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A.肥大細胞上的抗體與B淋巴細胞質膜上的受體可識別同一過敏原B.圖中的“過敏原”在不同個體中均會引起過敏反應C.只要過敏原進入過敏體質者體內即可引發(fā)過敏反應D.臨床藥物可通過促進組胺等物質的釋放來治療過敏昆明2023屆高中新課標高三第五次二輪復習檢測4.下列關于種群數(shù)量特征的表述正確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B.調查植株上跳蝻的種群密度可采用樣方法C.種群密度能反映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D.性別比例直接決定種群密度5.下列關于可遺傳變異和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都可改變染色體DNA的堿基序列B.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重新組合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30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C,只有基因突變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注意事項:D.種群沒有發(fā)生可遺傳的變異就不會進化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填寫在答題卡上??忌J真核對答題卡上所粘貼6.果蠅的長翅(V)對殘翅(v)為顯性,幼蟲的正常培養(yǎng)溫度為25℃。將剛孵化的殘翅幼蟲置于31℃的條形碼中“準考證號、姓名、考試科目”與考生本人準考證號、姓名是否一致。條件下培養(yǎng)時,出現(xiàn)了一些長翅果蠅,但這些長翅果蠅在正常溫度下產生的后代仍然是殘翅,這是2.答第I卷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表型模擬”現(xiàn)象。現(xiàn)有一只長翅果蠅,要判斷它是否含有V基因,應選擇的雜交方案和培養(yǎng)溫度是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第Ⅱ卷時,必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A.與長翅果蠅雜交,25℃B.與長翅果蠅雜交,31℃卡上書寫,要求字體工整、筆跡清晰。作圖題可先用鉛筆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繪出,確認后再用0.5C.與殘翅果蠅雜交,25℃D.與殘翅果蠅雜交,31℃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描清楚。必須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qū)域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7.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A.含氟牙膏添加了適量NaF等含氟化合物,可預防齲齒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B.硫酸銅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可用于游泳池的水處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016Zn65.4Te127.6C.血漿中H,CO,/HCO,可防止體系的pH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變化O CH,第I卷(選擇題,共126分)D.ECH一CH,(聚乙烯)和HOEC一CH一0于H(聚乳酸)都是可降解高分子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3小題,每小題6分,共7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8.點擊化學(click chemistry)指快速、高效、模塊化、簡便地拼接合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反應之一是1.鹽是烹飪時重要的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是NaCl。雖然Na和Clˉ在細胞代謝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它+1價銅催化疊氮與端炔的反應:們在人體內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V-VA.Cˉ是人體體液組成成分,參與維持體液的滲透壓-)ligandRRB.Na可參與形成膜電位,也可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生物正交化學(Bioorthogonal chemistry)則是將化學反應放在活體細胞或組織中快速、無害進行且與C.Na進出細胞的方式均為主動運輸D.長期過量攝人Na會導致腎小管腔Na濃度過高而損傷腎生物自身生化反應相互不干擾。為避免銅(I)對細胞的毒性,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R.Bertozzi,2.與鴨掌相比,雞爪的趾骨間沒有蹼狀結構,但在胚胎發(fā)育形成趾的時期,這兩種動物的趾間都有蹼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將端炔改為環(huán)辛炔,實現(xiàn)了無銅點擊化學反應在生物正交化學上狀結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的應用,反應如下(其中R代表聚糖或蛋白質,代表熒光標記基團,可連接環(huán)辛炔環(huán)上的3或A.鴨學有蹼狀結構利于鴨適應水生生活4或5號碳原子):B。雞爪趾骨間蹼狀結構的消失是細胞調亡的結果C.細胞凋亡一定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D.細胞凋亡只發(fā)生在個體的胚胎發(fā)育時期3.如圖為過敏反應部分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過放原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上述反應的類型為加成反應抗體B.三鍵碳與氫原子或烴基之間的相互影響差異較大,使端炔的化學性質較特殊越紅膠等受體納合效應→過敏癥狀C.環(huán)辛快中C=C一C的鍵角小于180°,穩(wěn)定性降低,反應活性大于端炔紙D.碳原子更多的環(huán)炔都能替代環(huán)辛炔發(fā)生無催化的生物正交化學反應理科綜合·第1頁(共12頁)理科綜合·第2頁(共1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