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解斜三角形及其應用錯解分析山東省棗莊市第九中學 秦振解斜三角形及某應用問題難度大、綜合性強、解題有一定的技巧,學生在解題時,經常因為審題不細、考慮不周、方法不當等原因而錯解題目。下面就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錯誤分類辨析如下,供大家參考。一、已知條件弱用例1. 在不等邊△ABC中,a為最大邊,如果,求A的取值范圍。錯解:∵。則,由于cosA在(0°,180°)上為減函數且又∵A為△ABC的內角,∴0°<A<90°。辨析:錯因是審題不細,已知條件弱用。題設是為最大邊,而錯解中只把a看做是三角形的普通一條邊,造成解題錯誤。正解:由上面的解法,可得A<90°。又∵a為最大邊,∴A>60°。因此得A的取值范圍是(60°,90°)。二、三角變化生疏例2. 在△ABC中,若,試判斷△ABC的形狀。錯解:由正弦定理,得即。∴2A=2B,即A=B。故△ABC是等腰三角形。辨析:由,得2A=2B。這是三角變換中常見的錯誤,原因是不熟悉三角函數的性質,三角變換生疏。正解:同上得,∴2A=或。∵或。故△ABC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三、方法不當例3. 在△ABC中,A=60°,b=1,,求的值。錯解:∵A=60°,b=1,,又,∴,解得c=4。由余弦定理,得又由正弦定理,得。∴。辨析:如此復雜的算式,計算困難。其原因是公式不熟、方法不當造成的。正解:由已知可得。由正弦定理,得。。四、忽視制約條件例4. 在△ABC中,,C=30°,求a+b的最大值。錯解:∵C=30°,∴A+B=150°,B=150°-A。由正弦定理,得,又∵∴。故的最大值為。辨析:錯因是未弄清A與150°-A之間的關系。這里A與150°-A是相互制約的,不是相互獨立的兩個量,sinA與sin(150°-A)不能同時取最大值1,因此所得的結果也是錯誤的。正解:∵C=30°,∴A+B=150°,B=150°-A。由正弦定理,得因此∴a+b的最大值為。五、未挖掘隱含條件例5. 在△ABC中,已知a=2,b=,C=15°,求A。錯解:由余弦定理,得∴。又由正弦定理,得而。辨析:由題意,∴。因此A=150°是不可能的。錯因是沒有認真審題,未利用隱含條件。在解題時,要善于應用題中的條件,特別是隱含條件,全面細致地分析問題,避免錯誤發生。正解:同上,。六、用錯邏輯連結詞例6. 在△ABC中,,判斷△ABC的形狀。錯解: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A=B且A+B=90°故△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辨析:對三角公式不熟,不理解邏輯連結詞“或”、“且”的意義,導致結論錯誤。正解: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2A=2B或2A+2B=180°,∴A=B或A+B=90°。故△ABC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七、解題不完整例7. 若a,b,c是三角形的三邊長,證明長為的三條線段能構成銳角三角形。錯解:不妨設,只要考慮最大邊的對角θ為銳角即可。。由于a,b,c是三角形的三邊長,根據三角形三邊關系,有,即。∴長為的三條線段能構成銳角三角形。辨析:三條線段構成銳角三角形,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三條邊滿足三角形邊長關系;②最長線段的對角是銳角。顯然錯解只驗證了第二個條件,而缺少第一個條件。正解:由錯解可得又∵即長為的三條線段能構成銳角三角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