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學習目標】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重點難點】1、重點: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早期殖民擴張的表現、影響。2、難點:多角度認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基礎知識】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1.人口遷移(1)概況1)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成度很高的地區①原因:隨著歐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銳減;歐洲人大批來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②表現:土著印第安人、歐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統的人共同生活在這里。2)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等地區都有族群混合現象(2)影響1)積極影響:①改變人口地理分布(人種和民族結構);②出現族群混合現象;③促進世界動植物的交流,推進世界的物質和文化交流;④加快了殖民地的開拓進程(促進落后地區美洲經濟開發);⑤增強民族認同感,促進了新的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導致民族國家的誕生。如美國;⑥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2)消極影響:①歐洲人對美洲殖民掠奪,貧窮落后;②印第安人銳減;③黑奴貿易罪惡深重;非洲喪失了大批的精壯勞動力,制約了非洲的發展;摧殘了文化;④各種疾病傳播蔓延。2.物種交換(1)概況1)歐洲→美洲: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牛、豬、羊、雞等家禽家畜,小麥、燕麥、大麥、裸麥等農作物,橄欖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2)美洲→世界各地:美洲的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流向世界各地。(2)影響:①豐富食物結構,改變了人們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和糧食生產結構;②增加了糧食產量,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和耕地面積擴大;③促進了人口增長和人口流動;④促進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促進經濟開發(資本主義);⑤促進文明交融。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1.有利條件:全球海路的開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2.態勢:傳統的印度洋貿易和新興的大西洋貿易、太平洋貿易形成齊頭并進的態勢。3.概況(1)傳統的印度洋貿易: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人很快出現在印度洋的貿易中,并且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2)新興的大西洋的貿易1)歐美貿易:歐洲人通過開辟出的多條航線和沿海港口,將歐洲生產的手工制品運到美洲出售,換回南美洲的貴金屬、蔗糖和煙草。2)三角貿易①原因:由于殖民者的殘酷壓榨和傳染病的流行,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勞動力嚴重缺乏。②過程:歐洲商人把歐洲生產的紡織品、槍支和手工制品等運到非洲,換取黑人,然后把他們運到美洲賣為奴隸,形成了罪惡的“三角貿易”。③影響:奴隸貿易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給歐洲帶來了巨額財富。在西歐殖民者獲得血腥財富的同時,也促進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 (3)新興的太平洋貿易:絲銀貿易1)葡萄牙:以中國澳門為主要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①概念:葡萄牙人入居中國澳門后,很快便形成以澳門為主要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貿易路線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②內容中歐貿易 葡萄牙商人把中國的生絲、瓷器等貨物經澳門運往印度果阿,再轉運到歐洲各國進行貿易,獲取大量白銀中日貿易 隨著中國對白銀需求的增長,葡萄牙人便以澳門為據點,參與獲利巨大的中日之間的絲銀貿易2)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網絡①概念:西班牙經營的橫跨太平洋的貿易,主要在其兩大殖民地菲律賓和墨西哥之間進行。②內容:西班牙武裝商船“馬尼拉大帆船”,運載大量中國生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這些白銀運回馬尼拉。3)絲銀貿易的影響①日本與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②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三、早期殖民擴張1.概況時間 國家 殖民方向16世紀 葡萄牙 將巴西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了幾十個殖民據點和商站16世紀 西班牙 以美洲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以及亞洲菲律賓逐漸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7世紀 荷蘭、英國、法國 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2.影響(1)非洲、美洲:①社會發展進程被中斷,原有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當地人民遭遇巨大災難;②印第安人被大量屠殺,他們的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③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貿易中成為奴隸。(2)亞洲:古老帝國受到沖擊。(3)歐洲: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出現。(4)世界:人類進入大變革時代習題鞏固1.一些學者認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這里的“分水嶺”的含義是( )A.國際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B.從封閉走向完全開放C.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生活中 D.從分散走向整體2.西班牙以“馬尼拉大帆船”開拓的太平洋貿易,溝通了亞洲與美洲的自由貿易,但從1593年開始,西班牙對與中國的貿易做出種種規定,從航行次數、載重量、價值額等方面對大帆船貿易進行限制。對這一變化合理的解釋是( )A.殖民地不服從宗主國管理 B.白銀流入中國損害其利益C.貿易量過大超出管控能力 D.造船技術限制了貿易發展3.如圖所示是畫家對17世紀初的南美城市波托西的描繪。波托西于1545年圍繞白銀礦山建城,到1611年已有16萬居民,是當時美洲最大的城市,有教堂80余座。19世紀上半葉,波托西人口一度減少到1萬左右,而第一所大學直到1892年才建立。波托西城的興衰( )A.可印證殖民侵略的兩面性 B.緣于經濟文化發展不同步C.深受拉美獨立戰爭的影響 D.與種植園經濟的興衰同步4.在美式英語中,一些單詞來自印第安語,如tamarack(落葉松)、pone(玉米餅)、Arizona(亞利桑那)、woodchuck(土拔鼠)等。還有一些單詞來自非洲黑人語言,如tone(搬運)、okra(秋葵)等。這反映了( )A.美洲開發促進了民族融合 B.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C.殖民擴張推動了文明交流 D.美國文化具有獨特性5.下圖最有可能呈現的是( )A.農業起源地及其農作物外傳 B.新航路開辟后全球資本流動C.工業革命后商品原料的交換 D.經濟全球化下勞動力的轉移6.16世紀初,意大利威尼斯人和奧斯曼帝國的商業公司都清楚地認識到,為了防止葡萄牙的好望角航線帶來的威脅,他們必須暫時擱置沖突。這反映出當時( )A.意大利和奧斯曼帝國締結成同盟 B.新航路開辟沖擊了世界貿易格局C.地中海沿岸興起了資本主義萌芽 D.葡萄牙發動對奧斯曼帝國的殖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