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8.2 金屬的化學性質日期 課時 1 課型 新授 備課教師學習目標 一、課標摘錄 1.認識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 2.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置換反應進行判斷,并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 二、課標分解 1.學生學什么: 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的判斷以及應用。 2.學到什么程度: 認識鎂、鐵、銅、鋁等常見金屬能與氧氣反應,并能正確的描述實驗現象以及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能用該條性質解釋鋁為什么有很好的抗腐蝕性這一化學現象;能夠準確描述活潑金屬與鹽酸以及稀硫酸反應的實驗現象,能夠正確書寫金屬與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對置換反應有準確的認識,并能夠根據方程式對置換反應進行準確的判斷;能夠準確記住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且能夠根據金屬與化合物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對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做出正確的判斷。 3.學生怎么學: 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性質可以通過學生對前面知識的回顧以及自主閱讀課本來完成;通過合作探究活動一可以總結出金屬與酸反應的產物,并推斷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從而對置換反應這一基本反應類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合作探究二中的實驗現象可以判斷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通過老師的引導能夠歸納出金屬能夠與某些化合物溶液進行反應的化學性質。學習目標 1.通過對前面知識的回顧和自主學習,認識多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金屬能否與氧氣反應以及反應的難易程度可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并能用金屬的這一化學性質解釋一些生活中的化學現象。 2.通過問題導學和實驗探究,知道一些金屬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置換反應,能準確描述反應現象,并能根據現象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能正確書寫相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從物質類別角度認識置換反應的特點,做到準確說出置換反應的定義和判斷方法。 3.通過魔術揭秘和實驗探究,知道金屬能與另一金屬的化合物溶液發生反應,并據此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在此基礎上認識并熟練識記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意義,解釋一些日常化學現象。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體系1.(對應目標1)閱讀課本第9頁,結合生活經驗和前面學習的氧氣的化學性質相關知識,完成學案中的表格,明確鋁有抗腐蝕性的原因,說出金屬與氧氣能否反應以及反應的難易程度可判斷活動性強弱。 (判斷金屬活動性,解釋相關現象) (寫出實質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說出實驗原理) (解釋應用) (歸納總結) (設計實驗) (評價任務)2.(對應目標2)小組合作完成鎂、鋅、鐵、銅與稀鹽酸的反應,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正確寫出化學方程式,歸納出置換反應的定義;根據實驗現象回答出四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并總結金屬能否與酸反應以及反應的劇烈程度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3.(對應目標3)小組合作完成實驗探究活動,觀察記錄現象,根據現象推測出正確的生成物,寫出化學方程式,并判斷出反應類型,根據現象判斷出鋁銅銀的活動性順序,總結金屬能否與另一金屬的化合物溶液起反應課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并認知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意義。板書設計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二、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 置換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及意義 A+BC B+AC 三、金屬與另一金屬的化合物溶液反應教后評價反思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評價任務 教學活動情景導入 1.學生識圖說反應。 2.說出圖示中金屬表現出的化學性質。 評價標準: 1.回答的準確程度 2.語言表達能力等。 同學們,我們已經對金屬的物理性質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接觸過哪些金屬的化學性質呢?請同學們看下面的圖片,回答出這是哪種金屬和哪種物質的化學反應?知識點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評價任務: 1.從生活視角認知金屬的化學性質; 2.閱讀課本第9頁,結合生活經驗和前面學習的氧氣的化學性質相關知識,完成學案中的表格,得出多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 3.通過對金屬與氧氣反應方程式的分析,說出金屬與氧氣能否反應以及反應的難易程度可判斷活動性強弱。 評價標準: 1.現象的正確描述,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2.能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3.學會正確的歸納金屬與氧氣反應與金屬活動性之間的關系。 評價預設: 1.化學方程式中氧化鋁化學式的寫法錯誤。 2.通過金屬與氧氣反應,判斷金屬活動性的規律總結不好。 【問題導學】展示問題,學生思考并口答。 1.所有的金屬都可以和氧氣反應嗎?請用生活中的事例說明。 2.“真金不怕火煉”說明了什么? 3.為什么暖氣片上要刷一層“銀粉”?“銀粉”是銀嗎? 4. 日常生活中能否用鋼絲球擦除鋁合金制品表面的油污?若不能,理由是什么? 【自主學習】請同學們回顧前面鐵絲燃燒,鎂條燃燒,銅片加熱相關的反應現象,自主學習課本第9頁鋁在常溫下與氧氣的反應,完成下面的表格: 反應物現象鐵與氧氣鎂與氧氣銅與氧氣鋁與氧氣【學生展示】在學生自主學習后,請兩名同學進行交流。 【教師點撥】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訂正強調。 【思維提升】從以下化學方程式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4Al+3O2==2Al2O3(2) 2Mg+O2==2MgO (3)3Fe + 2 O2 Fe3 O4(4)2Cu + O2 2CuO (5) 2Hg+O22HgO(連續12天才反應) (6) Au + O2 →不反應 綜合上述信息可知: (1)大多數金屬都能與_______反應,生成對應的物,基本反應類型是反應。反應的難易程度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比較:說明 _______ 比較活潑,______次之, ______最不活潑。 【歸納總結】根據金屬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應用評價1】小明家有一把50年前的鋁壺,至今保存仍完好,該鋁壺不易銹蝕的主要原因是() A.鋁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易發生化學反應 B.鋁的化學性質活潑,容易被氧化,形成的氧化膜在鋁的表面有保護內部鋁的作用 C.鋁的硬度大,耐腐蝕D.保存在干燥的環境中,鋁不易被腐蝕知識點二:金屬與鹽酸與稀硫酸的反應 評價任務: 1.以問題導學,利用提供的儀器,設計實驗方案探究金屬與酸的反應。 2.小組合作完成實驗探究,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正確寫出化學方程式,分析并得出相關結論,并總結金屬能否與酸反應以及反應的劇烈程度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3.歸納分析置換反應的定義及判斷方法。 評價標準: 1通過分組實驗能夠規范進行實驗探究,并能準確記錄描述實驗現象及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2.知道根據金屬與酸反應的現象可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 3.歸納置換反應的特征,明確判斷方法。 評價預設 1.化學方程式書寫不準確,尤其是鐵與酸反應的產物不明確。 2.置換反應的判斷在應用上出現錯誤。 【問題導學】 1.是否所有的金屬都能與鹽酸、稀硫酸反應? 2.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反應的劇烈程度是否相同? 3.從反應的差異上,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設計方案并進行實驗】 藥品:四種金屬(銅片、鐵釘、鋅粒、鎂條);兩種酸(稀鹽酸、稀硫酸) 儀器:鑷子、砂紙、試管、試管架、廢物回收燒杯等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鎂條(1片)與適量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 反應(填“劇烈”或“緩慢”,下同),鎂條逐漸,表面產生。 鋅粒(1粒)與適量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 反應較為,鋅粒逐漸,表面產生 。 鐵絲(1根)與適量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 反應,鐵絲逐漸,表面產生 ,溶液變為色 銅片(1片)與適量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 (有或無)氣泡產生 銅片與酸(反應或不反應)【教師布置任務】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本10頁上的探究活動,清楚實驗步驟,做好小組內分工??梢哉垉蓚€小組起來口述實驗步驟以及操作注意事項(可以將四個實驗進行不同小組的分工,例如一二組完成鎂與鹽酸反應,三四組完成鋅與鹽酸反應) 【小組實驗探究】熟悉步驟以及注意事項以后,小組合作完成實驗,觀察記錄好實驗現象,并完成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將內容填寫到10頁的下表中 【問題討論】根據記錄的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結合8-12的圖片小組內討論一下問題。 1.四種金屬與酸反應是否都能產生氫氣?產生氫氣的集中金屬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如何? 2.對于能發生的反應,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類比如單質、化合物的角度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特點?這一類反應叫做什么反應類型? 3.根據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如何判斷這四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解釋與結論】 1.根據反應時是否有H2生成,可將金屬分為兩類:本實驗中,能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H2的金屬有__ __ ;不能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H2的金屬有___。 2.鐵、鎂、鋅、銅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時劇烈程度不同:__反應最劇烈,其次是_,然后是_,最不活潑,由此推出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_____ 。 【歸納總結】多數金屬(填“能”或“不能”)與鹽酸、稀硫酸反應,但反應的劇烈程度(填“相同”或“不同”)。根據金屬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3、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分析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發現:反應物是一種____與一種____,生成另一種_____與另一種______,這樣的反應叫做 反應。 【點撥提升】教師結合課件對置換反應的定義已經根據金屬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與金屬活動性的關系進行準確的梳理歸納。 【應用評價2】下列化學反應(反應條件已省略)不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A. B.C. D.知識點三: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評價任務: 1.小組合作完成實驗探究活動,觀察記錄現象,根據現象推測出正確的生成物,寫出化學方程式,并判斷出反應類型,根據現象判斷出鋁銅銀的活動性順序,總結金屬能否與另一金屬的化合物溶液起反應課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 2.認知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意義。 評價標準: 1通過分組實驗進行探究揭秘,能準確描述記錄實驗現象,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總結反應規律。 2記住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3.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生活現象。 評價預設 1.硫酸鋁的化學式容易書寫錯誤。 2.不能熟練的應用金屬活動性順序來解釋生活中的日?,F象。 任務一:金屬與另一金屬的化合物溶液起反應。 【魔術引入】教師展示:表演“魔刀殺鬼”的小魔術。 【誘發猜想】:學生揭秘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可能會發生反應。 【教師布置學習任務】自己閱讀11頁的探究活動,了解實驗步驟,并小組內進行梳理步驟已經操作的注意事項,進行實驗注意事項提示。 【小組交流整理】請一個小組口述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完成探究活動,記錄實驗現象并試著書寫化學方程式,記錄到12頁的下列表格中。 實驗現象化學方程式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小組展示】兩個小組分別展示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 【評價點撥】針對小組回答的情況進行適當的點撥補充。 【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上述反應方程式的特點是什么?屬于哪種反應類型?根據上述實驗,你能得出鋁銅銀的活動性順序嗎? 【學生交流答案】學生可以先自己進行梳理,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小組在課上展示。 【歸納總結】金屬(填“能”或“不能”)與另一金屬的化合物溶液反應,但反應是由條件的,活動性(填“強”或“弱”,下同)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填“強”或“弱”)的金屬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這類反應屬于反應(基本反應類型)。根據金屬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評價應用3】用銅鋅合金制成的黃銅制品常被誤作黃金,我們利用什么方法可判斷一塊金屬到底是黃銅還是金?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任務二: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意義 【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自學課本內容,認讀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意義。 【方法點撥】在一名學生讀金屬活動性順序后,點撥記憶方法,解讀意義,并讓學生進行識記,5分鐘后同桌互查。 【應用評價4】下列金屬不能與CuCl2溶液反應的是( ) A. Zn B. AgC.FeD. Al 【應用評價5】有X、Y、Z三種金屬片,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氣泡產生,Y沒有明顯現象X放入ZCl溶液,沒有明顯現象。判斷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 A.X>Y>Z B.Z>X>Y C.X>Z>Y D.Y>X>Z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獲?把你的認識和體會與大家共享。 學生活動: 1.歸納出金屬主要化學性質:活潑金屬多共性,與氧與酸與金屬化合物易反應。 2.了解了置換反應和常見金屬的活潑性。 3. 體會了在合作實驗中的樂趣……當堂檢測 評價任務: 學生限時訓練6分鐘,老師公布答案學生紅筆改錯,組內交流完成訂正。老師點撥。 1.(對應目標1)下列敘述中,屬于金屬化學性質的是() A.純鐵是銀白色金屬 B.銅容易傳熱導電 C.鎢的熔點高 D.鋁在空氣中易于氧氣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2.(對應目標2和3)金屬與鹽酸的反應的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室可用銅和稀鹽酸制氫氣 B.四種金屬中活動性最強的是鎂 C.鐵可以把鋅從硫酸鋅溶液中置換出來 D.鐵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6HCl===2FeCl3+3H2↑ 3. (對應目標2和3)將X、Y、Z三種金屬放入稀硫酸中,發現Y表面有大量氣泡產生,再將X、Z兩種金屬放入硝酸銀溶液中,Z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X無明顯現象,由此可知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A. X>Z>Y B. Y>X>Z C. Z>Y>X D. Y>Z>X 4. (對應目標2)下列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 ) A、Fe+CuSO4=Cu+FeSO4 B、CO+CuOCu+CO2 C、2F2+2H2O=O2+4HF D、2KClO3+I2=2KIO3+Cl2↑ 5. (對應目標2和3)經過實驗探究,人們總結出了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金屬鋁比鐵更耐腐蝕,是因為鐵更活潑B. 工業上可以利用單質鐵回收硫酸鋅溶液中的金屬鋅C. 銅、銀單質分別與稀鹽酸混合,銅置換出氫氣更快D. 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作為金屬能否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的一種判斷依據 6. (對應目標3,提升題)為驗證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某同學設計了如圖四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通過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B. 通過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C. 實驗中X為Cu,Y為溶液,能驗證金屬活動性:D. 實驗中X為Cu,Y為溶液,能驗證金屬活動性:作業布置 1.自我梳理本節課知識點,構建知識網絡圖進行識記; 2.完成課后提升題。8.2金屬的化學性質 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對前面知識的回顧和自主學習,認識多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金屬能否與氧氣反應以及反應的難易程度可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并能用金屬的這一化學性質解釋一些生活中的化學現象。2.通過問題導學和實驗探究,知道一些金屬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置換反應,能準確描述反應現象,并能根據現象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能正確書寫相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從物質類別角度認識置換反應的特點,做到準確說出置換反應的定義和判斷方法。3.通過魔術揭秘和實驗探究,知道金屬能與另一金屬的化合物溶液發生反應,并據此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在此基礎上認識并熟練識記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意義,解釋一些日常化學現象。【課前預習】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的金屬參加的反應,在橫線上寫出化學方程式,再在括號內寫出反應的主要現象。(看誰總結得全!)( );( );( );( );( );( )由此可推測金屬的化學性質可能有:(1)能與 反應;(2)能與反應;(3) 能與 反應;2.金屬鋁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如用作鋁鍋,這是利用了鋁的性;用作電線,是由于鋁有良好的性;用作香煙、糖果的包裝紙,是由于鋁有良好的性;鋁還用于制作鋁合金門窗、手提電腦板等,是因為它密度和抗腐性優等性質。鋁之所以具有優良的抗腐蝕性是因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用鋼絲球清洗鋁制品是否合適?。3.實驗室制取氫氣選擇的藥品為和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氫氣的檢驗方法為。4.由一種_____與一種_____反應,生成另一種_______與另一種_______,這類反應叫做置換反應。【問題平臺】親愛的同學們,在本節課的預習中,你遇到了哪些困惑?產生了哪些問題?課中探究【情景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對金屬的物理性質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接觸過哪些金屬的化學性質呢?請同學們看下面的圖片,回答出這是哪種金屬和哪種物質的化學反應?知識點一:金屬與氧氣反應【問題導學】1.所有的金屬都可以和氧氣反應嗎?請用生活中的事例說明。2.“真金不怕火煉”說明了什么?3.為什么暖氣片上要刷一層“銀粉”?“銀粉”是銀嗎?4. 日常生活中能否用鋼絲球擦除鋁合金制品表面的油污?若不能,理由是什么?【自主學習】請同學們回顧前面鐵絲燃燒,鎂條燃燒,銅片加熱相關的反應現象,自主學習課本第9頁鋁在常溫下與氧氣的反應,完成下面的表格:反應物 現象鐵與氧氣鎂與氧氣銅與氧氣鋁與氧氣【思維提升】從以下化學方程式你能得到哪些信息?(1) 4Al+3O2==2Al2O3 (2) 2Mg+O2==2MgO(3) 3Fe + 2 O2 Fe3 O4(4)2Cu + O2 2CuO(5) 2Hg+O22HgO(連續12天才反應) (6) Au + O2 →不反應綜合上述信息可知:(1)大多數金屬都能與_______反應,生成對應的物,基本反應類型是反應。反應的難易程度______(填“相同”或“不同”);(2)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比較:說明 _______ 比較活潑,________次之, ______最不活潑。【歸納總結】根據金屬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應用評價1】小明家有一把50年前的鋁壺,至今保存仍完好,該鋁壺不易銹蝕的主要原因是()A.鋁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易發生化學反應B.鋁的化學性質活潑,容易被氧化,形成的氧化膜在鋁的表面有保護內部鋁的作用C.鋁的硬度大,耐腐蝕D.保存在干燥的環境中,鋁不易被腐蝕知識點二: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問題導學】1.是否所有的金屬都能與鹽酸、稀硫酸反應?2.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反應的劇烈程度是否相同?3.從反應的差異上,你得出了什么結論?【設計方案并進行實驗】藥品:四種金屬(銅片、鐵釘、鋅粒、鎂條);兩種酸(稀鹽酸、稀硫酸)儀器:鑷子、砂紙、試管、試管架、廢物回收燒杯等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鎂條(1片)與適量稀鹽酸 (或稀硫酸)反應 反應(填“劇烈”或“緩慢”,下同),鎂條逐漸,表面產生。 鋅粒(1粒)與適量稀鹽酸 (或稀硫酸)反應 反應較為,鋅粒逐漸,表面產生 。 鐵絲(1根)與適量稀鹽酸 (或稀硫酸)反應 反應,鐵絲逐漸,表面產生 ,溶液變為色 銅片(1片)與適量稀鹽酸 (或稀硫酸)反應 (有或無)氣泡產生 銅片與酸(反應或不反應)【討論交流】根據記錄的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結合8-12的圖片小組內討論一下問題1.四種金屬與酸反應是否都能產生氫氣?產生氫氣的集中金屬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如何?2.對于能發生的反應,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類比如單質、化合物的角度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特點?這一類反應叫做什么反應類型?3.根據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如何判斷這四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解釋與結論】1、根據反應時是否有H2生成,可將金屬分為兩類:本實驗中,能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H2的金屬有__ _ __ ;不能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H2的金屬有___。2、鐵、鎂、鋅、銅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時劇烈程度不同:__反應最劇烈,其次是 __,然后是_,最不活潑,由此推出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_________ 。【歸納總結】多數金屬(填“能”或“不能”)與鹽酸、稀硫酸反應,但反應的劇烈程度(填“相同”或“不同”)。根據金屬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3、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分析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發現:反應物是一種_____與一種_____,生成另一種_______與另一種_______,這樣的反應叫做 反應。【應用評價2】下列化學反應(反應條件已省略)不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br/>A. B.C. D.知識點三:金屬與另一金屬的化合物溶液的反應及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任務一:金屬與另一金屬的化合物溶液的反應【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完成下列實驗探究,記錄實驗現象并書寫化學方程式,記錄到12頁的下列表格中實驗操作 現象 化學方程式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歸納總結】金屬(填“能”或“不能”)與另一金屬的化合物溶液反應,但反應是由條件的,活動性(填“強”或“弱”,下同)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填“強”或“弱”)的金屬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這類反應屬于反應(基本反應類型)。根據金屬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評價應用3】用銅鋅合金制成的黃銅制品常被誤作黃金,我們利用什么方法可判斷一塊金屬到底是黃銅還是金?方法1:方法2:方法3:任務二:金屬活動性順序及意義默寫金屬活動性順序:【應用評價4】下列金屬不能與CuCl2溶液反應的是( ?。?br/>A. Zn B. AgC.FeD. Al【應用評價5】有X、Y、Z三種金屬片,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氣泡產生,Y沒有明顯現象X放入ZCl溶液,沒有明顯現象。判斷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X>Y>Z B.Z>X>Y C.X>Z>Y D.Y>X>Z【課末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當堂檢測】1.(對應目標1)下列敘述中,屬于金屬化學性質的是( )A.純鐵是銀白色金屬B.銅容易傳熱導電C.鎢的熔點高 D.鋁在空氣中易于氧氣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膜2.(對應目標2和3)金屬與鹽酸的反應的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室可用銅和稀鹽酸制氫氣B.四種金屬中活動性最強的是鎂C.鐵可以把鋅從硫酸鋅溶液中置換出來D.鐵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6HCl===2FeCl3+3H2↑3.(對應目標2和3)將X、Y、Z三種金屬放入稀硫酸中,發現Y表面有大量氣泡產生,再將X、Z兩種金屬放入硝酸銀溶液中,Z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X無明顯現象,由此可知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A. X>Z>Y B. Y>X>Z C. Z>Y>X D. Y>Z>X4.(對應目標2)下列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 )A、Fe+CuSO4=Cu+FeSO4 B、CO+CuOCu+CO2C、2F2+2H2O=O2+4HF D、2KClO3+I2=2KIO3+Cl2↑5.(對應目標2和3)經過實驗探究,人們總結出了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 金屬鋁比鐵更耐腐蝕,是因為鐵更活潑B. 工業上可以利用單質鐵回收硫酸鋅溶液中的金屬鋅C. 銅、銀單質分別與稀鹽酸混合,銅置換出氫氣更快D. 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作為金屬能否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的一種判斷依據6.(對應目標3,提升題)為驗證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某同學設計了如圖四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通過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B. 通過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C. 實驗中X為Cu,Y為溶液,能驗證金屬活動性:D. 實驗中X為Cu,Y為溶液,能驗證金屬活動性: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題案說明:約10——15分鐘的題量,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本題案1—12題為必做題,第13題為選做題,可根據各自課時的需要靈活選做。(其中必做題屬于中低檔題,比較基礎,用于鞏固夯實本課時所學內容;選做題是提供給基礎好的學生進行培優拔高,提高能力.)1.黃金是一種貴重金屬,它不僅被視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還以其特有的價值造福于人類。常言說:“真金不怕火煉”主要是指金( )A.熔點高 B.延展性好 C.有金屬光澤 D.化學性質穩定2.把一根潔凈的鐵釘放入稀硫酸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在鐵釘表面產生氣泡 ②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 ③鐵釘的質量增加 ④溶液的質量減輕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3.下列物質中,可用金屬跟鹽酸直接反應制得的是( )A.FeCl3 B.CuCl2 C.AlCl3 D.AgCl4.金屬材料的使用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質量,用活潑金屬制取不活潑金屬是常用的金屬制取方法,如4Na+TiCl44NaCl+Ti,該化學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 D.以上三種均不是5.將一根潔凈的銅絲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時間后,溶液從無色變為藍色,銅絲表面生長出如圖1所示的白色“樹枝”,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圖1A.白色“樹枝”的成分是銀 B.溶液變為藍色,表明Cu轉變為Cu2+C.所得溶液中肯定不含有Ag+ D.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的強6.某同學為驗證鎂、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圖2所示的四個實驗(金屬片均已打磨,且其形狀大小相同;實驗①②③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和體積均相同)。圖2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對比實驗①②反應的劇烈程度,能判斷出鎂和鐵的金屬活動性強弱B.分析實驗②④的現象,能判斷出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C.分析實驗④的現象,能判斷出銅和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D.分析四個實驗的現象,能判斷出鎂、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7.為了驗證鐵、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四種方案:①將Zn、Cu分別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將Zn、Cu分別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將Zn分別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將Fe分別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8.將足量X、Y、Z、M四種金屬分別投入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反應關系如圖甲),把金屬Y、Z分別投入硝酸銀溶液中(反應關系如圖乙),據此判斷X、Y、Z、M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是( ?。?br/>A. B.C. D.9.完成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換反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符合金屬與酸反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符合金屬與鹽反應】10.比較Mn、Cu、Pd(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1)向Mn片、Pd片中分別加入稀鹽酸,發現Mn片表面有氣泡產生而Pd片表面沒有變化;據此能夠得出的結論是。(2)要確切知道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還需將Pd片插入到溶液中,觀察現象。11.小亮學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銹鋼的主要成分是鐵,白銅中含有銅和鎳(Ni)。他決定探究Fe、Cu、Ni的金屬活動性順序。(1)[查閱資料]鎳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氫氣。寫出鎳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猜想與假設]根據教材中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和查閱的資料,對以上三種金屬的活動性作出猜想:猜想①Fe>Ni>Cu;猜想② 。(3)[實驗探究]把用砂紙打磨過的鎳片浸入FeSO4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發現鎳片表面無明顯變化。證明 (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4)[拓展延伸]用銅片、NiSO4溶液和 ,通過實驗探究也能判斷Fe、Cu、Ni的金屬活動性順序。12.小娟想測定Cu-Zn合金的質量分數,實驗室只提供了一瓶末標明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和必要的儀器。小娟取該合金的粉末32.5 g,與足量該鹽酸充分反應后,經測定產生了0.4 g氣體,請你幫助她計算出該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13.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鎂銅合金中鎂的質量分數,取出3g合金樣品,將60g稀硫酸粉6次加入樣品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重,得到實驗數據如下: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體質量第一次加入10g m第二次加入10g 2.0g第三次加入10g 1.5g第四次加入10g 1.0g第五次加入10g 0.6g第六次加入10g 0.6g(1)從以上數據可知,最后剩余的0.6g固體的成分是;這六次實驗中,第次加入稀硫酸后樣品中的鎂已經完全反應,表格中,m=。(2)通過計算合金樣品中鎂的質量分數為。(3)第六次實驗(選填“有”、“沒有”)必要。并計算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質量分數(寫出必要步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案——8.2金屬的化學性質.docx 教學設計——8.2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docx 題案——8.2 金屬的化學性質.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