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義務教育教科書 美術 二年級(下冊)視頻導入你看過這樣的表演嗎?舞獅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隆重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伴奏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小知識:傳說一:“以獸對獸”的故事傳說遠古時候,有眼若銅鈴的“年獸”于除夕晚出現,村民鄉眾不堪其擾,用竹篾及紙扎成奇獸的形狀并繪上顏色,集勇士十數人,持鍋等打得響的器具,埋伏在年獸必經的路上。當年獸出現時,眾勇士一涌而出,擊打樂器發出“鏘鏘”及“咚咚”之聲,如雷貫耳。年獸見了,嚇得落荒而逃,從此銷聲匿跡,不再出現。為了慶祝驅趕年獸成功,村民便在每年春節重現以紙扎獸頭的技藝,將它們拿出來舞動。舞獅的由來傳說二:漢朝真獅子出現在中國很久以前,中華文化中所說的“獅”與“龍“、”麒麟”一樣,只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瑞獸。直至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因為新鮮,當時的人便模仿獅子的外貌、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舞獅活動開始盛行。舞獅,古時又稱為“太平樂”。舞獅有南北之分,南獅又稱醒獅。獅是由彩布條制作而成的,每頭獅一般由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人們通過“舞獅”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安寧祥和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舞獅文化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舞獅的由來南獅與北獅北獅特點:1.以真獅為模,風格寫實,威猛莊嚴。2.全身披金黃色毛。3.頭上有紅結為雄獅,有綠結為雌獅。——北獅據說北獅成型最早,在北魏時期就已經形成。相傳魏武帝征戰西域,俘虜了大量胡人,魏武帝命令他們獻舞。他們用木頭雕刻了獅子的頭部,然后三十余人批獸皮、集八音,在殿前起舞,魏武帝龍顏大悅,賜名“北魏瑞獅”。后來北獅便在北方流傳開來。北獅1.以戲曲臉譜作鑒。2.裝飾豐富。3.艷麗祥瑞。4.眼簾、嘴都可以動,制造考究。——南獅(又稱醒獅)南獅與北獅南獅特點:關羽獅劉備獅張飛獅——傳統南獅造型南獅與北獅三種獅頭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根據人物性格而異,如舞張飛獅,舞法必定勇猛霸氣。獅頭的制作分為扎、撲、寫、裝四大工序、1300多個步驟。扎獅頭舞者表現的是什么動作?欣賞感受:獅子舞帶給你什么感受?欣賞感受:獅子舞帶給你什么感受?欣賞感受:畫一畫:你覺得哪里最難表現?獅頭裝飾動作……畫一畫:用線概括舞獅的主要結構觀察正面獅頭正面的獅頭形象更容易表現!思考:打開課本第12頁,想一想怎樣搭配背景和主體的色彩,畫面效果更喜慶熱鬧?主體 背景獅子的色彩舞獅人的色彩暖色為主色彩對比獅子舞作品實踐要求:1.特征突出,動態生動。2.裝飾美觀,樂于創新。實踐內容:觀察舞獅的熱鬧場面并畫下來。藝術實踐:課堂拓展:中國是世界龍獅運動的發源地,龍獅運動誕生兩千多年來,歷代相傳,鼎盛不衰,并隨著華人的遷移而傳播到世界各地。流行世界的中國文化有華人之處,必有舞獅,這成為了“揚民族之威、立中國之魂”的重要儀式,以及海外同胞認祖歸宗的文化橋梁,其文化價值和影響十分深遠。課堂拓展:流行世界的中國文化傳承文化 不斷創新多彩非遺 魅力中國課堂拓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謝謝同學們的參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