血癥 
③夜盲癥


(3)豆腐中除了蛋白質、油脂、糖類、無機鹽、水之外,還包括的營養物質是________。
(4)豆腐常用塑料袋包裝,請指出使用塑料袋包裝的利與弊(各答一條)。
利: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維生素
質輕、方便
難降解,易造成白色污染
核心素養提升
14. (2021臨沂)歌曲《蒙山高沂水長》抒發了沂蒙軍民“生死與共、水乳交融”的魚水深情。歌詞中蘊含化學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1)“爐中火,放紅光,我為親人熬雞湯”。雞湯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其中含有人體內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____(填元素符號),雞肉中含有_______、脂肪、無機鹽等營養素。
Ca
蛋白質
(2)“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爐火更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3)“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誼長”。檢驗沂河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用________來驗證。
增加可燃物
肥皂水
15. 依據短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生活垃圾去哪兒了?
生活垃圾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大多數生活垃圾可進行無害化處理,包括衛生填埋和焚燒兩種方式,部分垃圾可進行循環利用。
廚余垃圾可以被加工成有機肥或復合肥料,用于綠化或農業施肥。
塑料垃圾中,回收的塑料瓶經初步分揀后,嚴重污染的瓶子被挑出,合格的瓶子則被送到再生工廠進行再次分揀。塑料標簽因不能再生,會被集中處理;塑料瓶蓋經加工后可制成地墊、提手等;塑料瓶身被粉碎、消毒、去污處理后,熔融、造粒為米粒大小的再生聚酯切片,進而用來制造新瓶子或被拉絲制作成衣服面料、布袋等。
廢紙,根據其不同材質,可回收制成不同的再生復印紙、再生包裝紙,廢紙在一定條件下還可制得乳酸,而乳酸又可進一步合成可降解塑料。
(1)生活垃圾的去向有衛生填埋、焚燒和___________。
(2)容易造成“白色污染”的垃圾是___________。
(3)用于加工成衣服面料的原料是____________,它屬于__________材料。
(4)下列屬于塑料垃圾加工產品的是____(填序號)。
A. KNO3  
B. 地墊  
C. 可降解塑料
再生聚酯切片
有機合成
B
循環利用
塑料垃圾
(5)廢紙在一定條件下制得乳酸的過程屬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6)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下列有關生活垃圾的處理合理的是____。
A. 用廚余垃圾生產沼氣
B. 廢舊塑料露天焚燒
C. 隨意丟棄醫療垃圾
化學
保護生態環境
A
化學與生活
供能物質
非供能物質
蛋白質
油脂
糖類

無機鹽
維生素
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的鑒別
分類及特點
思維導圖
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
有機高分子材料
有損人體健康的物質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白色污染
一、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10年8考)
供能物質
蛋白質: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是機體生長及修補受損組織的主要原料;主要來源:牛奶、雞蛋、瘦肉、大豆、花生等
糖類:生命活動的主要_____物質;主要來源:小麥、大米、馬鈴薯、
玉米等
油脂:提供能量,是維持生命活動的_____能源;主要來源:動、植物
油脂
供能
備用
維生素:調節新陳代謝、預防疾病、維持身體健康;主要來源:水果、
_____等
水:調節體溫、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排泄廢物
無機鹽: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
【備考補充】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_______,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
_______
不供能物質
蔬菜
壞血病
夜盲癥
一、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10年8考)
二、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10年5考)
分類
______元素:人體中含量超過0.01%的元素,如氧、碳、氫、氮、鈣等
______元素:人體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如鐵、銅、鋅、鉻、鈷、錳等
常見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鈣(Ca):主要存在于骨骼、牙齒中,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幼兒
及青少年缺鈣會患________和發育不良,老年人缺鈣會導致________
鐵(Fe):血紅蛋白的成分,為人體組織器官運輸氧氣,缺鐵會引起
_____
鋅(Zn):影響人體的發育,缺鋅會引起食欲不振,生長遲緩,發育不良
常量
微量
佝僂病
骨質疏松
貧血
二、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10年5考)
常見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硒(Se):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質化和癌癥,攝入量過高會使人中毒
碘(I):甲狀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或碘過量均會引起___________
氟(F):缺氟易產生______,過量會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甲狀腺腫大
齲齒
一氧化碳:易與__________結合,造成人體組織缺氧,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甲醇:工業酒精,能使人失明甚至死亡
甲醛:具有毒性,會使蛋白質變性,用甲醛浸泡過的水產品不能食用
黃曲霉毒素:霉變食物中含有黃曲霉毒素,它會損害人的肝臟,誘發肝癌
亞硝酸鈉:工業用鹽,有毒、致癌物質
其他:地溝油、三聚氰胺、聚氯乙烯等
三、有損人體健康的元素和物質(10年2考)
對人體有害的元素:汞(Hg)、鉛(Pb)、鎘(Cd)等
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血紅蛋白
四、有機高分子材料(10年8考)
分類及特點
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
天然纖維:羊毛、棉花、蠶絲等(吸水性和透氣性好)
天然橡膠
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
塑料
熱塑性:可熱修補,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熱固性:不可熱修補,如酚醛塑料、脲醛塑料等
密度小、耐腐蝕、易加工
合成纖維:尼龍、滌綸、腈綸等(強度高、彈性好、耐磨、耐化學
腐蝕)
合成橡膠:丁苯橡膠、順丁橡膠等(與天然橡膠相比,具有高彈性、
絕緣性、耐油、耐高溫、不易老化等性能)
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的鑒別
(10年5考)
合成纖維:燃燒時先熔化,后燃燒,有特殊氣味,灰燼呈黑色或褐色硬塊
天然纖維
棉纖維:燃燒時有_____的氣味
羊毛、蠶絲:燃燒時有_______的氣味
燒紙
燒毛發
四、有機高分子材料(10年8考)
a.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________________等
b.重復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c.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
光降解塑料等
d.回收各種廢棄塑料
五、白色污染(10年2考)
產生原因: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環境中很難降解
危害:長期堆積會破壞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焚燒會污染空氣
解決措施
布袋代替塑料袋(共51張PPT)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實驗突破——縱向實驗逐個過
3
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10年4考) 
1. (海南真題組合)從下列物質中選擇填空(填序號):
①石墨?、诨钚蕴?br/>(1)可用于去除冰箱異味的是 ____。[2021.15(4)]
(2)可用于吸附水中雜質的是____。[2020.15(2)]
(3)可用于制鉛筆芯的是____。[2023.15(2)]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推理法(10年5考) 
2. (2021雅安)下列關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確的是(  )
A. 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 性質: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氣
C. 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氣體肥料
D. 危害:CO2會導致酸雨;CO會引起霧霾
A
3. (2022海南14題3分)有科學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構想:將工廠排出的氣體(含較多CO2)吹入碳酸鉀溶液,從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變為燃料甲醇(CH3OH)。該技術流程如下:
(說明:吸收池中盛有飽和的K2CO3溶液,主要反應為:K2CO3+H2O+CO2=== 2KHCO3)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該方法可以減少碳排放
B. 可循環利用的物質A是K2CO3
C. 分解池中的主要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D. 合成塔中的主要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D
(1)吸收池和分解池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將空氣直接通入合成塔,可能會引起的危險是_________。
(2)合成塔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產3.2噸甲醇,可回收空氣中的CO2____噸。
得到純凈的二氧化碳
發生爆炸
3H2+CO2 CH3OH+H2O
一定條件
4.4
推理法(10年5考) 
4. (2022海南22題6分)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裝置中標“a”的儀器名稱是_____;
(2)實驗室制備、收集二氧化碳選用的裝置為____(填序號);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管
BE
2KMnO4 K2MnO4+MnO2+O2↑
5. [2022海南21(2)(3)題4分]請根據下列圖示回答問題: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應選用的發生裝置____(填字母序號)。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若用D裝置收集,則氣體不夠純凈;若用F裝置收集,則氣體會有損失。欲使CO2既比較純凈,又很少損失,請提出一種合理的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排熱水法(或排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法)
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10年3考) 
6. (2022海南4題3分)下列做法不利于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是(  )
A. 植樹造林      B. 使用一次性餐具
C. 垃圾分類處理 D. 綠色出行
B
核心素養提升
7. [價類模型圖](2021畢節)如圖是以物質類別為橫坐標、碳的化合價為縱坐標制成的碳元素“價類二維圖”。
回答下列問題:
(1)為實現碳中和,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將d點對應物質與某單質反應轉化為a點對應物質(還生成了其他物質),該單質是_____(填化學式)。
H2
(2)b點對應物質有多種,我國晉代煉丹家葛洪在他所著的《抱樸子·內篇》中對其中一種物質有這樣的描述“……生水底石上,如鐘乳狀,體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沒水取之,雖鐵椎擊之亦不能傷”,文中描述的物質是________(填名稱)。
(3)c、d點對應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的轉化關系如下:
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②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
金剛石
2CO+O2 2CO2
化合反應
(4)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明d點對應物質可變為e點對應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點對應物質有多種,其中________(填化學式)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將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放置于盛有CO2的集氣瓶中,紙花沒有發生變化,再將紙花噴水后放置于該集氣瓶中,紙花變成了紅色,證明CO2能轉變為H2CO3
NaHCO3
碳和碳的氧化物
思維導圖
CO
CO2
物理性質
用途
化學性質
用途
制取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化學性質及用途
穩定性
可燃性
還原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碳單質
CO2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石墨
金剛石
物理性質及用途
木炭、活性炭
C60
一、碳單質的性質與用途
物理性質
及用途
(10年4考)
金剛石
a.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形狀的固體可制成裝飾品(如
鉆石)
b.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用于________、
____________等
石墨
a.深灰色,有金屬光澤、不透明的細磷片狀固體
b.質軟,有滑膩感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
c.優良的______性用于制電刷、電極
C60
由________構成,形似足球,結構穩定
用途:有可能廣泛應用于超導、催化、材料、
醫學及生物等領域
物理性質差
異大的原因:
__________
__________
裁玻璃
切割大理石
制鉛筆芯(或作潤滑劑)
導電
C60分子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一、碳單質的性質與用途
物理性質
及用途
(10年4考)
物理性質: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具有______性
用途:可用于吸附色素和異味等。吸附過程屬于______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木炭、活性炭(主要成分是碳單質)
吸附
物理
一、碳單質的性質與用途
化學性質及用途
穩定性: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_______,如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夠保
存很長時間而不褪色
可燃性
充分燃燒: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方程式,
下同)
不充分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______   
還原性
與二氧化碳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
與氧化銅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為_____
與氧化鐵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紅棕色固體逐漸變為______
用途:
__________   
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活潑
C+O2 CO2
2C+O2 2CO
作燃料
CO2+C 2CO
2CuO+C 2Cu+CO2↑
紅色
3C+2Fe2O3 4Fe+3CO2↑
黑色
冶煉金屬
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
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O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氣_____
化學性質及用途
可燃性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燃前需驗純)
現象:產生____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生成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用途:
______   
還原性
與CuO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Fe2O3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_________   
毒性: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之失去攜氧能力,造成生物體
內缺氧,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略小
2CO+O2 2CO2

作燃料
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
冶煉金屬
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O2(10年7考)
物理性質:____色無味的氣體,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氣___
化學性質
a.一般情況下,既不燃燒也不_________        
b.與水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方程式)(生成的碳
酸不穩定易分解)
c.與堿反應
澄清石灰水
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_         
應用:實驗室中常用來_________________     
氫氧化鈉溶液
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應用:實驗室常用該反應吸收或除去CO2
詳見
實驗
突破
小實驗滿分練



支持燃燒
CO2+H2O=== H2CO3
CO2+Ca(OH)2=== CaCO3↓+H2O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CO2+2NaOH=== Na2CO3+H2O
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O2(10年7考)
用途:用作氣體肥料(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作滅火劑;固態CO2(俗稱
____)用作制冷劑,用于________;作化工產品的原料等
制取
工業制法:高溫煅燒石灰石,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室制法(詳見實驗突破實驗5)
干冰
人工降雨
CaCO3 CaO+CO2↑
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O和CO2的
鑒別和除雜
(10年3考)
鑒別
a. 通入____________中,變渾濁的是CO2
b. 通入_____________中,溶液變紅的是CO2
c. 通過_____________,能使黑色固體變紅的是CO
d. 點燃,能燃燒的是______
除雜
除去CO2中的CO: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CO中的CO2
先通入足量_______溶液中,再通過濃硫酸
通過足量灼熱的_____
澄清石灰水
紫色石蕊溶液
灼熱的氧化銅
CO
通過足量灼熱的CuO
NaOH
碳粉
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
三、CO2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10年3考)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二氧化碳本身沒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_________,當空氣
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產生影響。故進入久未開啟的
菜窖前,需做________
氧氣
二氧化碳
供給呼吸
燈火試驗
概念:所謂“低碳”就是較低的_________排放
做法: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教科書循環使用、使用清潔能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溫室效應
加劇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防治措施
減少使用___________
開發新能源,如______________等
森林資源的減少→防治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使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兩極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沒部分
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農業減產等
低碳生活
化石燃料
太陽能、氫能
大力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二氧化碳
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三、CO2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10年3考)
下列有關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序號)。
①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單質
②金剛石和石墨之間的相互轉化屬于化學變化
③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④冬天用煤爐取暖時,在煤爐上放一壺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⑤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熄滅,證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⑥用點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1. 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物質的化學式
甲:________;
乙:____。
2. 寫出圖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
CO
C+O2 CO2
2C+O2 2CO
CO2+C 2CO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O2 2CO2
CO2+Ca(OH)2=== CaCO3↓+H2O
CaCO3+2HCl=== CaCl2+H2O+CO2↑
Na2CO3+2HCl=== 2NaCl+H2O+CO2↑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2NaOH=== Na2CO3+H2O
Na2CO3+CaCl2=== CaCO3↓+2NaCl
CO2+H2O=== H2CO3
H2CO3=== H2O+CO2↑
CH4+2O2 CO2+2H2O
小實驗滿分練
7. 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10年2考)
(1)傾倒二氧化碳(階梯蠟燭實驗)
①將二氧化碳沿容器內壁緩慢倒入,可以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該實驗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
性質是_____________,化學性質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過該實驗可得出二氧化碳的一
種用途是________。
人教上冊實驗6-3、 圖6-14 P117
蠟燭由低到高依次熄滅
密度比空氣大
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用于滅火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
①向盛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質地較軟的塑料瓶中注入約 體積的水,立即擰緊瓶蓋,振蕩,觀察到___________,振蕩塑料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該實驗說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_________。
人教冊上實驗6-4、圖6-15改編 P117
塑料瓶變癟
使水與二氧化碳充分接觸
能溶于水
(3)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實驗一:將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做如圖處理
①圖Ⅰ中噴稀醋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Ⅱ中噴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圖Ⅰ~Ⅳ中能觀察到紫色紙花變為紅色的是圖_______(填序號)。
人教上冊實驗6-5、圖6-16 P118
證明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作對照,證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Ⅰ、Ⅳ
③圖Ⅳ是將紫色紙花噴水后放入盛滿CO2的集氣瓶中,若一段時間后將紙花取出,用吹風機烘干,整個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紙花用吹風機烘干時發生變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上冊實驗6-5、圖6-16 P118
紙花先由紫色變為紅色,烘干時由紅色變為紫色
H2CO3 H2O+CO2↑
實驗二: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①將CO2通入試管B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②再將該試管B加熱,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上冊實驗活動2、圖6-25 P126
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
CO2+H2O === H2CO3
溶液由紅色變為紫色
實驗三:如圖是對教材實驗的改進,其中 a、c 為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的小紙花,b 為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紙花。
①若觀察到ac兩處變紅、b處不變紅,可驗證CO2的性質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驗證“CO2的密度大于空氣”,應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
c處先變紅,a處后變紅
(4)二氧化碳與堿溶液的反應(10年2考)
①如圖1,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O2+Ca(OH)2 === CaCO3↓+H2O
②如圖2,小明將集滿CO2的試管倒扣進NaOH溶液中,觀察到________
_________,由此得出CO2和NaOH溶液發生了反應。你認為小明的實驗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對應的結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試管內液面上升
不能
沒有進行對照實驗,無法確定CO2與NaOH溶液發生了反應,還是與NaOH溶液中的水發生了反應
【鏈接】更多CO2與NaOH溶液反應詳見微專題12 
重難實驗突破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10年6考) 
1. 實驗藥品及原理
(1)藥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CaCO3+ 2HCl === CaCl2+ H2O+CO2↑
2. 發生裝置
選擇依據 反應物狀態:____________,反應條件______________ 發生裝置
裝置優點 組裝簡單 便于添加藥品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體和液體
不加熱(或常溫)
可控制反應
速率
可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
3. 收集裝置
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的性質,故選擇__________法收集,如圖1所示;若用圖2所示的多功能瓶收集,氣體應____(填“長”或“短”,下同)進____出。
向上排空氣


4. 檢驗及驗滿
(1)檢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如圖1)。
(2)驗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圖2)。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或多功能瓶的短管口處,若木條立即熄滅,則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5. 實驗反思
(1)某同學將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觀察到明顯現象。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任寫一種)。
(2)不能用燃著的木條檢驗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所用鹽酸濃度較大,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
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的氣體不只有二氧化碳
6. 藥品的選擇
(1)不用濃鹽酸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不用稀硫酸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用碳酸鈉或碳酸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會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
稀硫酸與大理石(或石灰石)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礙反應繼續進行
碳酸鈉和碳酸鉀均為粉末狀固體,與稀鹽酸接觸面積大,反應劇烈,不利于反應速率的控制和氣體的收集
7. 發生裝置的創新
(1)A裝置制取CO2時有孔隔板上放置的藥品是________________。
(2)B裝置中的銅網能否換成鐵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理石(或石灰石)
不能,因為鐵能和稀鹽酸發生反應,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
(3)C裝置可通過一個簡單的操作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請簡單描述該操作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C裝置外,上述裝置中還能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的有_____
(填字母)。
用手捏軟塑料管時,液體藥品與固體藥品接觸,反應發生,松開手時,固體與液體藥品分離,反應停止
ABD
8. 收集裝置的創新
排熱水或排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法[2022.21(3)]
原理:①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虎贑O2不溶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③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可以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例 如圖1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根據裝置回答問題。
(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以下藥品①塊狀石灰石、②碳酸鈉粉末、③稀鹽酸、④稀硫酸中的______(填序號),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①③
CaCO3+2HCl=== CaCl2 +H2O +CO2↑
(2)用A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時,組裝好儀器后,需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其方法是夾緊止水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在加入藥品時,液體藥品液面高度應該在____(填“a”或“b”)處。
圖1
向長頸漏斗中加水,使其下端浸沒在水中,繼續加水,在長頸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產生高度差,一段時間內,水柱不回落
b
(3)實驗室常用C裝置收集CO2,而不用D裝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收集滿CO2的集氣瓶需要用玻璃片的________(填“光滑面”或“磨砂面”)蓋好。
(4)E裝置也可用來收集CO2,用該裝置收集完CO2,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空氣大
磨砂面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E裝置的②管口處,若木條立即熄滅,則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CO2密度比
(5)某同學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氯化氫和水蒸氣,為了得到純凈、干燥的CO2 (發生裝置已略去),需要將氣體通入如圖2所示的裝置進行凈化和干燥,導管接口從左到右的連接順序為_______,其中飽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圖2
cdabef
除去氯化氫氣體
(6)[微型裝置]同學們還設計了圖3的微型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微型塑料滴管相當于圖4的____(填“a”或“b”),該裝置具有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答一點)。
b
可控制反應速率
創新考法
(7)[數字化實驗](2020江西改編)圖5甲裝置也能用來制取二氧化碳,同學們在甲裝置中連接壓強傳感器,還能測定實驗中試管內氣體壓強的變化情況,所得曲線如圖乙。
①該裝置具有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5
可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
②(2021東營)圖6是用甲裝置制取CO2時液面變化的情景,當關閉彈簧夾,多孔隔板處依次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
圖6
C
B
A
③結合圖乙判斷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雙選)。
Ⅰ. ab段試管中液面逐漸上升
Ⅱ. bc段石灰石與稀鹽酸脫離接觸
Ⅲ. c點對應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 
Ⅱ、Ⅲ(共32張PPT)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實驗突破——縱向實驗逐個過
3
物質的構成微粒(10年3考) 
1. (2022海南10題3分)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  )
A. 汞 B. 氮氣 C. 氧化銅 D. 金剛石
2. 下列各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是(  )
A. Fe B. H2O C. NaCl D. CO2
B
C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用分子的性質解釋宏觀事實或現象(10年6考) 
3. (2021海南9題3分)透過現象看本質。對下列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現象 解釋
A 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B 分子間有間隔
(  )
選項 實驗現象 解釋
C 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
D 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快
答案:A
4. 對于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_____(填序號)。
A. 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分子的種類變多
B. 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C. 6000 L氧氣加壓后可裝入40 L的鋼瓶——分子間的間隔變小
D. 干冰升華——分子間隔變大
E. 水燒開后把壺蓋頂開——分子數目變多
F. 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發生分解反應——分子種類變化
AE
分子運動現象的探究
5. (2022海南2題3分)課堂上,老師演示了如圖所示實驗。容器A中溶液變紅,B中溶液不變色,該現象說明(  )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C. 分子之間有間隔
D.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B
微粒結構示意圖(10年2考)
6. (2023海南12題3分)下列微粒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陰離子的是(  )
A
7. (2023海南13題3分)下列微粒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  )
D
元素概念的理解及含量(10年8考) 
8. (2021海南3題3分)如圖為海南某品牌礦泉水標簽的部分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鉀”指的是元素 B. 該礦泉水顯酸性
C. “鈉”指的是分子 D. 該礦泉水是純凈物
A
元素周期表(10年7考) 
9. (2021海南11題3分)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了銣原子鐘。如圖是銣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關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屬于非金屬元素
B. 原子的質量是85.47 g
C. 元素符號為Rb
D. 原子核內有37個中子
C
10. (2023海南10題3分)如圖為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的局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砷和硒均屬于金屬元素
B. 鍺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x小于69.72
C. 鎵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1
D. Se2-的核外電子數為34
C
11. (2023海南16題6分)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請回答:
(1)磷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______。
(2)這六種元素中,有些能相互結合
形成大氣的主要污染物,其中一種
的化學式為_____。
(3)查閱資料得知,周期表中同一縱
列的元素性質相似。由此推測SiO2
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97
CO
SiO2+2NaOH===Na2SiO3+H2O
12. (2021邵陽) “化學”一詞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學鑒原》一書,該書把地殼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譯成“矽(xī)”,如今把這種“矽”元素命名為(  )
A. 硒 B. 硅 C. 鋁 D. 錫
核心素養提升
B
13. (2020宜賓)X、Y、Z、W四種元素的質子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X與Y屬于同一周期
B. X、Z均能與Y形成兩種化合物
C. Z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的3倍
D. 常溫下,X、Y、W三種元素形成的化
合物的水溶液pH<7
B
物質構成的奧秘
含量
分類
元素符號
元素周期表
稀有氣體元素
人體中
空氣中
非金屬元素
金屬元素
概念
基本性質
概念
原子結構
相對原子質量
分類
意義
陰離子
陽離子
宏觀
元素
微觀
原子
分子
離子
組合
分裂
得失電子
思維導圖
一、物質
宏觀:由_____組成
微觀(10
年3考)
由_____直接構成的物質:氣體(如O2、CO2、NH3);水等
由_____直接構成的物質:金屬單質(如Fe、Cu);金剛石;稀有氣體等
由_____直接構成的物質:鹽(如NaCl、CuSO4)等
元素
分子
原子
離子
a.小: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____
b.動:分子總是在____________,且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
c.間:分子之間有______
d.同: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_____,不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_____
二、分子
概念: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基本性質(10年7考)
化學性質
不斷地運動

間隔
相同
不同
三、原子
概念: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結構
構成:原子(不帶電)
_______
_____(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
_____(不帶電)
________(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的負電荷)
原子結構示意圖:(以鈉原子為例)
化學變化
原子核
質子
中子
核外電子
電子數
最外層電子數
化學性質
原子核
(核內)質子數
種類
表達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單位:單位為___,一般省略不寫
近似計算式:相對原子質量≈________+______
三、原子
最外層電子數的應用
相對穩定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為____(氦為2)的粒子結構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________相似(H、He除外)
得失電子(一般情況下)
最外層電子數<4,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下同)電子
最外層電子數>4,易______電子
相對原子質量
8
化學性質
失去
得到
1
質子數
中子數
________: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如:Ca2+、 等
________: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如:Cl-、 等
四、離子(10年2考)
概念: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種類
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用“+”或“-”表示離子的電性,數字表示離子所帶
的電荷數。先寫______后寫________,當數字為1時,省略不寫
意義:
陽離子
陰離子
數字
正負號
2個鎂離子
每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
五、原子與離子的判斷(10年2考)
_____: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如圖甲
_______: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如圖乙
_______: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如圖丙
圖甲
圖乙
圖丙
原子
陰離子
陽離子
六、分子、原子、離子間的轉化關系:
 
七、元素(10年8考)
概念:________(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理解
元素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不同元素的本質區別是____________
分類(10
年5考)
金屬元素:“钅”字旁(金和汞除外)
非金屬元素:“ ”“氵”“ ”字旁
稀有氣體元素:“ ”字旁
質子數
質子數不同
七、元素(10年8考)
表示一個原子:如Fe表示___________
表示一種原子:如Fe表示________
若在元素符號前加數字,該符號只能表示原子個數,如
5Fe表示____________
含量
(2022.7CD)
地殼中元素含量居于前四位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寫元素符號,下同)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_____;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
地殼、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O;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
符號(10
年2考)
書寫原則: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必須大寫;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
素符號第一個字母一定要 _____,第二個字母要______
意義
宏觀
表示一種元素:如Fe表示_________
表示一種物質:如Fe表示___________
微觀
O、Si、Al、Fe
Al
O
N
大寫
小寫
鐵元素
鐵這種物質
1個鐵原子
鐵原子
5個鐵原子
縱列(族):每一個縱列叫做一個族,共有18個縱列,16個族,其中8、9、10三個縱
列共同組成一個族。同一主族,從上到下電子層數依次_____,最外層電子數
_____,化學性質_____(H、He除外)
八、元素周期表(10年7考)
橫行(周期):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_____,共有___個周期。同一周期,電子層數
_____,從左到右核電荷數與最外層電子數依次______
一格信息(以
鎂元素為例)
周期
7
相同
遞增
遞增
相同
相似
原子序數
核電荷數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分子可以構成物質,但物質不一定由分子構成
②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③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⑤分子之間有間隔,而原子之間沒有
⑥熱脹冷縮是由于微粒的大小發生了變化
⑦氣體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固體、液體分子是靜止不動的
⑧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故所有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質子和中子
⑨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原子,化學性質一定相似
⑩帶電的微粒不一定是離子
相對原子質量就是原子的實際質量
水和過氧化氫的組成元素相同,所以化學性質也相同
質子數(或核電荷數)相同的粒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答案:⑩
5. 分子性質實驗(2022.2)
(1)驗證微粒之間有間隔
①圖1實驗,顛倒數次后,玻璃管中酒精與
水的混合液______(填“能”或“不能”)充滿整
個玻璃管,從微觀角度解釋其原因
______________。
不能
微粒間有間隔
②圖2實驗,容易被壓縮的是______(填“水”或“空氣”),說明相同條件下,空氣的微粒間的空隙比水的____(填“大”或“小”)。
空氣

(2)分子運動現象的實驗(2022.2)
①圖1實驗開始時,A、B、C燒杯中溶液均為無色,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
可以得出微粒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
從物質的性質或變化的角度分析還能得出
的結論是____________(答一點)。
A燒杯中溶液變為紅色 
在不斷地運動
氨水顯堿性
②圖2實驗,向玻璃管左端加入試劑 X,觀察到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試劑 X 可能是_______,該裝置的優點有_____(答一點)。
③圖3實驗,當兩根玻璃棒相互靠近時,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該過程屬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濃氨水
環保
產生白煙
化學
④甲燒杯中,將少量品紅放入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__________________。
⑤分別將少量品紅放入冷水(乙燒杯)和熱水(丙燒杯)中,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與______有關;此時要控制的相同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上冊圖3-1改編P 48
圖4
燒杯內的水逐漸變紅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溫度
水的體積、品紅的量(共74張PPT)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實驗突破——縱向實驗逐個過
3
空氣的成分和用途(10年9考) 
1. 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
A. 氮氣 B. 氧氣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氣體
2. (2020海南1題3分)空氣中體積分數約為21%的氣體是(  )
A. 氮氣 B. 氧氣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氣體
3. (2022海南2題3分)下列空氣成分中能供給呼吸的是(  )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
A
B
B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空氣的污染與防治(10年5考) 
4. (2022海南1題3分)2022年“6·5”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為“向污染宣戰”。 下列有關環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顆粒物
B. 霧霾是一種自然現象,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
C.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之一
D. 汽車尾氣是城市空氣的污染源之一
B
5. (2023海南4題3分)從2022年開始,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增PM2.5指標,PM2.5指大氣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為降低PM2.5的含量,下列做法不應提倡的是(  )
A. 大量植樹造林   B. 直接燃燒煤炭
C. 充分利用太陽能   D. 多騎自行車,少開汽車
B
氧氣的性質(10年5考) 
6. (2021河池)下列有關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 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B.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冒出大量的白色煙霧
C.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色煙霧
C.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D.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
D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10年7考) 
7. (2023海南21題8分)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來制取氧氣:
(1)寫出編號為①的儀器名稱:________。
(2)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來制取氧氣時,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
(填“甲”或“乙”);若用丙裝置除去氧氣中的水蒸氣,丙中盛放的液體試劑是_______,氣體應從___
(填“a”或“b”)端導入。
酒精燈

濃硫酸
a
8. (2023海南22題12分)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a的儀器名稱______。
(2)實驗室制備和收集O2的裝置組合是____(填字母序號);寫出此套裝置制備O2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管
AD
2KClO3 2KCl+3O2↑
(3)用B裝置制取O2時檢查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手捂緊導管的出氣口,將 水從長頸漏斗口注入至長頸漏斗內形成一段水柱,過一會兒,長頸漏斗中水柱高度不變,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4)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難溶于水的氣體,其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在實驗室中常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制取。
①實驗室制取氫氣的發生裝置是____(填字母序號);
②氫氣與氧氣混合點燃可能會發生爆炸,因此點燃之前必須先______。
B
驗純
9. (2023海南21題6分)認識儀器、選用裝置以及正確處理實驗意外,是實驗素養的具體體現。
(1)圖1為實驗室制備氣體常用的發生裝置。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
圖1
錐形瓶
(2)1773年,瑞典化學家舍勒用如圖2所示裝置制備氧氣,在曲頸瓶中裝有硝酸鉀和濃硫酸的混合物,置于火爐上
加熱,產生的氧氣用動物膀胱收集。該實
驗若改用圖1中的發生裝置,最合適的是
___(填裝置下面的字母)。
圖2
C
(3)小明用高錳酸鉀制備氧氣,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導致水槽中的水倒流進入了導氣管。可采取的補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出一種)。
拔出橡皮塞(或用酒精燈重新加熱或用夾子夾住膠皮管)
探究過氧化氫分解的影響因素(10年2考) 
10. (2023海南22題6分)某研究小組受MnO2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啟發,查閱了不同金屬離子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實驗資料。100 ℃時,在不同金屬離子存在下,純過氧化氫24 h的分解率見下表:
實驗編號 離子 加入量/(mg·L-1) 分解率/%
① 無 — 2
② Al3+ 1.0 2
③ Fe3+ 1.0 15
④ Cu2+ 0.1 86
⑤ Cr3+ 0.1 96
實驗編號 離子 加入量/(mg·L-1) 分解率/%
① 無 — 2
請回答:
(1)MnO2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H2O2 2H2O+O2↑ 
作為對照實驗
(3)實驗生產中,貯運濃度較高的過氧化氫時,使用鋁罐(槽)而不使用不銹鋼罐(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3+不會影響過氧化氫的分解,故可用鋁罐(槽)貯運;不銹鋼的主要成分有Fe、Cr、Ni等,Fe3+、Cr3+會加速過氧化氫分解,故不能使用不銹鋼罐(槽)貯運
11. (2023海南22題6分)探究過氧化氫分解的影響因素。
(1)王老師使用壓強傳感器等設備,檢測不同溫度下過氧化氫分解時氣體壓強的變化。經過實驗、數據處理等,
獲得如圖所示的壓強—時間的曲線變
化。由此可知,其他條件一定時,溫
度越高,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______
(填“越快”“越慢”或“不變”);
越快
(2)請你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濃度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寫出簡要的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0 mL 5%和10%的過氧化氫溶液,同時分別加入少量等量的二氧化錳,觀察兩支試管中產生氣體的快慢
我們周圍的空氣
空氣的成分及用途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空氣的污染與防治
稀有氣體
氮氣
氧氣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和雜質
性質
制取
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空氣
氧氣
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思維導圖
一、空氣
空氣的成分及用途(10年9考)
氮氣(約占____,最大)(體積分數,下同)
a.化學性質________→作保護氣
b.含有氮元素→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c.液氮用于制造低溫環境、(醫療上)冷凍麻醉
_____(約占____)
a.供給呼吸→動植物呼吸、醫療急救、潛水、登山等
b._________→煉鋼、氣割、氣焊等
稀有氣體(約0.94%)
a.通電時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作電光源
b.化學性質不活潑→作保護氣
c.氦氣可用于制造低溫環境,填充探空氣球
78%
不活潑
氧氣
21%
支持燃燒
一、空氣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詳見實驗突破實驗1)
二氧化碳
(約0.03%)
a.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作氣體肥料
b._____(固態CO2)升華吸熱→作制冷劑、用于人工降雨
c.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_____
d.與____反應→制碳酸飲料
其他氣體和雜質(約占0.03%)
空氣的污
染與防治
(10年5考)
干冰
滅火

一、空氣
污染物及其危害
顆粒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粒徑≤10 μm的顆粒物,稱PM10)、
細顆粒物(粒徑≤2.5μm的顆粒物,稱PM2.5)、煙、粉塵等
→ 形成______
氣體污染物
SO2、NO2(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汽車尾氣)
等→ 形成______
CO(主要來源于燃料的不充分燃燒)→ 有毒氣體
O3
空氣的污
染與防治
(10年5考)
霧霾
酸雨
化石燃料的燃燒(主要來源)→ ______________
工廠排放的廢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被破壞引起的沙塵→ ______________
汽車尾氣的排放→ 安裝汽車尾氣凈化裝置,提倡綠色出行
露天焚燒秸稈和垃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空氣
空氣的污
染與防治
(10年5考)
污染物來源及防治措施
使用清潔能源
工業廢氣經處理達標后排放
大量植樹造林
秸稈還田,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
二、氧氣
物理性質:標準狀況下,無色無味的氣體,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_____;
液態時為淡藍色,固態時為淡藍色雪花狀
化學性質
(10年5考)
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具有氧化性,能
支持燃燒
與單質反應
紅磷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
不同點
空氣中:產生______________火焰
氧氣中:產生_____________火焰
相同點:放熱,都生成一種____________的氣體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不易

產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
4P+5O2 2P2O5
微弱的淡藍色
明亮的藍紫色
有刺激性氣味
S+O2 SO2
二、氧氣
化學性質(10年5考)
與單質反應
木炭
現象
不同點
空氣中:紅熱、無煙、無焰
氧氣中: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點:放熱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氧氣充足),
________________(氧氣不足)
氫氣
現象: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發出_______火焰,在火焰
上方罩一干冷燒杯,燒杯內壁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劇烈燃燒,發出白光
C+O2 CO2
2C+O2 2CO
淡藍色
出現水珠(或水霧)
2H2+O2 2H2O
二、氧氣
化學性質(10年5考)
與單質反應
鐵絲
現象
空氣中:發生紅熱現象,不能燃燒
氧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鎂條
現象:在空氣中或氧氣中燃燒時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
熱,生成黑色固體
3Fe+2O2 Fe3O4
發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
2Mg+O2 2MgO
與化合物反應
二、氧氣
化學性質(10年5考)
與單質反應
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甲烷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產生
____色火焰,放熱
注意:點燃可燃性氣體前必須______
2CO+O2 2CO2
CH4+2O2 CO2+2H2O
C2H5OH+3O2 2CO2+3H2O

驗純
二、氧氣
化學性質(10年5考)
制取(10
年7考)
工業制法
原理:利用液氮和液氧的______不同,發生的是_____
變化
實驗室制法(詳見實驗突破實驗2)
沸點
物理
溫度:如溫度越高,過氧化氫分解速率越快
濃度:如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劇烈
接觸面積:如煤粉比塊狀煤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三、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10年2考)
催化劑(觸媒)
概念: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______和
_________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
理解
a. 催化劑只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可以加快或者減慢反應速率
b. 催化劑不會改變生成物的質量
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質量
化學性質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序號)。
①潔凈的空氣屬于純凈物
②空氣中氮氣的質量分數約為78%
③氧氣能支持燃燒,可用作燃料
④魚類能在水中生活,證明氧氣易溶于水
⑤稀有氣體的性質不活潑,因此不與任何物質發生反應
⑥過多的CO2排放會加劇溫室效應,故CO2屬于空氣污染物
⑦空氣質量日報中,空氣質量級別越大,空氣質量狀況越差
⑧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霧
⑨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
⑩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含有氧氣的集氣瓶中一定能復燃
答案:⑦
編者按:此欄目中“——”表示相連物質間可發生反應,“→”表示兩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全書同
1. 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物質的化
學式甲:________;乙:______。
2. 寫出圖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MnO4
H2O2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 2H2O+O2↑
2H2O 2H2↑+O2↑
2H2+O2 2H2O
S+O2 SO2
3Fe+2O2 Fe3O4
2CO+O2 2CO2
小實驗滿分練
3. 氧氣的性質實驗(10年4考)
(1)鐵絲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2023.5A)
①實驗前,用砂紙將鐵絲打磨光亮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圖1將鐵絲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到鐵絲
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燒。
人教上冊實驗2-4 P34
圖1
除去鐵絲表面的氧化物和污物
不能
③圖2實驗中在鐵絲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鐵絲盤成螺旋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圖2,點燃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再將鐵絲插入集氣瓶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19 P46
   圖2
引燃鐵絲
增大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和受熱面積
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3Fe+2O2 Fe3O4
⑤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為起到相同的作用,也可用_____代替水。
⑥若實驗時未觀察到火星四射的現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圖2-19 P46
   圖2
防止生成的高溫熔融物濺落,使集氣瓶瓶底炸裂
細沙
氧氣不純
(2)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2022.8A)
①實驗中觀察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不同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現不同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集氣瓶內預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以用_________溶液代替水,達到相同的目的。
人教上冊實驗2-3、圖2-11改編 P33
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氧氣的濃度不同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氫氧化鈉
(3)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①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到發紅,由瓶口向下______(填“緩慢”或“快速”)插入。
②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上冊圖2-18 P46
緩慢
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③燃燒停止后,取出坩堝鉗,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產生該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上冊圖2-18 P46
Ca(OH)2+CO2===CaCO3↓+H2O
(4)氣體燃燒實驗(10年2考)
①如圖1所示,可燃性氣體點燃之前,必須
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該氣體為氫氣,當聽到_____________時,
證明氫氣不純。
檢驗氣體的純度(或驗純)
人教上冊圖4-23 P79
圖1
尖銳的爆鳴聲
②如圖2,將純凈的氫氣點燃后,可觀察到發出______色火焰,燒杯內壁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圖2,若通入的氣體為純凈的甲烷,可觀察到發出____色火焰,燒杯內壁_________。一段時間后,將燒杯迅速
倒轉,向燒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
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上冊圖4-24 P79
圖2
淡藍
出現水珠
2H2+O2 2H2O

出現水珠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 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
(1)如圖甲向試管中加入5 mL 5%的過氧化氫溶液,將帶有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向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如圖乙),將帶有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
____,對比甲、乙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上冊圖2-15 P38
帶有火星的木條不復燃
帶有火星的木條復 燃
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
(2)若實驗前稱量二氧化錳的質量,實驗后將反應的液體過濾,將二氧化錳洗滌、干燥、再稱量,發現二氧化錳質量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僅憑上述實驗還不能說明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若要確定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還需要驗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具體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變
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前后化
將反應后的液體過濾,將固體洗滌、烘干,繼續加入與原溶液濃度相同的過氧化氫溶液,觀察是否還會產生大量氣泡
學性質不變
(4)如圖丁,分別量取5 mL 5%的過氧化氫溶液加入到兩支試管中,再分別向兩支試管中加入等質量的氧化銅粉末和二氧化錳粉末,觀察到兩支試管中均有氣泡產生,且右側試管中產生氣泡的速率較快,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錳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效果比氧化銅好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重難實驗突破
1. 實驗原理
利用物質在密閉容器中燃燒,消耗容器中的____,使容器內壓強______(填“增大”或“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容器內水的體積即為消耗的____的體積。
O2
減小
O2
2. 實驗藥品及裝置
(1)藥品:足量紅磷(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集氣瓶中加少量水的作用是:①加速冷卻;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盡可能消耗完集氣瓶中的氧氣
吸收紅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
4P+5O2 2P2O5
4. 實驗現象
(1)集氣瓶中紅磷燃燒,產生_________,放出熱量。
(2)裝置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集氣瓶中的水面上升至約刻度___處。
大量白煙
1
5. 實驗結論及拓展
(1)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____。
(2)紅磷燃燒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主要是_________,該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出空氣屬于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N2(氮氣)
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混合物
6. 藥品的選擇
(1)用點燃藥品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藥品選擇的原則如下:
①在空氣中易點燃;
②只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
③生成物最好為固體,若生成氣體,應選擇合適的試劑吸收。
②木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下列藥品均不能代替上述實驗中的紅磷,請說明原因。
①鐵絲: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燃燒生成的氣體CO2和CO不能被水完全吸收,無法形成明顯
的壓強差
7. 實驗偏差分析
偏差 原因
測定結果小于 a.紅磷的量不足;b. 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測定結果大于 a. 紅磷點燃后伸入集氣瓶過慢;b. 彈簧夾未夾緊,紅磷燃燒時空氣受熱逸出
裝置漏氣
集氣瓶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8. 實驗的改進與創新
(1)改進原因
①將燃著的紅磷伸入集氣瓶時,會造成瓶內氣體受熱逸出,從而影響實驗結果;同時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會造成__________。
②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時,會有部分液體殘留在導管中;且集氣瓶的刻度讀數很粗略,使測量結果不準確。
③紅磷燃燒至一定程度時,瓶內氧氣濃度較低,不能繼續燃燒,氧氣未消耗完。
環境污染
(2)改進思路
①改進點燃方式:如圖利用凸透鏡聚光、電熱棒點燃紅磷,改進方案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裝置密閉,對環境無污染且能減小測量誤差
②改進測量方式:利用注射器、量筒代替原實驗中的燒杯,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
測定結果更加精確
③改進實驗原理:改變耗氧劑,如可以用鐵絲生銹﹑銅絲加熱等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圖5起始時量筒內水面處于50 mL處,之后水
面緩慢上升,幾天后水面最終處于約____(填
“40”或“10”) mL刻度處,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鐵銹蝕消耗
O2,且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約占
圖6玻璃管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過程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O2 2CuO
使銅粉與玻璃管內的氧氣充分反應
例 同學們用如圖1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在裝藥品之前,
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圖1
檢查裝置氣密性
(2)實驗中,點燃紅磷后,______ (填“迅速”或“緩慢”)伸入集氣瓶中。觀察到紅磷劇烈燃燒。待紅磷熄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能倒吸入集氣瓶中,請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迅速
紅磷燃燒消耗集氣瓶中的氧氣,使集氣瓶內壓強減小,打開彈簧夾后,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中
(3)(2021山西)實驗中,逐漸減少的氣體和逐漸增多的物質是____。
A. O2、P2O5   B. P、P2O5 C. O2、P D. N2、P2O5
(4)(2021麗水)已知在氧氣不充足時,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與水、堿反應。若用足量木炭替換圖中的紅磷,等體積氫氧化鈉濃溶液替換集氣瓶中的水,規范操作后,測得的氧氣含量將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A
偏小
(5)[裝置創新](2021煙臺改編)老師告訴同學們,圖1實驗存在不足,會使測量結果出現誤差,于是同學們又設計了圖2所示裝置。
向燒杯中滴入水一段時間后,試管中白磷開
始燃燒,則藥品M可能是_____(填一種)。
試管中細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實
驗結束后,注射器中的水最終減少了約
____mL。
圖2
CaO
防止試管炸裂
10
創新考法
(6)[數字化實驗]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原理,老師利用傳感技術,實時測得了圖1實驗過程中容器內氣體壓強、溫度、氧氣濃度的變化趨勢,如圖3所示。
①其中表示氧氣濃度的是___(填“X” 或“Y”) 曲線。
圖3
Y
圖1
②結合曲線,解釋 AB 段氣體壓強變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圖3
受熱膨脹,壓強增大
紅磷燃燒放熱,使氣體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10年7考) 
1. 反應原理及發生裝置
發生裝置選擇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
2KMnO4 K2MnO4 + MnO2+ O2↑
實驗藥品 高錳酸鉀 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
反應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生裝置 固固加熱型
固液不加熱型
2KClO3 2KCl +
2H 2O2 2H2O+O 2↑
3O2↑
實驗藥品 高錳酸鉀 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
注意事項 a. 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導管不能伸入試管太長,否則不利于氣體的導出; c. 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長頸漏斗下端應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使用分液漏斗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防止加熱時試管內的粉末狀物質進入導管
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氣體通過長頸漏斗逸出
可以控制反應的速率
2. 收集裝置
收集裝置選擇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裝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氣法
收集依據 氧氣不易溶于水 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優點 收集的氣體較純凈 收集的氣體較干燥
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
收集裝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氣法
注意事項 當觀察到導管口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時,再開始收集氣體;氣體集滿的現象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導管應伸入集氣瓶底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氣泡冒出
瓶口有大氣泡冒出
中的空氣
排盡集氣瓶
有連續、均勻
集氣瓶
3. 操作步驟
(1)用KMnO4或KClO3制氧氣的步驟為:檢查裝置氣密性→裝入藥品→固定在鐵架臺上→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收集氧氣→撤離水槽中導管→熄滅酒精燈。簡記為:茶莊定點收利息。
(2)用H2O2溶液制氧氣的步驟為:檢查裝置氣密性→裝入藥品→收集
氧氣。
4. 檢驗和驗滿
檢驗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驗滿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觀察到木條復燃,則為氧氣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瓶口,若觀察到木條復燃,則氣體已收集滿
5. (1)用固固加熱型裝置制備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實驗完畢后,先將導管撤離水槽,再熄滅酒精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使用固固加熱型裝置制取氧氣時,出現了試管炸裂的情況,其原因可能是:①加熱時試管外壁有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③加熱時試管沒有先預熱等。
(3)某同學發現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氣不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條)。
中,使試管炸裂
加熱時試管口未向下傾斜,導致冷凝水回流
未等到導管口有連續、均勻的氣泡冒出時就開始收集
防止水沿導管倒吸至熱的試管
例 如圖1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
(1)寫出儀器①的名稱________。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選用A裝置需要做的改進是_________________
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錐形瓶
在試管口放一團棉 花
2KMnO4 K2MnO4 + MnO2+ O2↑
(3)實驗室若用B裝置制取氧氣,對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較干燥的氧氣,應選擇的收集裝置為___(從C~E中選擇)。
(4)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一瓶較純凈的氧氣,應選擇的裝置是_____(填字母,后同),二氧化錳在該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圖1
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不需要加熱
C
AE
催化作用
(5)用F裝置收集氧氣時,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裝置中盛滿水可用來測量生成氧氣的體積,需在____(填“a”或“b”)端連接量筒。進行操作時,集氣瓶未裝滿水是否影響實驗結果_____(填“是”或“否”)。
圖1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導管口b端,若觀察到木條復燃,則證明氧氣已集滿
a

(6)[裝置創新](2021棗莊)有同學設計了圖2的創新裝置來制取氧氣并驗證氧氣的性質。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要對反應后的固體殘渣(二氧化錳)進行回收,你認為需要用到的一種操作是______。
圖2
產生大量氣泡,帶火星的棒香劇烈燃燒
過濾
創新考法
(7)[數字化實驗](2020達州)為了進一步形象地比較過氧化氫溶液在有無催化劑條件下分解制取氧氣的速率,某同學利用數據傳感技術測得錐形瓶內氣壓隨時間的變化如圖4所示。
①圖3中甲錐形瓶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圖4分析可知,其中
曲線____(填“X”或“Y”)
表示無二氧化錳條件下
發生的反應。
圖3     圖4
2H 2O2 2H2O+O 2↑
Y(共42張PPT)
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實驗突破——縱向實驗逐個過
3
水的凈化(含硬水與軟水)(10年8考) 
1.下列方法能使海水轉化為飲用水的是(  )
A. 過濾   B. 靜置   C. 蒸餾   D. 吸附
C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2. (2023海南17題6分)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如圖,請回答:
(1)除去水中固態雜質的設備是_____(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 過濾池    B. 吸附池    C. 清水池
(2)通常向清水池投放高鐵酸鈉(化學式為Na2FeO4)殺菌消毒,高鐵酸鈉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
A
+6
(3)我國有關部門規定,經上述流程凈化后進入用戶的飲用水含鐵<
0.3 mg·L-1,含銅<1.0 mg·L-1,……其中的“鐵、銅”指的是___(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C
電解水(10年2考) 
3. (2022海南12題3分)從電解水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是分子的重新組合
B.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增多
C.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分解反應
D.該反應說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C
4. 如圖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
(1)檢驗正極端玻璃管中所得氣體的方法是什么?
(2)通過該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寫出一條即可)
案: (1)打開與正極端相連的玻璃管活塞,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玻璃管尖嘴處,觀察到木條燃燒得更旺(或用帶火星的木條,木條復燃)?!?2)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水的綜合題(10年2考) 
5. (2020海南13題3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水是一種常用溶劑
B. 水分子是由水原子構成的
C. 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D. 水通電分解得到兩種單質
B
6. (2021海南19題4分)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資源人人有責。
(1)生活中常用什么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生活中你是如何節約用水的? (寫出一條即可)
答:(1)加熱煮沸。(2)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澆花。
物質的俗名及化學式的書寫(10年4考) 
7. (2022海南3題3分)下列物質中俗稱與化學式一致的是(  )
A. 干冰——H2O B. 水銀——Ag
C. 酒精——C2H5OH D. 純堿——NaOH
C
化學式的意義及相關計算(10年10考) 
8. (2021海南13題3分)某品牌速干手消毒液內含甘油(C3H8O3)。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甘油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2 g
B. 甘油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 甘油由碳、氫、氧共14個原子構成
D. 甘油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8∶3
B
9. (2022海南12題3分)維生素C (C6H8O6)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維生素C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6個氧原子構成
B. 維生素C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 維生素C可以預防壞血病的發生
D. 維生素C屬于有機物
10. [2020海南23(1)題2分]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公共場所可用0.5%的過氧乙酸(化學式為C2H4O3)溶液來消毒。請計算(直接寫出結果):過氧乙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________。
A
2∶4∶3
化合價的計算(10年7考) 
11. [2021海南16(2)題2分]Al2O3中Al的化合價為_____。
12. [2023海南17(3)題2分]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
+3
+3
13. (2020海南11題3分)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  )
A. 兩個碳原子:C2   B. 兩個氫分子:2H
C. 氧化鎂的化學式:MgO   D. 一個鈣離子: Ca+2
14. (2022海南6題3分)下列化學用語解釋正確的是(  )
A. H2——2個氫原子 B. 2N——2個氮元素
C. O——1個氧分子 D. Fe——+3價鐵元素
+3
化學用語(10年5考) 
C
D
物質的分類(10年10考) 
15. 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A. 空氣 B. 生鐵 C. 蒸餾水 D. 濃鹽酸
16.下列物質屬于氧化物的是(  )
A. KMnO4   B. KOH C. O3 D. CO
17.下列物質分類正確的是(  )
A. 黃銅——純凈物 B. 葡萄糖——氧化物
C. 海水——混合物 D. 硫酸鈉——酸
C
D
C
18. (海南真題組合)(1)乙醇屬于________(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021.18(1)]
(2)液氫屬于______(填“單質”“氧化物”或“混合物”)。[2020.17(1)]
有機物
單質
核心素養提升
19. [傳統文化](2021江西)“莫道雪融便無跡,雪融成水水成冰”,其中涉及有關物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冰和水的化學性質不同
B. 冰和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同
C. 雪和水的分子間隔不同
D. 雪融成水是物理變化
A
自然界的水
自來水的生產流程
凈水方法
節約用水
防治水體污染
混合物
純凈物
有機化合物
化合物
單質
無機化合物



氧化物
思維導圖
化學式
常見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
化合價的計算
化合價
書寫
意義
微觀
宏觀
計算
水的凈化
愛護水資源
物質的分類
化學式與化合價
化學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
水的組成
硬水與軟水
生活上:生活污水逐步實現集中處理和排放
工業上: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污染物的
產生,工業廢水________________
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農藥、化肥
一、自然界的水
水的儲量: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淡水只約占全球水儲量的2.53%,可利用
的淡水只約占其中的30.4%
愛護水資源(10年3考)
節約用水
生活上:一水多用,如________________
工業上: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等使水循環利用
農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治水體污染
國家節水標志
用淘米水澆花
改大水漫灌為噴灌或滴灌
處理達標后再排放
一、自然界的水
沉淀:靜置或加明礬等絮凝劑,使不溶性固體沉降(加入明礬的
作用:明礬溶于水后生成的膠狀物質能吸附雜質使雜質
沉降,從而達到凈水的目的)
過濾:除去水中的_______雜質
吸附: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___________,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
殺菌消毒:加入消毒劑(如漂白粉、ClO2等)
_____:將水中的所有雜質除去,凈化程度最高
水的凈化(10年3考)
自來水的生產流程:
凈化方法
不溶性
色素和異味
吸附
蒸餾
水的組成(電解水實驗)(詳見實驗突破實驗3)
一、自然界的水
硬水與軟水(10年5考)
概念
硬水:_______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軟水:_____________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鑒別:把等量的_______分別滴入盛有等量水樣的試管中,振蕩。產生泡
沫較多、浮渣較少的是_____;產生泡沫較少、浮渣較多的是
_____
降低水的硬度:
含較多
不含或含較少
肥皂水
軟水
硬水
煮沸
蒸餾
根據名稱(帶有數字)直接書寫:如五氧化二磷的化學式為:
根據化合價書寫:正左負右,標價交叉,化簡復查,如
二、化學式
定義: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如Fe2O3
書寫(10年10考)
單質
金屬:如Fe、Al、Zn等
稀有氣體:如He、Ne等
部分固態非金屬:如S、P、C、Si等
氣態非金屬:如O2、O3等,用“Xn”表示
用________表示
化合物
元素符號
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如H2O表示___________
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如H2O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學式
意義(以
H2O為例)
(10年7考)
宏觀
表示這種物質:如H2O表示_____________
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如H2O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觀
水這種物質
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1個水分子
1個水分子由3個原子構成
表示方法:先寫出物質的化學式,在元素符號的________標出,“+”“-”號在____,
數字在____,數值為1時不能省略。例:H2O中氫元素為+1價、氧元素
為-2價,表示為H2O
+1
-2
三、化合價
規律(2023.13D)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____
在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均為____
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化合時,金屬元素顯___價,非金屬元素顯___價
在同一物質中,同種元素化合價可能不同,如NH4NO3
-3
+5
正上方






三、化合價
一價鉀鈉氯氫銀,二價氧鈣鋇鎂鋅  三鋁四硅五價磷,二三鐵、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  正負變價要牢記,莫忘單質都為零 
常見元素化合價口訣
常見原子團的化合價
原子團化合價的數值等于原子團所帶的電荷數
原子團名稱 銨根離子 氫氧根離子 硝酸根離子 硫酸根離子 碳酸根離子 磷酸根離子
離子符號 ____ OH- ____ ____
化合價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依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____
方法:如計算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價,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x,
則有(+1)+x+(-2)×4=0,求出x=+7
計算(10
年6考)
+1
-1
-1
-2
-2
-3

四、化學式的相關計算(10年10考)
五、化學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10年5考)
六、物質的分類(10年10考)
單質
概念:由______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分類
金屬單質,如Fe、Al等
非金屬單質,如H2、O2等
稀有氣體,如He、Ne等
化合物
概念: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分類
無機物
氧化物
概念:由____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元素是
________的化合物
分類
金屬氧化物,如Fe2O3、CuO等
非金屬氧化物,如CO2、SO2、H2O2等
一種
兩種及兩種以上

氧元素
純凈物(同種物質)
酸: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_____的化合物,
如HCl、H2SO4等
堿: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______的化合物,
如NaOH、KOH、NH3·H2O等
鹽:組成里含有______離子(或銨根離子)和______離子
的化合物,如NaCl、NH4Cl等
純凈物(同種物質)
六、物質的分類(10年10考)
化合物
分類
無機物
有機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鹽等),
如C2H5OH、CH3COOH等
混合物(不同種物質):由___種或_________的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如空氣、海水等
H+
OH-
金屬
酸根

兩種以上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自來水廠沉淀、過濾、吸附以及殺菌消毒過程均屬于物理變化
②天然水經過自來水廠凈化后得到的是純凈物
③吸附、過濾能將硬水轉化為軟水
④電解水實驗說明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⑤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或單質
⑥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
⑦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只能顯一種化合價
⑧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⑨混合物中至少含有兩種元素
⑩含有碳元素的物質一定是有機物
答案:⑥⑧
1. 請寫出圖中字母及文字所代表物質的化學式。
A:______;B:____;
生石灰:______;二氧化碳:______。
2. 請寫出圖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H2O2
O2
CaO
CO2
2H2O2 2H2O+O2↑
2H2O 2H2↑+O2↑
2H2+O2 2H2O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O===Ca(OH)2
CO2+H2O===H2CO3
小實驗滿分練
6. 制取蒸餾水
(1)燒瓶中應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水由液態變為氣態,發生的是
______(填“物理”或“化學”)
變化。
(2)燒瓶底部加石棉
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防止液體暴沸
物理
使燒瓶均勻受熱
(3)圖2燒杯中盛自來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蒸餾后得到的水屬于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增強水蒸氣冷凝效果
純凈物
電解水實驗(10年2考) 
1. 實驗原理
通過生成物的元素組成推斷反應物的元素組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實驗裝置
(1)實驗中需要接通______(填
“交流”或“直流”)電源。
(2)電解水時,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或氫氧化鈉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2H2O 2H2 ↑+O2 ↑
直流
增強導電性
3. 微觀反應示意圖
微觀實質:水分子分解成_______________,每兩個氫原子結合成___________,每___________結合成一個氧分子。
氫原子和氧原子
一個氫分子
兩個氧原子
4. 實驗現象
通電后,兩個電極表面均有氣泡產生,且____極產生氣泡速率快,液面下降快。最終正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__。

1∶ 2
5. 產物檢驗
用____________檢驗正負兩極產生的氣體。
(1)正極(b玻璃管):觀察到_______________,說明是__________。
(2)負極(a玻璃管):觀察到_______________,說明是__________。
【記憶口訣】正氧負氫,氫二氧一。
燃著的木條
木條燃燒得更旺
氧氣(或O2)
產生淡藍色火焰
氫氣(或H2)
6. 實驗結論及推論
(1)實驗結論:水由________________組成。
(2)實驗推論:
①水由水分子構成,1個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構成。
②正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______。
③驗證了化學變化中______可分而_____不可再分,還驗證了化學反應的實質(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_________)。
氫元素和氧元素
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
8∶1
分子
原子
新的分子
例 如圖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
(1)試管b連接的是電源的____(填“正”或“負”)極。
(2)通電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過程中將____能轉化為______能。

2H2O 2H2 ↑+ O2 ↑

化學
(3)試管a中產生的氣體為___________,一段時間后發現試管b中產生了8 mL氣體,則試管a中產生氣體的體積約為_______。
(4)證明水的組成除了該實驗外,還有_______________,從微觀角度分析這兩個實驗,都不發生變化的微粒是______(填化學符號)。
氫氣(或H2)
16 mL
氫氣燃燒的實驗
H、O
(5)[誤差分析]實驗時發現a、b試管內氣體體積比略大于2∶1,則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微觀模型]電解水的過程可用下列圖示表示,粒子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__(填序號)。
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氫氣的大
④③①②
創新考法(共47張PPT)
第九單元 溶 液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實驗突破——縱向實驗逐個過
3
溶液的形成(10年5考) 
1. 下列廚房用品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芝麻油 B. 面粉
C. 蔗糖 D. 黃豆醬
2. 將少量碘加入酒精中,充分攪拌至碘溶解,酒精在這里可稱作____(填序號)。
①溶液     ②溶劑     ③溶質
C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溶解時的吸放熱現象(10年2考) 
3. 向如圖所示燒杯內加入一種物質,輕輕攪拌溶解后,發現粘水的塑料片和燒杯底部凍結在一起,則加入的物質可能是(  )
A. 氫氧化鈉
B. 氧化鈣
C. 硝酸銨
D. 濃硫酸
C
4. 某實驗小組進行物質溶解實驗,20 ℃時,稱取 2.5 g、5.0 g、7.5 g NaOH固體,分別加入3個小燒杯中(均已盛裝50 mL水),均完全溶解,通過數字化實驗測得它們在溶解過程中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
依據該實驗,你能獲得哪些有關NaOH在水中
溶解的實驗結論?(寫出兩點,請按示例回答。)
示例:證據:曲線均呈上升趨勢。結論:NaOH
在水中溶解時放出熱量。
答:證據:2.5 g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溫度上升程度最小,7.5 g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溫度上升程度最大。
結論:在相同條件下,氫氧化鈉固體質量越多,溶解時放出的熱量就越多。
證據:20 ℃時,7.5 g氫氧化鈉能完全溶解在50 mL水中。
結論:氫氧化鈉易溶于水。
溶解度及其應用(10年10考) 
考向1 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5. 如圖是一瓶剛開啟的“XX牌”碳酸飲料的示意圖。請回答:
開啟時,大量的氣泡從罐內冒出,說明隨著壓強的減小,氣體的______減小。
溶解度
考向2 溶解度曲線(10年6考)
6. 如圖為甲、乙兩種固體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物質的溶解度比乙物質的大
B. t2 ℃時,a g甲溶于100 g水形成甲的不飽和溶液
C. t1 ℃時,甲、乙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都是25%
D. 將t1 ℃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 ℃,仍然都是飽和溶液
B
(1)t2 ℃時,要使一定質量的乙固體快速溶解在一定質量的水中,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一種)。
(2)t2 ℃時,將等質量的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較大的是_____。
(3)t1 ℃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_____。
(4)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純乙的方法是__________。
(5)將t2℃時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
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攪拌

1∶4
升溫結晶
增加溶質甲(或恒溫蒸發溶劑)
考向3 溶解度表
7. 20 ℃時,在三個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分別加入甲、乙、丙三種純凈物(不含結晶水,不與水反應)各10 g,充分溶解后,情況如下表所示
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飽和溶液
B. 丙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 丙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
D. 20 ℃時,甲的溶解度最大
物質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體的質量/g 5 2 0
C
考向4 綜合型(10年3考)
8. 向2個盛有100 g 60 ℃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 40 g 的NaCl和KCl固體,充分溶解。根據實驗和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①得到的溶液質量為140 g
B. 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 ②得到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D. ②中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約為28.6%
D
9. 運用溶解度表與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是____(填“A”或“B”)。
溫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鈉 35.8 36.3 37.0 37.3
硝酸鉀 20.9 45.8 85.5 110
A
(2)60 ℃時,100 g水中加入90 g硝酸鉀,充分溶解,所得溶液________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當60 ℃的該溶液降溫到10 ℃時,析出晶體的質量為_____g。
不飽和
69.1
(3)分析上表可知,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4)由上表可知,________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
(5)60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______,溶質質量分數最大值為_______
(結果精確到0.1%)。
溫度和溶質種類
硝酸鉀
110 g
52.4%
(6)50 ℃時,向各盛有100 g水的兩個燒杯中,分別加入50 g硝酸鉀和50 g氯化鈉,所得硝酸鉀溶液的質量____(填“>”“<”或“=”)氯化鈉溶液的質量。
(7)30 ℃時,為了驗證KNO3不能無限溶解,向燒杯中加入100 g水,然后加入15.8 g KNO3,須再加入KNO3的質量為________。
【特別提醒】更多試題詳見微專題7 
>
大于30 g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10年8考) 
10. 用硝酸鉀固體配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硝酸鉀溶液50 g。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 稱量:用天平稱量硝酸鉀5 g
B. 量?。河昧客擦咳≌麴s水45 mL
C. 溶解:將硝酸鉀倒入量筒中溶解
D. 轉移:將配好的溶液轉移至試劑瓶
C
11. 實驗室配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NaCl溶液,經檢驗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請從實驗操作上分析造成誤差的兩點原因。
答:量取水時仰視讀數;稱量時藥品與砝碼位置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碼。
12. 在農業生產上,常用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選種。現要配制該氯化鈉溶液100 kg,需要氯化鈉固體和水的質量各是多少?
答:需要氯化鈉固體的質量為16 kg,需要水的質量為 84 kg。
核心素養提升
13. 氯化鈉是食鹽的主要成分。電影《閃閃的紅星》講述了潘東子給山上紅軍送鹽的故事。
(1)藏鹽:潘東子將食鹽水吸在棉衣內給紅軍送鹽。每人每天約需3~5 g食鹽,假設潘東子的棉衣可吸1000 g水配成的食鹽水,則3 ℃時潘東子上山一次所攜帶的食鹽,最多可以滿足_____名紅軍戰士一天所需(3 ℃時, 氯化鈉的溶解度約為35.7 g)。
(2)取鹽:為取出食鹽,潘東子將吸有食鹽的棉衣放進水里,揉一揉,搓一搓,其目的是_________。然后,把得到的“水”倒進鍋里煮干,這種獲得食鹽的方法是_________。
119
加快溶解
蒸發結晶
溶液
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溶液的稀釋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判斷
轉化
溶液
溶解時的吸放熱現象
乳化
組成
特征
思維導圖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溶液的濃度
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
結晶
溶解度曲線
固體溶解度
氣體溶解度
結晶方法
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一、溶液的形成
溶液
(10年5考)
均一
穩定
混合物
溶質
溶劑

濃度
穩定性
一、溶液的形成
溶解時的吸放熱現象(10年2考)
酸銨固體溶于水,溶液溫度_____
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溶液溫度_____
___________溶于水,溶液溫度變化不明顯
降低
升高
氯化鈉固體
一、溶液的形成
乳化現象:洗滌劑等乳化劑使植物油等在水中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
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從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層,所形成的乳
濁液穩定性增強的現象
應用:用洗潔精洗去碗碟上的油污利用了其_____作用
【知識補充】利用溶解原理(如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化學反應(如
用食醋除水垢)也可以除污
乳化
[2020.1(3)]
乳化
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增加______、恒溫蒸發______或______溫度
增加______或______溫度
判斷
(10年5考)
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b.對于極少數的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如_________,其他轉
化方法與上述相同,與溫度有關的轉化方法與上述相反
相互轉化
(10年2考)
a.對于大多數的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還能
不能
溶質
溶劑
降低
溶劑
升高
Ca(OH)2
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____,如KNO3
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如______
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如_________
三、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
固體溶解度(10年10考)
概念:在一定_____下,某固體物質在_____溶劑里溶解達到_____狀態時
所溶解的質量
影響因素
內因
溶質本身的性質:同一溫度下,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
度是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溶劑本身的性質:同一溫度下,相同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
度是_____的
外因:溫度
溫度
100 g
飽和
不同
不同
增大
NaCl
Ca(OH)2
三、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
氣體溶解度[2014.16(2)]
概念:在一定溫度下和101 kPa時,在1體積水里溶解達到_________
時的氣體_____
影響因素
內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
外因
溫度:壓強一定時,隨溫度升高而_____
壓強:溫度一定時,隨壓強增大而_____
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詳見微專題7)
飽和狀態
體積
減小
增大
蒸發結晶: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_____的物質(曲線平緩),如氯化鈉
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____且受溫度影
響_____的物質(曲線較陡),如硝酸鉀
四、結晶(10年2考)
概念:溶質從溶液中析出而形成晶體的過程
方法
較小
增大
較大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詳見實驗突破實驗9)
五、溶液的濃度
溶質質量分
數的計算
(10年2考)
所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100%
= ×100%
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100%(S為溶解度) 
溶液的稀釋
原理:稀釋前后,_________不變
公式:A×a%=________(其中a%、b%分別為稀釋前、后溶液的溶質
質量分數,A、B分別為稀釋前、后溶液的質量,即B=________
___________)
溶劑質量
溶質質量
B×b%
溶劑的質量
A+加入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均一、穩定的液體都是溶液
②溶液都是無色透明的
③蔗糖溶液的下半部分比上半部分甜
④溶液的體積等于溶質體積與溶劑體積之和
⑤一定溫度下,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不能繼續溶解其他物質
⑥所有溶液的溶劑都是水
⑦不飽和溶液降低溫度后一定變成飽和溶液,有晶體析出
⑧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該物質在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
⑨有晶體析出的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減小
⑩配制溶液時,攪拌可以增大固體溶質的溶解度
溶液倒出一半后,其溶質質量分數減小一半
答:⑧
小實驗滿分練
9. 溶解時的吸放熱現象
(1)如圖1所示,取三個燒杯,各注入等體積的水,
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再分別將等質量的NaCl、
NH4NO3和NaOH固體加入燒杯中并充分攪拌至固
體完全溶解,測量溶液的溫度。實驗中觀察到溶
于水時溶液溫度升高的是__________,溫度降低的
是_____________。
NaOH固體
NH4NO3固體
(2)如圖1所示,向燒杯中加入生石灰,會產生與加入NaOH固體相同的現象,二者產生該現象的原理是否相同,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同,生石灰加入水中溫度升高是因為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過程中放出熱量,而氫氧化鈉固體是溶于水放熱
(3)如圖2所示,向小試管中加入一定量水,觀察到玻璃彎管中紅墨水___
(填“a”或“b”)端上升(注:NH4Cl固體溶于水吸熱);若將試管中的NH4Cl固體換為________,可觀察到玻璃彎管中紅墨水與加入NH4Cl固體的現象相反。
a
氧化鈣
(4)如圖3所示,向燒杯中加入硝酸銨固體,試管內產生的現象是__________,
請分析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管內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有固體析出
硝酸銨固體溶于水吸熱,溶液溫度降低,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
變小
10. 自制汽水
(1)小蘇打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
(2)步驟②用涼開水制汽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
碳酸氫鈉受熱易分解,且CO2在水溫低時溶解度比水溫高時大
(3)檸檬酸的pH ____(填“<” “=”或“>”)7,制作汽水時加入檸檬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驟③加入檸檬酸后,立即旋緊瓶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與碳酸氫鈉(或小蘇打)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檸檬酸會與小蘇打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若不迅速旋緊瓶蓋,氣體會逸散出去
(5)飲用時打開汽水瓶蓋,能夠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自制汽水屬于“碳酸飲料”,其中碳酸的來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氣泡逸出
H2CO3 === CO2↑+H2O
小蘇打與檸檬酸反應生成CO2,CO2再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重難實驗突破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10年8考) 
1. 實驗儀器
托盤天平、藥匙、量筒、膠頭滴管、燒杯、________。
玻璃棒
2. 實驗裝置
3. 實驗步驟
(1)用固體配制溶液
a.氯化鈉固體的質量
b.水的質量
c.托盤天平
d.量筒
e.玻璃棒
a
d
c
b
e
注:①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
②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
(2)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
①步驟:計算→量取→混勻→裝瓶貼標簽
②相關計算
濃溶液的質量=
加入水的質量=稀溶液的質量-濃溶液的質量
4. 偏差分析
偏差 原因分析 舉例
溶質質量分數偏小 溶質質量_____ (填“增大”或“減小”,后同) ①氯化鈉固體中含有雜質;
②“左碼右物”稱量,且用到游碼;
③天平空載時,指針向左偏轉;
④固體藥品倒入燒杯時,部分灑在外面或紙上有殘留
減小
偏差 原因分析 舉例
溶質質量分數偏小 溶劑質量______ ①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②燒杯內壁上有水
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溶質質量______ ①天平空載時,指針向右偏轉;
②所用砝碼已生銹或沾有污漬
溶劑質量______ ①量取水時俯視讀數;
②量取的水沒有完全轉移到燒杯中
【特別提醒】溶液配制完成后,在轉移過程中,若將溶液灑出來,溶質質量分數不發生變化。
增大
增大
減小
例 如圖是某同學用氯化鈉固體配制50 g溶質質量分數為8%的氯化鈉溶液,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有同學提出步驟①操作不規范,應改正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后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為____________。
藥品放左盤,砝碼放右盤
②①⑤③④
(2)該同學在改正步驟①后稱量氯化鈉固體時發現托盤天平指針偏右,應該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量取水時應選用______(填“10 mL”“25 mL”或 “50 mL”)的量筒,用量筒量取水時,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固體直至天平平衡
50 mL
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
(4)配制時,除圖中提供的儀器外還需要試劑瓶、鑷子和__________(填一種儀器名稱)。
(5)將上述配制好的溶液裝入__________(填“廣口瓶”或“細口瓶”)中,然后貼上標簽,請填在空格處完善標簽內容。
膠頭滴管
細口瓶
NaCl溶液
8%
(6)若從配好的該溶液中倒出10 g。其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______。(7)若要用10%的氯化鈉溶液加水稀釋配制該溶液,需要10%的氯化鈉溶液____g,需要加水____g。
(8)經測定,用10%的氯化鈉溶液配制的8%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請從實驗操作上分析造成誤差的兩點原因。
40
10
答:①量取10%的氯化鈉溶液時仰視讀數;②量取水時俯視讀數。
2∶23
(9)[生活情境]農業上常用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此時若將上述配制好的50 g質量分數為8%的氯化鈉溶液全部用來幫助農民伯伯選種,請寫出最簡單的方法。
答:向該溶液中加入約4.8 g氯化鈉固體,充分攪拌使其溶解。
創新考法(共68張PPT)
第十單元 酸和堿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實驗突破——縱向實驗逐個過
3
1. 緒言課上,老師在濾紙上用酚酞溶液畫漫畫,然后再噴灑某種液體X,濾紙上立即顯示出紅色圖像,則X可能是(  )
A. 稀鹽酸    B. 蒸餾水
C. 石灰水    D. 食鹽水
C
酸、堿與指示劑作用(10年7考)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2. 小紅和小林做氫氧化鈉溶液與酚酞作用的實驗時,發現了一個意外現象: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成了紅色,可是過了一會兒紅色就消失了。他們分別對這種意外現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紅: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的緣故;
小林:可能與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大小有關。
(1)老師否定了小紅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顯堿性,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2)請你設計實驗驗證小林的猜想是否正確。
①實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能的現象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別向等體積的濃、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等量酚酞溶液
若溶液均變紅且不褪色,說明與濃度無關;若濃溶液中顏色先變紅后褪色,稀溶液中顏色為紅色且保持不變,說明這種意外現象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有關
3. 自然界中,有許多植物色素在不同的酸堿性溶液中呈現不同的顏色,這些植物色素也可以作為酸堿指示劑。自制酸堿指示劑可用到以下儀器:
(1)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
燒杯
(2)從紫甘藍葉中提取植物色素的操作步驟如下:
①取適量紫甘藍葉放在研缽中研碎;
②用水和酒精(體積比1∶1)浸泡,_____(填“過濾”或“蒸發”),取液備用;
③將紫甘藍提取液分別滴入白醋、石灰水、蒸餾水中,顏色變化如下表:
物質 白醋 石灰水 蒸餾水
顯色情況 紅色 綠色 藍色
過濾
(3)請用紫甘藍提取液,選用題中給出的儀器,用最少量的試劑鑒別失去標簽的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寫出你的實驗操作過程及結論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膠頭滴管各取幾滴待測液于點滴板上,分別滴加幾滴紫甘藍提取液,顯紅色者為稀鹽酸,顯綠色者為氫氧化鈉溶液
4. 如圖為硫酸標簽中的部分內容。
(1)根據該標簽寫出一條有關硫酸的信息。(如:硫酸的密度為1.84 g/mL)
答案:硫酸的化學式為H2SO4(或硫酸的相對分子
質量為 98.08或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98%)。
常見的酸(10年10考) 
(2)寫出稀釋濃硫酸的正確操作方法。
答案:把濃硫酸沿燒杯內壁緩緩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5. 某工業品鹽酸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7%。請回答:
(1)將該鹽酸敞口露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其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
3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該鹽酸因含有少量Fe3+而顯黃色(其他雜質忽略不計)。現取少量樣品,與適量硝酸銀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經實驗測得,反應后溶液中的H+和
的個數比為91∶94,則該鹽酸中Fe3+和Cl-的個數比為________。
小于
1∶94
6. 小明在探究稀硫酸性質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稀H2SO4與紫色石蕊試液反應后,溶液變藍
B. 若能與X反應制取H2,則X是Cu
C. 和金屬氧化物反應,有鹽和水生成
D. 若與Y發生中和反應,則Y一定是NaOH
C
7. 下列關于氫氧化鈉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 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作用
B. 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C. 能去除油污,可作爐具清潔劑
D. 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熱量
B
常見的堿(10年10考) 
8.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為了探究實驗室中的氫氧化鈉固體是否變質,進行了有關實驗。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動。
【猜想】猜想Ⅰ:沒有變質;猜想Ⅱ:已經變質。
【實驗和推斷】(1)加入的適量A溶液是________(填名稱),若現象a為有氣泡產生,則說明氫氧化鈉已經變質。
稀鹽酸
(2)若現象b為____________,說明氫氧化鈉沒有變質。
【反思】氫氧化鈉的保存方法是____(填“A”或“B”)。
A. 密封保存    
B. 不需要密封保存
無明顯現象
A
【拓展】(1)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的pH____(填“>”“<”或“=”)7。
(2)實驗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無色酚酞溶液檢驗NaOH是否變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能證明氫氧化鈉變質,又能除去變質氫氧化鈉中的雜質,該試劑是_____(填序號)。
A. 稀鹽酸  B. Ba(OH)2溶液  C. CaCl2溶液
>
不能
變質后的碳酸鈉溶液顯堿性,也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B
9. 某實驗小組取用生石灰時,發現裝滿生石灰的塑料試劑瓶已經膨脹破裂。小軍認為生石灰已變質,試劑瓶中可能含有CaO、Ca(OH)2、CaCO3等三種物質,并開展如下探究: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甲 取試樣加入水中,充分攪拌 產生白色渾濁 一定含有CaCO3
乙 取試樣加入稀鹽酸中 產生無色氣泡 一定含有CaCO3
請回答:
(1)比較甲、乙兩種方案,你認為哪個方案不夠合理____,理由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氧
化鈣微溶于水,白色渾濁可能是氫氧化鈣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甲 取試樣加入水中,充分攪拌 產生白色渾濁 一定含有CaCO3
乙 取試樣加入稀鹽酸中 產生無色氣泡 一定含有CaCO3
(2)小紅認為放置時間過長,可能全部變成了CaCO3,請你利用實驗驗證小紅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林認為不可能全部變成CaCO3,一定還有CaO,請你利用實驗驗證小林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試樣加入水中,充分攪拌,用手觸摸容器外壁,如果感覺有明顯放熱,說明其中還含有CaO
取試樣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取上層清液,滴加無色酚酞試液,如果溶液呈紅色,說明試樣中含有CaO或Ca(OH)2,若溶液不變色,說明全部變成了CaCO3
10. 下列4種水果中酸性最強的是(  )
A
溶液的酸堿性與pH(10年6考) 
11. 依據所給食物的近似pH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食物 葡萄汁 蘋果汁 牛奶 玉米粥
pH 3.5~4.5 2.9~3.3 6.3~6.6 6.8~8.0
A
A. 蘋果汁和葡萄汁顯酸性
B. 葡萄汁的酸性比蘋果汁強
C. 玉米粥和牛奶顯堿性
D. 胃酸過多的人不宜常喝玉米粥
12. 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如圖所示:
以下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西瓜汁顯酸性
B. 胃酸過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C. 肥皂水可以使石蕊試劑變紅
D. 草木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C
13.如圖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反應前后,溶液的pH不變
B. 反應前后,Na+和Cl-的數目不變
C. 反應前后,H+和OH-的數目不變
D. 反應前后,H2O的數目不變
B
酸堿中和反應(10年5考) 
14. 如圖1是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測得的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過程中溶液pH變化圖像。
(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溶液呈中性時,所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是_____mL。
圖1
NaOH+HCl=== NaCl+H2O
10
(3)請在圖2虛線框內將b點時溶液中的微粒補充完整。
圖2
(4)該實驗是將_______________滴入________中。
(5)____點時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6)向b點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
氫氧化鈉溶液
鹽酸
a
產生藍色沉淀
圖1
15. 現有如下藥品:NaOH溶液、濃H2SO4、Na2CO3溶液、Fe、Mg、酚酞試液、蒸餾水,用來進行酸堿中和實驗。請回答:
(1)實驗時涉及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其中錯誤的是_____(填字母);
C
(2)小明進行酸堿中和實驗:在一支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振蕩,最后滴加2滴酚酞試液,振蕩,溶液不變色,小明據此判斷酸和堿恰好完全反應。
①小紅認為小明的結論不一定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請在小明實驗的基礎上,選用提供的藥品繼續實驗,判斷酸和堿是否恰好完全反應。實驗方案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稀硫酸過量時,加入酚酞試液也不變色
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沒有氣泡產生,且溶液變為紅色,可證明酸和堿恰好完全反應
16. 某實驗小組做中和反應的實驗,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滴有酚酞試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如圖為依據實驗數據繪制的V(鹽酸)-pH圖。
(1)滴加鹽酸的體積為V1時,溶液呈什么顏色?
(2)滴加鹽酸的體積為V2時,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
主要的微粒有哪些?
答:紅色。
答:鈉離子和氯離子(或Na+和Cl-)。
答: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或用熟石灰處理硫酸廠的酸性廢水或用稀硫酸處理印刷廠的堿性廢水)。
(3)舉出中和反應的一個應用實例。
核心素養提升
17. 如圖是物質M溶于水發生解離的微觀示意圖。能說明M一定是酸的是(  )
C
酸和堿
化學性質
常見的堿及其用途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與指示劑作用
與酸反應
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與某些鹽反應
(濃)鹽酸
(濃)硫酸
常見的酸及其用途
化學性質
與指示劑作用
與活潑金屬反應
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與某些鹽反應
與堿反應
應用
實質
pH
酸堿性


中和反應
溶液的酸堿性與pH
思維導圖
一、酸
含義:在水溶液中解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____的化合物
常見的酸
及其用途
(10年8考)
物質 濃鹽酸 濃硫酸
溶質的
化學式 _______ ________
色、味、態 無色、有________氣味的液體 無色、黏稠的____狀液體
H+
HCl
H2SO4
刺激性

一、酸
物質 濃鹽酸 濃硫酸
特性 有_____性,能在空氣中形成_____(從濃鹽酸中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形成的小液滴) 不易揮發,有_____性、脫水性、腐蝕性;溶解:___熱,把_______倒入___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用途 用于金屬表面除銹、制造藥物等。胃液中的鹽酸能幫助_____ 用于生產化肥、農藥、火藥、染料以及冶煉金屬、精煉石油和金屬除銹等;在實驗室可做________
揮發
白霧
吸水

濃硫酸

攪拌
消化
干燥劑
常見的酸
及其用途
(10年8考)
其他常見的酸:硝酸(HNO3)、醋酸(CH3COOH,食醋的主要成分,可
用于除水垢)等
一、酸
稀酸的化學性(酸條)(10年10考)
與酸堿指示劑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___,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
變色
與活潑金屬反應
通式:酸+活潑金屬→鹽+H2↑(置換反應)
舉例
Mg+2HCl===___________    
Zn+2HCl===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
Fe+H2SO4===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Cl2+H2↑
ZnCl2+H2↑
有氣泡產生
FeSO4+H2↑
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
一、酸
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通式:酸+金屬氧化物→鹽+H2O(復分解反應)
舉例
Fe2O3+6HCl=== 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常用于________
CuO+H2SO4=== 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堿反應
通式:酸+堿→鹽+H2O(復分解反應)
舉例
HCl+NaOH=== _____________
H2SO4+Mg(OH)2=== _______________
2FeCl3+3H2O
紅棕色固體逐漸減少,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
除鐵銹
CuSO4+H2O
黑色固體逐漸減少,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NaCl+H2O
MgSO4+2H2O
稀酸的化學性(酸條)(10年10考)
BaCl2+H2SO4===_____________(檢驗 )
HCl+AgNO3===______________(檢驗Cl-)
一、酸
與某些鹽反應
通式:酸+鹽→新酸+新鹽(酸+碳酸鹽 → 新鹽
+H2O+CO2↑)(復分解反應)
舉例
2HCl+Na2CO3===__________________
2HCl+CaCO3===__________________
(制CO2)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有氣泡產生
【總結】不同的酸具有個性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舉例
均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NaCl+H2O+CO2↑
CaCl2+H2O+CO2↑
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
構成酸的陰離子(或酸根離子)不同
BaSO4↓+2HCl
AgCl↓+HNO3
稀酸的化學性(酸條)(10年10考)
與酸堿指示劑作用
與活潑金屬反應
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與堿反應
二、堿
含義:在水溶液中解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是______的化合物
常見的堿 及其用途(10年3考)
物質 氫氧化鈉(化學式________) 氫氧化鈣[Ca(OH)2] 俗稱 苛性鈉、_____、火堿 _______、消石灰 顏色、狀態 白色固體 溶解性 ___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熱 微溶,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____
OH-
NaOH
燒堿
熟石灰

減小
二、堿
物質 氫氧化鈉(化學式________) 氫氧化鈣[Ca(OH)2]
露置在空氣中的變化 a.易吸收_____而潮解(物理變化) b.易吸收_____而變質,需密封保存 容易吸收_____而變質;需_____保存
腐蝕性 有腐蝕性 制取 Ca(OH)2+Na2CO3=== _________________ CaO+H2O=== ________
用途 實驗室中可作某些氣體的________;制肥皂、造紙,做爐具清潔劑去除油污等 a.建筑上:用作_________
b.農業上:配制農藥________;改良________
NaOH
CO2
水分
CO2
密封
CaCO3↓+2NaOH
Ca(OH)2
常見的堿 及其用途(10年3考)
干燥劑
建筑材料
波爾多液
酸性土壤
Ca(OH)2+2HCl=== ________________
Cu(OH)2+H2SO4===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堿
化學性質
(堿四條)
(10年10考)
與酸堿指示劑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___,使無色酚酞溶液變___
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通式:堿+非金屬氧化物→ 鹽+水
舉例
2NaOH+CO2=== ______________
Ca(OH)2+CO2===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
2NaOH+SO2===______________
與酸反應
通式:堿+酸→鹽+水(復分解反應)
舉例


Na2CO3+H2O
CaCO3↓+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SO3+H2O
CaCl2+2H2O
CuSO4+2H2O
藍色固體逐漸減少,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二、堿
與某些鹽反應
通式:堿+鹽→ 新堿+新鹽(復分解反應)
條件:堿與鹽必須均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沉淀(堿與銨鹽
反應除外)
舉例
2NaOH+CuCl2=== ___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
3Ca(OH)2+2FeCl3=== 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_________________
2NaCl+Cu(OH)2↓
有藍色沉淀生成
2Fe(OH)3↓+3CaCl2
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化學性質
(堿四條)
(10年10考)
【總結】堿具有通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同
的堿具有“個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Na2CO3能與Ba(OH)2反
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堿變質的探究(詳見微專題12)
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
構成堿的陽離子不同
Na2CO3+Ba(OH)2===BaCO3↓+2NaOH
三、溶液的酸堿性與pH(10年6考)
酸堿性(定性)
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變___,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
堿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變___,使無色酚酞溶液變___
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變色



溶液pH的測定(詳見第一單元考點特訓營)
三、溶液的酸堿性與pH(10年6考)
酸堿度—pH(定量)
表示: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范圍通常為_______
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pH<7,溶液呈___性,pH越小,酸性越強
pH=7,溶液呈____性
pH>7,溶液呈___性,pH越大,堿性越強
0~14
酸性
堿性



酸堿度—pH(定量)
溶液酸堿度的應用
化工生產
調節土壤pH
測定雨水的pH(酸雨的pH小于____),了解空氣污染情況
測定體液的pH,幫助了解身體健康狀況
5.6
三、溶液的酸堿性與pH(10年6考)
農業上:用________改良酸性土壤
工業上:中和廢水
醫療上:治療胃酸過多;蚊蟲叮咬后涂抹肥皂水
四、中和反應及其應用(10年5考)
定義:____和____作用生成___和水的反應
表達式:酸+堿→ 鹽+水
酸堿中和反應(詳見實驗突破實驗10)
應用



熟石灰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打開濃鹽酸的瓶蓋,可看到有白霧產生
②向足量稀鹽酸中加入少量鐵粉,有氣泡冒出,溶液變為黃色
③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水加入濃硫酸中
④敞口放置的濃硫酸和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小的原因相同
⑤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水潮解,可用于干燥氯化氫氣體
⑥氫氧化銅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⑦堿溶液一定顯堿性,則顯堿性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⑧堿能跟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所以堿溶液能吸收CO氣體
⑨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則氫氧化鈉也可以
⑩測定pH時,試紙若提前潤濕,測定結果一定會有誤差
中和反應一定有鹽和水生成,則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中和反應是復分解反應,但復分解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答案:①
一、常見酸(HCl、H2SO4)的化學性質
1. 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物質的化學式
A:________; B:________。
2. 寫出圖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
Fe2O3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NaOH+HCl=== NaCl+H2O
2NaOH+H2SO4=== Na2SO4+2H2O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2HCl=== 2NaCl+H2O+CO2↑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Fe2O3+6HCl=== 2FeCl3+3H2O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BaCl2+H2SO4=== BaSO4↓+2HCl
AgNO3+HCl=== AgCl↓+HNO3
二、常見堿[NaOH、Ca(OH)2]的化學性質
1. 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物質的化學式
A:________; B:______。
MgCl2
CO2
2. 寫出圖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Cl2+2NaOH=== Mg(OH)2↓+2NaCl
MgCl2+Ca(OH)2=== Mg(OH)2↓+CaCl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Ca(OH)2=== CaCO3↓+2NaOH
CO2+2NaOH=== Na2CO3+H2O
CO2+Ca(OH)2=== CaCO3↓+H2O
小實驗滿分練
11. 自制酸堿指示劑及溶液酸堿性的檢驗(10年2考)
(1)實驗中存放酸堿指示劑的儀器名稱是______。
(2)能使石蕊溶液變紅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
(3)若將指示劑換為酚酞溶液,觀察到石灰水和氫氧
化鈉溶液顯紅色,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瓶
白醋、蘋果汁
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4)小明自制酸堿指示劑,將牽?;尤?∶1的酒精溶液中搗爛,用紗布過濾,制得紫色的牽?;ㄖ?,并將其滴加到白醋、石灰水、水中。
①觀察現象:白醋中——紅色;石灰水中——綠色;水中——紫色,說明牽?;ㄖ耗茏鏊釅A指示劑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紗布過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將牽牛花汁液滴加到碳酸鈉溶液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牽?;ㄖ涸谒?、堿和中性溶液中呈不同的顏色
濾出汁液做指示劑
溶液由紫色變為綠色
1. 實驗原理
中和反應過程中往往沒有明顯現象,無法確定是否發生反應,因此需借助酸堿指示劑來判斷反應的發生。
重難實驗突破
酸堿中和反應(10年4考) 
2. 實驗過程及現象
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
變為____色;隨后逐滴加入稀鹽酸,溶液顏
色逐漸變淺,直至溶液顏色恰好變為___色,
停止滴入稀鹽酸。
3. 實驗結論
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NaOH === NaCl +H2O
4. 微觀實質
中和反應的微觀實質是酸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________與堿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____________結合成________。
氫離子
氫氧根離子
水分子
5. 實驗反思
(1)指示劑選擇
該實驗一般不選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無色酚酞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紫色石蕊溶液在堿性溶液中呈藍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而藍色和紫色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2)藥品滴加順序
實驗能否先向稀鹽酸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稀氫氧化鈉溶液的方法來驗證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當溶液變為紅色時,溶液顯堿性,說明堿過量
(3)異?,F象
①實驗前忘記加入酚酞溶液,實驗過程中再加酚酞溶液,發現溶液未變色,能否證明恰好完全反應,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時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有氣泡冒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變色,此時酸可能已過量
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
6. 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成分的判斷和檢驗(酚酞除外)
(1)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成分一定存在_______,無需檢驗。
(2)若酸過量,溶質成分為NaCl、HCl,則需要檢驗溶液中存在HCl,即檢驗存在H+,詳見微專題9。
(3)若堿過量,溶質成分為NaCl、NaOH,則需要檢驗溶液中存在NaOH,即檢驗存在OH-,詳見微專題9。
NaCl
7. 證明酸堿是否發生反應除了借助指示劑,是否還有其他方法(以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為例)
(1)借助pH變化
①圖1表示將________滴加到_______________中。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分析:圖1中,A點pH____(填“>”“<”或“=”,下同)7,可判斷出反應前溶液呈____(填“酸”“堿”或“中”)性,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B點pH___7,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C點pH___7,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____。
②同理可得出圖2表示將______________滴加到________中。
>

NaOH

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NaCl
<
NaCl和HCl
氫氧化鈉溶液
稀鹽酸
(2)借助溫度變化
該反應屬于___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放熱
例 如圖1是小楚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稀鹽酸的實驗操作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稀鹽酸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圖1
判斷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是否發生反應
使其充分反應
(3)能證明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實驗結束后,所得的無色溶液中除酚酞外所含溶質最多有___種情況。小楚想進一步用紫色石蕊溶液、氧化銅粉末、碳酸鈉、氯化鋇溶液確定該無色溶液中溶質的成分,其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
溶液由紅色恰好變為
2
氯化鋇溶液
無色
圖1
(5)并非所有的中和反應都無明顯現象,某些酸和堿反應不需要滴加指示劑也能證明反應發生,請寫出一組符合條件的試劑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稀硫酸與氫氧化
鋇溶液
圖1
(6)[意外現象]實驗時小楚發現在滴加稀鹽酸的過程中,溶液有些地方已褪色,有些地方的顏色卻一點沒有改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
未使用玻璃棒
創新考法
攪拌
(7)[數字化實驗]如圖2是小楚和同學們在老師的幫助下用數字采集器和計算機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及溫度變化關系,結合曲線分析:
①150秒時燒杯中溶液含有的陽離子是什么?
圖2
答:鈉離子和氫離子(或Na+和H+)。
答:不能,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
②燒杯中溶液的溫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③該實驗能否用氫氧化鈉固體代替氫氧化鈉溶液并說明原因?
答: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放熱。
圖2(共66張PPT)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1
考點特訓營
2
實驗突破——縱向實驗逐個過
3
化學重要人物及其成就(10年2考)
1. (2020海南3題3分)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卓越貢獻的中國化學
家是(  )
A
海南近年真題及拓展
2. (2023海南1題3分)提出聯合制堿法的中國化工專家是(  )
B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斷(10年9考) 
3. (2021海南2題3分)2021年5月29日,搭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成功發射。下列操作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火箭轉運 B. 總裝調試
C. 燃料注入 D. 點火發射
4. (2020海南2題3分)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礦石粉碎 B. 酒精揮發 C. 汽油燃燒 D. 鐵絲彎曲
D
C
5. (2022海南1題3分)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下列變化,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西瓜榨果汁 B. 蘋果釀果醋 C. 糯米釀甜酒 D. 鮮奶制酸奶
6. (2022海南3題3分)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 碳銨分解 B. 鋼鐵生銹 C. 羊毛燃燒 D. 干冰升華
7. (海南真題組合)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填序號)。
①淘米?、谙床恕、勖姘l霉 ④石蠟熔化 ⑤瓷碗破裂?、薇鶋K融化
(  )
D

A
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8.某品牌食鹽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配料:食用日曬鹽、碘酸鉀、亞鐵氯化鉀(抗結劑)
碘酸鉀含量(以I計):20~60 mg/kg
貯藏指南:避熱、避光、密封、防潮
產品說明: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要超過6 g
答:物理性質:易溶于水;化學性質:受熱易分解。
從“貯藏指南”中可以推斷,該食鹽產品中的成分可能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和化學性質?
9. 下列性質屬于物質物理性質的是(  )
A. 可燃性      B. 酸堿性
C. 導電性 D. 腐蝕性
C
物質的用途(10年10考) 
10. (2021海南15題8分)請從下列物質中選擇填空(填序號):
①氧氣?、诨钚蕴俊、厶烊粴狻、苁焓?br/>(1)可用于供給呼吸的是____;(10年2考)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
(3)可用作清潔燃料的是____;
(4)可用于去除冰箱異味的是____。




11.(2023海南15題8分)選擇下列物質填空(填序號):
①赤鐵礦?、卺t用酒精 ③碳酸氫鈉?、芤貉?br/>(1)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劑的是____;
(2)可用于皮膚消毒的是____;
(3)可用作煉鐵原料的是____;
(4)可用于焙制糕點的是____。(10年3考)




12. (2022海南15題8分)選擇下列物質填空(填序號):①酒精?、谙跛徕洝、劬垡蚁、芎铣上鹉z
(1)可用作復合肥的是____;
(2)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
(3)可用于制輪胎的是____;
(4)可用于制食品包裝袋的是____。
【特別提醒】更多試題詳見微專題1




常見儀器的識別(10年10考) 
3. (海南真題組合)寫出下列標號儀器的名稱:
①______。(10年3考) ②__________。(10年2考)
③________。[2023.21(1)] ④______。(10年2考)
試管
長頸漏斗
錐形瓶
燒杯
基本實驗操作(10年10考) 
14. (2020海南4題3分)口罩能有效阻隔病毒傳播,其作用原理相當于下列實驗操作中的(  )
A. 溶解 B. 過濾 C. 蒸發 D. 結晶
B
15. (2021海南4題3分)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D
16. (2022海南4題3分)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B
17. (2023海南5題改編3分)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B
18. (海南真題組合)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______(填序號)。
②④
19. [2022海南21(1)題4分]請根據下列圖示回答問題:
圖中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說出使用該儀器時應注意的事項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燈
熄滅酒精燈時應用燈帽蓋滅
20. [傳統文化](2020溫州)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為全球抗擊疫情貢獻了中國智慧,下列中藥煎制步驟與實驗室過濾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核心素養提升
C
化學重要人物及其成就((10年2考) 
人物 重要成就
道爾頓(英國) 創立原子學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
_________(俄國) 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
拉瓦錫(法國)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
門捷列夫
人物 重要成就
_______(中國) 主持測定了銦、銥、銻、銪、鈰、鉺、鍺、鋅、鏑幾種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
_______(中國) 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又稱聯合制堿法)
屠呦呦(中國) 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
張青蓮
侯德榜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10年9考) 
類型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__________其他物質的變化 ______其他物質的變化
伴隨現象 常表現為狀態、形狀、大小等的變化 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還伴隨能量變化,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沒有生成
生成
類型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本質區別/判斷依據 宏觀:是否生成其他物質微觀:構成物質的微粒種類是否發生變化 關系 化學變化中一定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而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序號)。
①有顏色改變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②需要加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③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④所有的爆炸都屬于化學變化
⑤有氣體或有沉淀生成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⑥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的種類一定發生改變

物質的性質與用途(10年10考) 
1. 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性質 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概念 物質在______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______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舉例 可燃性、酸堿性、氧化性、助燃性、腐蝕性、還原性、穩定性等 顏色、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判斷依據 是否通過______變化表現出來 化學
化學
化學
2. 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10年10考)
常見儀器的識別(10年10考) 
試管
燒杯
錐形瓶
長頸漏斗
分液漏斗
漏斗
膠頭滴管
集氣瓶
量筒
鐵架臺
酒精燈
玻璃棒
基本實驗操作(10年10考) 
一、化學藥品的存放和取用
1. 藥品存放:一般固體藥品放在______瓶中,液體藥品放在______瓶中,見光易分解的物質保存在棕色瓶中。[2023.21(1)]
2. 取用原則(10年2考)
取用原則 具體要求
安全原則“三不” 不能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不得_________________
廣口
細口
用手接觸藥品
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藥品氣味
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
取用原則 具體要求
節約原則 最少量的標準:液體一般取______mL,固體只需_____________即可
剩余藥品處理原則“三不一要” 既不能_________,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要拿出實驗室,要放入_________內
1~2
蓋滿試管底部
放回原瓶
指定容器
【特別提醒】聞藥品氣味的正確操作:
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極少量的
氣體飄進鼻孔(如圖所示)。(2021.4A)
3. 固體藥品的取用和稱量(10年2考)
(1)固體藥品的取用

防止污染藥品
①取用密度較大的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一橫、二放、三慢立)(2022.4D)
橫放
鑷子
②取用固體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2022.5A)
傾斜
藥匙
(2)固體藥品的稱量
①精確度:托盤天平可用于粗略稱量,精確度一般為0.1 g或 0.2 g。
②使用方法
a.使用前,放平調零;
b.稱量時,應遵循“____物____碼”原則,砝碼要用_____夾取,先大
后小。


鑷子
③注意事項
a.稱量干燥的固體藥品前,應在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干凈的、大小相同的紙片;
b.稱量易潮解或有腐蝕性的藥品(如氫氧化鈉固體)時,必須放在______
_____里稱量;
c.稱量后,歸零入盒。
④誤差分析:樣品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讀數,若將砝碼放在左盤,未使用游碼時,稱取的質量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下同);使用游碼時,稱取的質量______。
器皿
不變
偏小
玻璃
4. 液體藥品的取用(10年8考)
(1)傾倒液體——取較多量液體(10年4考)
手心
緊挨
傾斜

(2)量取液體——取一定量液體(10年3考)
膠頭滴管
凹液面最低處
【特別提醒】a.選取量筒時,量程要略大于或等于所需量取的液體體積,以減小誤差。如需量取48 mL溶液,應選用_____mL的量筒;
b.讀數時,俯視會使讀數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下同),仰視會使讀數______(如圖所示);
c.量筒不能加熱,不能作反應容器,也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50
偏大
偏小
(3)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取少量液體(10年3考)
膠頭滴管
豎直懸空于試管口正上方
【特別提醒】a.取液后的膠頭滴管應保持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沖洗;
c.嚴禁用未經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試劑。
液體倒流,污染試劑或腐蝕橡膠膠帽
二、物質的加熱
1. 酒精燈的使用(10年6考)
(1)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個部分,其中_____的溫度最高,加熱時應使用_____加熱。
外焰
外焰
(2)使用注意事項(10年6考)
操作 圖示 注意事項
點燃酒精燈 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2022.4C)
熄滅酒精燈 禁止用嘴吹滅,要用_________(10年3考)
燈帽蓋滅
操作 圖示 注意事項
添加酒精 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中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
2. 液體的加熱(2023.11B)
自己
他人
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
3. 固體的加熱
【特別提醒】加熱玻璃器皿時應注意(以試管為例):
a.試管外壁應該干燥;
b.加熱前應先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然后用酒精燈的_______固定加熱;
c.加熱后的試管,不能立即接觸冷水或用冷水沖洗,以防__________。
略向下傾斜
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外焰
試管炸裂
三、儀器的連接(2023.5D)
1. 連接玻璃管和帶孔橡膠塞(圖a)、膠皮管(圖b):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_,再稍稍用力,將其插入。
2. 在容器口塞橡膠塞(圖c):手握橡膠塞,把橡膠塞慢慢轉動著塞進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容器。(2023.5D)
用水潤濕
四、檢查裝置氣密性(10年3考)
1. 檢查時間:一般在儀器連接好之后,裝入藥品之前。
2. 檢查方法
(1)升溫法(圖d)(10年3考)
將導管伸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若觀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松開手后,導管內形
成_______________,則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導管口有氣泡冒出
一段穩定的水柱
(2)液面差法(圖e)
先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使
長頸漏斗下端浸沒在液面以下,繼續注水一段時
間后,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證
明該裝置氣密性良好。
關閉止水夾
向長頸漏斗中注入水
長頸漏斗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
(3)抽氣法(圖f)
先向錐形瓶中注入水至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浸沒
在水中,然后緩緩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若看
到漏斗末端___________,則證明該裝置氣密性
良好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具體操作),則證明
該裝置氣密性良好。
有氣泡冒出
緩慢向里推注射器活塞,若長頸漏斗
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
五、洗滌玻璃儀器
1. 清洗步驟
【特別提醒】振蕩試管時應左右振蕩,不能上下振蕩;刷洗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但用力不能過猛,以防損壞試管。
2. 洗凈標準:洗過的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時,表明儀器已洗干凈。洗凈的儀器放在指定的地方,試管倒放在試管架上。
六、其他基本實驗操作
1. 濃硫酸的稀釋(10年7考)
稀釋濃硫酸時,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用_______不斷攪拌。
【特別提醒】酸入水,不斷攪拌!以防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使液滴飛濺發生危險。
不聚成水滴
不成股流下
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
玻璃棒
2. 過濾(10年6考)
(1)目的: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液體。
(2)儀器:燒杯、________、漏斗(含濾紙)、鐵架臺(帶鐵圈)。
(3)操作要點(10年3考)
①一貼:濾紙緊貼_____內壁;
②二低:a.濾紙的邊緣要低于_____的邊緣;
b.漏斗內的液面要低于_____的邊緣;
玻璃棒
漏斗
漏斗
濾紙
③三靠:a.燒杯口要緊靠________;
b.玻璃棒的下端要緊靠___________;
c.漏斗下端的尖嘴部分要緊靠__________。
(4)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21(2)]
玻璃棒
三層濾紙處
燒杯內壁
濾紙破損
盛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
3. 溶解
溶解固體時,依次將固體物質、水倒入燒杯中,然后用_______不斷攪拌,直至完全溶解。
【特別提醒】攪拌時應控制玻璃棒盡量不要碰到燒杯壁和燒杯底部。
玻璃棒
4. 蒸發(2022.9B)
(1)目的:獲得溶液中的溶質(固體)。
(2)儀器:________、玻璃棒、酒精燈、
鐵架臺(帶鐵圈)、坩堝鉗。
(3)操作要點(2022.9B)
①在蒸發過程中要用_______不斷攪拌;
②當蒸發皿中有_____________時,停止加熱,
利用余熱將剩余液體蒸干;
蒸發皿
玻璃棒
較多固體析出
③停止加熱后,不要立即把蒸發皿直接放在實驗臺上,以免燙壞實驗臺,且移開蒸發皿時,要用_______夾取,不能直接用手拿,以免燙傷;
④用_______將蒸發皿中的晶體轉移到指定容器內。
坩堝鉗
玻璃棒
5. 測溶液的pH
(1)操作
用玻璃棒蘸取(或膠頭滴管吸取)少量待測液滴于pH試紙
上,將顯示的顏色與___________對照,讀出溶液的pH。
(2)注意事項
①試紙不能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試劑;
②試紙不能用水潤濕,否則測酸性溶液pH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測堿性溶液pH_____,測中性溶液pH_____;
③pH取整數。
標準比色卡
偏大
偏小
不變
【歸納總結】玻璃棒在初中常見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作用
實驗 作用 目的
稀釋濃硫酸 攪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體溶解 攪拌 ______________
過濾 ______ 防止液體外濺或沖破濾紙
蒸發 攪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快散熱,防止液體沸騰飛濺
加速固體溶解 
引流
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實驗意外事故處理(10年2考) 
意外事故 處理方法
灑在桌上的酒精燃燒 __________________
濃酸、濃堿流到實驗臺上 用大量水沖洗→用抹布擦干
濃酸、濃堿沾到皮膚上 濃酸:立即用大量水沖洗→涂3%~5%的_________溶液
濃堿:用大量水沖洗→涂_____溶液
立即用濕抹布蓋滅 
碳酸氫鈉
硼酸
意外事故 處理方法
稀酸或稀堿濺到眼睛里 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必要時請醫生治療
燙傷 立即用冷水沖洗燙傷處,再涂上燙傷膏
割傷 立即進行清洗消毒,包扎傷口
1.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1)如圖1,將一根火柴梗平放在火焰中,
___(填“a”“b”或“c”)處最先炭化,說明
蠟燭的______(填“外焰”“內焰”或“焰心”)
溫度最高。
a
外焰
(2)如圖2,分別取一個干燥的燒杯和一個內壁用澄清石灰水潤濕的燒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證明石蠟中含有氫元素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證明石蠟中含________。
(3)如圖3,熄滅蠟燭后會觀察到產生一縷
白煙,用火柴點燃白煙,蠟燭____(填
“能”或“不能”)重新燃燒,通過實驗
推測白煙是石蠟固體小顆粒。
燒杯內壁出現水珠(或水霧)
碳元素

2. 人體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的對比(2021.22)
(1)如圖1,觀察到盛有空氣的集氣瓶中燃著的
木條無明顯變化,盛有人體呼出氣體的集氣瓶
中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人體呼出氣體中氧氣
含量____(填“>”“=”或“<”)空氣中氧氣含量。
人教上冊圖1-17改編 P15
圖1

(2)如圖2,向空氣樣品和人體呼出氣體樣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數的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人體呼出氣體中的CO2含量比空氣中的高。
人教上冊圖1-18 改編P15
圖2
盛有空氣的集氣瓶中無明顯變化,盛有人體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如圖3,取兩塊干燥的玻璃片,對著其中一塊哈氣,觀察到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無明顯變化,對著哈氣的玻璃片上有水霧出現,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上冊圖1-19 P15 
圖3
人體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比空氣中的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尾市| 贵阳市| 广饶县| 永修县| 班玛县| 阆中市| 遂昌县| 饶河县| 合阳县| 汉源县| 海口市| 宁德市| 湘西| 茶陵县| 海城市| 志丹县| 松溪县| 汉阴县| 东丰县| 柳州市| 海原县| 乌审旗| 黄梅县| 马龙县| 临潭县| 宣化县| 怀宁县| 新丰县| 昭平县| 汨罗市| 张掖市| 临泽县| 崇左市| 肇庆市| 综艺| 莱州市| 榕江县| 泊头市| 沂水县| 中山市|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