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3張PPT)第一部分 貴州中考考點全攻略學習主題一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第2講 空氣、氧氣知識點1 空氣的成分和用途成分 體積分數 性質與用途氮氣 78% ①制造 硝酸和氮肥 的原料②常用作 保護氣 ,用于食品防腐、延長燈泡壽命和焊接金屬③液氮作制冷劑,用于超導材料氧氣 21% ① 供給呼吸 ,如潛水、醫療急救② 支持燃燒 ,如煉鋼、氣焊等78% 硝酸和氮肥 保護氣 21% 供給呼吸 支持燃燒 成分 體積分數 性質與用途稀有 氣體 0.94% ①包括 氦 、 氖 、 氬 、氪、氙等②性質很穩定,常用作保護氣③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物理性質),可制成多種用途的 電光源 ,如航標燈、閃光燈、霓虹燈等0.94% 氦 氖 氬 電光源 成分 體積分數 性質與用途二氧化碳 0.03% ① 光合 作用的原料,作氣體肥料②固態CO2(俗稱干冰)可用作制冷劑或用于人工降雨③滅火④化工原料,如用于制堿、尿素、汽水等其他氣體和雜質 0.03% —0.03% 光合 【巧學巧記】空氣成分及含量口訣:無處不在是空氣,百分體積要牢記;氮七八,氧二一,零點九四是稀氣;還有兩個零點零三,是二氧化碳和雜氣。【特別提醒】(1)空氣不是單一的物質,是氣體混合物。(2)稀有氣體是氦、氖、氬、氪、氙、氡的總稱,是混合物。(3)檢驗氧氣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4)空氣中各成分含量都是用體積分數表示,而不是用質量分數表示。(5)空氣是混合物,空氣中的成分是相對穩定的。(6)稀有氣體通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屬于物理變化。知識點2 空氣的污染及防治1.空氣污染物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有 有害氣體 和 煙塵 等。目前計入空氣質量評價的主要污染物為 CO、SO2、NO2、O3、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 等。有害氣體 煙塵 CO、SO2、NO2、O3、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 2.空氣的污染與防治污染物 來源 防治措施粉塵、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化石燃料、垃圾、煙花爆竹、農作物秸稈等的燃燒 使用 清潔能源 ,改變能源結構一氧化碳、硫化氫、氮氧化物等 工業廢氣 工業廢氣處理達標后再排放沙塵 植被破壞 積極 植樹造林 、種草等清潔能源 植樹造林 【特別提醒】(1)CO2本身無毒,不是空氣污染物。空氣中不能缺少CO2,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但大氣中CO2含量過高會加劇溫室效應。(2)酸雨pH<5.6,正常雨水因溶解了空氣中的CO2,pH≈5.6。知識點3 氧氣的性質1.物理性質色、味、態 密度 溶解性 三態變化(降低溫度)無色、無味的 氣體 比空氣的 略大 不易 溶于水 氣(無色)→液( 淡藍 色)→固( 淡藍 色)略大 不易 淡藍 淡藍 2.化學性質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及化學方程式 注意事項 現象:木條 復燃 ,結論:氧氣能 支持燃燒 — 不同點:在空氣中,產生 淡藍色 火焰;在氧氣中,產生明亮的 藍紫色 火焰 相同點:放熱,生成一種有 刺激性 氣味的氣體 化學方程式: 可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 水或堿液 吸收SO2,防止 污染空氣 復燃 燃燒 淡藍色 藍紫色 刺激性S+O2SO2 水或堿液 空氣 支持污染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及化學方程式 注意事項 不同點:在空氣中,發 紅光 ;在氧氣中,發 白光 相同點:放熱,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 變渾濁 的氣體 化學方程式: C+O2CO2 盛有灰黑色木炭的坩堝鉗應由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氣瓶中,有利于木炭與氧氣的 充分反應 ,便于觀察到明顯現象紅光 白光 變渾濁 C+O2CO2 充分反應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及化學方程式 注意事項 現象:在空氣中,只能 紅熱 ,不能燃燒;在氧氣中,劇烈燃燒, 火星四射 ,放出熱量,生成 黑色 物質 化學方程式: 3Fe + 細鐵絲應繞成螺旋狀,增加受熱和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在鐵絲的末端系一根火柴以 引燃 鐵絲;集氣瓶中要預先放少量水或細沙,防止 高溫熔融物濺落 使瓶底炸裂紅熱 火星四射 黑色 3Fe+2O2Fe3O4 引燃 高溫熔融物濺落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及化學方程式 注意事項 現象: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 白光 ,放出熱量,生成 白色 物質 化學方程式: 2Mg+O22MgO 不能手持鎂條,應用坩堝鉗夾持結論 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 比較活潑 的氣體,在一定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并放出 熱量 ,表現出 氧化 性 白光 白色 2Mg+O22MgO 比較活潑 熱量 氧化 【特別提醒】(1)“助燃性”和“可燃性”的區別:很多物質都能在氧氣中燃燒,說明氧氣具有氧化性(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2)“煙”和“霧”的區別:煙是固體小顆粒懸浮于空氣中形成的現象,“霧”是小液滴懸浮于空氣中形成的現象。如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打開裝有濃鹽酸的試劑瓶瓶蓋,瓶口有白霧產生。(3)“光”和“火焰”的區別:“光”一般指沸點高的固體燃燒產生的現象。“火焰”是氣體燃燒或者沸點低的固體或液體的蒸氣燃燒產生的現象。如“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4)現象與結論的區別:在描述實驗現象時,切不可把實驗結論當作實驗現象。現象是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形態,一般通過感觀可知;而實驗結論是對實驗現象作出的論斷。如“罩在蠟燭火焰上的干冷燒杯內壁上出現水霧”描述的是現象;若改成“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則描述的是實驗結論,所以說現象不能“直呼其名”。1.實驗室制取(詳見“新課標必做實驗”實驗2)2.工業制取:工業上利用液氮和液氧的 沸點 不同,采用 蒸發 的方法,分離 液態空氣 制得液氧,這一過程屬于 物理 變化。【特別提醒】(1)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屬于物理變化。(2)工業制取的氧氣,一般加壓貯存于藍色鋼瓶中。(3)沸點:液氮<液氧。沸點 蒸發 液態空氣 物理 知識點4 氧氣的制取【提分小練】1.正誤辨別。(1)氧氣約占空氣質量的21%。 ( × )(2)因為氧氣具有助燃性,所以可用作燃料。 ( × )(3)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含有氧氣的氣體中一定能復燃。 ( × )(4)魚可以在水中生存,說明氧氣易溶于水。 ( × )(5)稀有氣體作電光源利用的是其化學性質。 ( × )×××××2.正誤辨別。(1)二氧化碳能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因此二氧化碳屬于空氣污染物。 ( ×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均能導致酸雨。 ( × )(3)化石燃料燃燒會產生空氣污染物,因此應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 )(4)空氣質量指數越大,空氣質量級別越高,空氣質量越好。 ( × )××××3.正誤辨別。(1)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霧。 ( × )(2)木炭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 ( × )(3)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為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 × )(4)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瓶底的水可以換成細沙。 ( × )(5)氧化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 √ )××××√4.[九上P36T3(1)]下列關于氧氣性質的描述,錯誤的是( C )A.在通常狀況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B.氧氣在低溫、高壓時能變為液體或固體C.氧氣極易溶于水D.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C5.(九上P34實驗2-4)如圖,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鐵絲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引燃鐵絲 。集氣瓶內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使瓶底炸裂 ,其中集氣瓶中的水也能用 細沙 替代。引燃鐵絲 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使瓶底炸裂 細沙 6.(九上P46圖2-18)如圖,碳在氧氣中燃燒,向反應后的集氣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到的現象為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Ca(OH)2CaCO3↓+H2O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O2+Ca(OH)2CaCO3↓+H2O 7.(九上P38圖2-15)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1)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試管A和C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A中帶火星的木條沒有復燃,C中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A中帶火星的木條沒有復燃,C中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在實驗前用精密的天平稱量二氧化錳的質量,實驗后把二氧化錳洗滌、干燥,再稱量,發現二氧化錳的質量 不變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把它再加到過氧化氫溶液中,還可以加速過氧化氫的分解,說明反應前后二氧化錳的 化學性質 不變。由此可知,二氧化錳在該反應中起 催化 作用。不變 化學性質 催化 實驗1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量 化學興趣小組就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進行如圖A所示的實驗。【基礎過關】(1)進行實驗前,應進行的操作是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取下橡膠塞,點燃燃燒匙中的紅磷后 迅速 (填“迅速”或“緩慢”)將燃燒匙伸入集氣瓶并旋緊橡膠塞,這時觀察到的現象是 紅磷繼續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4P+5O22P2O5 。(2)打開彈簧夾的最佳時刻是 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到室溫后 。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的原因是 氧氣被消耗,瓶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入集氣瓶中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迅速 紅磷繼續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4P+5O22P2O5 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到室溫后 氧氣被消耗,瓶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入集氣瓶中 (3)實驗結束后,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小于原液面上方空氣總體積的,可能的原因是 AB (填字母)。A.紅磷的量不足B.未冷卻就打開彈簧夾C.未夾緊彈簧夾(4)可用下列物質代替集氣瓶中水和紅磷的有 B (填字母)。A.水、細鐵絲B.NaOH溶液、硫C.水、木炭AB B 【問題拓展】(5)通過該實驗,推斷出集氣瓶中剩余氣體的兩點性質:①物理性質: 不易溶于水 ;②化學性質: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不易溶于水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6)甲同學將裝置A改進為裝置B,試分析改進后的優點: 實驗結果更準確(或更環保) (寫出一點即可)。實驗結果更準確(或更環保) 【改進創新】(7)乙同學根據鐵生銹的原理(鐵在常溫下可以和氧氣、水生成鐵銹)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于是進行了如圖C所示的實驗,通過7天測得空氣中氧氣含量為19.13%。C所示的實驗的主要優點是 消耗氧氣更徹底,實驗結果更準確(合理即可) (寫出一點即可)。消耗氧氣更徹底,實驗結果更準確(合理即可) 【數字化實驗】(8)丙同學設計了如圖D所示的實驗,利用傳感器技術測定裝置內的壓強、溫度和氧氣濃度,三條曲線變化趨勢如圖E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①其中Y曲線表示的是 氧氣濃度 (填“溫度”或“氧氣濃度”)。②結合X、Y兩條曲線,解釋圖中BC段壓強變化的原因: 氧氣減少,壓強減小,溫度升高,壓強增大,但溫度升高導致的壓強增大大于氧氣減少導致的壓強減小 。氧氣濃度 氧氣減少,壓強減小,溫度升高,壓強增大,但溫度升高導致的壓強增大大于氧氣減少導致的壓強減小 【特別提醒】1.誤差分析誤差 偏差原因 分析測量結果偏小 ①紅磷的量不足 集氣瓶內的氧氣未完全消耗掉,進入瓶內水的體積減小②裝置漏氣 未打開彈簧夾前,外界氣體進入瓶內,填補消耗的氧氣的一部分體積,進入瓶內水的體積減小③集氣瓶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瓶內氣體受熱膨脹,進入瓶內水的體積減小誤差 偏差原因 分析測量結果偏大 ①燃燒匙伸進集氣瓶的速度太慢 沒有及時塞緊橡膠塞,導致氣體膨脹從瓶口逸出,進入瓶內水的體積增大②彈簧夾沒有夾緊 氣體受熱膨脹順著導管逸出,進入瓶內水的體積增大2.藥品替代品的選擇及分析(1)物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例如:不能用鐵絲代替紅磷,因為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2)物質只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不消耗其他氣體。例如:不能用鎂代替紅磷,因為鎂不僅能與O2反應,還能與N2、CO2反應。(3)物質與氧氣反應生成物為固體,如果有氣體生成,則氣體必須易被其他溶液吸收。例如:如果用硫代替紅磷,則集氣瓶中必須裝NaOH溶液,使產生的SO2被NaOH溶液吸收。木炭燃燒會產生CO,即使用NaOH溶液吸收,實驗結果也會偏小。3.裝置的改進與評價方案一:改變著火方式圖1圖2圖3圖1是通過電阻絲使白磷在密閉環境中燃燒,圖2是通過光照使白磷在密閉環境中燃燒,圖3是通過熱水使白磷在密閉環境中燃燒。這樣改進的優點是既能減少對空氣的污染,又能減小實驗誤差。方案二:改變藥品圖4圖5圖4是用銅代替紅磷,在密閉裝置中加熱,使銅與氧氣反應;圖5是用鐵粉代替紅磷,通過鐵銹蝕消耗氧氣。這樣改進的優點是所用藥品與氧氣反應更充分,使測定結果更精確。4.實驗結論的拓展該實驗結束后,集氣瓶中剩余氣體的主要成分為氮氣(N2),通過該實驗可知該氣體具有的性質:難溶于水,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實驗2 實驗室制取氧氣 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氧氣。【基礎過關】【反應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1)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2KMnO4K2MnO4+MnO2+O2↑ 。2KMnO4K2MnO4+MnO2+O2↑ (2)加熱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 2KClO32KCl+3O2↑ 。(3)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制氧氣: 2H2O2 2H2O+O2↑ 。2KClO32KCl+3O2↑ 2H2O2 2H2O+O2↑ 【發生裝置】(4)選擇依據:反應物的 狀態 和 反應條件 。裝置A為 固固加熱 型,裝置B為 固液不加熱 型。(5)若要收集一瓶純凈的氣體,則選擇 C 裝置;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氣體,則選擇 D 裝置。(均填字母)狀態 反應條件 固固加熱 固液不加熱 C D 【檢驗】(6)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若木條 復燃 ,證明集氣瓶內的氣體是氧氣。(7)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 集氣瓶瓶口 處,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集滿;用排水法收集時,當集氣瓶瓶口有 大量氣泡冒出 時,證明氧氣已集滿。復燃 集氣瓶瓶口 大量氣泡冒出 【能力提升】(8)用KMnO4或KClO3制取氧氣時,試管要略向下傾斜,是為了 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試管炸裂 。(9)用KMnO4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團棉花,是為了 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堵塞導管 。(10)若使用長頸漏斗,則長頸漏斗的下端應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是為了 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 。(11)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當導管口 有連續、均勻的氣泡冒出 時開始收集,目的是 防止收集的氣體不純 。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試管炸裂 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堵塞導管 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 有連續、均勻的氣泡冒出 防止收集的氣體不純 (12)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氣后,先撤離導氣管,后熄滅酒精燈的目的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進入試管,使試管炸裂 。(13)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導管要伸入集氣瓶底部,目的是 充分排盡集氣瓶中的空氣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進入試管,使試管炸裂 充分排盡集氣瓶中的空氣 【問題拓展】(14)實驗室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氣卻發現無法收集到較純凈的氧氣,可能的原因:①裝置 氣密性 不好;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導管 未伸入集氣瓶底部 ;③用排水法收集時,未等導管口有 連續、均勻 的氣泡冒出時就開始收集。【改造創新】(15)實驗室用如圖E、F所示的裝置制取氧氣的優點是 反應不需要加熱,能控制反應的速率且節約藥品 。氣密性 未伸入集氣瓶底部 連續、均勻 反應不需要加熱,能控制反應的速率且節約藥品 【數字化實驗】(16)小芳同學利用下列裝置,在有無催化劑條件下測得瓶內氣壓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由圖分析可知:曲線 ② (填“①”或“②”)表示無二氧化錳條件下發生的反應。② 【特別提醒】方案評價(1)相對于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優點是反應不需要加熱,操作簡便,節能、安全等。(2)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的優缺點分別是什么?排水法優點:收集的氧氣較純凈,且不需要驗滿,做氧氣性質實驗時,便于在集氣瓶中預留少量水。缺點:制取的氧氣中含有水分,做有關實驗時需用濃硫酸干燥。向上排空氣法優點:收集氧氣操作簡便。缺點:收集的氧氣相對不純,且需要驗滿。考點1 空氣的成分及用途1.(2021·貴陽)空氣是人人都離不開的重要物質,其中體積分數約為21%并能供給人類呼吸的氣體是( B )A.N2 B.O2 C.Ne D.CO2B2.(2020·貴陽)空氣是人類生產活動的重要資源。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潔凈的空氣是純凈物B.空氣中可分離出氧氣用于醫療急救C.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二氧化碳D.空氣中氮氣的化學性質比氧氣活潑B3.(貴州真題組合)(1)(2023·貴州節選)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其中能供給呼吸的氣體是 氧 。(2)(2022·貴陽節選)我們生活在多樣的物質世界里。如:空氣中的 氧氣 可供給人類呼吸。4.(2022·遵義節選)遵義雞蛋糕遠銷全國,包裝時通常會充入氮氣,充入氮氣的作用是 防腐、防擠壓 。氧氣氧氣 防腐、防擠壓 考點2 氧氣的性質5.(貴州真題組合)判斷下列說法或實驗設計是否正確。(1)[2017·黔東南州10(2)①]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是氧氣。 ( √ )(2)(2021·貴陽5D)在氧氣中能燃燒的物質在空氣中也一定能燃燒。 ( × )(3)(2020·銅仁4C)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在常溫下能與所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 × )(4)(2022·銅仁6B)硫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生成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 × )√×××(5)(2018·貴陽5D)探究氧氣濃度對燃燒劇烈程度的影響——硫分別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 ( √ )(6)(2022·黔西南州2D)如圖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設計。 ( × )√×6.(2021·貴陽節選)碳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CO2 。7.(2021·遵義節選)一些煙花中加入鎂粉,利用了鎂燃燒產生 耀眼的白光 的現象。C+O2CO2 耀眼的白光 考點3 空氣的污染及防治8.(2021·貴陽)2021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該主題的是( A )A.大量燃放煙花爆竹B.工業廢水凈化達標排放C.生活垃圾分類回收D.農藥、化肥合理使用9.(2022·銅仁改編)判正誤。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有:SO2、CO、CO2、NO、PM2.5和O3等。( × )A×考點4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0.(2022·畢節節選)用不同燃料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分別在圖甲所示裝置的燃燒匙內放置鐵粉、紅磷(均足量),電加熱引燃。氧氣含量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乙、圖丙所示。(1)溫度傳感器顯示,實驗過程中瓶內溫度均 升高 (填“升高”或“降低”)。(2)待鐵粉熄滅并恢復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進入瓶內的水約占原水面上方空間體積的 。(3)分析圖乙、圖丙可知,實驗中消耗氧氣更徹底的是 鐵粉 (填“鐵粉”或“紅磷”,下同),消耗氧氣速率更快的是 鐵粉 。升高 鐵粉 鐵粉 考點5 氧氣的制取11.(2023·貴州)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圖1圖2(1)用圖1、圖2裝置進行氧氣實驗室制取及性質實驗。①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往試管中加入高錳酸鉀粉末的操作是 把試管橫放,用紙槽把藥品送入試管底部,然后慢慢直立試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MnO4K2MnO4+MnO2+O2↑ ,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分解反應 。把試管橫放,用紙槽把藥品送入試管底部,然后慢慢直立試管 2KMnO4K2MnO4+MnO2+O2↑ 分解反應 圖1圖2②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生和收集裝置是 BC(或BE) (填字母)。檢驗氧氣的方法是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木條復燃,說明是 氧氣 。③圖2中發生化學反應的現象為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放出 。BC(或BE)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出熱量圖1圖2(2)(跨學科實踐活動)圖3是一種緊急供氧設備內部結構示意圖。使用時按動點火裝置,金屬粉末反應放熱,使藥塊分解持續供氧,并有氯化鈉生成。其中產生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ClO32NaCl+3O2↑ 。圖32NaClO32NaCl+3O2↑ 12.(2020·遵義)氧氣是人類無法離開的物質。(1)工業上常采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獲取O2。能說明空氣中存在氧氣的事例有 動物可在空氣中呼吸(或食物在空氣中腐敗等,合理即可) (寫一點即可)。動物可在空氣中呼吸(或食物在空氣中腐敗等,合理即可)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并收集氧氣,可選擇的裝置組合是 BC(或BE)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H2O22H2O+O2↑ 。(3)高錳酸鉀制取O2時,常用 酒精燈 (填儀器名稱)提供熱源;現制取3瓶氧氣,集氣瓶容積為250 mL,需要高錳酸鉀的質量至少為 9.9 g。(通常氧氣的密度約為1.34 g/L,結果精確到0.1 g)BC(或BE) 2H2O22H2O+O2↑ 酒精燈 9.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