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教案[教學目標]①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②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③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④通過對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提高和鍛煉我們收集、加工簡單信息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制取二氧化碳。教學難點: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教學方法]實驗探究式[教學用具]多媒體 試管 集氣瓶 導管 火柴 鐵架臺 夾子 稀鹽酸 大理石 稀硫酸 碳酸鈉 澄清石灰水 水[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1.創設情景:(1)教師引言:她給大地帶來勃勃生機,她讓我媽走進夢幻世界,面對危險,她奮不顧身撲向烈火,她有鬼斧神工,她就是——學生回答。2.提出問題,引入新課教師引言:CO2與日常生活關系非常密切,空氣中有CO2,人和動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燒都產生CO2。問: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實驗室里怎樣制取CO2?引入新課:[多媒體顯示]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合作探究1、探究一:[多媒體顯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及反應原理。請學生提供能生成二氧化碳放的最熟悉方案:例:①C + O2 CO2②蠟燭的燃燒③ 人的呼吸④C+ 2CuO 2Cu + CO2↑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驗室中制取氣體要考慮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產物純度、條件是否容易達到等因素學生小組討論,評價方案。學生代表發言:教師點評學生的發言并小結:①碳和氧氣反應的結果比較復雜。如果氧氣充足,那么最后制得的氣體中混有雜質氧氣;如果氧氣不足,那么最后制得的氣體中混有一氧化碳。②③條件在實驗室中不容易收集。教師提出三個實驗方案,并做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并分組討論方案的可行性。如果以下方案可行的,請學生選擇最佳的方案。實驗1 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實驗2 碳酸鈉和稀硫酸的反應實驗3 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應實驗4 石灰石和稀鹽酸的反應學生代表發言。教師點評:(1)使用的大理石或石灰石均為塊狀,反應速率適中。(2)不能使用稀硫酸來代替稀鹽酸,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生成微溶物覆蓋在反應物表面,阻止反應進行。(3)碳酸鈉跟稀鹽酸反應十分劇烈,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反應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教師點撥:實驗室通常用稀鹽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反應來制取CO2。即【多媒體顯示】反應原料:稀鹽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引導學生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CO3碳酸不穩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總的反應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即【多媒體顯示】反應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2、探究二:【板書】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復習: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氧氣的裝置。教師展示兩組實驗室制取氧氣發生裝置圖,并讓學生上臺寫出相對應制取的原理及收集方法。教師請同學討論以下問題:A、確定氣體發生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B、確定氣體收集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學生發言回答:教師點評學生答案(要表揚與鼓勵學生),歸納:【多媒體顯示】:確定實驗室制取氣體裝置要考慮的因素:(學生對照課本)(1)發生裝置:反應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2)收集裝置:水溶性及密度教師問:是否可用制氧氣的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學生討論填空:CO2和O2制取實驗及相關性質比較(多媒體顯示)反應物狀態 反應條件 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或小 是否與水反應二氧化碳 固體+液體 常溫(不加熱) 大 是氧氣 固體與固體或固體+液體 加熱或不加熱 略大 否通過以上的比較,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設計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請學生回答教師剛問的問題。展示不同的實驗儀器,讓學生組裝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學生合作,注意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教師評價裝置的易用性方面的優缺點,(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并選擇一種裝置。(【板書】發生裝置:固體、液體不加熱型,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3、探究三:【板書】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學生討論: 制取步驟、檢驗方法、驗滿方法。學生回答討論結果。教師點評學生的回答,并歸納:(1)、【多媒體顯示】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加水檢驗)②加入石灰石或大理石③注入稀鹽酸④收集CO2 (連 → 檢 → 裝 → 注 → 收 → 驗)(2)、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①【多媒體顯示】檢驗:利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CO2化學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具體方法是: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變渾濁則通入的氣體為CO2;如果未變渾濁,則不是CO2。②【多媒體顯示】驗滿: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燃著木條的燃燒情況(是否熄滅)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過程,檢驗、驗滿。學生觀察,然后分組實驗。學生討論整個實驗過程中應該要注意那些問題?學生代表回答。教師評價并小結:操作中的注意事項:①取用大理石時,先將試管橫放,把大理石放入瓶口使其緩慢滑到瓶底;②導管不能伸入瓶內太長,以剛漏出膠塞為宜;③收集二氧化碳導管口應接近集氣瓶底部以利于排凈空氣。三、交流感想教師引導: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感受?學生討論,并發言。最后教師總結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并點出本課內容的重點與難點。1、鞏固練習、1.此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圖有哪些錯誤?為什么?請改正?拓展思維(多媒體顯示)硫化氫(H2S)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大且溶于水的氣體, 實驗室常用塊狀固體硫化亞鐵(FeS)與稀硫酸反應制取硫化氫,實驗室制取硫化氫的發生裝置是 ———— ,收集裝置 ———— 。3、作業利用家庭中一些常見的物品來設計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比一比,看哪位同學設計的更合理、更有創意。板書設計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原料及反應原理: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二.實驗裝置1.確定實驗室制取氣體裝置要考慮的因素:(1)發生裝置:反應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2)收集裝置:水溶性及密度2. 發生裝置:固體,液體不加熱型3.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三.二氧化碳的制取1.制取步驟:連 → 檢 → 裝 → 注 → 收 → 驗2.檢驗: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3.驗滿: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熄滅則滿321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