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溶解度(第一課時)說明:約10——15分鐘的題量,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本題案1—6題為必做題,第7題為選做題,可根據各自課時的需要靈活選做。(其中必做題屬于中低檔題,比較基礎,用于鞏固夯實本課時所學內容;選做題是提供給基礎好的學生進行培優拔高,提高能力.)1、某溫度下,將5克氯化鈉放入10克水中,得到13.6克氯化鈉溶液,該溶液一定是( )A. 不飽和溶液 B. 飽和溶液 C. 稀溶液 D. 無法判斷2、向10g水中加入了2g食鹽并攪拌,使其完全溶解,則這時的食鹽溶液是( )A. 飽和溶液 B. 不飽和溶液 C. 無法確定 D. 稀溶液3、有一瓶飽和溶液,在溫度不改變的條件下,當溶液部分蒸發而有溶質析出時,則溶液( )A.變成不飽和溶液 B.仍是飽和溶液C.溶質的溶解度變小 D.溶質的溶解度增大4、下列有關飽和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A.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含溶質更多B.某物質的飽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該物質的溶液C.加溶劑可以使某種物質的飽和溶液變為它的不飽和溶液D.通過加熱的方法可以將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變為它的不飽和溶液5、要將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溶液,小明;選擇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溫度 ④降低溫度。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6、下列關于海水曬鹽原理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利用陽光照射使海水升溫得到食鹽B.利用海風降溫析出食鹽晶體C.利用陽光和風力使水分蒸發得到食鹽D.利用海水在陽光下發生分解反應制得食鹽7、室溫下,將盛有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的小燒杯放在盛水的大燒杯中(如圖),欲使硝酸鉀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向大燒杯中加入的固體物質是 ( )A. 生石灰 B. 氯化鈉 C. 硝酸銨 D. 氫氧化鈉8、某學生在一定溫度下,進行溶解硝酸鉀實驗,記錄的數據如下:實驗序號 1 2 3 4所用水的質量/g 100 100 100 100加入KNO3的質量/g 80 100 120 140所得溶液質量/g 180 200 210 (1)根據上述數據分析,實驗1得到的溶液時 (填“飽和”或“不飽和”,下同)溶液,實驗2得到的溶液時 溶液,實驗3得到的溶液時 溶液。(2)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的質量是 。(3)請你推測第4次實驗時所得的質量是 。9、A. B. C. D四個燒杯分別盛有質量相等的同種溶劑,在相同的溫度下,向四個燒杯中加入20g、15g、10g、5g的某固體溶質,充分溶解后(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填字母)。(1) 中盛的一定是飽和溶液; 中盛的可能是飽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飽和溶液。(2) 若固體溶質為KNO3,對A、B兩燒杯同時升高溫度(均勻進行),固體物質先消失的是 。(3) 在一定溫度下,在A. B中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水,B中固體剛好溶解,A中是否也全溶 。(4)要使不飽和的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有 、 。課題2溶解度(第1課時)【學習目標】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對比、分析實驗現象,總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含義,并設計實驗驗證一種溶液是否是飽和溶液;通過對實驗中出現的變量的改變對溶液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總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通過對硝酸鉀熱的飽和溶液冷卻過程中析出晶體的現象分析,總結什么是結晶;自學海水曬鹽,找出結晶的另一種方法。【學習過程】前面我們已經知道食鹽、蔗糖等物質都能溶于水。如果我給你一杯水,你向其中不斷加食鹽或蔗糖,它們會無限溶解嗎?如果你把一杯濃糖水放入冰箱中,一段時間后,你會發現杯底有些白糖粒,這又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這些問題展開探究。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學習任務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1、認真觀看演示實驗1,記錄實驗現象:操作 現象①加入5g氯化鈉,攪拌②加入5g氯化鈉,攪拌③再加15mL水,攪拌由這些現象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把答案填寫在教材P33實驗9-5的表格中。)2、認真觀看演示實驗2,記錄實驗現象:操作 現象①加入5g硝酸鉀,攪拌②加入5g硝酸鉀,攪拌③加熱④再加5g硝酸鉀,攪拌⑤冷卻由這些現象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把答案填寫在教材的表格中。)3、我們還可以這樣分析:(1)室溫下,在20mL水中加入5g NaCl,攪拌溶解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5g NaCl,攪拌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15mL H2O,攪拌后原來的____________溶液變為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2)室溫下,在20mL水中加入5g KNO3,攪拌溶解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5g KNO3,攪拌后當燒杯中有固體剩余時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熱一段時間,剩余固體全部消失后再加入5g KNO3,攪拌后無剩余固體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待溶液冷卻后原來的____________溶液變為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小結】1、飽和溶液:2、不飽和溶液:【跟蹤練習】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一種溶液為飽和溶液還是不飽和溶液?學習任務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相互轉化【交流討論】結合上述實驗9-5、9-6,說明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有哪些方法使之相互轉換?【歸納小結】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跟蹤練習:在一定溫度下,使固體物質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br/>加入溶質或蒸發溶劑 B. 加入溶劑 C. 都采用升高溫度的方法 D. 都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二:結晶在實驗9-6中,最后我們會發現燒杯底部有固體出現,這種現象叫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使之結晶的?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什么方法使晶體析出?學習任務三:結晶以及結晶的方法通過對硝酸鉀熱的飽和溶液冷卻過程中析出晶體的現象分析并結合課本課本P34,找出結晶的定義以及結晶的一種方法。自主閱讀課本P35頁,了解海水曬鹽以及結晶的另一種方法。【自我總結】:(書寫、向同桌講述等)當堂檢測1、能證實A物質的溶液是20℃時的飽和溶液的事實是( ?。?br/>A.降溫到10℃有A晶體析出B.蒸發掉10克水,有A晶體析出C.加熱到30℃時,再加A物質能繼續溶解D.20℃時,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體,溶液質量不變2、下列方法中一定能將飽和溶液轉變成不飽和溶液的是( ?。?br/>A.降低溫B.增加溶劑C.充分攪拌D.增加溶質3、常溫下,在兩只各盛有100 mL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使其充分溶解,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B.乙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升高溫度,剩余的甲固體一定能繼續溶解 D.乙溶液可能達到飽和,也可能未達飽和4、下列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飽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繼續溶解溶質的溶液B. 同一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C. 熱的飽和溶液降低溫度時,一定會析出晶體D. 飽和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不飽和溶液5、、一木塊漂浮于30℃的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如圖所示.(1)當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體積的變化),發現木塊排開水的體積增大了,由此推測出溫度的變化是,同時可觀察到燒杯底部的硝酸鉀晶體.(2)若要在不用外力和另加溶液的情況下使木塊上浮,你準備采取的具體方法是:①;②.課時備課卡課題名稱 溶解度日期 課時 1 課型 新授 備課教師課標摘錄及課標分解 課標摘錄:了解飽和溶液的含義;能舉例說明結晶現象; 課標分解: 學生學什么: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含義;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相互轉化;結晶。 學到什么程度:能判斷并區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能總結出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了解結晶的定義,并能判斷不同物質結晶的方法。 學生怎么學:通過觀察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對比、分析,總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含義,并設計實驗驗證一種溶液是否是飽和溶液;通過對實驗中出現的變量的改變對溶液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總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通過對硝酸鉀熱的飽和溶液冷卻過程中析出晶體的現象的分析,總結什么是結晶;自學海水曬鹽,找出結晶的另一種方法。學 習 目 標 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對比、分析實驗現象,總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含義,并設計實驗驗證一種溶液是否是飽和溶液; 通過對實驗中出現的變量的改變對溶液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總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 3.通過對硝酸鉀熱的飽和溶液冷卻過程中析出晶體的現象分析,總結什么是結晶;自學海水曬鹽,找出結晶的另一種方法。評 價 任 務 評價任務體系1.(對應目標1)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分析實驗現象,能總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含義,并能設計實驗驗證一種溶液是否是飽和溶液; (評價任務) (說出結晶以及結晶的方法) (觀察實驗對比、分析變量的改變和實驗現象現象) (總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含義設計實驗證明一種溶液是否是飽和溶液) (自學成才) (歸納總結) (觀察實驗)2.(對應目標2)通過對實驗中出現的變量的改變對溶液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能總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3.(對應目標3)通過對硝酸鉀熱的飽和溶液冷卻過程中析出晶體的現象分析,能說出什么是結晶;并通過自學海水曬鹽,找出結晶的另一種方法。板書設計教后評價反思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評價任務 教學活動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知道食鹽、蔗糖等物質都能溶于水。如果我給你一杯水,你向其中不斷加食鹽或蔗糖,它們會無限溶解嗎?如果你把一杯濃糖水放入冰箱中,一段時間后,你會發現杯底有些白糖粒,這又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這些問題展開探究。知識點一: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評價任務一: 能認真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 能找出每一步實驗的變量是什么 能總結變量的改變和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之間的關系 評價標準: 1、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并準確記錄實驗現象。 2、準確找出每一步實驗的變量是什么 3、總結出變量的改變會影響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 評價預設: 1、不能正確的判斷溶液的飽和情況。 2、 評價任務: 學生限時訓練2分鐘,,組內交流答案,小組長講解,老師點撥。 學習任務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演示實驗1】教師演示實驗9-5(有條件的可進行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提問】實驗中看到什么現象? 記錄實驗現象: 操作現象①加入5g氯化鈉,攪拌②加入5g氯化鈉,攪拌③再加15mL水,攪拌【提問】由這些現象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一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并要求學生把答案填寫在教材P33實驗9-5的表格中。 【演示實驗2】教師演示實驗9-6(有條件的可進行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提問】實驗中看到什么現象? 記錄實驗現象: 操作現象①加入5g硝酸鉀,攪拌②加入5g硝酸鉀,攪拌③加熱④再加5g硝酸鉀,攪拌⑤冷卻【提問】由這些現象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一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我們還可以這樣分析: 1、室溫下,在20mL水中加入5g NaCl,攪拌溶解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5g NaCl,攪拌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15mL H2O,攪拌后原來的____________溶液變為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室溫下,在20mL水中加入5g KNO3,攪拌溶解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5g KNO3,攪拌后當燒杯中有固體剩余時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熱一段時間,剩余固體全部消失后再加入5g KNO3,攪拌后無剩余固體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待溶液冷卻后原來的____________溶液變為____________溶液,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 【歸納小結】 1、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 【跟蹤練習】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一種溶液為飽和溶液還是不飽和溶液?評價任務二: 1、能找出實驗中變量的改變 2、總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 評價標準: 1、準確找出實驗中的變量。 2、總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 評價預設: 學習任務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相互轉化 【交流討論】結合上述實驗9-5、9-6,說明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有哪些方法使之相互轉換? 【歸納小結】 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評價任務: 學生限時訓練1分鐘,紅筆改錯,組內交流答案,小組長講解,老師點撥。 跟蹤練習: 在一定溫度下,使固體物質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加入溶質或蒸發溶劑 B. 加入溶劑 C. 都采用升高溫度的方法 D. 都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知識點二:結晶 評價任務三: 通過對硝酸鉀熱的飽和溶液冷卻過程中析出晶體的現象分析,能說出什么是結晶; 通過自學海水曬鹽,找出結晶的另一種方法 評價標準: 1、能說出什么是結晶 2、能說出結晶的方法之一——降溫結晶法 3、能說出結晶的兩種方法 評價預設: 降溫結晶法或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法的說法 在實驗9-6中,最后我們會發現燒杯底部有固體出現,這種現象叫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使之結晶的?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什么方法使晶體析出? 學習任務三:結晶以及結晶的方法 通過對硝酸鉀熱的飽和溶液冷卻過程中析出晶體的現象分析并結合課本課本P34,找出結晶的定義以及結晶的一種方法。 自主閱讀課本P35頁,了解海水曬鹽以及結晶的另一種方法。課堂小結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含義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3、結晶及結晶方法當堂檢測 評價任務: 學生限時訓練5分鐘,老師公布答案學生紅筆改錯,組內交流完成訂正。老師點撥。 1、能證實A物質的溶液是20℃時的飽和溶液的事實是( ?。?A.降溫到10℃有A晶體析出 B.蒸發掉10克水,有A晶體析出 C.加熱到30℃時,再加A物質能繼續溶解 D.20℃時,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體,溶液質量不變 2、下列方法中一定能將飽和溶液轉變成不飽和溶液的是( ?。?A.降低溫B.增加溶劑C.充分攪拌D.增加溶質 3、常溫下,在兩只各盛有100 mL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使其充分溶解,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甲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B.乙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C.升高溫度,剩余的甲固體一定能繼續溶解 D.乙溶液可能達到飽和,也可能未達飽和 4、下列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飽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繼續溶解溶質的溶液 B. 同一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C. 熱的飽和溶液降低溫度時,一定會析出晶體 D. 飽和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不飽和溶液 5、、一木塊漂浮于30℃的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如圖所示. (1)當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體積的變化),發現木塊排開水的體積增大了,由此推測出溫度的變化是,同時可觀察到燒杯底部的硝酸鉀晶體. (2)若要在不用外力和另加溶液的情況下使木塊上浮,你準備采取的具體方法是:①;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案——課題2 溶解度第一課時.docx 教學設計——課題2 溶解度第一課時.docx 題案——課題2 溶解度第一課時.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