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歷史復習課《抗日戰爭》教學設計簡案教學目標了解日本侵華、國共合作抗日與世界經濟危機、二戰的爆發的關系;抗戰勝利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等歷史事件間的關系;將中國抗戰放到二戰中去,用全球化眼光看問題; 通過對軍事、經濟和思想幾個方面抗戰相關材料的補充和探究,力求盡量使學生更多地去了解抗戰,從不同視角度去看抗日戰爭。教學重難點及其突破的舉措(一)教學重點及其突出的舉措重點: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策略:制作復習學案,學生課下自主學習,落實知識。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多角度理解抗戰勝利的意義。(二)教學難點及其突破的舉措難點:抗日戰爭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及近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地位策略:過程中進行滲透,小結處概括提升板書設計B.課堂系統部分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作業展示:學生制作的1929-1949年中外歷史大事年表問1:這段歷史中,中國人民的主要革命任務是什么?追求的政治目標是什么?問2:聯系抗戰前后的史實,抗戰在中國近代史的地位如何?問3:從世界史的角度看,抗戰有什么地位?學生思考。梳理知識、關注時序性;關注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用全球化的眼光看問題日本侵華的背景日本全面侵華中國全面抗戰小結提問1:結合大事年表和所學,日本侵華時的中國政局怎樣?問2:從表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原因,直接推動了日本的侵華步伐?歷史原因呢?書寫板書一、日本侵華的背景從日本看:從中國看: 出示材料:抗戰前中日雙方軍事力量對比表格問:從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二、日本全面侵華探究:既然對比如此懸殊,中國為什么一定要打呢?回顧日本1931年---1937年侵華史實。問:閱讀教材并結合大事記,可以推出什么結論? 出示日本侵華材料:材料1日本在中國制造慘案示意圖 (1931---1945)材料2 漫畫軍權之下 材料3日本在淪陷區搶奪物資材料4奴化教育漫畫問:日本全面侵華,表現在哪些方面呢?過渡:是中華民族空前的危機和災難。為了挽救民族危機,必須抗日。這樣一場力量懸殊的仗,要怎么打呢?三、中國全面抗戰(知識回顧)1.政治上的抗戰:2.軍事上的抗戰: 3.不同階段的抗戰:戰略防御: 戰略相持: 戰略反攻: 總結:直到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中華民族的浴血奮戰,以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余億美元,傷亡人數高達3500萬人的慘痛代價贏得了這場戰爭。4.外交上的努力: 小結: 出示圖例:二戰中,美、英、蘇、中各國傷亡人數。材料:?英國取消在華治外法權:??問題:英國為什么取消了在華治外法權?你認為有哪些因素可影響國家外交地位的變化?5.別樣的戰場出示三個材料:材料一:民族企業的內遷材料二: 中日政府間的貨幣之戰 日 本 政府 手段 pk 中國的應對(國、共) 統治區建銀行,維持發行偽幣 發行法幣,不承認偽幣掠奪法幣 套取外匯 增發紙幣 通貨膨脹濫發軍票 制造假幣 改版 以假對假 掠奪金屬貨幣 直接運回日本 取消銅元流通作為戰略物資 ------摘選自《抗戰時期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材料三:抗戰期間,高校內遷.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中國還在哪些方面進行抗戰,這些斗爭對抗戰勝利會起到什么作用?四、板書、總結 分析板書、提煉升華步驟1:面對板書,你是否有什么疑問?抗戰勝利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關系是什么? 提示:可從抗戰勝利后,共產黨黨員和軍隊人數的增加;群眾力量的壯大;黨的指導思想等方面分析。這是從哪個角度得出的結論?步驟2:你還能從哪些角度分析抗戰勝利的意義?思考回答觀察表格,思考并回答。中日力量對比懸殊。回答:日本侵略中國野心不死。答:日本的侵略,帶來的是同胞的被屠殺,是中國經濟的被破壞,物資杯掠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摧殘。思考回答:綜合國力、國際環境、對世界的貢獻等得出結論:抗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基礎。生1: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生2:政治角度思考,回答。從歷史上看;長遠看;外交上看;世界影響上看;近代化角度…… 講清日本侵華與中國、世界局勢的關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之間的聯系。梳理知識,體現歷史時序性。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學科素養。感受日本侵華暴行,激發愛國之情。理解全面侵華概念。體會抗戰是保家衛國、挽救民族危機之戰。構建知識體系,梳理知識之間的聯系。講物資之戰和貨幣之戰,目的是讓學生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分析問題。同時回應學生課前的問題:日本的經濟掠奪都做了什么 ?回應學生問題:為什么說抗日戰爭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基礎? 引導學生論從史出的思維,多角度思考問題。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步驟3: 不同角度看待抗戰勝利的意義。五、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匯總學生找出的角度,給范例,請學生仿寫。范例:歷史發展進程看: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基礎回顧課堂所學,梳理思路,加深理解。從歷史上看:從長遠看: 外交上看: 世界影響看: 讓學生參與課堂,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升華: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反侵略、求民主遺志是中國人民的中政治訴求。抗戰結束后,這一目標是否達到?未來的道路如何選擇?怎樣去實現這一目標呢?在這條道路上,中國人繼續努力和探索著……聆聽,感受。體會民主革命的艱辛曲折的回答:反侵略,求民主沒有體會民主革命道路的艱辛和曲折。C.課后系統部分-教學反思課件16張PPT。2016屆高考歷史 抗日戰爭學科:歷 史——高三一輪復習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反侵略求民主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日本全面侵華中國全面抗戰抗戰偉大意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近代化歷程學生制作的1929-1949年中外歷史大事年表作業問1:這段歷史中,中國人民的主要革命任務是什么?追求的政治目標是什么?問2:聯系抗戰前后的史實,抗戰在中國近代史的地位如何?問3:從世界史的角度看,抗戰有什么地位?知識回顧·日本全面侵華的背景學案復習檢測回答學案上提出的問題提問1:結合大事年表和所學,日本侵華時的中國政局怎樣?問2:從表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原因,直接推動了日本的侵華步伐?歷史原因呢?1.從中國看:國共內戰,軍閥割據。從日本看:1.1929—1933年日本爆發經濟危機,急需轉嫁他國。2.日本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侵略擴張。知識回顧·日本全面侵華問1:從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回顧日本1931年---1937年侵華史實。1931年,制造 事變,侵占中國東北三省;1932年,制造 事變,襲擊上海;1932年,扶持傀儡,在中國東北建立偽 國;1933年,蠶食長城沿線1935年,制造“ ”威逼平津;1937年,7月7日,制造“ ”事變,全面侵華。 探究知識回顧·日本全面侵華漫畫:漫畫:軍權之下 遠東軍事法庭從1946年5月3日第一次開庭起,到1948年1月2日審判完畢審判期間開庭818次,審判記錄共48412頁,有419人出庭作證,有779人書面作證,受理證據4300余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 日本在淪陷區搶奪物資奴化教育圖日本全面侵華,表現在哪些方面呢?知識回顧·日本全面侵華小結·日本全面侵華摧殘文化和民族意識經濟掠奪日本全面侵華屠殺同胞民族危機一定要打力量懸殊,怎么打?全民族抗戰,讓敵人葬身于人民革命戰爭的汪洋大海1.政治上的抗戰: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動員全民族抗日。(列舉各階層抗戰的史實)2.軍事上的抗戰:兩個戰場合作抗戰。 知識回顧·中國全面抗戰(學案復習檢測) 3.不同階段的抗戰:戰略防御:1937年7月——1938年10月戰略相持:1938年10月——1945年前后 中國發動局部反攻戰略反攻:1945年前后——1945年8月4.外交上的努力: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爭取國際援助。1942年,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 知識回顧·中國全面抗戰二戰中,美、英、蘇、中各國傷亡人數材料:?“將天津英租界(包括英方工部局所管全部區域)、廣州英租界之行政與管理,應歸還中華民國政府”。——摘選自1943年《中英條約》問題:英國為什么取消了在華之外法權?你認為有哪些因素可影響國家外交地位的變化?材料一:民族企業的內遷材料:(上海和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民族企業,舉廠內遷,將機器設備從沿海遷到到內地大西南。)據統計,抗戰前期內遷的工礦企業共計639家,其中民營工廠452家,機器設備、物資材料達12萬噸、技工12080人。……至1943年為止,后方各省符合工廠法的廠礦企業發展到4524家,資本26.37億元,工廠27萬,與戰前相比,分別增長18倍、164倍和82倍。----陳真《中國近代工業史》能力培養思維拓展·別樣的抗日戰場材料二: 中日政府間的貨幣之戰 日 本 政府 手段 pk 中國的應對(國、共) 統治區日本政府 建銀行,維持發行偽幣 發行法幣,不承認偽幣掠奪法幣 套取外匯 增發紙幣 通貨膨脹濫發軍票 制造假幣 改版 以假對假 掠奪金屬貨幣 直接運 取消銅元流通回日本作為戰略物資 -----摘選自《抗戰時期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材料三:(抗戰期間)高校內遷基本于1939年底完成。到1940年學校和學生都恢復到戰前水平,大學數為113所,學生數為52376人。到1946年,大學數為189所,學生數達到129326人。——歷史論壇 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中國還在哪些方面進行抗戰,這些斗爭對抗戰勝利會起到什么作用?板書設計·抗日戰爭摧殘文化和民族意識經濟掠奪日本全面侵華屠殺同胞民族危機一定要打力量懸殊,怎么打?全民族抗戰,讓敵人葬身于人民革命戰爭的汪洋大海民族復興分析板書、提煉升華步驟1:面對板書,你是否有什么疑問?抗戰勝利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關系是什么? 提示:可從抗戰勝利后,共產黨黨員和軍隊人數的增加;群眾力量的壯大;黨的指導思想等方面分析。這是從哪個角度得出的結論?步驟2:你還能從哪些角度分析抗戰勝利的意義?情感升華·分析板書、提煉升華步驟3: 不同角度看待抗戰勝利的意義。五、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匯總學生找出的角度,給范例,請學生仿寫。范例:歷史發展進程看: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基礎從歷史上看;長遠看;外交上看;世界影響上看;近代化角度……情感升華·情感升華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反侵略、求民主遺志是中國人民的中政治訴求。抗戰結束后,這一目標是否達到?未來的道路如何選擇?怎樣去實現這一目標呢?在這條道路上,中國人繼續努力和探索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5年11月北京市西城區普通中學高考歷史 高三一輪復習課 抗日戰爭 公開課 教學設計簡案.doc 2015年11月北京市西城區普通中學高考歷史 高三一輪復習課 抗日戰爭 公開課 課件(16張).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