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6張PPT)第三章 烴的衍生物第五節 有機合成課時一有機合成的方法及路線學習目標01.熟悉烴及烴的衍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主要的有機反應類型及其特點,能依據相關信息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02.認識有機合成的關鍵是碳骨架的構建和官能團的轉化。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合成的有機物尿素紀念維勒和尿素合成實驗的郵票維勒隨著新的有機反應、新試劑的不斷發現和有機合成理論的發展,有機合成的技術和效率不斷提高。20世紀初維爾施泰特通過十余步反應合成顛茄酮,總產率僅有0.75%十幾年后,羅賓遜改進了合成思路,僅用三步反應便完成合成,總產率達90%伍德沃德與多位化學家合作,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結構復雜的天然產物,促進了一有機合成技術和有機反應理論的發展科里提出了系統化的 逆合成概念,開始利用 計算機來輔助設計合成路線,讓合成路線的設計逐步成為有嚴密思維邏輯的科學過程,使有機合成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世紀中后期顛茄酮那么我們是如何通過一些小分子合成多我們生活有用的大分子呢?使用相對簡單易得的原料,通過有機化學反應來構建________和引入________,由此合成出具有特定結構和性質的目標分子。碳骨架官能團一、有機合成①炔烴與氫氰酸的加成反應②醛與氫氰酸的加成反應1. 構建碳骨架(1)碳鏈的增長(1)碳鏈的增長③酮與氫氰酸的加成反應:④羥醛縮合反應:醛分子中在醛基鄰位碳原子上的氫原子(α-H)受羰基吸電子作用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活潑性。分子內含有α-H的醛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加成反應,生成β-羥基醛,該產物易失水,得到α,β-不飽和醛。這類反應被稱為羥醛縮合反應。(5)加聚反應1. 構建碳骨架①烷烴的分解反應:②烯烴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碳鏈縮短的羧酸或酮③炔烴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碳鏈縮短的羧酸或酮舉例:1. 構建碳骨架(1)碳鏈的增長④芳香烴的側鏈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碳鏈縮短的羧酸①第爾斯-阿爾德反應:共軛二烯烴(含有兩個碳碳雙鍵,且兩個雙鍵被一個單鍵隔開的烯烴,如1,3-丁二烯)與含碳碳雙鍵的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第爾斯-阿爾德反應( Diels-Alder- reaction),得到環加成產物,構建了環狀碳骨架。例如:(3)成環反應②形成環酯:③形成環醚HOCH2CH2OH +H2OO四、開環①環酯水解開環②環烯烴氧化開環KMnO4H+HOOCHOOC總結:有機合成的主要任務---構建碳骨架碳鏈的增長碳鏈的縮短碳鏈的成環(1)與HCN發生加成反應(2)羥醛縮合反應(3)加聚反應(4)酯化反應(5)分子間脫水反應(1)烷烴的分解反應(3)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2)酯的水解反應(1)共軛二烯烴加成(2)合成環酯(3)羥基脫水成醚二、引入官能團二、引入官能團引入官能團(包括引入、消除)的反應類型常見的有取代、加成、消去、氧化還原等。1.引入碳碳雙鍵:(1)醇或鹵代烴的消去反應:CH3CH2OHCH2=CH2↑+H2O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2)炔烴與氫氣、鹵化氫、鹵素單質的不完全加成反應 :CH≡CH+HClCH2=CHCl濃硫酸 乙醇 催化劑 2.引入碳鹵鍵(2)烷烴或苯及其同系物的取代反應:(3)醇或酚與氫鹵酸的取代反應 :(1)烯烴或炔烴與鹵素單質或鹵化氫的加成反應 :CH2=CH2+Br2 CH2BrCH2BrCH≡CH+HClCH2=CHCl催化劑 CH3CH3+Cl2CH3CH2Cl+HCl光照+Br2FeBr3+HBrBrC2H5OH+HBrC2H5Br+H2O +3Br2 3HBr + ↓OHOHBrBrBr3.引入羥基:(1)烯烴與水加成:(2)醛或酮與H2加成:(3)鹵代烴的水解反應:CH2=CH2+H2OCH3CH2OH催化劑 CH3CHO+H2CH3CH2OH催化劑 +H2—C—OCH3CH3催化劑 —CH—OHCH3CH3CH3CH2Br+NaOHCH3CH2OH+NaBr水 (4)酯的水解反應: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5)酚鹽溶液與CO2、HCl等反應:催化劑△ONa+HClOH+NaClONa+H2O+CO2OH+NaHCO34.引入醛基(或酮羰基)(1)醇的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2)某些烯烴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的反應: Cu或Ag(CH3)2C C(CH3)2KMnO4H+2(CH3)2C O5.引入羧基:(1)醛的氧化反應:(2)酯的水解反應:(3)某些烯烴、苯的同系物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的反應 :(4)伯醇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的反應:2CH3CHO+O22CH3COOH催化劑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催化劑 CH3COOHKMnO4H+KMnO4H+CH3CH CHCH32CH3COOHKMnO4H+R—COOHR—CH2OH6.引入酯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濃硫酸△7.官能團的消除加成①不飽和鍵取代、消去、酯化、氧化②羥基加成、氧化③醛基消去、水解④鹵原子水解⑤酯基小結. 官能團的相互轉化不飽和烴飽和烴鹵代烴醇醛羧酸酯鹵代脫鹵水解取代氧化還原酯化水解氧化加成消去加成消去水解酯化8.官能團的轉化(1)利用衍變關系進行轉化:(2)官能團數目增加或減少:R—CH2—CH2OHR—CH=CH2(3)改變官能團位置:CH3CH2CH2OHCH3CH=CH2RCH2OH RCHO RCOOHO2、Cu、△H2、催化劑、△Ag(NH3)2OH、Cu(OH)2、△或O2、催化劑、△消去水解與X2加成R—CH—CH2XXR—CH—CH2OHOH消去加成H3C—CH—CH3OH二、官能團的保護含有多個官能團的有機化合物在進行反應時,非目標官能團也可能受到影響。此時需要將該官能團保護起來,先將其轉化為不受該反應影響的其他官能團,反應后再轉化復原。 官能團的保護例1. 用甲苯合成對羥基苯甲酸乙酯的路線如下,其中③的目的是保護酚羥基,使其不被氧化。例2. 某種藥物中間體的合成路線如下,其中②是為了保護氨基,使其不被氧化。三、有機合成的路線與設計一、有機合成路線的設計與實施1.有機合成路線確定的要素在掌握碳骨架構建和官能團轉化基本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設計與選擇,確定合成路線,以較低的成本和較高的產率,通過簡便而對環境友好的操作得到目標產物。(1)基礎:(2)設計與操作:中間體2.有機合成的基本方法(1)從原料出發設計合成路線的方法步驟(正向設計圖示)基礎原料中間體目標化合物副產物副產物輔助原料輔助原料輔助原料思考與討論Ⅰ.人們最初是通過發酵法由糧食制備乙酸,現在食醋仍主要以這種方式生產,工業上大量使用的乙酸是通過石油化學工業人工合成的。請以乙烯為原料,設計合理的路線合成乙酸,分析該合成過程中官能團的變化。CH3CHOCH3COOHCH2=CH2H2O△/催化劑CH3CH2OHO2 /Cu△O2△/催化劑Ⅱ.目前已經出現了將乙烯直接氧化生成乙酸的工藝。假定該工藝涉及的反應和Ⅰ中合成路線的每一步反應的產率均為70%,請計算并比較這兩種合成路線的總產率。Ⅰ中合成路線生成CH3COOH的產率為70%×70%×70%=34.3%,低于乙烯直接氧化成乙酸的產率70%,因此,合成步驟應盡可能少,以提高產率。(2)從目標化合物出發逆合成分析法的基本思路(逆向設計圖示)基本思路是在目標化合物的適當位置斷開相應的化學鍵,目的是使得到的較小片段所對應的中間體經過反應可以得到目標化合物;接下來繼續斷開中間體適當位置的化學鍵,使其可以從更上一步的中間體反應得來;依次倒推,最后確定最適宜的基礎原料和合成路線。可以用符號“ ”表示逆推過程,用箭頭“→”表示每一步轉化反應。中間體基礎原料中間體目標化合物斷鍵所得片段斷鍵所得片段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設計復雜化合物的合成路線時常用的方法。解答有機合成題時,首先要正確判斷合成的有機物屬于哪一類有機物,帶有何種官能團,然后結合學過的知識或題給信息,尋找官能團的引入、轉化、保護或消去的方法,找出合成目標有機物的關鍵點。解答這類題時,常用的典型信息有(1)結構信息——碳骨架、官能團等。(2)組成信息——相對分子質量、組成基團、元素質量分數等。(3)反應信息——官能團間的轉化關系、結構的轉化關系等。示例:乙烯合成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路線逆向合成圖C—OHOC—OHOC—OC2H5OC—OC2H5OCH2—OHCH2—OHCH2—ClCH2—ClCH2CH2C2H5OHCH2CH2可以得出正向合成路線圖:CH2 CH2Cl2CH2ClCH2Cl NaOH溶液CH2OHCH2OH催化劑O2COOHCOOH催化劑 COOC2H5COOC2H5CH2 CH2H2O催化劑C2H5OH請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合成步驟(用化學方程式表示):CH2=CH2+H2O CH3CH2OH催化劑,加壓 CH2=CH2+Cl2 CH2—CH2ClClCH2—CH2ClCl+2NaOHH2O CH2—CH2OHOH+2NaClCH2—CH2OHOH+2O2催化劑 +2H2OHO—C—C—OHOO+2CH3CH2OHHO—C—C—OHOO催化劑 C2H5O—C—C—OC2H5OO+2H2O(1)脂肪烴為基礎原料到酯的合成路線3.中學常見的合成路線(2)芳香族化合物合成路線Ⅰ.在實際工業生產中,乙二醇還可以通過環氧乙烷與水直接化合的方法合成,而環氧乙烷則可由乙烯直接氧化得到。請比較該方法與以上合成乙二酸二乙酯中的2、3兩步反應,分析生產中選擇該路線的可能原因。思考與討論對比兩種合成路線,不難發現:首先,從原料成本的角度考慮,路線一使用了Cl2和NaOH而路線二使用了O2和H2O,成本更低;其次,從原子利用率的角度考慮,路線一第二步的取代反應有副產物,原子利用率低,而路線二的原子利用率較高;最后,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路線一使用了有毒的Cl2和有腐蝕性的NaOH,對環境不夠友好。綜合考慮以上因素,路線二更為合理。①原料溶劑和催化劑盡可能價廉易得、低毒性、低污染②盡量選擇步驟最少的合成路線,步驟越少,產率越高。總產率=各步反應產率的乘積③合成路線要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提高原子利用率,達到零排放或污染排放少④有機合成反應要操作簡單、條件溫和、能耗低、產物易于分離提純⑤要按一定的反應順序和規律引入官能團,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應事實,選擇最佳合成路線4.合成路線設計遵循的原則5.有機合成發展的作用使人們能通過人工手段合成原本只能從生物體內分離、提取的天然產物使人們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計合成具有特定結構和性能的新物質為化學、生物、醫學、材料等領域的研究和相關工業生產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力地促進了人類健康水平提高和社會發展進步√1.可在有機化合物中引入羥基的反應類型是( )①取代 ②加成 ③消去 ④酯化 ⑤氧化 ⑥還原A.①②⑥ B.①②⑤⑥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⑥隨堂練習√隨堂練習感謝觀看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