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 第1章 第1節 走進化學科學(新魯科版)課件(共58張PPT).pptx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 第1章 第1節 走進化學科學(新魯科版)課件(共58張PPT).pptx

資源簡介

(共58張PPT)
第1節 走進化學科學
1.了解化學科學的主要特征和發展歷程,熟知化學科學發展中的重大
發現或成就,增強科學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2.了解化學科學的探索空間和現代化學的“中心科學”地位,以嚴謹
求實的科學態度對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一、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展
隨堂演練 知識落實
課時對點練
二、化學科學的主要特征




三、化學科學的探索空間
化學科學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
一、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展
波義耳
化學元素的概念
拉瓦錫
氧化學說
道爾頓
原子論
阿伏加德羅
分子學說
門捷列夫
元素周期律
(1)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提出了氧化學說( )
(2)提出分子學說是英國科學家對世界作出的重大貢獻( )
(3)現代化學科學研究,經歷了從宏觀向微觀、由定性向定量、由靜態向動態的不斷深入( )
(4)1965年,我國科學家成功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質( )
(5)化學科學促進了生態學的發展( )
判斷正誤
×

×


1.(2019·山東威海月考)科學史上,中國有許多重要的發明和發現,為現代物質文明奠定了基礎。下列各項中屬于化學史上中國對世界作出的重大貢獻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
①造紙 ②火藥 ③指南針 ④煉銅煉鐵 ⑤發現元素周期律 ⑥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⑦提出分子學說 ⑧提出化學元素的概念
解析 造紙、火藥、指南針、煉銅煉鐵、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都屬于中國對世界的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但指南針與化學無關。
①②④⑥
應用體驗
2.(2019·山東青島月考)下列關于著名科學家的國籍、名字與主要貢獻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①英國—道爾頓—提出氧化學說
②英國—波義耳—提出化學元素的概念
③英國—拉瓦錫—提出原子論
④俄國—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
⑤意大利—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解析 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原子論,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提出氧化學說,①、③錯誤。
3.(2019·福建龍巖月考)進入20世紀后,化學科學的發展更為迅速,取得了若干項重大成就。下列各項中,不屬于這個時期重大化學成就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發現
B.現代量子化學理論的建立
C.化學工業的迅速發展
D.制陶技術的成熟

解析 制陶技術的成熟屬于古代的化學成就,D項符合題意。
返回
1.化學科學的含義
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它在 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
、 、轉化及其應用。
2.化學科學的主要特征
(1)從 認識物質;
(2)以 表征物質;
(3)在 創造物質。
二、化學科學的主要特征
原子、分子
結構
性質
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
符號形式
不同層面上
3.現代化學科學的研究方法——實驗與理論并重
(1)實驗技術手段不斷升級優化
波譜、色譜、X射線衍射、 、原子示蹤等已成為現代化學研究的重要手段。
(2)理論計算輔以計算機模擬來研究物質的結構、預測物質的反應活性、
等,成為現代化學研究的熱點。
飛秒化學
研究反應的微觀過程
4.青蒿素的發現、研究與應用
(1)H2O是由1個H2分子和1個O原子構成的( )
(2)核輻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
(3)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隨著發光、發熱、顏色變化( )
(4)化學科學的特征是認識物質、表征物質和創造物質( )
(5)通過化學變化可以生成新的原子( )
(6)現代化學已經成為實驗與理論并重的科學,化學既離不開實驗,又需要理論指導( )
(7)青蒿素的發現標志著中醫藥化學的研究達到了終結性高峰( )
判斷正誤
×

×
×
×

×
(1)首獲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的中國人是誰?獲獎科研項目是什么?
提示 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
(2)啟發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古代藥方使用了怎樣的提取方法?與屠呦呦建立的提取方法有何異同?利用了物質的哪些性質?
提示 古方中采用由青蒿絞取青蒿汁的方法。
相同點:均是提取青蒿中的成分;
不同點:屠呦呦采用乙醚在低于60 ℃的條件下獲得青蒿提取物。
利用了青蒿素在水、乙醚中的溶解性差異。
深度思考
(3)屠呦呦研究小組發現,用水煎熬青蒿所得提取物無效,由此推斷青蒿素具備怎樣的性質?
提示 高溫易分解。
(4)青蒿素的相關研究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提示 青蒿素的發現與提純、確定組成、測定結構、合成與修飾等。
(5)結合青蒿素的相關研究,說明化學研究的內容有哪些?這些研究內容之間有什么關系?
提示 通過發現提取目標物質,研究其組成、結構與性質,從而實現該物質及其衍生物質的合成。
(6)青蒿素的相關研究中用到哪些研究方法?
提示 青蒿素冷浸提取法,選用先進的現代化實驗儀器,如高分辨率質譜儀、X射線衍射儀等。
返回
1.化學科學具有十分廣闊的探索空間
(1)化學科學領域:化學家可以在微觀層面上操縱 和 ,組裝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機器等。
(2)能源和資源領域:有了化學科學,人類在資源和能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大顯身手,使人們更加科學、合理地開發與利用資源和能源。
(3)材料科學領域:化學將推動 的發展,使各種新型材料的制造成為可能。
(4)環境領域:化學為 的解決提供有力保障。
三、化學科學的探索空間
分子
原子
材料科學
環境問題
(5)生命科學領域:化學科學將為生命科學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幫助人們從分子層次上了解生命問題的本質、揭示生命運動的規律;使研究人員在 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尋求新方法,研制新藥物,為人類提供健康保障。
(6)信息科學領域:化學科學將大大提高信息科學的發展水平,指導人們研制功能各異的信息材料(主要是電子材料,如光電子材料),為傳感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
分子
2.化學科學已成為“中心科學”
(1)化學科學推動了生命科學的發展,可以使研究人員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原理( )
(2)化學科學的發展有助于環境治理( )
(3)綠色化學是指只研究顏色顯綠色的物質的化學( )
判斷正誤


×
當前,從全球范圍來看,人類所面臨的挑戰有健康問題、能源問題、糧食問題、環境問題等。化學家們希望從化學角度,通過化學方法解決這些問題,為人類的發展與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化學家所研究的課題很多,其中有:
①消除汽車尾氣中的有害物質 ②開發新型制冷劑取代氟利昂
③在無污染的條件下進行化學反應 ④研制開發超導材料
⑤合成人造皮膚和血管 ⑥開發新型、高效藥品
⑦尋找高效催化劑在低能耗下分解水得到氫氣和氧氣
⑧合成高效化肥 ⑨研制植物營養液進行無土栽培
應用體驗
(1)屬于健康問題的有_______(填序號,下同)。
(2)屬于能源問題的有_______。
(3)屬于糧食問題的有_______。
(4)屬于環境問題的有________。
解析 研制開發超導材料可以減小能耗,屬于能源問題。
⑤⑥
④⑦
⑧⑨
①②③
歸納總結
返回
1.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發明史,下列發明創造不涉及化學反應的是
A.用膽礬煉銅 B.用鐵礦石煉鐵
C.燒結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針

1
2
3
隨堂演練 知識落實
4
5
解析 CuSO4·5H2O→Cu是由化合物轉化成單質,肯定發生化學反應;鐵礦石中的鐵都是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煉鐵時肯定發生了化學反應;燒結黏土制陶瓷的過程發生了復雜的化學反應;打磨磁石制指南針,屬于物理過程,不涉及化學反應。
2.(2019·濟南質檢)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抗瘧新藥青蒿素(C15H22O5)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項發現屬于農業方面的應用
B.青蒿素由三種元素組成
C.青蒿素由C原子和H2O分子構成
D.青蒿素中C、H、O的質量比為15∶22∶5
解析 A項,青蒿素的發現屬于醫藥方面的研究;
C項,青蒿素由C15H22O5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
D項,青蒿素中C、H、O的質量比為(15×12)∶(22×1)∶(5×16)=90∶11∶40。
1
2
3
4
5

3.(2019·山東濰坊期中)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有杰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在基因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有杰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化學科學與其他科學之間存在相互滲透
B.化學科學的研究對生物科學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C.化學科學與物理科學也可能形成交叉學科
D.化學科學的中心地位正在逐漸消亡

1
2
3
4
5
解析 由題給諾貝爾化學獎的信息可知,化學與其他科學存在相互滲透,A項正確;
由“基因修復機理研究”可知化學科學的研究對生物科學的發展有促進作用,B項正確;
由“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可知化學科學與物理科學也可能形成交叉學科,C項正確;
上述內容恰好說明化學科學的中心地位依然存在,D項錯誤。
1
2
3
4
5
4.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消除污染,是一門能徹底阻止污染產生的科學。它包括“綠色生產”和“綠色銷毀”等內容。
(1)在化學工業生產中,綠色化學是指____(填字母,下同)。
A.對廢水、廢氣、廢渣進行嚴格處理
B.在化學工業生產中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質
C.在化工廠周圍種草、種花、種樹,使化工廠成為花園式工廠
D.以綠色植物為原料,用生物催化劑實現化工生產
1
2
3
4
5
B
解析 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消除污染,則在化學生產中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質,只有選項B符合。
(2)下列對音像市場廢舊光盤的做法中,屬于“綠色銷毀”的是_____。
A.潑上汽油焚燒
B.倒入江河中
C.深埋于土壤中
D.碾壓粉碎后再回收利用
1
2
3
4
5
D
解析 A項,潑上汽油焚燒,浪費能源,并造成大氣污染;
B項,倒入江河中,會造成水體污染;
C項,深埋于土壤中,會造成土壤污染。
5.回答下列問題:
(1)化學是一門創造性科學,它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同時,它也是一門實用性科學,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1
2
3
4
5
認識分子和制造分子
解析 化學是一門具有創造性的科學,它的特征體現在認識分子和制造分子上。
(2)市場上出現的“葡萄糖酸鈣”“加碘食鹽”“含氟牙膏”等商品中的鈣、碘、氟應理解為_____(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離子 D.元素
1
2
3
4
5
解析 “葡萄糖酸鈣”“加碘食鹽”“含氟牙膏”等商品中的鈣、碘、氟應理解為元素。
D
(3)某種麥片中含有微量極細小的還原鐵粉,食用這種麥片后,鐵在人體胃液(含HCl)中變成亞鐵鹽,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1
2
3
解析 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
4
5
Fe+2HCl===FeCl2
+H2↑
返回
題組一 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展
1.近代化學誕生的標志是
A.波義耳提出化學元素的概念
B.拉瓦錫建立氧化學說
C.道爾頓提出原子學說
D.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課時對點練

A組 基礎對點練
2.下列屬于我國古代取得的化學成就,且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
①侯氏制堿法 ②造紙 ③制黑火藥 ④開采天然氣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解析 造紙與制黑火藥屬于我國古代取得的化學成就;侯氏制堿法、開采天然氣不屬于我國古代取得的化學成就。
1
2
3
4
5
6
7
8
9
10
題組二 化學科學及其特征
3.下列我國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質的應用中,發生的不是化學變化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A.甲醇低溫所制氫氣用于新能源汽車 B.氘、氚用作“人造太陽”核聚變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發射“天宮二號”的火箭燃料 D.開采可燃冰,將其作為能源使用

解析 B項,氘、氚用作核聚變燃料不是化學變化;
A項,甲醇低溫生成氫氣和氫氣用作燃料發生的都是化學變化;
C項,偏二甲肼用作火箭燃料發生的是化學變化;
D項,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發生的是化學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4.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利用乙醚從黃花蒿汁液中提取出抗瘧特效藥青蒿素,從而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知青蒿素的化學式為C15H22O5,其分子中含有與H2O2類似的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青蒿素屬于氧化物
B.1個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1個氫分子
C.青蒿素難溶于乙醚
D.提取青蒿素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高溫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青蒿素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選項A錯誤;
青蒿素分子中含有22個氫原子,不含有氫分子,選項B錯誤;
利用乙醚從黃花蒿汁液中提取出抗瘧特效藥青蒿素,說明青蒿素能溶于乙醚中,選項C錯誤;
過氧化氫受熱易分解,由題干信息“其分子中含有與H2O2類似的結構”可知,青蒿素在高溫下易分解,所以提取青蒿素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高溫,選項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5.下列關于化學科學的認識中錯誤的是
A.化學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化學實驗
B.化學所謂的變化指的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C.物質的化學性質取決于組成該物質的原子
D.氫彈爆炸是原子核發生了變化,所以不屬于化學科學研究的領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的化學性質由原子保持,C項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題組三 化學科學的探索空間與應用
6.化學科學在人類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展望未來,化學科學具有十分廣闊的探索空間。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塑料降解技術與化學科學無關
B.新能源——可燃冰的利用與化學科學關系密切
C.化學科學將在防治酸雨方面大有作為
D.隨著科學的發展,化學科學將研制出品種更多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塑料降解技術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與化學科學有關,故A錯誤;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是清潔能源,新能源的利用與化學科學密切相關,故B正確;
防治酸雨是利用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發生反應,與化學科學相關,故C正確;
化學研究物質的合成,隨著科學的發展,合成物質的品種將越來越多,故D正確。
7.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化學家已經能夠在微觀層面上操縱分子和原子
B.人們可以利用化學變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分子
C.陶瓷、冶金及釀酒等過程中肯定發生了化學變化
D.化學家可以利用化學反應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8.化學與能源開發、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應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
B.綠色化學的核心是應用化學原理對環境污染進行治理
C.實現化石燃料清潔利用,就無需開發新能源
D.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應分類回收利用
解析 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但大量使用時會污染土壤;綠色化學的核心是實現零排放;化石燃料在自然界是有限的,在利用化石燃料的同時,還應開發其他清潔新能源。

9.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艾哈邁德·澤維爾,開創了“飛秒(10-15 s)化學”的新領域,使運用激光光譜技術觀測化學反應時分子中原子的運動成為可能,你認為該技術不能觀察到的是
A.化學變化中反應物分子的分解 B.化學反應中原子的運動
C.化學變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內部結構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由“使運用激光光譜技術觀測化學反應時分子中原子的運動成為可能”知,該技術可以觀察到原子的運動,但不能觀察到原子核的內部結構,故選D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某化肥廠在一公共場所的圍墻上做的廣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請仔細觀察、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碳酸氫銨(化學式為NH4HCO3)是由_____種元素組成的。
(2)碳酸氫銨的氮含量是指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根據所學化學知識,你認為此廣告是______(填“真
4
虛假
實”或“虛假”)廣告,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為 ×100%≈17.7%,該廣告鼓吹的“氮含量為20.1%”是不可能的
因為純凈的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3)碳酸氫銨受潮時在常溫下就能分解,溫度越高分解越快,因此保存時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
密封并放在陰涼處
B組 綜合強化練
1.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對近代化學的最大貢獻是
A.最早使用天平研究化學
B.最早提出空氣是由O2和N2組成的結論
C.建立燃燒現象的氧化學說
D.能用加熱HgO的方法制取O2

解析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對近代化學的最大貢獻是利用定量分析的實驗手段,提出物質燃燒現象的氧化學說,從而否定了之前錯誤的“燃素說”。
5
1
3
4
6
7
8
2
2.(2019·武漢期末)下列有關化學與生產、生活的認識錯誤的是
A.CO2、SO2、N2等均是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
B.節能減排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
C.使用清潔能源是防止酸雨產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D.大量焚燒秸稈會污染空氣

5
1
3
4
6
7
8
2
解析 CO2、CH4和氮氧化物等都是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SO2、N2不是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故A錯誤;
節能減排可以減少CO2的排放,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故B正確;
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形成的,使用清潔能源減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是防止酸雨產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故C正確;
焚燒秸稈會產生一氧化碳等,造成大氣污染,故D正確。
5
1
3
4
6
7
8
2
3.(2019·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期中)隨著科學的發展,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越來越多,界限越來越不明顯,但目前的科學研究,學科間的分工依然存在,各自的研究領域仍有不同。下列敘述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A.MERS病毒疫苗的研制 B.霧霾出現的原因探究
C.原子彈爆炸實驗 D.冶煉特種鋼

5
1
3
4
6
7
8
2
解析 MERS病毒疫苗的研制是物質的制備,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A項不符合題意;
霧霾出現的原因探究是物質組成和性質的研究,屬于化學研究范疇,B項不符合題意;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原子彈的爆炸屬于原子核的變化,原子種類發生了變化,屬于核物理研究的范疇,C項符合題意;
冶煉特種鋼是物質的制備,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D項不符合題意。
5
1
3
4
6
7
8
2
4.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溝油”不能食用,但可以用做化工原料
B.從自然界中提取單質不一定通過化學反應就能實現
C.為了增加食物的營養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D.可以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氮的含量

解析 利用“分離液態空氣法”制備O2、N2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食品添加劑需合理使用,嚴格控制用量;三聚氰胺是化工原料,嚴禁將其添加到奶粉中。
5
1
3
4
6
7
8
2

5.下列有關化學科學的探索空間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開發新能源、合成新物質
B.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
C.人們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通過化學變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
分子
D.化學家可以在微觀層面上操縱分子和原子,組裝分子材料、分子器
件和分子機器

解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所以通過化學變化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C項錯誤。
5
1
3
4
6
7
8
2
6.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對研究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對溶液中的生物分子進行高分辨率結構做出突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隨著科學的發展,近年來興起了營養化學、地球化學、海洋化學等學科,這說明
A.隨著科學的發展,學科之間將不再有關聯
B.化學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化學正在消失
C.由于化學科學的基礎性、創造性和實驗性,化學成為名副其實的“中
心科學”
D.化學不再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制備和應用的科學

5
1
3
4
6
7
8
2
解析 題干所給信息說明隨著科學的發展,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學科之間正相互滲透融合,形成了許多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化學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心科學”,化學不是消失了,而是發展了。
5
1
3
4
6
7
8
2
7.化學是一門具有創造性的科學。下列事實不能直接體現這一說法的是
A.青蒿素的發現與合成
B.水力發電
C.新型復合材料的發明
D.“21世紀的金屬——鈦的冶煉”

解析 水力發電不屬于化學應用領域。
5
1
3
4
6
7
8
2
8.煤是一種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經過了從“煤球”到“蜂窩煤”的變化。以前人們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體,后來人們把煤粉加工成圓柱體,并在圓柱體內打上一些孔(如圖)。請你分析,這種變化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在燃燒時會產生許多污染物,為了減少煤燃燒時對環境的污染,可設法把煤轉化成清潔的燃料。將水蒸氣通過熾熱的煤層可制得較潔凈的水煤氣(主要成分是CO和H2),請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氣廠常在家用水煤氣中特意摻入少量有難聞氣味的氣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大,燃燒更為充分
便于及早發現煤氣的泄漏
5
1
3
4
6
7
8
2
解析 “煤球”變為“蜂窩煤”,增加了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快、更充分、更旺;由于水煤氣中有一氧化碳會使人中毒,且一氧化碳無色無味,人很難發現它的泄漏,所以在煤氣中摻入少量有難聞氣味的氣體就能使人們及時發現,避免發生煤氣中毒事故。
返回
5
1
3
4
6
7
8
2
感謝傾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敖汉旗| 定南县| SHOW| 南陵县| 利津县| 丽水市| 满洲里市| 肇州县| 阜宁县| 玉门市| 乌鲁木齐县| 安康市| 彩票| 安塞县| 华蓥市| 巩义市| 托克托县| 海原县| 平舆县| 镇宁| 定南县| 阳泉市| 黑水县| 光泽县| 彰化市| 乌拉特中旗| 视频| 和林格尔县| 长武县| 伊宁县| 祁门县| 顺平县| 五原县| 永登县| 合川市| 平湖市| 贡嘎县| 根河市| 光山县| 子洲县|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