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生命的延續與進化復習課件小升初 科學專題知識——03.人的生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目錄01.植物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繁殖02.不同種類動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發育過程04.生物體的遺傳信息逐代傳遞,可發生改變05.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01.植物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繁殖1.綠色開花植物通常會經歷種子(萌發)、(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的過程。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鳳仙花一生中主要會經歷(播種)、(子葉)出土、長出(花蕾)、(開花)、(結果)、果實開裂、植物枯死的階段。2.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新生命的。種子繁殖的植物是最常見,這類植物的繁殖周期通常包括開花、授粉、結果和種子成熟等階段。3.有些植物則通過根、莖、葉等部分來繁殖。例如牡丹、菊花等,會在地下形成根莖,并在春季從根莖上長出新的植株。此外,一些水生植物,如蓮藕,可以通過匍匐莖來繁殖。還有一些植物,如馬鈴薯和洋蔥,它們的塊莖和鱗莖可以作為繁殖材料。01.植物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繁殖4.果實成熟后,就要把種子傳播出去,在適宜的環境下,種子萌發長出新的植物。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有(水流)傳播、(彈力)傳播、(風力)傳播、(動物)傳播等傳播方式。(1)水流傳播:蓮蓬、椰子、水葫蘆、睡蓮(2)彈力傳播:鳳仙花、油菜、噴瓜、豌豆(3)風力傳播:蒲公英、薊、槭樹(4)動物傳播:蒼耳、鬼針草、蒺藜、櫻桃、番茄、葡萄、西瓜02.不同種類動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發育過程1.蠶的生命周期:蠶的一生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2.卵生:像蠶和雞這樣產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靠卵生繁殖后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昆蟲、鳥類、魚類等動物通常為卵生。3.胎生:像貓和狗這樣,直接生下胎兒的叫(胎生)。胎生動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養它們的后代。哺乳動物通常為胎生。4.動物的卵可以根據卵外是否有硬殼分成兩類:蛇卵、雞蛋(卵)等是有硬殼的,蛙卵、魚卵等是沒有硬殼的。5.縱向切開一顆熟雞蛋,觀雞蛋的內部構造有氣室、卵白、卵黃、卵殼。雞蛋蛋黃上的小白點是(胚),它是雞寶寶生命的開端。6.幼蟲或幼崽從動物卵中破殼而出,叫(孵化)。蠶的生命是從(蠶卵)開始的,一個蠶卵就是一個生命。03.人的生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1.青春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階段,它標志著從(兒童期)向(成年期)的過渡。2.青春期的特征主要包括:(1)生理發育:青春期是身體發育的高峰期,包括身高、體重的增加,性器官的發育,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現。(2)心理變化:更加獨立、好奇、富有創造性,但同時也可能面臨情緒波動、焦慮、抑郁等問題。(3)社交需求:青春期是一個社交需求旺盛的階段,青少年渴望與同齡人建立友誼,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他們也開始更加關注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03.人的生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3.關注青春期的保健,可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青春期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需要提供充足的營養來支持身體的生長和發育。(2)加強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促進身體的發育和健康,增強青少年的體質和免疫力。(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支持和引導??梢酝ㄟ^開設心理課程、進行心理咨詢等方式來幫助青少年應對情緒問題、壓力問題等。(4)進行性教育:青春期是性發育的關鍵時期,應提供正確的性教育,幫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身體和性器官,掌握正確的性知識。04.生物體的遺傳信息逐代傳遞,可發生改變1.(個體)在生物學中泛指一個生命體。一定數量的同種生物個體構成了(生物種群)。2.兩株植物,一株是由另一株結出的種子或植物器官培育來的,“另一株”稱為(親代),“一株”稱為(后代)。3.植物后代和親代非常相似,這種現象叫(遺傳)。4.植物后代和親代之間、后代與后代之間也會有一些細微的不同,這種現象叫(變異)。同一種類的植物存在(差異),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繁殖越來越明顯。5.科學家對遺傳現象進行研究時,會從多方面進行觀察,如植物種子的形狀、顏色,果實的形狀、顏色,花的位置、顏色,莖的高度等。04.生物體的遺傳信息逐代傳遞,可發生改變6.人類利用植物的遺傳和變異改善著人類的生活,比如雜交水稻、雜交水果等。7.(孟德爾)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他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定律。8.動物的后代與親代非常相似,如眼睛、鼻子、耳朵、四肢、高矮等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不同。9.動物的后代與親代在身體結構、生活習性、形態特征行為方式等方面幾乎完全遺傳,在毛皮顏色、軀體大小等方面存在變異。10.“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描述的是(遺傳)現象,“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描述的是(變異)現象。05.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1.(古生物)指生存在地質年代中而現已大部分滅絕的生物。古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跡有少數變成化石保存下來。2.(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是由于某種原因被掩埋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3.化石的作用(1)復原出各種古代生物的樣貌。(2)分析古代生物的生活環境。(3)研究生物是怎樣變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樣性。(4)與觀察到的現代生物特征進行比較,可以推測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4.(滅絕)指某一生物物種不再存在。根據滅絕區域的大小,可以分為(地方性)滅絕和(全球性)滅絕。05.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5.(演化)又稱進化,指生物在不同時代具有差異的現象。演化是生物不斷適應環境,擴大生存空間的過程,演化是長時間的。6.科學家通過將(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與觀察到的現在生物特征進行比較,可以推測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7.1999年由我國科學家在云南發現的(海口魚)化石是至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魚類,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