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業練習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生物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第一學期課題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教科書 書 名:生物學 七年級上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學生信息姓名 學校 班級 學號作業練習一.選擇題 1.如圖展示的是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下列關于該食物網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該食物網中包含8條食物鏈 B.該食物網中的食物鏈互不關聯 C.該食物網存在物質和能量流動D.若受到DDT污染,體內DDT積累最多的是草 2.某生態系統中四種生物所占的相對數量關系如圖。假設這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在一段時間內,如果丁的數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變化( ) A.丙和甲數量增加 B.乙和丙數量減少 C.甲和乙的數量減少 D.甲和乙數量增加 3.下列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 A.一片草原 B.一群大雁 C.一只獅子 D.一朵彩云 4.下圖表示某草原上能量的轉化和利用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草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B.太陽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主要來源 C.兔以草為食,狼以兔為食,狼和兔均能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 D.腐生微生物能將枯枝敗葉、動物糞便中的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 5.在桂江引進羅非魚,羅非魚在桂江缺少天敵,繁殖能力強,食性雜。據此分析,幾年后的情況是( ) A.豐富了桂江物種 B.改善了桂江生態系統 C.增強了桂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D.破壞了桂江生態系統 6.杏鮑菇是常見的食用蘑菇,它在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屬于(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二.綜合題 7.如圖,是農田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請回答有關問題: (1)要組成完整的生態系統,圖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及 。 (2)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沿著 進行的。 (3)端午節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的營養成分來自水稻種子的 。 (4)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上下曾經開展過剿滅麻雀運動,原因是麻雀會啄食農作物子實,結果消滅麻雀后農作物產量不升反降。由此可見動物在維持 中起重要作用。 8.如圖為某草原生態系統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該食物網由 條食物鏈組成。 (2)請你寫出圖中貓頭鷹獲得能量最少的一條食物鏈 。 (3)蜘蛛與吃蟲的鳥之間的關系是 。 (4)若該生態系統受到重金屬汞污染,則圖中 體內汞的含量最高。 (5)若一段時間內鼠的數量大量減少,可能會引起草的數量增加,但不會無限制地增加下去,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能力。 9.農藥殘留量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關乎民生。為減少害蟲對農作物的危害,農民在農作物上噴灑農藥。一段時間后,分別檢測不同生物體內農藥的積累量,發現雀鷹體內農藥積累量明顯高于喜鵲和田鼠。為嘗試解釋上述現象,某同學繪制了農田生態系統的部分食物網如下圖。據圖回答問題: (1)在生態系統的組成中,除圖中所示成分外,還應包括 和 。 (2)該生態系統中,喜鵲與蝗蟲的關系是 。若某種原因導致發生了鼠災,一段時期內,該生態系統中雀鷹的數量會隨之增加,而隨著雀鷹數量的增加和綠色植物數量的減少,鼠的數量也會隨之減少,使生態系統逐漸恢復原樣,這表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雀鷹體內農藥積累量明顯高于喜鵲和田鼠,原因是 。這些農藥還可以隨著雨水進入水體,再進入魚蝦體內,通過 不斷積累,最終威脅人類自身。 (4)寫出圖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 (5)在南極的企鵝等動物體內也有可能檢測到該農藥,理由是 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D 3.A 4.D 5.D 6.C 二.綜合題 7. 細菌和真菌(或分解者) 食物鏈和食物網 胚乳 生態平衡 8. 6 草→食草昆蟲→蜘蛛→青蛙→蛇→貓頭鷹 競爭和捕食 貓頭鷹 自動調節 9.(1) 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分解者 (2) 捕食和競爭 自動調節/自我調節 (3) 雀鷹的營養級別比喜鵲和田鼠高 食物鏈 (4)玉米→蝗蟲→喜鵲→雀鷹 (5)生物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